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比較宗教學▪P60

  ..續本文上一頁所信的神只,也有好多是出于相同的淵源。

  但是,由于波斯的天然環境,促使波斯的宗教形成一種特色,那就是善惡二元論的宗教,即是第二章所說的二神教。因爲波斯的民族,具有快活的氣質及勇健的人生觀。然其生活于高原地帶,農地的耕作不易,卻又必須要與大自然的力量戰鬥,克服寒暑的氣候,乃成了他們日常的生活。于是,將此來自大自然的敵人認作可惡的力量,唯其雖有可見及不可見的惡敵和人作對,人們卻不該對此世界失望。因爲除了惡敵,必然尚有保護人們的善的力量。終究,邪不敵正,善的 力量必定可以征服惡的力量。所以,波斯人在如此的情況之下,一方面毫不氣餒地與可惡的力量戰鬥,一方面又祈禱善的力量保護,把世界視作善與惡的戰場,亦即是光明與黑暗的戰場。由于這種信仰的基礎,開出波斯的文化、政治與宗教,乃是著重于現世生活的,是戰鬥態度的。

  因此,在政治方面,西元前五百五十年左右,波斯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國王,叫作居魯士(Cyrus 有譯古列斯)。至西元前五百叁十九年,又使巴比侖成爲波斯的附庸,也成了巴比侖霸業的繼承者,征服了全部的小亞細亞。在宗教方面,即産生了善惡二元論的教。

  拜火教與教 印度歐羅巴民族對于火的奉祀,幾乎是一致的。不過,希臘與羅馬的祀火,是當作祖神崇拜的;印度雅利安人的祀火,是對火神阿耆尼的崇拜。它的職能,是在施恩于衆,拔苦予樂;波斯的火神阿脫爾(A─tur),職能是在滌妄焚垢。

  我國稱拜火教者即爲教。例如《唐書.西域傳》說:「西域諸胡事火者。」《酉陽雜俎》也說:「德建國烏浒河中,有火祠。」這似乎是說拜火教就是教,其實拜火教與教是有區別的。

  在教之前的古波斯人,以火神阿脫爾是主神阿诃羅莫他的兒子,嘗與惡神 阿劣曼的部下叫作阿斯赫大诃迦(Azhidahaka 毒蛇之義)的戰爭,火神阿脫爾即用他的火光誅殺毒蛇;此是以毒蛇代表罪垢和黑暗,以火代表潔淨和光明的象征而起。這個觀念,到了西元前第六世紀時,因爲以色列人做了巴比侖人的附庸,又做了波斯的附庸,以色列人嘗被巴比侖人集體放逐到美索不達米亞,接觸到了波斯的宗教,又被好心的波斯大王居魯士釋放,回到巴勒斯坦時,以色列人就接受了波斯宗教二神信仰的要素,把他們原先的耶和華上帝屬性中的暴惡面,分裂出了一個魔神撒旦,波斯惡神阿劣曼的部下是毒蛇,以色列的《舊約》中也就將撒旦寫成是一條蛇。關于此點,待到第七章中再加說明。

  至于教之被認爲即是拜火教,也非無因。教産于波斯,故對火的奉祀,仍不放棄;但在教的祀火,僅是枝末的祭式,已非主要的教義。

  教的教主教的教主叫作瑣羅亞斯德(Zarathustra)。所以,此教既被稱爲莫他教(Mazdeism),又被稱爲瑣羅亞斯德(Zoroastrianism)。瑣羅亞斯德約生于西元前六百六十年,據傳說:他是由一個十五歲的童貞女所生(此爲耶稣由童貞女生子的先例)。他在童年時代即已非常聰慧,並且宅心仁慈,愛護一切動物而不加傷害。叁十歲開始傳道,信仰最高的主神阿诃羅莫他;莫他教之名,即由此神之名而來,此爲清潔高尚的正義善神。崇信此神的瑣羅亞斯德,他自信也能自 身達到聖潔的地步。他自稱是阿诃羅莫他的使者,神派他來向世人傳道,勸世人悔改。他願犧牲其一身的幸福,而爲阿诃羅莫他神的使命來努力工作。他勸人勿飲酒、勿邪行、勿欺诳,而以真理清潔爲其教旨。

  瑣羅亞斯德是個誠實而剛直的人,敢以直言,不畏權勢,以致大家都對他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據說:他努力傳道十年,僅只得到一個信徒。但他並不灰心,終于受到了波斯國王及貴族大臣的信仰。他娶了波斯大臣的女兒爲妻,他的女兒也嫁給了波斯的首相。他的宗教,即成了波斯的國教。因他娶了兩個妾,卻造成了與後來的回教一樣的多妻主義。又因他所信的主神贊成以武力鬥倒惡神,所以也激勵了波斯帝國的成長。

  教的神教的主神阿诃羅莫他,據教的經典《阿吠陀》(Avesta)之釋義稱,阿诃羅(Ahura)是「主」的意思,莫他(Mazda)是「智慧」或「賢」的意思。在瑣羅亞斯德以前的波斯人,已經把阿诃羅莫他當作善之神來崇祀,但是除了崇祀此一善神,同時還崇拜日月星辰、靈鬼牡牛之類的神,所以尚是多神教的性質。

  到了瑣羅亞斯德,即完成了二元論的宗教信仰,他站在善的立場,崇奉主神阿诃羅莫他,又依阿诃羅莫他的啓示而與惡神阿劣曼鬥爭。阿劣曼經常驅使惡 魔,誘惑人間,陷人以罪孽,給人以困惱。因而,主神阿诃羅莫他,即命其部屬征討諸魔,爭戰不已。兩陣相戰,各有勝負。所以人間的年景,也有豐凶的差異,但到最後,惡神必將敗北。故凡人當修德積善,誠心禮敬阿诃羅莫他,邀其福佑,以避惡神。

  可見,教雖被列爲二神教,其所事奉禮敬的,仍爲一個主神阿诃羅莫他。

  

  分期與分派

  根據教的看法,將此世界的全部曆史定爲一萬二千年,分作四個時期,每一期均爲叁千年。

  (一)第一期的叁千年中,爲主神阿诃羅莫他的精神創造期。所造的物雖有感觸的知覺,卻處于不動的狀態。

  (二)第二期的叁千年中,爲主神阿诃羅莫他的物質創造時代。在此期中,惡神阿劣曼的擾亂作用,也開始生起。

  (叁)第叁期的叁千年中,爲善惡兩神的意志在此世界發生沖突的時代。瑣羅亞斯德即生于此期的末葉,奉善神之命而創立真的宗教──教。

  (四)第四期的叁千年中,爲教支配世界的時代。最後,善惡兩神大會戰,惡神及其眷屬皆被消滅。

  這種分期法是信仰的,當不是史實的,正如其他各宗教一樣。

  波斯地處高原,水不易得,凡事多仰于火。也許有如西藏地方,有因缺水,乃至沐浴也用烤火來代替,所以火有潔淨與滌垢的作用。主神阿诃羅莫他常使火神征討惡魔,故成拜火教;主神之下另有一位太陽神密德羅(Mithra),太陽與火,同爲光明清潔的象征物,所以又有了太陽教(Mithraism);善神是光明的代表,惡神是黑暗的代表,因此又有了明暗教(Manicheism)。主神住于天上,祀神乃對天祀,故被中國人稱爲「示天」的教。太陽教在波斯的薩薩尼王朝(Sassanid 西元二二六─六五一年)時代稍前,曾傳播于羅馬帝國,一度成爲基督教最危險的勁敵。明暗教創于薩薩尼王朝的初期,傳入羅馬,西元十二世紀,明暗教在中古時代的歐洲複活,而成爲基督教的一個異端。

  教傳入中國,據姚寬的《西溪叢語》所載:「唐貞觀五年(西元六叁一年),有傳法穆護何祿,將教詣阙聞奏。敕令長安崇化坊立寺,號大秦寺,又名波斯寺。」宋朝志磐法師的《佛祖統紀》中也說:「太宗時,波斯穆護,進火教,敕建大寺。」但到唐武宗會昌五年(西元八四五年)滅除佛法之時,教同遭池魚之殃,從此遂在中國絕迹。

  最小的宗教教興起于波斯,可是波斯的教,幾乎已被後到的回教消滅,如今大概已不出十萬人口的教徒,可算是今日世界有名宗教之中的最小一個 了。回教消滅教之際,其中的一部分教徒逃亡到了印度,總算幸免于難,保存了它的活標本,現在大半散居于孟買,被稱爲帕棲人(Parsees)。不過,他們的人數雖少,對信仰大都極其熱誠,注重禮拜禱告,很能勤儉耐勞,崇尚自由意志,能夠樂觀進取。所以他們在印度諸民族中,可算是富裕、仁慈、有教養,且能善待婦女的人。

  教産于東方,故也有東方宗教的特性,那就是不用武力或政治力量來做傳教的工具。當居魯士王征服了巴比侖的時候,不但不以他們作爲國教的教信仰隨著政權向外推展,相反地倒是釋放了被巴比侖政權放逐出來的以色列人,並資助他們重建耶路撒冷的聖城。

  

  

  

  第四節中國的理教

  秘密社會的宗教

  在未談理教之先,需要談一下秘密社會的宗教,因爲這是明末清季的中國宗教的一個大勢。明朝末年,滿清入關,入主中華,明末的遺民無不憤慨,既在政治及武力上無法達成反清複明的願望,便由愛國志士轉入地下,組織秘密社會,保養忠誠之心,以待時機的來臨。

  但是,政治色彩的任何活動,均爲當時的環境所不許可,于是藉著宗教之名 以保存發展他們的實力,發展成爲各種的秘密社會。曆史最久的一種,即是「白蓮會」。相傳此會起于元朝的韓山童,後來也稱爲「白蓮教」。韓山童圖謀反元複宋,到了清朝高宗幹隆年間(西元一七叁六─一七九五年),則有該教首領劉松及其徒衆,一再謀叛清廷。白蓮會之外,尚有各支派,例如「順刀會」、「虎尾鞭」、「義和拳」、「八卦教」等。八卦教中又分「大乘教」、「金丹八卦教」、「義和門」、「如意門」、「離卦教」、「坎卦教」等。余如「義和團」(又稱大刀會)、「小刀會」、「理教」等,都是白蓮會的分支。

  白蓮會系以念佛的名義爲掩護,實際是在教忠、教孝,以圖推翻異族的統治。白蓮會的各分支,均以儒道釋叁教同源的見地來作爲宗教的信仰。起初均爲政治的企圖,到了理教便漸漸變爲宗教的一型。理教本出于道教,但據清德宗光緒九年(西元一八八叁年),禦史李璲的一個奏章中說到:「理門以戒人吸煙及飲酒爲名,互相傳引,人數衆多,聞系白蓮教變相,教首在天津,請饬密拿。」以此可見,理教與白蓮教的運動,也有淵源。

  除了白蓮會的主分支之外,尚有「天地會」、或名「叁合會」、「叁點會」、「洪門會」,此會的分支則有「清水會」、「匕首會」、「雙刀會」。另有一種「哥老會」,或稱「哥弟會」,分有青幫、紅幫,又有黑幫、白幫。

  這些秘密社會,到了清末民初,有部分並入孫中山先生的興中會;有部分流爲上海等地的聞人賢達;有部分成爲地痞流氓;有部分則淨化而爲宗教的形態,…

《比較宗教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