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比較宗教學▪P76

  ..續本文上一頁五十一歲的那一年,一方面受到舊勢力的抵抗,一方面卻更加地使他振奮了宗教的狂熱。他宣布了他在一夜之間,由麥加至耶路撒冷往返了一趟(若以當時的交通狀況,兩地往返,需兩個月的旅程)。並且宣說:他在夜遊到耶路撒冷後,即上升天上,經曆了七層天堂,觐見了真主阿拉,接受了阿拉的訓示。在一部《言行錄》中,把穆氏這次登天的事迹,描繪得有色有聲。關于這個故事,從科學的立場看,固可斥爲無稽的神話,但從宗教經驗的立場看,自有其異常的心理背景可資解釋,特別是一個神經質的人,在不平穩的激情的心理因素下,做個把神乎其神的夢,那是不足爲奇的。可是,由于這個故事的流傳,猶太人的耶路撒冷從此也被回教徒視作聖城了。直到近世,回教徒與猶太教徒仍爲了對于耶路撒冷的互相爭奪,成爲阿猶諸國戰禍不絕的根源。宗教爲人間帶來戰爭,乃是一神教,不,那是由希伯來宗教相傳下來的最大的不幸!

  穆罕默德夜遊耶路撒冷及升天見主的故事傳開之後,他的傳教事業,一度降于低潮,甚至有些回教徒也認爲他在妖言惑衆而叛離了他。但他絕不因此灰心,他始終覺得真主阿拉永遠不會離棄他,並且在任何時地都會幫助他。于是,穆氏的活動宣講,更加地積極。

  積極宣傳回教而攻擊偶像崇拜的結果,終于引起了保守派麥加人的仇恨,並且籌謀以斬草除根的方式,來對付穆罕默德。可是,阿拉伯人從來不知團結是什麼,也不知保密是什麼,所以,當他們尚在議論紛紛地計畫之時,穆罕默德早已得到了情報。因爲回教的信仰,有其中心的教主及其共守的教條,信徒均向教主團結並以教條爲歸依,所以指揮靈活,聯絡迅速。穆氏就暗示他的徒衆們,以化整爲零的行動,由麥加城分批遷往另一個阿拉伯的城市麥地那(Medina)。當他自己逃出麥加的時候,風聲已經很緊了。

  

  穆罕默德的成功

  這次由麥加到麥地那的遷移過程,被穆氏傳記的作者們渲染得高潮頻起,使讀者讀來有驚奇不已之感。這個行動,被回教稱爲黑蚩拉(Hegira),即是出亡或出奔的意思。這個行動實在也是穆氏個人及其宗教事業的轉捩點,因爲,麥加城的人多保守古教的信仰,麥地那的人則處于敵對地位而多信猶太教。接著,麥地那人接受了回教的信仰,並以穆罕默德爲他們的政治及宗教 的領袖。最初建成了回教政權,並以此城作爲發展回教的基礎。故此對于回教的曆史而言,極其重要,回教也以穆氏逃亡至麥地那的那年(西元六二二年),定爲回教紀元的第一年。

  從此,穆罕默德便走上了成功之路。他以他的宗教,在麥地那建立一個強固的政府,他像《舊約》中的摩西一樣,也頒布了一些法律,利用神權的手段來統治人民;他建立了一支具有宗教狂熱情緒的軍隊,用這支軍隊來維持麥地那的秩序,並用它來對付異教,特別是猶太教的僑民的反叛,和驅逐來自沙漠的野蠻的貝督英人的襲擊。

  穆罕默德爲了供給經費的支出,便吸收了許多貝督英人,加入他的軍隊,讓他們去攻打搶劫一般不屬于他們同一宗教信仰的人民,和從其他地方經過麥地那的商隊。甚至破壞阿拉伯宗教同盟的舊俗,于神聖和平的拉哈伯(Rahab)月,穆氏也指使武裝徒衆襲擊麥加的商隊,並殺死了一人。不過,這種搶劫行動的結果,使回教徒們因此致富而增加了吸收新來教徒的誘惑力,同時也因此而使穆罕默德的名聲和威望,傳布于阿拉伯全境。

  在麥地那打下了強固的軍事和政治基礎之後,穆氏便于西元六叁○年率領教徒,進攻麥加城。在軍事的刀劍脅迫之下,保守的不團結的阿拉伯人,終于在西 元六叁二年向武力投降,接受了伊斯蘭教《古蘭經》的信仰。穆氏也就死在他們打進麥加城的那年,僅六十二歲。他的宗教,則在他「以劍傳道」的遺訓之下,迅速地發展開來,終于成爲世界性的大宗教之一。

  穆氏在擴張權力之時,被威爾斯描寫爲:「時有戰爭、詭計及殘殺等事。」又說:「其爲人也,好用手腕,欺詐而殘忍,于必要時亦願遷就……彼爲領袖時,幾無精神上事業之可言。」(《世界史綱》第叁十一章第叁節)

  

  

  

  第叁節 回教的教理

  一神主義《古蘭經》第十一章第十叁節說:「你們在阿拉以外無友,且不複獲得相助。」回教相信,只有他們所信的阿拉,是唯一的真主,是宇宙的創造者,是公道的主持者。阿拉是全知、全能,也有大仁、大慈。阿拉以外,別無善神。所以回教極端仇視多神教,把無神的佛教也視爲多神教。猶太教及基督教的神,是回教的基礎,所以不加反對,只是不承認基督教叁位一體的信仰。回教徒不能接受耶稣是神的道成肉身之說,僅承認耶稣是以色列人的先知,正像亞伯拉罕、摩西、大衛王等被回教視爲先知一樣。上帝經過舊時的曆代先知而顯示給以色列人,最後選擇了穆罕默德作爲他的傳言者,傳警告、報喜訊給全世界的人。 因此,穆氏雖然也僅是先知之一,卻是真主最後、最大的使者;回教雖然接受摩西十誡及耶稣的福音,但是被穆氏吸收的成分卻以另一種姿態出現在《古蘭經》中。所以,在原則上回教不反對猶太教及基督教,在實際上回教只信仰穆罕默德的上帝阿拉,只接受穆罕默德傳出的聖經《古蘭經》。

  未來思想《古蘭經》第叁十九章第六十八節說:「號筒吹起,除去阿拉所意欲的人以外,所有在天與地的人,都昏暈過去。而後另吹一次,看哪!他們站立起來等候。」這裏是說,凡不是回教徒,均不爲阿拉所意欲,均屬于罪人,均將在末日來臨時,聽到號筒聲,即站起來等候真主阿拉的審判。審判的結果,非常簡單:「一部分是在天國,一部分是在烈火。」(《古蘭經》第四十二章第七節)又說:「凡是作惡,且被罪惡包圍的人,均是永居火獄的。」(《古蘭經》第二章第八十一節)

  在回教,善與惡的標准,但看你是否接受了《古蘭經》的信仰。因爲《古蘭經》所示的,都是教你如何順從真主阿拉,如何守齋,如何修善的;你如不能接受,或僅接受其中的一部分又另外接受其他一種或多種的道德律,回教也要把你視作惡人。例如《古蘭經》第二章第十一及十二節說:「有時候,人對他們說:『你們不要在地面上造惡。』他們就說:『我們只是調解的。』須知他們均是造惡 的,但是不自覺悟。」根據回教徒時子周對這兩節涵義的解釋是:「是與非的中間,善與惡的中間,沒有路線可走,一個人不能又事奉阿拉,又聯系魔鬼,所以真主說那些自稱調解的人均是造惡的。」(《伊斯蘭教義續五十講》五二頁)回教之仇視異己者,因爲那是《古蘭經》所規定的,如說:「的確,一般不信,和死時尚未皈信的人,他們定遭阿拉和衆天使與世人的詛咒。」(第二章第一六一節)又說:「如果他們信如你們所信的,他們就得正道了。若是他們不肯,他們就是反抗中。阿拉將替你對付他們。」(第二章第一叁七節)但是,穆氏的一神信仰並不堅定,例如威爾斯說:「有一次他進入卡巴神殿前,宣言麥加之諸男女神只,亦可謂爲實在者,此等神只或與諸聖同類,介于真主與人類之間,有調停的能力。」(《世界史綱》第叁十一章第二節)

  回教的天堂

  回教的天堂,實在就是人間社會的理想化,而且理想化的程度也不高。因爲當時的阿拉伯人,以美女及美酒的享受爲理想;穆罕默德的晚年,也以衆多的美女自娛,故在回教的天堂中,美女、美酒是二大特色。穆氏自行多妻主義,就在《古蘭經》中規定:「若是你們恐怕對于孤兒不公平,你們就娶于你們合宜的婦女兩個、叁個、四個。」(第四章第叁節)說出了他要多妻的道理,穆氏本人就是孤兒。因此,凡是信仰回教的人,「他們在天園中有清潔的配偶,永 居在那裏。」(第二章第二十五節)又說:「對阿拉敬畏的人,在主處可獲有河流的天園,住在那裏,且有清潔的侶伴,和阿拉的喜愛。阿拉是看得見衆仆的。」(第叁章第十五節)從這經文中,可知回教的天堂是有夫妻生活的。在那裏,人神之間是主奴關系,這與猶太教、基督教的觀念並無二致。

  基督教的天堂,可從約翰的〈啓示錄〉中見到非常詳細;回教的各種「言行錄」及其他回教的傳說中,則把穆罕默德在夜遊耶路撒冷升天時所見的景象,羅列得也很詳細。

  天分七層,第一層天純白如銀,挂著金光燦爛的星宿,許多天使守護森嚴,以防魔鬼撒旦的闖入。在這層天裏,穆罕默德遇見了人類之祖亞當。在其他各層天裏,又遇見了挪亞、亞倫、摩西、亞伯拉罕、大衛王、所羅門王等《舊約》中的先知。又看見「阿至洛依」天使,這是取人之命的天使,人類死期來到,即由他把靈魂取去,他的身大無朋,兩眼的距離即有七千日的路程那樣遠,心頗慈善,每見人類犯罪,即落淚如雨。又見執行刑罰的天使,火質銅面,常坐于火焰之上。又見一天使,半面是火,半面是冰雪,周圍有許多天使環繞,大家不斷地贊頌真主。第七層天裏,是正義者的歸宿處,見一位天使,身大過于地球,有七萬個頭,每頭七萬張口,每口七萬條舌,每舌說七萬國語言,每國有七萬種方 言,均在贊念真主。

  這種情景,實是繼承猶太教、基督教、波斯教、阿拉伯原始宗教的各種傳說而來,沒有什麼稀奇之處。穆氏升天時,又見到各種刑罰。穆氏說:他在火獄裏看見許多人,有的像駱駝之蹄,手取火塊,吞入複屙出,這是吞滅孤兒財産者的刑罰;有的人肚腹很大,踏火而行,這是重利剝削者的報應;有人置鮮美的肥肉不吃,卻甯取臭爛的腐肉而啖,這是對于不親自己的妻室反去迷戀非法的婦女者的懲治。有的婦人兩乳懸空而挂,這是不守婦道的淫蕩者所受。

  穆氏在天上見到了真主阿拉,有億萬天使向主膜拜,屏聲息氣,嚴肅致敬。在此,穆氏接受了真主的訓示,要每日五十次對主禮拜。後來大概覺得每天做五十次禮拜太麻煩了,穆氏就自動地改變爲每天五次。

  近代的回教學者如時子周…

《比較宗教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