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月溪禅師問答錄▪P6

  ..續本文上一頁華山顯一法師

  (72)問:生在西方,還修不修?

  答:還要修,《無量壽經》說:「有聽講經者,有參禅者。」在西方聽經參禅,由阿彌陀佛指導,亦如在此土修行,由釋迦牟尼佛指導我們一樣。如佛涅槃後,有佛經典在、祖師語錄在。

  

  蘇州張國明

  (73)問:修行明心見性證悟後,將來肉體死了,生東方淨土?或生西方淨土?如釋迦佛、達磨、六祖、百丈、臨濟、馬祖,古今證道人肉體死了,他是在什麼地方?又在西方修行見性後,還生那一方?

  答:見性後,自性遍滿十方,充塞宇宙。既言十方,則東方西方皆在其內,自性所在之遍滿虛空,是常寂光淨土,即法身之真淨土;至東方西方等,乃報身淨土,即假淨土。報土者,如我們娑婆世界穢報之不淨土。報土者,有成住壞空。淨報穢報皆假。如西方淨土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所成,如東方淨土是藥師佛十二大願所成,如我娑婆穢土是我們衆生業力所成。有成必有壞,是相對的。常寂光淨土是絕對的。自性比太陽,太陽光明一照,遍滿虛空,遍滿虛空比常寂光淨土,有自性即有常寂光淨土,有常寂光淨土即有自性,是一非二,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無成無壞的;古今證道的人,見自性後,自性遍滿虛空,無所不在,還有什麼地方分別?肉體死活與自性了不相幹。在西方見性後,與在此土見性無二無別。

  

  河南楊恩光

  (74)問:理雖頓悟,事要漸修?

  答:理雖頓悟,是解悟,是了解修行的道理;事要漸修,是照著所了解的法子修。

  

  終南山本性大師

  (75)問:如何是「狗看熟油铛」?

  答:狗看熟油铛語,是宗門的比喻,喻如用功純熟,在將悟時,功夫要放手不可,功夫不放手又不可。狗看熟油铛,要吃怕熱,不吃又舍不得。

  

  上海印心敦

  (76)問:四種淨土?

  答:一常寂光淨土、二實報莊嚴土、叁方便有余土、四凡聖同居土;寂光淨土是法身淨土,即真淨土,其余叁種淨土是淨報所感,是假淨土;法身淨土遍十方,無方向;報身淨土不遍十方,有方向。

  

  上海秋光翰

  (77)問:婆羅門教主張人人有一個神我,神我如同一面鏡子,本來有光明的,因爲起了愛念,愛念比如灰塵,將鏡子的光明遮蓋了,愛念去了一點,鏡子的光明亮了一點,愛念去完了,鏡子光明完全發現。如我見解,若愛念從鏡起,又何必去除他?除了又來,無有了期,若愛念從外來,與鏡子了不相幹,這個道理是有輪回的,不徹底。鏡子比喻佛法的見聞覺知,起念比喻見聞覺知的染緣,去念比喻見聞覺知的淨緣,染緣淨緣去了,是黑暗的無始無明,是否?

  答:是,不錯。

  

  (78)問:理學家說:無極是不動,一念靜是陰,一念動是陽,一陰一陽出生宇宙萬有。動念靜念息滅,反歸無極本體。如我見解這個道理是自然的,一生二,二生叁,叁生四五多數,由多數反歸于一。無極如無始無明,是無知無覺不動的,一念靜喻見聞覺知的淨緣,一念動喻見聞覺知的染緣,由淨緣染緣生出很多思想,由很多思想反歸一念不動,是否?

  答:不錯。

  

  (79)問:以上二問,婆羅門的神我、理學家的無極,照佛法來說,是無始無明而已,與講本來自性的話,天地之別矣。

  答:不錯。

  

  

  西安戴傳賢

  (80)問:「伽」字音怎麼念?

  答:「伽」字照佛經中念,本來音「家」,照你所念(ga)哥阿切亦可。萬法惟心,只在誠心。如西藏有些喇嘛,唵嘛呢叭咪吽(吽音轟),他念:唵嘛呢叭咪牛者,只在誠心便可。

  

  上海周光中

  (81)問:東方世界名琉璃滿月世界,佛名藥師佛,是否?出何經?彼處是否淨土?彼佛接引衆生往生否?假如接引,我們這個世界有人發願往生否?

  答:世界名滿月,佛名藥師,是出于《藥師經》。彼處是報身淨土,彼佛接引此土衆生往生,此士衆生亦有發願往生者。

  

  山東濟南陳家真

  (82)問:佛家說: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切皆空,既然是夢幻,還要見什麼佛性?生什麼西方?生什麼東方?

  答:宇宙萬物是成、住、壞、空。我們用一個房子來比,新蓋一個房子就是「成」,房子保存幾百年就是「住」,房子舊爛了就是「壞」,房子一倒就是「空」。如盤古以前,建設尚無,盤古以後,建設漸多,有成必有壞,是相對的;佛家說無成無壞,是絕對的,就是指佛性,無生無滅,無來無去,遍滿虛空,充塞宇宙。絕對是真的,相對是假的。見性之後,宇宙萬物通是自性中的東西。未見性者,因見性的問題,有願生西方修,有願生東方修。反言之,佛家說一切皆真的,如《圓覺經》說:「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衆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爲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複如是,是故幻滅,名爲不動。」

  

  北平拈花寺全朗

  (83)問:悟後的人,在其本人是何等境界?如何處世?

  答:見性的人,自性之中,本無生死可了,無佛法可修,修與不修是兩頭話,但隨緣度日,有緣說法度衆生,無緣隨便,如古人,船子和尚撐船過生活,疏山和尚賣布過生活,又有領衆修行過生活,有獨善其身過生活,有深山野外過生活,有鬧市街前過生活,有處清淨境界,有處煩惱境界,有清閑自在,有終日奔忙,有天子叁诏不赴,有終日乞食,有坐脫立亡,有頭朝下腳朝上而死者,有坐監牢而死者,有被斬頭而死者,有終日受帝王供養,有穿荷葉衣服食松花,大約如是,種種境界皆可隨緣,自性心中兩不相幹,在他的心得,如《圓覺經》說:「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爲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爲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辯真實。」雲雲。他們的達人境界,如古人雲:「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雲霞體上衣。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非但我今獨達了,河沙諸佛體皆同。」

  

  北平王理中

  (84)問:釋迦佛、過去的祖師及我們一切衆生、阿彌陀佛、藥師佛的佛性,是一樣或是兩樣?

  答:是一樣,不是兩樣。

  

  (85)問:見性是生前見,是死後見?漢明帝永平八年佛法過東土,到現今見佛性的人有多少?有沒有曆史可以考查?見性是否人人皆可作到?

  答:是生前見。從佛法入中華後見性人很多,其數不能悉記,在我由曆史考查,大約有二千余人,尚有見性而無史可考者很多。見性乃人人可作,但要明白修行用功的法子。見性的人曆史還有很多,因我沒有看見,中國地土太大,見聞難周。

  

  天津潘複

  (86)問:末法世界,衆生下根居多,如我見解,佛法並無正法、像法、末法之等差,人無上根、中根、下根叁根之分別,如六祖說:「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其發心修行者即爲上根,不修者即下根,法無正像末叁時之等差,人何上中下叁根之端的?惟知近學之弗荒,不擬真功之自績,此語出《中峰廣錄》,見解錯否?

  答:不錯。

  

  漢口智清大師

  (87)問:五重玄義、叁分、十門分科?

  答:此是講經所用的方式,五重玄義:一釋名、二顯體、叁明宗、四辨用、五判教。叁分:一序分、二正宗分、叁流通分。十門:一教起因緣、二藏教分輯、叁義理分齊、四教所被機、五教體淺深、六顯示宗趣、七部類處會、八傳譯時代、九總釋名題、十別解經文。

  

  (88)問:閉關之說,出于何種經典?

  答:此問從前蓮池大師說過,經中並無閉關之說,元朝高峰禅師證道後,因年老山中蓋房養道,題名曰「死關」,意指年歲已老,只待有漏之身老死而已。後人于房內關瑣數年,名曰閉關,以訛傳訛,假若如高峰悟後養道的事,在未悟以前要參訪學道,親善知識,若于一房內關瑣,無有是處。

  

  福建榮增和尚

  (89)問:參禅透叁關,是破本參、破重關、破末後關。禅宗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無階級無層次,爲什麼還有本參、重關、末後關叁個階級?

  答:禅宗本無階級,一悟便悟,不悟便不悟。本參、重關、末後關是僞造,後人說的,古無此說。叁關之說分兩種,出在祖師公案,黃龍叁關,高峰叁關。黃龍叁關: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的生緣在何處?正當問答交鋒,卻複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卻複垂腳曰:我腳何似騾腳?名曰「黃龍叁關」;高峰叁關:語驗學者,大澈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名曰「高峰叁關」;叁關之語是祖師接引學人用的機鋒轉語。

  

  天津靳雲鵬

  (90)問:「心法雙忘尚余塵,一念不生受後有。」是什麼境界?

  答:心法雙忘只有一個黑黑暗暗、無知無覺的無始無明深坑,塵者,指此無始無明深坑;一念不起是見聞覺知的淨緣,與染緣相對,受後有者,即指此淨緣。要將無始無明打破方始見佛性。

  

  天津夏溥齊

  (91)問:有人言「佛性有染,有染即衆生,離染即佛。」在我的見解,佛性是如如不動的,染是知覺作用,染與不染與佛性無幹。假如見性後,染即變爲佛性。

  答:不錯。

  

  蕪湖廣通大師

  (92)問:參禅與念佛的分別?

  答:《華嚴經》中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迷昧不能證得。」故我佛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叁百余會,開示衆生,悟入佛之知見,令衆生明白本有之自性。我佛如來爲一大事因緣出世,…

《月溪禅師問答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