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月溪法师讲大乘绝对论▪P40

  ..续本文上一页。使现量暂时脱离于比量,使眼识暂时离末那识,而得到相对的涅槃。

  一念无明好像是一股泉水,自无始的深山中出来,向着低处奔流,有的流入江河,有的流入深谷,有的流入粪坑,有的流入大海。它能解人渴,亦能溺人命,能使人喜,亦能使人愁,能使天地为之低昂,风云为之变色,宇宙为之震怒。

  不但光线和色彩皆是线条,一念无明之境界。

  音乐不但使耳根暂时归原。其余各根亦暂时归原,故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就是舌根归原的证明,《华严经》云:「一根得还原,六根尽解脱。」

  尼采的超人不是别个,就是自己的欲望。他把一念无明的代身,他自己抬着自己,越抬越高,最后他把上帝从宝座上拖下来,让欲望坐上去。欲望的提高就是「我执」的发展。越提越高,好像轻汽球一样,只管上升,一直到没有空气的地方,就自己爆炸。当还没有爆炸的时候,它是不顾一切的,唯一所知的,就是往上升,结果就是爆炸。它不怕爆炸,因为爆炸是它最完美的归宿,是新的欲望开始。

  叔本华要否定人生,但结果是给人生所否定;尼采要肯定人生,结果亦是给人生否定。不过在他们的墓志铭上,各别刻上了悲观者和乐观者的头衔而已。苏格拉底要追求人生,认识人生,结果亦是给人生所否定,所以他临死的时候说:「人生是疾病」。

  人是相对的,相对的东西,永远得不到自由,要被统治。人一生下来便被自然所统治、被国家民族所统治、被他自己的欲望所统治,甚至被人所统治,被儿女所统治,但人还不自足,还要要求一个更高的统治者,于是自己创造出「上帝」,创造出「神明」,创造出「领袖」作为绝对的统治者,所以人是最忠实的相对者。

  人一天到晚嚷着要自由,但这相对的宇宙中只有相对的自由,于是人只有服从自由。自由是一个圈子,一间小监房,人只有在这里才得到他的自由。因此有些人便自足快乐,有些人却愤激发狂,有些人便颓废自杀。他想肯定自由,但自由却无情的把它否定。

  如果人想得到更大的自由,想打破那监房的铁栅──相对的界限,必须要有极大的牺牲精神,他最先碰到的便是自己被否定。

  我在全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的著作中,看到每一个时代相对的人类的面孔,或忧愁、或欣喜、或伶俐、或笨拙,或凶猛、或温柔、或朴实、或奸狡,他们是相对的人类的代表者。但无论是怎样的相反,但结果通通被否定,被相对所否定。没一个得永远存在,一切天才者,有如天边的闪电,他的美丽不过瞬刻,他的寿命不过俄顷,他被时间空间所吞噬、淹没。因为他不过是一个相对的动物。

  罗素欲以精密的数理,结成一领巨网,来捞捕那条绝对的巨鱼。但他所捞到的却是一条相对的小鱼,因为他的网还不够大,没有超过相对的海。

  一些莫名奇妙的相对的人们,他们是相对中之最相对者,他们不作越狱的梦想,他们喜爱他们的监狱,他们自愿居于渺小,他们知道总有一天被否定,他们不去想它,不去管它,甚至用「快乐」和「伟大」这些名词来做兴奋剂、安眠药。他们说黑暗是仁慈的,牢狱是温暖的,他们的知觉根本就没有标准。

  有这一个极端,便有那一个极端,它是一个东西的两头,因为它是一个东西,所以有两头。宇宙亦是一个东西,所以它亦有两头──地狱和天堂。如果只有地狱,地狱便是天堂了;如果只有天堂,天堂便是地狱了。如果没有天堂。则同时没有地狱;如果没有地狱,同时亦没有天堂。

  战争虽然那实残酷,但大家却在死心塌地的服从它,甚至歌颂它。说人类这样才有进步,它不是在破坏文明,而是在创造文明。

  在同一化学实验室中,有人在研究救人的药物,有人却在研究杀人的毒气。研究药物的人,一心一意要发明驱除世界上最害人的疾病的特效药,越灵验越好,救的人越多越好。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也许想发明一种长生不老的特效药,使人类完全免去老死的威胁;研究毒气的人,却一心要发明一种能杀人的毒气,越厉害越好。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亦想发明一种一下子便可将全人类完全消灭的毒气,去消灭他的敌人。这两种研究者,同抱着一个信念──我是在做着一种救人类的神圣工作。

  在上帝的辖境内,人们实在没有自由的命运,一切只有听上帝来决定,于是有人就不免要惊疑问道:上帝究竟有没有情感呢?他老人家的脾气究竟什么样?如果上帝的脾气好,度量大,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你我怕都早已生在天堂上了。因为他的儿子耶稣曾说过「信我者得救」。因为上帝的权力很大,他要谁上天堂或入地狱,完全由他来决定。如果上帝有时亦会发点儿脾气,那么不幸碰到他老人家不高兴的时候,我们只有入地狱一条路了。

  从前满清末叶有一位大官到某地办清乡,这位老先生脾气很怪,凡是送来的匪犯,一概不问,只说一声「处斩」,便押出去杀掉。有一次,一位乡间绅士带了八名匪犯来见他,他照例喝声「通通押去处斩」。等到斩完报上来的却是九名,才知道连那送匪有功的乡绅都杀掉了。上帝无论如何不会糊涂至此,但靠别人的脾气 (我们承认他有脾气好的时候) 来决定命运终是有点不妥,上天堂或入地狱,还是要靠自己来决定。

  婆罗门教又是另一种说法──人们本来生在梵天上,因为有了欲念和罪恶,所以堕落到这个世界,如果能革面洗心,修练梵行,把罪恶洗涤干净,便再生到梵天上了。于是有人就不免发生疑问道:如果罪恶本来没有,何以后来又会生出来呢?如果后来才生,则我们修行升梵天之后难保四季平安,倘有一日心里又闯出了罪恶的念头。又堕下世间来,又要再修行,再上梵天,这样走上走下,经过那么多万劫,我们的脚就是不跑断亦会生鸡眼呢!

  未入绝对而承认「则其所承认者皆假加假等于假,又一加一等于二,由是再加,则无穷数皆假也。」

  否定一减一等于零,无可再减,否定终止,否定终止即承认了开始。

  老子「为道日损」,用否定之式减至零时,乃至于「无」,否定虽终止,而承认则没有开始,故未圆满究竟。

  为学之道可以二方式概之──一加一减。加者承认,减名否定。加譬如一加一等于二;减譬如零减零等于零。

  罗素妄想藉其以数理构成之天罗地称,捕捉此超越迹象之巨鱼──绝对,结果不但一无所获,反将自身缠缚于罗网之中而无由自脱。中国不识字之柴夫,闻一语而证悟绝对;又有看桃花而证绝对者;闻击离竹之声而悟绝对者 (皆出《传灯录》) ,不知何年西洋人才能懂得也!

  罗素以数理来拟构宇宙大概是什么,此独断论者,并不高明多少。柏格森说康德想创造一大数学纲把宇宙笼罩下来。生存活在相对界中的西洋哲学家,他们受相对界自然矛盾的启发,利用属于相对中的绝对的数学和物理学来否定周围相对的东西,这是以相对否定相对的方法,可是他们还没有完全清楚,数学、物理学的本身就是相对的,如果离开了相对的时空,数学和物理学,甚至一切科学便无所施其技了。最后当数学和物理学等等超越相对时空,进入绝对的时空时,数学和物理学环顾周围,一切皆是绝对者。虽欲加以否定,而无法下手。此时数学、物理学本身即是绝对者,完全脱离了人们愚蠢的脑筋,而自己存在于绝对的宇宙之中,它们于是得到「永生」。

  唐初引老子为同姓,对道教予以保护,并一度用老子的《道德经》作为科举的科目。武则天时代,因对唐代有替位之心,遂伪作《大云经》,致武后受佛预言的因缘而来临天下,于是道教乃退居佛教之下。

  据清代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所载:唐之太宗、高宗、宪宗、敬宗、武宗等,皆因服药而丧命。

  月溪法师讲大乘绝对论-绝对语录6

  [大乘绝对论]  [绝对语录1]  [绝对语录2]  [绝对语录3]  [绝对语录4]  [绝对语录5]  [绝对语录6]

  宋学

  先天易说

  天人合一论

  二程

  张横渠

  修养方法

  朱子 太极

  理气辩

  朱子对佛法之批评

  易

  周子用功方法─无欲

  姚广孝驳宋儒书《道余录》

  《维摩诘经.不思议品》

  《维摩诘经.问疾品》

  打破无明

  绝对与相对(荷泽语录)

  法身永生

  我执

  四段法

  以幻除幻

  我相

  不立文字

  转识成智

  无明

  打破无始无明见佛性

  阿赖耶种子论

  慈悲心

  论四相

  首释我相

  次释人相

  再次释众生相

  末释寿者相

  一切皆空

  三界唯心

  《涅槃经》

  尼釆

  宇宙综合

  佛性无缘起论

  宗教之别

  只重实践不重理论

  大小乘区别

  《维摩诘经》

  世谛─相对观点

  《普贤行愿品》

  密宗

  《维摩诘经》

  华严一真法界 天台诸法实相

  发愿

  天台智者大师《十疑论》

  《观无量寿佛经》之应身别观旨

  慧远《观经疏》之说

  三论主义中解释佛家与道家之别

  三教同源

  净土宗系统

  我相

  佛之名号

  说法

  柳宗元三教同源说

  《三昧经》有念佛法门

  道生的著作

  神秀的著作

  净土宗

  乞士

  地位

  以无所得故

  十二支

  无无明尽

  静坐

  诵经

  心经

  亦无人亦无佛

  一句了然超百亿

  解脱力

  了了见无一物

  看经

  一即一切

  神通

  用功

  五阴

  看经

  说法

  湖南长沙景岑招贤禅师

  二祖不言少林谓之得髓矣

  释迦未发明禅法前而禅已存人心中

  衡岳南台守安禅师颂曰

  《楞严经》卷一七页

  《楞严经》卷三

  《楞严经》卷四第七页

  第八页

  正误感言

  宋学

  向林冰《中国哲学史纲》:「所以从思想的内容上来看,宋学就是儒教哲学及道家哲学的内面的综合。」

  哈克曼: "Chinesische Philosophis S 312-313" 认为宋学发展的条件是佛教的影响与与其时代的不安。

  李石岑以为儒、道、佛之谓调融…

《月溪法师讲大乘绝对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