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吳僧統‧洪辯‧吳辯‧吳和尚非一人(冊府9-12)蘇瑩輝著,一九六叁年。
(叁叁)
解說西域記。堀謙德著,前川文榮閣,大正一年。
(叁四)
唐代寺院の經濟史的研究。道端良秀著,佛教法製經濟研究所,昭和九年。
(叁五)
唐代の佛教儀禮。大谷光照著,有光社,昭和十一年。
(叁六)
大唐西域記の研究(上下)。足立喜六著,法藏館,昭和十八年。
(叁七)
唐代佛教史の研究。道端良秀著,法藏館,昭和叁十二年。
(叁八)
大谷大學所藏敦煌古寫經。野上俊靜著,大谷大學東洋學研究室,昭和四十年。
(叁九)
隋唐佛教史の研究。山崎宏著,法藏館,昭和四十二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與戒律
(一)
道宣の支那戒律史上け于ける地位(支那佛教史學3-2)。甘蔗圓達著,昭和十四年。
(二)
善導教學研究號──大原教授還曆記念特集(真宗學17,18)。大原性實地著,昭和叁十二年。
(叁)
唐西明寺道宣律師考(福井博士頌壽記念東洋思想論集)。山崎宏著,昭和叁十五年。
(四)
昙鸾傳の一出について──道宣の記載け關する私見(福井博士頌壽記念東洋思想論集)。野上俊靜著,昭和叁十五年。
(五)
唐代西州けおける淨土教(龍谷史壇50)。小笠原宣秀著,昭和叁十七年。
(六)
中國佛教史上け于ける鑒真和上(南都佛教15)。冢本善隆著,昭和叁十九年。
(七)
唐中期の淨土教。冢本善隆著,東方文化研究所,昭和八年。
(八)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足立喜六著,法藏館,昭和八年。
(九)
中國の淨土教と玄中寺。道端良秀著,永田文昌堂,昭和二十五年。
(一○)
續高僧傳私考──淨土叁祖傳。野上俊靜著,真宗大谷派安居事務所,昭和叁十四年。
(一一)
鑒真大和上傳之研究。安藤更生著,平凡社,昭和叁十五年。
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叁)──華嚴宗與禅宗
(一)
惠果和尚について(東洋學報17)。村上長義著,昭和叁年。
(二)
禅宗の初祖としての達摩の禅法(日華佛教研究會年報1)。鈴木大拙著,昭和十一年。
(叁)
楞伽宗考(譯文)(日華佛教研究會年報1)。胡適著,昭和十一年。
(四)
支那唯識學上け于ける楞伽師(支那佛教史學1-1)。結城令聞著,昭和十二年。
(五)
支那華嚴宗傳統論,續華嚴宗傳統論(支那佛教の研究)。常盤大定著,昭和十五至十九年。
(六)
最近の支那禅宗史研究(佛教研究5,6)。古田紹欽著,昭和十六年。
(七)
支那華嚴宗傳統と李通玄の立場(日華佛教研究會年報6)。龜川教信著,昭和十八年。
(八)
唯識宗の支那叁祖(日華佛教研究會年報6)。富貴原章信著,昭和十八年。
(九)
一行禅師の研究(密教研究87)。長部和雄著,昭和十九年。
(一○)
唐代禅宗高僧の士庶教化(羽田博士頌壽記念東洋史論叢)。長部和雄著,昭和二十五年。
(一一)
中國け于ける密教の容受について(佛教文化研究2)。冢本俊孝著,昭和二十七年。
(一二)
燈史の系譜(日本佛教學會年報19)。橫井聖山著,昭和二十九年。
(一叁)
荷澤神會禅師考(東洋史學論集2)。山崎宏著,昭和二十九年。
(一四)
中國禅宗史け于ける五家の地位と性格(駒澤大學研究紀要14)。增永靈鳳著,昭和叁十一年。
(一五)
牛頭禅の曆史と達摩禅(宗教文化14)。關口真大著,昭和叁十四年。
(一六)
禅宗と天臺宗との交涉(大正大學研究紀要44)。關口真大著,昭和叁十四年。
(一七)
禅宗初期の修道論──神會の頓悟禅を中心として(禅學研究50)。木村靜雄著,昭和叁十五年。
(一八)
唐荊州玉泉寺大通禅師神秀考(結城教授頌壽記念佛教思想論集)。山崎宏著,昭和叁十九年。
(一九)
圭峰宗密考(龍谷史壇56,57)。山崎宏著,昭和四十一年。
(二○)
唐代沩仰宗考(山崎先生退官記念東洋史學論集)。阿部肇一著,昭和四十二年。
(二一)
神會和尚遺集。胡適著,東亞圖書館,一九叁○年。
(二二)
Gernet, Jacques; Biographie du Maitre Chen-houei du Ho-tso(神會和尚668-760), Contribution a`l”histoire de l”école du Dhyana. JA.CCXXXIX,I1951.
(二叁)
Gernet, Jacques; Les entretiens du Maitre Ling-yeou(靈佑771-853)duKoueichan(沩山). BEFEO, TomeXL V, Fasc.1 1951.
(二四)
Chapin, Helen B. ; Three Early Portraits of Bodhidharma. ACASA. 1. (1945-1946).
(二五)
Lanciotti, Lionello; New Historic Contributions to the Person of Bodhidharma. Artibus Asiae XII, 1/2, (1949).
(二六)
密教發達志。大村西崖著,佛書刊行會,大正七年。
(二七)
秘密佛教史。栂尾祥雲著,高野山大學出版部,昭和叁年。
(二八)
心意識上よりみたる唯識思想史。結城令聞著,東方文化學院東京研究所,昭和十年。
(二九)
禅宗史研究一、二、叁。宇井伯壽著,岩波書店,昭和十四至十八年。
(叁○)
達摩の研究。松本文叁郎著,第一書房,昭和十七年。
(叁一)
禅宗思想史。增永靈鳳著,日本評論社,昭和十九年。
(叁二)
臨濟及臨濟錄の研究。陸川堆雲著,喜久屋書店,昭和二十四年。
(叁叁)
達摩大師の研究──達摩大師の思想と達摩禅の形成。關口真大著,彰國社,昭和叁十二年。
(叁四)
由或禅宗史の研究──南宗禅成立以後の政治社會史的考察。阿部肇一著,駒澤大學曆史研究室,昭和叁十五年。
(叁五)
一行禅師の研究。長部和雄著,神戶商科大學經濟研究所,昭和叁十八年。
(叁六)
禅思想體系。伊藤英二著,鳳舍,昭和叁十八年。
(叁七)
禅宗思想史。關口真大著,山喜房佛書林,昭和叁十九年。
(叁八)
初期禅宗史書の研究。柳田聖山著,法藏館,昭和四十二年。
(叁九)
達摩の研究。關口真大著,岩波書店,昭和四十二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與密教
(一)
唐代の後期密教──唐代密教の中國性格(佛教史學10-2)。長部和雄著,昭和叁十七年。
(二)
唐中期け于ける密教興隆の社會基盤(神戶山手女子短期大學紀要7)。竹島淳夫著,昭和叁十八年。
(叁)
中國密教史研究①(人文論集2-1)。長部和雄著,昭和四十年。
(四)
漢譯佛典流傳上の一問題──金剛般若經の冥司偈について(龍谷史壇56,57)。牧田谛亮著,昭和四十一年。
(五)
日支佛教交涉史研究。冢本善隆著,弘文堂,昭和十九年。
(六)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の研究。小野勝年著,鈴木學術財團,昭和叁十九至四十二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一)
後周世宗の佛教政策(東洋史研究11-3)。牧田谛亮著,昭和二十六年。
(二)
吳越の佛教──特け天臺德诏とその嗣永明延壽について(大谷大學研究年報7)。畑中淨園著,昭和二十九年。
(叁)
唐、五代けおける福建佛教の展開(佛教史學7-1)。竺沙雅章著,昭和叁十叁年。
(四)
唐末五代の河北地方け于ける禅宗興起の曆史的社會的事情について(日本佛教學會年報25)。柳田聖山著,昭和叁十五年。
(五)
吳越佛教の一考察(北陸史學9)。杉谷惠昭著,昭和叁十五年。
(六)
唐五代の童行製度(東洋史研究21-1)。藤善真澄著,昭和叁十七年。
第十二章 北宋的佛教
(一)
大藏經雕印考(哲學雜志313-324)。常盤大定著,大正二年。
(二)
宋の財政難と佛教(桑原博士還曆記念東洋史論叢)。冢本善隆著,昭和五年。
(叁)
宋代の功德墳寺(龍谷史壇21)。小川貫弌著,昭和十叁年。
(四)
趙宋の譯經事業(佛教史雜考)。松本文叁郎著,昭和十九年。
(五)
宋代の佛教諸製度(中國佛教史論)。高雄義堅著,昭和二十七年。
(六)
君主獨裁社會け于ける佛教教團の立場(佛教文化研究3)。牧田谛亮著,昭和二十八年。
(一一)
入宋僧奝然の事迹(上下)(日本曆史133,134)。木宮之彥著,昭和叁十四年。
(一二)
宋代佛日契嵩について(上下)(駒澤史學8,9)。阿部肇一著,昭和叁十四及叁十六年。
(一叁)
宋代福州の佛教(冢本博士頌壽記念佛教史學論集)。曾我部靜雄著,昭和叁十六年。
(一四)
宋の張商英について(東方學報22)。安藤智信著,昭和叁十六年。
(一五)
叁教優劣傳について(佛教文化研究11)。牧田谛亮著,昭和叁十七年。
(一六)
宋代佛教と人頭稅(山崎先生退官記念東洋史學論集)。道端良秀著…
《中國佛教史概說 參考文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