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陪孩子过一辈子,孩子长到三十岁、六十 岁了,父母到哪儿去了?一定要让小孩子把那种纯真的心性保持发扬。“人 之初、性本善”,要让他发扬那些善的方面;“性相近、习相远”,只有时时 培养善性,恶习才会远离;“苟不教、性乃迁”,做父母的不能从正面引导 孩子,孩子的善性就慢慢泯灭了。所以要明白因果,要让孩子懂得种善因、 结善缘,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懂得起心动念做一切事情都要考虑后 果,都要考虑有责任。
第二、要讲良心。良心二字在今天提得很少。一个人要有素质,良心 是保证。这良心二字,在今天是哪些人在讲呢?今天在座的中老年人占多 数,年轻人占少数,只有那些受到子女虐待的老人会讲,“我养的那个畜生 不讲良心”。我也经常听到老人这样埋怨自己的子女,尽管那些虐待老人的 人很少,但这是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还存在。我也听到老人讲自己儿子
媳妇好,媳妇就象自己的女儿一样,也听到老人讲子女不讲良心,而且为 数不少。我希望信佛的人,首先对做父母的来说,要从自己开始做一个好 榜样,知道爱护自己的子女,在孩子身上尽职尽责,对待媳妇和对待儿子、 女儿一样的心,孩子们没有挑剔,这样就会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孩子们要严 格要求自己,孝敬父母,尊敬老人,还要教育好下一代来尊敬老人。社会 上有许多好笑的例子。一家祖孙三代,往往是孙子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好, 和父母的关系不好,孙子要亲近爷爷奶奶,往往会受到父母的阻碍。我听 到好几个人讲,孙子跑到爷爷奶奶那儿去了,吃了、喝了,拿几个钱回去 买糖吃,孩子父母知道了,脱掉衣服,露出屁股打一顿。这样做不应该, 因为年轻的父母也会变成年老的父母,如果儿女长大了以同样的方式对待 你自己又会怎么样?我们要知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乡下讲“堂屋椅子轮流坐,媳妇也会做婆婆”,你那样来教育孩子,将来孩 子长大了娶了媳妇怎么样对你呢?不要伤害幼小的心灵,应该好好地培养, 培养人的良知良能。良心是什么呢?就是人类本能的善的一面,没有受到 污染的一面,天性善良的一面,那就是良心。良心是不需要人教的,是本 来具足的,就像我们具足佛性一样,每个人都具足良心,不需要培养。人 之所为人,是因为具有良心,良心不是学习,不是培养,是发现,是把本 能的东西显露出来。有良心就有素质。
第三、要守道德。道德就是人类交流、沟通、生活的准则,道德就是 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能和谐,是因为遵守了一些基本的准则。道, 是内在的,德,从道表现出来。所谓德行,是以道为基础,表现出来的行 为就是德行。功德,是做好事,能形之于言行的美好的行为,就是德。所
谓有德政,有仁政,也有苛政,从老百姓来说,总是希望政府施德政,施 仁政。现在共产党的主张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人”,那就是德政,就是 仁政,现在讲的惠农政策,权为民所用,这就是德政和仁政的表现。
道德的范畴很广泛,我们国家有一个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讲了职业道 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三个方面的道德。还有最重要一条就是个人品德, 这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没有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 德都是空谈。儒家讲道德是四个方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讲 道德从每个人自己做起,守五戒、行十善,那都是道德的准则。道德要从 每个人自己做起,自身完善了,自然就能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团体生 活当中体现出来。所以要守道德,遵守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道德是可以 培养的,在良心的基础上培养道德。上面明因果、讲良心、守道德这三条, 都是个人内在的修养,是修养的基础,是高素质的基础。
第四、要立志向。有崇高的道德修养,也要有远大的志向。佛教讲志 向就是发愿,要有大愿大力。佛教的愿有很多种,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 药师佛有十二大愿,普贤菩萨有十大愿王。愿就是志向,我们平常念诵的 四弘誓愿,这是总愿,包括了世出世间的一切愿力,一切的志向,一切美 好的愿望,都可以在“四弘誓愿”当中去落实。“四弘誓愿”在座的各位都 会念,每天至少要念一遍。“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要救度一切的众生, 可以说志存远大。这是利他方面,在自利方面“烦恼无尽誓愿断”,你要度 一切众生,如果烦恼深重,心胸不开阔,智慧不具足,你怎么去度众生? 所以要断烦恼,要把自己的烦恼逐步地断掉,才能够度化一切众生。“法门 无量誓愿学”,要断烦恼、度众生就要懂得方法,不懂方法,没有法门怎么
度众生断烦恼?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用正法来要充实自己、武装自己, 才有力量有能力来度众生断烦恼。最后是“佛道无上誓愿成”,度众生、断 烦恼、学法门,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成佛果。佛果无上,为什么是无上呢, 众生无边也要度,烦恼无尽也要断,法门无量也要学,有这三件大事就够 千生万劫去实践,前面的道路无尽、无边、无量,所以佛道是无上的。不 管路途有多遥远,我要去践履;不管成佛这座珠穆朗玛峰有多高,我也要 攀登,所以说“佛道无上誓愿成”。珠穆朗玛峰很多凡人登上去了,但是成 佛比攀登珠穆朗玛峰要难千万倍。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在我们的烦恼断不 了。如果你要顿断烦恼,你就一步到达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六祖在五祖 那儿只有八个月的时间,最后他大彻大悟,一下子从一个砍柴人登上了成 佛的顶峰,那就是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要立志向,就是要发大愿, 以这四弘誓愿作为我们学佛的目标,求道成道的目标,我们就一定会有无 穷无尽的力量,去克服一切困难,勇攀高峰。
第五、要养识见。一个高素质的人,一定是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一 定是心胸宽广,立志高远,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事,看大方向、大目标, 不会计较于生活中的琐事,那就是有识有见。识者识鉴,见者见解,一个 人知识渊博,见解明彻,他办一切事情会稳当,不会轻易地说一句话,不 会轻易地有所许诺,承诺一件事一定是有把握,能够兑现,说一句话、做 一件事都经得起推敲,经得住公众的评论。识见尽管很抽象,但是它对一 个人素质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一个做大事的人,他会临 危不惧,临阵不慌,胸有成竹,那就是一种有识见的表现。
我们看到许多的高僧大德,许多的高级知识份子,在面临许多尴尬局
面的情况之下,都巍巍不动。在五十年代有一个“肃反”运动,如果谁是 反革命份子,那简直就是判了死刑。当时有一位在北京某佛学研究机构学 习同参,解放前他曾经做过“三青团”的团员,“肃反”的时候查出他的这 个问题,公安机关开车来抓他。面对那种场面,他不惊不慌,从容不迫。 给他带手铐,他说:“不慌!”走到佛前礼佛三拜,然后面无惧色地说:“我 们现在可以走了。”那可不是演电影,那是真实场面,电影是假的,可那是 一场真戏。那就是有修养、有识见,有胆有识,尽管他参加过那个组织, 但他觉得问心无愧,没有做对不起人民的事,这是他对自己的信任,也是 对政府信任,他相信他的问题总会水落石出,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所以他 不惊不慌。逮捕以后经过两年劳动改造,不但查出他没有问题,安全部门 又选中他做佛教“内线”。当然做佛教的内线,他也不会违背自己的良心和 信仰,做出对佛教界不利的事。这位老同参具有的那种应变能力,绝对不 是故作镇静装得出来的。
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全国右派的头头叫章伯钧,是“民盟”的主 席。“文革”中红卫兵经常拉他来“斗”,章老站在台上总是眼观鼻、鼻观 心,巍巍不动,好像深入禅定一样。斗完以后,那些陪斗的人偷偷地问他, 你在台上不惊不慌,稳如泰山,你在想什么?他说:“什么也没想,我在背 《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嘛。”他学的佛法在那个时候用得上。“行深般若般 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一般的人用不上,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就 是有识见的表现。我们如果每时每刻都有觉照,你在任何时候都会不惊不 慌。老头找你吵,找你闹,对你有误会,家里日子不好过,又拿了多少钱 到佛堂去了?你都不惊不慌。这两个例子,一个从僧人身上表现出来,一
个从民主党派大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出来,这说明他们学佛法有受用,佛法 的受用在这些方面就能体现出来,我们平常一般的人,有没有这种定力呢? 我想很难做到。
第六、要充才干。才就是才华,干就是本领。一个有素质的人就是要 不断地来充实自己的才干。你没有才干,不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又怎么 能够为社会服务?怎么样来落实奉献人生的宗旨?你要奉献人生,一定要 有才干,没有才干,那就尽是在说空话。才干是什么呢?就是才华和本领, 要不断地来养成自己的才干,充实自己的才干,使自己能够独挡一面,完 成一定的工作或者事业,或者说要能够担当一定的使命,进一步地说要担 当大任,那才是有真正的才华和本领。优化自身素质,就要在这六个方面 下功夫。明因果,讲良心,守道德,立志向,养识见,充才干。
讲到和谐自他关系,也有它的具体内容。就是要感恩、分享、结缘, 以感恩、分享、结缘的心态来和谐自他关系,落实奉献人生的宗旨。
感恩的心有什么具体要求呢?要感恩就要懂得报四恩,我们要有一个 感恩的心来面对世界,每个人都对我有恩,每一件事都对我有恩,这个世 界上的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每一滴水、每一寸土地都对我们有恩。是不 是这个道理?如果说我们这个地球突然缺了一块土地,从这边到那边穿透 了,那么这个地球还会存在吗?那一定是火山爆发。大家也知道这次印度 洋…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