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便是此派的丹士。南宋時代北方的王,創立全真派的道教,也奉真武玄天上帝,也不結婚,與武當道不無淵源。
第四節道教的修煉方法
符籙的使用
講到道教的符籙,引起我對佛教密宗與之對比的興趣。例如密宗有瑜伽法,道教有導引術;密宗有無上瑜伽的大樂法,道教有性命兼修的房中術;密宗有曼荼羅(mandala),「真靈位業圖」即爲道教的曼荼羅;密宗信仰行者可獲即身成佛,道教主張肉身能致白日升仙;密宗盛行咒語咒字咒印,道教使用咒術符籙。
所謂咒字,亦雲字種。密宗以觀梵字爲修瑜伽法門之一,例如觀(唵)二字爲「清淨無染,離諸塵垢」的表征;觀(吽)爲「出生、擁護、除災、降伏」的表征。道教使用的符籙很多,現在例舉《抱樸子》內篇所載的五個「老君 入山符」,其畫法如下:
這種符的原理,與密宗的字種及印度牌的咒符相同,至其涵義,只有發明它們的人才能知道解釋。再說籙的性質,與符相當。所以《隋書.經籍志》中說:「其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籙,次受叁洞籙,次受洞玄籙,次受上清籙。籙皆素書,紀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符籙所載,乃是神只的名字及代表各神只的表征,當然不是一般人所能識別的了。正同用中國字寫出一大堆外國的地名和人名,要是無人說明,中國人同樣是不知究底。
上節中曾說到佛教僧尼做佛事中,所寫表章文疏,宣讀焚化,是取自道教的符籙派,因爲這些名堂是道教的特長。例如《隋書.經籍志》中說:「又有諸消災度厄之法,依陰陽五行數術,推人年命書之,如章表之儀,並且贽幣,燒香陳讀,雲奏上天曹,請爲除厄,謂之上章。夜中于星辰之下,陳設酒脯餅餌幣物,曆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爲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爲醮。」
晚期的印度密宗,是以佛教基礎而披上了印度外道的迷信之衣;流于民間的中國佛教,是以佛事之名而戴了道教的迷信之帽。外道的本質,不論中外,有其相同之處。印度教與道教,相同之處正多,以致直到近世,凡學密宗的佛教徒,對于道教的方術,也有相當的興趣。站在比較宗教學的立場,這是不得不辨的。
道教的神
道教是一個很矛盾的宗教,站在「性命雙修」的丹鼎派的理論上,他們主張完全依靠自力的修煉,而使肉身不死,羽化登仙;站在符籙齋醮的感通神鬼的觀點上,他們又主張依靠他力的救濟。老莊的哲學思想是屬于泛神論的;丹鼎派的道士思想是屬于唯物論的(他們主張以肉體成仙,改變肉體的質能,即可超凡升仙,除了肉體,並無另外的精神,所以是唯物論者);符籙派的道士思想是屬于多神信仰的。若以元始天尊爲天地之精氣,萬物之元始而言,又是一神論者了。因此,道教是一個觀念複雜的宗教。
道教既然信神,我們就必須加以介紹,因爲它對道教的修煉很有關聯。從大致上說:符籙派的神是指身體之外的天神仙鬼,丹鼎派則以人的身體爲一宇宙的縮形,故在身體之中,各部門均遍布著天神仙鬼。
身外的神
活動于人身之外的道教之神很多,現在舉其重要者如下:
(一)元始天尊:此又稱爲玉皇上帝,是天地未分時的一元之精氣,天地既分後的萬物之元始。住于大羅天上,化身于叁清:1.無形天尊(天寶君)住于清微天的玉清宮;2.無始天尊(靈寶君)住于禹余天的上清宮;3.梵形天尊(神寶君)住于大赤天的太清宮。此實學自佛經所載大梵天、梵輔天、梵衆天的叁神及大自在天的化身。
(二)老君:《神仙傳》所載,此是由玄妙玉女感流星入腹,懷胎八十一年而破左脅降于李樹之下,故姓李,生而白首,故稱老子。乃是元始天尊的化身。
(叁)玄天上帝:即是北鬥星。是天界之主,住于北極,又名太一。主人壽命,故求壽者皆拜北鬥。北極星的最初四星名爲魁星,爲舉子所崇奉,大同于文昌帝君。
(四)文昌帝君:是文藝之神,爲學校所崇祀。
(五)城隍:此由《周禮》的水庸所變化,水爲隍,庸爲城。吳國大帝赤烏年 間(西元二叁八─二五○年)特別崇祀之,而遍于全國,乃以對地方有功的死鬼爲其神體。
(六)酆都神:酆都在四川酆都縣的大石岩下,這是道教學了佛教的地獄思想而成立的陰府。共有十殿,陰司居之而審判死人之罪,有一百叁十八所地獄。北太帝君或北陰大帝,亦爲此神之名。
(七)叁官:爲天地水之叁官。始于張道陵布教之時,早于元始天尊的崇奉。至北魏時,以叁官配叁元:上元天官生于正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生于七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生于十月十五日。監督人之善惡,今稱之爲叁官大帝。
(八)東嶽大帝:即是泰山之神,古來傳說執掌人的生死,爲天帝之孫,又名泰山府君。
(九)其他的小神:尚有竈君、財神、開路神、門神(初唐名將秦叔寶與尉遲恭)、關聖帝君等等。
(一○)八仙:八仙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八位吉神,故也常在繪畫及戲劇故事中出現。但從曆史上看,八仙之間相互的關聯並不多:1.鐵拐李,有說是北宋徽宗(西元一一○一─一一二五年)時的劉跛子,實則此仙時代難考,據《潛確類書》說他姓李,一日赴老君之約,遺魄遊魂而去,七日後回來時,他的肉身已被徒弟 火化,乃借一餓莩之屍還魂,所以形貌奇醜。2.锺離權,此仙自漢代,經唐代至宋代,均有人見之,不知是叁人抑系一人。3.呂洞賓,此仙的事迹最多,本爲唐代進士,乃是禮部侍郎呂潤之後,先學仙術,後入佛門,又是南宋全真教的祖師。4.韓湘子,這是唐朝韓愈的侄兒,本是一位精明的園藝家,他能使牡丹花變出青、紫、黃、赤等各種顔色來。5.藍采和,此仙從漢朝锺離權得度,本是一個戲班的班主,隨锺離權學道叁十年後再回戲班,他的妻子及同業們都老了,他卻豐姿如昔,面容姣好。6.曹國舅,是宋朝丞相曹彬之子,相傳又是皇太後的弟弟曹佾。7.何仙姑,是宋仁宗(西元一○二叁─一○六叁年)時永州地方的道姑(《宋史》);有說是零陵人(《集仙傳》);有說是廣州增城何秦之女,于唐朝中宗景龍年(西元七○七─七○九年)中白日飛升(《續通考》)。8.張果老,張果老是唐朝開元(西元七一叁─七四一年)中人,隱于中條山,曾被唐玄宗征爲銀青光祿大夫。可見八仙之間除了锺離權度脫藍采和之外,其他各仙,並無什麼關聯。繪畫及戲劇故事中把他們湊在一塊,只是爲了尋熱鬧和求吉利而已。
若據葛洪的《枕中書》,陶宏景的《真靈位業圖》,所說神仙尚多,且多以曆史人物如漢高祖、漢光武、周靈王、張衡、赤松子、孔丘、孫權等爲神。, p>
身內的神把外在的諸神,引入個人的身體各部而做主宰,這是道教的特色。
《太平經》中說:「善自持養之,可得壽老,不善養身,爲諸神所咎。神叛人去,自安得善乎?……爲善,神自知之;惡,神亦自知之。非爲他神,乃身中神也。」身中自有神,故稱修身之道謂「養神」。凡是天地之神,皆存吾人之身中。此一觀念,與佛教所說:「心佛及衆生,是叁無差別」的思想,略有關涉。
《老子中經》裏面說:上上太一,正在人頭上;無極太上元君,也在人頭上;東王父,在頭上頂巅;西王母,在人右目之中;太陰玄光玉女,正在脾上;赤子,當胃管中。主宰身中的神,共有萬二千位。最奇怪的,尚有如此的記載:「丹田者,人之根也,精神之所藏也,五氣之元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藏月水,主生子,合和陰陽之門戶也。在臍下叁寸,附著脊膂兩腎根也。神姓孔名丘字仲尼。」孔老夫子竟然成了道教的腎髒之神。
從道書中看道教的神,也像其他原始民族的神只一樣,神與神間沒有系統、沒有組織,只是把天地人鬼的神只,混雜羅列而已。
道教的修仙方法,除了上舉符籙、科教(禮誦)等他力之外,尚有服食、導引、房中等自力之術,現在介紹其大概如下:
金丹與藥餌《抱樸子.至理篇》說:「服藥雖爲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藥,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此所謂行氣,便是 呼吸吐納之術。文意是說:若得不到長生之藥可服,單修呼吸吐納之術而成功者,也可活到幾百歲。可知服藥尚不如行氣爲佳。
道教的服食,最好是服金丹,其次服藥品,再次服氣。修道之士,不宜服五谷,故凡入道修煉,首應辟谷(不食五谷),據道書中說:「神仙以辟谷爲下,然卻粒則無滓濁,無滓濁則不漏,由此亦可入道。」可知辟谷之術,僅是入道之准備工夫。
《抱樸子》內篇中曾說到服食仙方的等次:「仙藥之上者丹砂,次則黃金,次則白銀,次則諸芝,次則五玉,次則雲母,次則明珠,次則雄黃,次則石中黃子,次則石桂,次則石英,次則石腦,次則石硫黃,次則石,次則曾青,次則松柏脂、茯苓、地黃、麥門冬、木巨勝、重樓、黃連、石韋、楮實……」。其中多半是礦物,少數是植物,有的可以食,有的根本不可食。所以方士們要神乎其神地主張用爐鼎來燒煉,希望從化學變化中産生奇迹。《抱樸子》中也詳載了燒丹的方法,在其〈仙藥篇〉中說:「草木(之藥)延年而已,非長生之藥可知也。未得作丹,且可服之以自搘持耳。」植物之藥可以除病延年,非金丹可比,如果未得金丹之時,植物之藥,當然不妨服食。
金丹的效力如何呢?《抱樸子.金丹篇》說:「小丹之下者,猶自遠勝草木 之上者也。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去凡草亦遠矣。」又說:「夫五谷猶能活人,人得之則生,人絕之則死,又況于上品之神藥,其益人豈不萬倍于五谷耶?夫金丹之爲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鏈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藥,鏈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又說:「按《黃帝九鼎神丹經》曰:『黃帝服之,遂以升仙。』又雲:雖呼吸導引及服草木之藥,可得延…
《比較宗教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