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分成七個各自獨立的學院,每院有一位大喇嘛「堪布」負責,它的財富據說不在西藏政府之下。全寺住衆七千七百人。
(七)色拉寺:此寺位于拉薩之北約叁英裏處的山坡之麓,系爲宗喀巴的另一位及門弟子斂樣所建,層樓碉房,參差高聳,層層相疊,叁座大殿,金頂插天,極其壯麗。全寺分成四個獨立的學院,住衆五千五百人。寺中藏有金剛杵一枚,長近二尺,一端如叁棱锏,一端成人頭形,相傳是在建造此寺之時,由西天竺飛來,藏人敬畏,每歲十二月(約二十七日)迎至布達拉宮,首由達賴頂戴,再傳返色拉寺,任由百姓前往頂禮。
(八)劄什倫布寺:此寺位于後藏,與後藏首府日喀則東西毗連,近于雅魯藏布江之南岸與年楚河的出囗會合之處。系第一世達賴喇嘛所建,背山臨河,殿宇宏敞。共分四個學院,叁院爲學顯乘教義,一院進修密乘咒經;每院又各分四級,循序向上。自第五世達賴之後,此寺即成爲班禅的系統。全寺住衆叁千八百人,盛時則達七千人。
西藏佛教的法器
所謂法器,是指法物器具,包括供具和用具。這在佛世,就已規定比丘應備叁衣、缽、具、濾水囊等,在流傳于中國的梵網菩薩戒中,也規定頭陀比丘須備十八種物。不過,原始佛教,非常樸質,不若後世密乘之重視繁複的儀軌及各種場合所用特定的法器。因此,西藏佛教之重視法器,也是密乘的特色之一,主要是晚期印度佛教吸收了印度教中的可取之物而傳入西藏,其中也有受自棒教的。中國內地的佛教,古來對法器的使用也很樸質,後來受道教及密教的影響,特別是到元朝之後,法器的名目始日漸繁多。
西藏的法器,名目極多,現就其常用而主要的,可分爲如下的六類:
(一)禮敬用的:1.袈裟,此與中國的衣,義同而式異。2.挂珠,此珠分有菩提子、金剛子、蓮子、水晶、珍珠、珊瑚、琥珀、瑪瑙、玻璃、青金、白金、木槵子、人頭骨等的種類;修何類法,即選用一定種類的珠子挂于項間。3.哈達,此爲絹織特製的長方形紗帛,乃藏人社交中必備之物,送禮、拜客、谒見喇嘛,乃至與友通信,均須贈獻哈達,用表敬意;因有身分的不同,所用哈達也分大小、長短、闊狹,用時均有定製,不得混同。
(二)稱贊用的:1.鍾,此有各種大小不同的型式。2.铎,此有金舌和木舌的二種。3.鼓,此分有大鼓、腰鼓、羯鼓、銅鼓等類。4.鈴,此分大小種種。5.铙钹,大的稱铙,小的稱钹。6.筚,樣子同笛。7.骨笛,此用人骨製成。8.六弦琴等。
(叁)供養用的:1.香爐,式樣很多。2.燈臺,也有很多式樣。3.水盂。4.供獻器,例如瓶、盤、盆、缽、杯、碗等等。5.幢,此有羽毛、寶合、絲絹等類,式樣有如旗節。6.旛,此有長短、大小各等,式樣如船上用的風旗。7.華蓋,也有種種不同的式樣。8.璎珞,戴在頭上爲璎,挂于身者爲珞,系用珠寶綴成。9.花鬘,分有長、圓、圈、條等式,也是用諸種花寶綴成。10.花籠,此系用作盛花的器具,質料分有金、銀、竹、木等類。
(四)持驗用的:1.曼荼羅,此爲修持密法所用的壇,分有方、圓、叁角等叁種式樣。2.念珠,此與挂珠不同者,是珠粒較小,而且挂珠皆爲一百零八粒,念珠則有一百零八粒與一千零八十粒的兩種(此一珠數正與印度教濕婆派之一所用者相同,然亦正合于佛教的百八煩惱之數)。3.金剛杵,此分有一股、叁股、五股之叁種,質料則有金剛與香木之別。4.杵钤,也分有一股、叁股、五股的叁種。5.輪,其式樣甚多。6.鼓,分有大鼓與雞婁二種。7.引磬,此與中國所用的相同。8.木魚,也與中國所用相同。9.灌頂壺,此爲喇嘛爲弟子做秘密灌頂時所用的秘密水壺,式樣也分很多。
(五)護摩用的:1.曼荼羅,有種種式樣。2.爐,分有方、圓、叁角的叁種式樣,隨法而用。3.護身佛,以銅鑄成佛像,裝在銀盒內,或頂于頭,或佩于胸。4.秘密符印,此分有方、圓、叁角之叁式,又分有護身、護家、護國、鎮宅、驅邪、除災、增福等的種類。
(六)勸導用的:1.摩尼輪(Mani-hkhor),其形如桶,中貫一軸,以手撥之,即會旋轉,上刻〈六字大明咒〉(又名〈六字觀音咒〉、〈觀音六字明咒〉、〈六字明咒〉)。2.祈禱筒,其式如摩尼輪而較大,系以風力、水力或器械來旋轉的。3.祈禱壁,用版刻上〈六字大明咒〉,挂之于壁。4.祈禱幢,幢上寫有〈六字大明 咒〉,以竿揭于屋頂。5.祈禱石,石上刻有〈六字大明咒〉,置于山麓或途中。此等均爲西藏民間,家家戶戶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法器。
西藏的齋節法會
西藏佛教的法會很多,現在舉其要者如次:
(一)傳招大法會:此爲每年以正月十五日爲中心的前藏全區性的大法會,由正月初叁、四,至遲不過初五的一日,拉薩叁大寺全體僧衆,集合于拉薩巿區;其次定期在另一日的下午,前藏各寺院的僧衆均至大昭寺集合,次晨四時光景,集衆誦經,有茶及稀粥各人一碗,誦經後即做誦戒布薩;再次即爲考取格西學位的辯論會,一日一人;至每日下午叁時許,大衆又集合誦經,用茶而不設食;之後又爲格西考選的辯論會,直至夜半方散。此一傳招大法會,要延續到正月二十日左右始結束。
(二)小昭寺集會:此一法會在二月舉行,儀式、人數、程序,與大昭寺的法會相同,不過在此會期,高德尊貴的喇嘛如不願參加,可以請假。所考取的格西學位,也次于大昭寺集會,而爲第二等級。
(叁)浴佛法會:每年四月八日,隆重舉行。
(四)寶貝佛涅槃大法會:寶貝佛是藏人對宗喀巴大師的尊稱,他的圓寂紀念日是十月二十五日,雖然不必集合叁大寺的僧衆在一處誦經,但在各寺舉行的大法會,情況要勝于浴佛節。黃教各寺,在此法會期中,無不極盡其莊嚴隆重之能事,陳列精巧燦爛的酥油燈,經過巧匠的構造,無一燈不顯出萬千的氣象,乃至民間也是家家戶戶,都懸點一座酥油燈,因之又被稱爲「燈節」。
(五)齋月:西藏民間,以每年的正、二兩月爲大齋月,或稱大祭月。元旦爲跳舞祭,二日爲飛繩祭,叁日爲翻杵祭,皆于布達拉宮舉行。正月六日至二十一日爲大施祭,拉薩各寺僧衆,集合誦經,而且接受布施。正月十五爲燈祭,十八日爲驅魅祭,二十日爲觀兵祭,二十五日爲競馬祭,叁十日爲驅魔祭。二月十七日爲舞蹈祭。藏地既爲佛國,所以無有一種齋祭,不延僧侶,不做佛事。不論老幼男女,當在齋祭之月,無不至誠念誦〈六字大明咒〉,身佩護佛、舍利、經卷、念珠、護符等物,手持摩尼輪,旋轉不息。
六字大明咒
相傳釋尊住世之時,曾面囑觀世音菩薩,救度雪山(西藏)的衆生,此一懸記出于《文殊師利真實名義經》,所以西藏是觀世音菩薩的化土,在西藏佛教史上,佛法初傳西藏之時,即有觀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那便是刻在「寶玉」上的六個梵字,現將此六字的梵藏漢音對照列表如後:
此表的梵藏字體系摹自李翌灼的《西藏及蒙古之佛教》一一頁。在漢文藏經中雖亦有數種《六字明王經》,然均與此不同,所以此爲西藏佛教的特色之一。漢文譯音讀成「唵嘛呢叭[口*彌]吽」,實則應當讀成「嗡嘛呢叭[口*特][口*彌]吽」,意爲祈求在蓮華藏中的佛,日本學者把它與西洋人祈禱時所念「天上的父」並論。在西藏則將此六字視爲一切萬法的原理,諸世出世法,無不盡在于此六字之中。以「嗡」字爲佛部心,「嘛呢」字爲寶部心,「叭[口*特][口*彌]」爲蓮花部心,「吽」字爲金剛部心:所以〈六字大明咒〉已包攝了理事或悲智的全部。具足萬德,成就萬行,只要念此〈六字大明咒〉,循環往複,持誦思惟,念念不絕,久久則心體顯現,即得證入無量法門,成就一切大功德聚。此咒以「叭[口*特][口*彌]」爲咒心,「叭[口*特][口*彌]」即蓮花之意,蓮花即是衆生的本源心海。可知這個明咒威德不可思議,含有極深的哲理。故在西藏,到處可以聽得有人持誦它,也隨處可以發現此咒的文字,藏人之人人會念此咒而常念此咒,一如漢人之人人會念阿彌陀佛。
密乘重視咒法,因此,又有利用人之平常呼吸的入、住、出,在一囗氣的往複之間,念出Oṃ, āḥ, hūṃ叁個字,漢文譯音是「唵啞吽」,實則應當讀作「嗡啊吽」。這是叁個極其神聖的字音,如果隨著呼吸不斷地念誦,念到不念而自念,念與不念了無差別,並且晝夜無間,便稱爲「金剛念誦」。一晝夜間可以念到二萬一千六百次的金剛念誦,即能與本尊合一,契入理體法性;因這叁字代表本尊,本尊常在吾人的呼吸之間出入往複,吾人即住于本尊的法身而入于第一義谛的真理之中了。
以上所舉兩咒,爲西藏通行的法門,漢文系的佛教雖不常用,但已收入焰囗之中,故也並不陌生。同時也可藉以了解,現行焰囗的壇場及內容,受有不少西藏佛教的影響,且其爲時並不太古。
西藏佛教有很多特色,讓我們到下一章中再介紹吧!
第六章 西藏佛教的特色
第一節 何爲喇嘛教
喇嘛的語意
西藏佛教俗稱爲喇嘛教(Lamaism),其中含有與其他地方的佛教相異之意。從原則上說,西藏佛教是晚期大乘的印度佛教,當這一支在西藏移植成功之時,印度的佛教就告滅亡,所以,西藏佛教是繼承印度佛教的余緒而獨立發展。但是,既然說到「發展」兩字,它就不是純粹來自印度的要素了。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所謂喇嘛教,乃是印度晚期大乘佛教加上西藏本土的宗教思想而完成。
自從蓮華生大師入藏時起,印藏合璧的密教,便打下了基礎,也爲藏土人民所歡迎,後來雖經阿底峽大師提倡律儀,成立清淨僧團,結果並未成功;到了宗喀巴的銳意改革,始將雜亂的迷信,排之于佛教之外,可是,除了黃…
《西藏佛教史(聖嚴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