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陪孩子過一輩子,孩子長到叁十歲、六十 歲了,父母到哪兒去了?一定要讓小孩子把那種純真的心性保持發揚。“人 之初、性本善”,要讓他發揚那些善的方面;“性相近、習相遠”,只有時時 培養善性,惡習才會遠離;“苟不教、性乃遷”,做父母的不能從正面引導 孩子,孩子的善性就慢慢泯滅了。所以要明白因果,要讓孩子懂得種善因、 結善緣,懂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懂得起心動念做一切事情都要考慮後 果,都要考慮有責任。
第二、要講良心。良心二字在今天提得很少。一個人要有素質,良心 是保證。這良心二字,在今天是哪些人在講呢?今天在座的中老年人占多 數,年輕人占少數,只有那些受到子女虐待的老人會講,“我養的那個畜生 不講良心”。我也經常聽到老人這樣埋怨自己的子女,盡管那些虐待老人的 人很少,但這是個社會問題,這個問題還存在。我也聽到老人講自己兒子
媳婦好,媳婦就象自己的女兒一樣,也聽到老人講子女不講良心,而且爲 數不少。我希望信佛的人,首先對做父母的來說,要從自己開始做一個好 榜樣,知道愛護自己的子女,在孩子身上盡職盡責,對待媳婦和對待兒子、 女兒一樣的心,孩子們沒有挑剔,這樣就會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孩子們要嚴 格要求自己,孝敬父母,尊敬老人,還要教育好下一代來尊敬老人。社會 上有許多好笑的例子。一家祖孫叁代,往往是孫子和爺爺、奶奶的關系好, 和父母的關系不好,孫子要親近爺爺奶奶,往往會受到父母的阻礙。我聽 到好幾個人講,孫子跑到爺爺奶奶那兒去了,吃了、喝了,拿幾個錢回去 買糖吃,孩子父母知道了,脫掉衣服,露出屁股打一頓。這樣做不應該, 因爲年輕的父母也會變成年老的父母,如果兒女長大了以同樣的方式對待 你自己又會怎麼樣?我們要知道,“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鄉下講“堂屋椅子輪流坐,媳婦也會做婆婆”,你那樣來教育孩子,將來孩 子長大了娶了媳婦怎麼樣對你呢?不要傷害幼小的心靈,應該好好地培養, 培養人的良知良能。良心是什麼呢?就是人類本能的善的一面,沒有受到 汙染的一面,天性善良的一面,那就是良心。良心是不需要人教的,是本 來具足的,就像我們具足佛性一樣,每個人都具足良心,不需要培養。人 之所爲人,是因爲具有良心,良心不是學習,不是培養,是發現,是把本 能的東西顯露出來。有良心就有素質。
第叁、要守道德。道德就是人類交流、溝通、生活的准則,道德就是 和諧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能和諧,是因爲遵守了一些基本的准則。道, 是內在的,德,從道表現出來。所謂德行,是以道爲基礎,表現出來的行 爲就是德行。功德,是做好事,能形之于言行的美好的行爲,就是德。所
謂有德政,有仁政,也有苛政,從老百姓來說,總是希望政府施德政,施 仁政。現在共産黨的主張就是“立黨爲公、執政爲人”,那就是德政,就是 仁政,現在講的惠農政策,權爲民所用,這就是德政和仁政的表現。
道德的範疇很廣泛,我們國家有一個公民道德實施綱要,講了職業道 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叁個方面的道德。還有最重要一條就是個人品德, 這是一切道德行爲的基礎。沒有個人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 德都是空談。儒家講道德是四個方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佛家講 道德從每個人自己做起,守五戒、行十善,那都是道德的准則。道德要從 每個人自己做起,自身完善了,自然就能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團體生 活當中體現出來。所以要守道德,遵守道德規範和道德原則。道德是可以 培養的,在良心的基礎上培養道德。上面明因果、講良心、守道德這叁條, 都是個人內在的修養,是修養的基礎,是高素質的基礎。
第四、要立志向。有崇高的道德修養,也要有遠大的志向。佛教講志 向就是發願,要有大願大力。佛教的願有很多種,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 藥師佛有十二大願,普賢菩薩有十大願王。願就是志向,我們平常念誦的 四弘誓願,這是總願,包括了世出世間的一切願力,一切的志向,一切美 好的願望,都可以在“四弘誓願”當中去落實。“四弘誓願”在座的各位都 會念,每天至少要念一遍。“衆生無邊誓願度”,就是要救度一切的衆生, 可以說志存遠大。這是利他方面,在自利方面“煩惱無盡誓願斷”,你要度 一切衆生,如果煩惱深重,心胸不開闊,智慧不具足,你怎麼去度衆生? 所以要斷煩惱,要把自己的煩惱逐步地斷掉,才能夠度化一切衆生。“法門 無量誓願學”,要斷煩惱、度衆生就要懂得方法,不懂方法,沒有法門怎麼
度衆生斷煩惱?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用正法來要充實自己、武裝自己, 才有力量有能力來度衆生斷煩惱。最後是“佛道無上誓願成”,度衆生、斷 煩惱、學法門,最終的目標就是要成佛果。佛果無上,爲什麼是無上呢, 衆生無邊也要度,煩惱無盡也要斷,法門無量也要學,有這叁件大事就夠 千生萬劫去實踐,前面的道路無盡、無邊、無量,所以佛道是無上的。不 管路途有多遙遠,我要去踐履;不管成佛這座珠穆朗瑪峰有多高,我也要 攀登,所以說“佛道無上誓願成”。珠穆朗瑪峰很多凡人登上去了,但是成 佛比攀登珠穆朗瑪峰要難千萬倍。難在什麼地方呢?難在我們的煩惱斷不 了。如果你要頓斷煩惱,你就一步到達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六祖在五祖 那兒只有八個月的時間,最後他大徹大悟,一下子從一個砍柴人登上了成 佛的頂峰,那就是有決心、有毅力、不怕困難。要立志向,就是要發大願, 以這四弘誓願作爲我們學佛的目標,求道成道的目標,我們就一定會有無 窮無盡的力量,去克服一切困難,勇攀高峰。
第五、要養識見。一個高素質的人,一定是見多識廣,博學多才,一 定是心胸寬廣,立志高遠,不斤斤計較于一時一事,看大方向、大目標, 不會計較于生活中的瑣事,那就是有識有見。識者識鑒,見者見解,一個 人知識淵博,見解明徹,他辦一切事情會穩當,不會輕易地說一句話,不 會輕易地有所許諾,承諾一件事一定是有把握,能夠兌現,說一句話、做 一件事都經得起推敲,經得住公衆的評論。識見盡管很抽象,但是它對一 個人素質的高低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說,一個做大事的人,他會臨 危不懼,臨陣不慌,胸有成竹,那就是一種有識見的表現。
我們看到許多的高僧大德,許多的高級知識份子,在面臨許多尴尬局
面的情況之下,都巍巍不動。在五十年代有一個“肅反”運動,如果誰是 反革命份子,那簡直就是判了死刑。當時有一位在北京某佛學研究機構學 習同參,解放前他曾經做過“叁青團”的團員,“肅反”的時候查出他的這 個問題,公安機關開車來抓他。面對那種場面,他不驚不慌,從容不迫。 給他帶手铐,他說:“不慌!”走到佛前禮佛叁拜,然後面無懼色地說:“我 們現在可以走了。”那可不是演電影,那是真實場面,電影是假的,可那是 一場真戲。那就是有修養、有識見,有膽有識,盡管他參加過那個組織, 但他覺得問心無愧,沒有做對不起人民的事,這是他對自己的信任,也是 對政府信任,他相信他的問題總會水落石出,不會冤枉一個好人,所以他 不驚不慌。逮捕以後經過兩年勞動改造,不但查出他沒有問題,安全部門 又選中他做佛教“內線”。當然做佛教的內線,他也不會違背自己的良心和 信仰,做出對佛教界不利的事。這位老同參具有的那種應變能力,絕對不 是故作鎮靜裝得出來的。
在“文化大革命”當中,全國右派的頭頭叫章伯鈞,是“民盟”的主 席。“文革”中紅衛兵經常拉他來“鬥”,章老站在臺上總是眼觀鼻、鼻觀 心,巍巍不動,好像深入禅定一樣。鬥完以後,那些陪鬥的人偷偷地問他, 你在臺上不驚不慌,穩如泰山,你在想什麼?他說:“什麼也沒想,我在背 《心經》,照見五蘊皆空嘛。”他學的佛法在那個時候用得上。“行深般若般 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一般的人用不上,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就 是有識見的表現。我們如果每時每刻都有覺照,你在任何時候都會不驚不 慌。老頭找你吵,找你鬧,對你有誤會,家裏日子不好過,又拿了多少錢 到佛堂去了?你都不驚不慌。這兩個例子,一個從僧人身上表現出來,一
個從民主黨派大知識分子身上表現出來,這說明他們學佛法有受用,佛法 的受用在這些方面就能體現出來,我們平常一般的人,有沒有這種定力呢? 我想很難做到。
第六、要充才幹。才就是才華,幹就是本領。一個有素質的人就是要 不斷地來充實自己的才幹。你沒有才幹,不是“法門無量誓願學”,又怎麼 能夠爲社會服務?怎麼樣來落實奉獻人生的宗旨?你要奉獻人生,一定要 有才幹,沒有才幹,那就盡是在說空話。才幹是什麼呢?就是才華和本領, 要不斷地來養成自己的才幹,充實自己的才幹,使自己能夠獨擋一面,完 成一定的工作或者事業,或者說要能夠擔當一定的使命,進一步地說要擔 當大任,那才是有真正的才華和本領。優化自身素質,就要在這六個方面 下功夫。明因果,講良心,守道德,立志向,養識見,充才幹。
講到和諧自他關系,也有它的具體內容。就是要感恩、分享、結緣, 以感恩、分享、結緣的心態來和諧自他關系,落實奉獻人生的宗旨。
感恩的心有什麼具體要求呢?要感恩就要懂得報四恩,我們要有一個 感恩的心來面對世界,每個人都對我有恩,每一件事都對我有恩,這個世 界上的每一棵草、每一棵樹、每一滴水、每一寸土地都對我們有恩。是不 是這個道理?如果說我們這個地球突然缺了一塊土地,從這邊到那邊穿透 了,那麼這個地球還會存在嗎?那一定是火山爆發。大家也知道這次印度 洋…
《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