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門桑伽羅(Śaṃkara),尼泊爾的學者息拉蒙啓(Śilamañju),中國的大天壽和尚,以及端美叁菩提的兩個弟子達磨古薩(Dharmakośa)及道丘巴爾(Rdo-rje dpal)等人。可見開拓西藏初期文明的功臣,非僅端美叁菩提一人了。
同時,我們也見到有叁位唐僧,在文成公主之世經過西藏的記載,則爲貞觀年間的玄照,經西藏赴北印度;道生由西藏遊印度;永徽年間的玄太,取道西藏至尼泊爾。
據說,棄宗弄贊王當端美叁菩提返藏之後,爲了研究文字,日夜學習,隱居不問政事者達四年之久,所以他也能用新造的文字,寫作詩歌。上行下效,一時通令全國學習,前面所舉十善及十六清淨世俗要律的文告,即是用此新造的藏文寫成,而得遍行于藏土。故其不愧爲後世學者譽爲西藏文化之父了。
同時,由于兩位外國公主的下嫁,也各自從她們的祖國,帶去了法像文物,其中有阿閦金剛像、彌勒像、多羅(觀音)像、悉達太子像、釋迦世尊像,以及許多經論、法物,還有數位僧尼。因爲兩位外國公主給西藏帶進佛法,故在西藏史上,以爲她倆是觀音化身,將之崇拜爲多羅天女(Tārā密部的女尊),文成公主是青(Doljang)多羅,尼泊爾的波利庫姬公主是白(Dolkar)多羅。棄宗弄贊王死後,也被仰爲觀音菩薩,又有說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爲了禮敬叁寶,便由好多工匠,建造了十多座寺院,首以拉薩爲中心,建立布達拉宮,又分別爲兩妃各建一寺,那就是大昭寺及小昭寺。文成公主的大昭寺供奉釋迦佛像,波利庫姬公主(藏人稱爲萬妙天神)的小昭寺供奉阿閦佛像。
據說此王享壽八十二歲去世(約爲唐高宗永徽元年,西元六五○年),叁十一年後,文成公主亦逝,他們一王兩妃的肉身,均被製成塑像,文成公主的肉身像,迄至晚近,仍在大昭寺中。
初期弘法的阻力
棄宗弄贊王的晚年,雖然極力弘揚佛法,但在當時的西藏,究系尚爲半開化的狀態,一般人對于含有高深哲理的佛法,很不容易了解和接受,縱然是藏王的近臣們,也多半是由于王的意志而表面崇信,何況棒教的潛勢力根深柢固,故到棄宗弄贊崩後,佛教在西藏的推展,又退入了逆流。
佛法不能繼續傳播,繼位的王子尚年幼,遂由貴族中産生了攝政。這些貴族們,原是奉了王命而信仰佛教,王崩之後,對于王在時享有崇高地位的僧人,不唯不敬,反以敵視的態度相加。而且,在另一方面,西藏又再向其鄰邦連年構兵,擴張版圖。因此,佛教的教化事業,更加受到了阻礙。
棄宗弄贊死後無子,系由其孫滿思隆滿贊繼位,稱爲貢斯隆王,他的攝政是祿東贊,祿東贊死後,由其子欽陵兄弟專國。此期間,吐蕃兵力外侵,吞並諸羌,擊敗吐谷渾,又敗唐朝的行營大總管薛仁貴,故在《新唐書.吐蕃傳》說:「自漢魏以來,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貢斯隆在位十四年而逝,由其遺腹子德斯隆滿格陂王繼位,此正是欽陵兄弟專權時代,西藏國力之盛,猶如旭日東升。
繼承德斯隆滿格陂王位的,爲其子棄隸縮贊王,也遣使至唐,求尚公主,唐中宗即以雍王守禮之女金城公主下嫁。金城公主乃一虔誠的叁寶弟子,帶了中國沙門及好多佛典入藏。故在此王時代,曾將《百業經》、《金光明經》,以及數學、藥方等譯成藏文。
金城公主所生的王子,便是此後大興佛法的吃[口*栗]雙提贊王(Khri-Sroṅ-lde-Btsan),又名赤松德贊王,生于唐玄宗開元十六年(西元七二八年),在位時間至唐德宗貞元二年(西元七八六年)。可是,在王幼時,藏境黨爭激烈,擅權的人又是排斥佛教的首領,王雖崇信佛教,但因年幼而無力阻止,以致政府所頒法律,常與佛教的信仰抵觸,甚至沒收經文、封鎖佛殿佛像,並將最大的佛寺毀之改爲屠畜場。所以佛教是處于被摧殘的地位。直到王成年,運用智慧,除去了專權的大臣,掌握實權之後,輝煌的佛教時代,才正式開始。
第叁節 寂護與蓮華生
寂護入藏
大概在吃[口*栗]雙提贊王盛年親政之時,西藏國力向外膨脹,武功之盛,尤在棄宗弄贊王時之上。曾經東侵中國的青海及金川,常寇中國邊境,甚至一度使長安陷落,南方則征服印度的孟加拉灣。
但是,他的主要精神,還是致力于佛教的興隆,故向中國及印度禮聘僧侶,從事經典的輸入與譯出。先聘中國和尚二人及迦濕彌羅的阿難陀(Ananta)翻譯經典;又遣巴沙(pah-sa)赴尼泊爾,于唐玄宗天寶六年(西元七四七年)遇善海大師寂護即延請入藏。當時藏中佛法尚屬初行階段,舊有的棒教信仰仍盛,僧衆亦無一定的規範可言,寂護感覺弘化不宜,故又返回印度。不久再受藏王之請,駐藏十五年中,貢獻良多。寂護的師承屬于中觀清辨學派之一別系,與唯識學派也有淵源,但他爲西藏帶來中觀派的論書,並且自己著有《二谛分別釋》,宣揚中觀之教法。
從史實中考察,寂護是一位學者型的宗教家。所以當他入藏,正值西藏的惡魔逞凶,雷電震動天地,降雹損傷農作,發生饑馑,疫疠流行。藏王請他降魔,他則回說:「我一生只專心致力于濟度衆生,故無降伏幽鬼惡魔之妙力。然若不將幽鬼與妖魔予以懲罰降伏,如何能建佛殿?欲成就此事,須從烏耆延那(烏仗那Udyāna)聘請蓮華生上師(Padma-saṃbhava)來藏,他不僅能退治生死大海中一切靈鬼羅剎及八種妖,並通一切陀羅尼(Dharni)秘法,若能得此知識,一切幽鬼,可以退治了。」
藏王遂派二人往西北印度的烏耆延那,招聘蓮華生上師入藏,抵達拉薩之時,藏王厚禮相迎。
蓮華生大師
西藏原有的棒教,乃系神鬼崇拜及巫術符咒信仰的宗教,故對寂護的理論實踐的佛教不易接受,蓮華生大師是一位密教的大成就者,他爲西藏帶來陀羅尼及真言儀軌,以神咒降伏惡魔妖魅,神通廣大,所向無不敬服。同來有其弟子二十五人,均能降魔伏妖,各化一方,這也正好投合西藏原始信仰的囗胃。他不反對棒教,卻爲民間的疾苦以神通來解救;當其施救之後,仍不自炫恩德,務使民衆自然産生對佛教的敬仰之心。故能不恃強迫,而導民衆皈依佛教。他對藏人施恩,對藏境作惡的鬼靈加威。所以他以神通威力摧伏外道,護持佛法,厥功甚偉。
蓮華生的學承系統不明,據近人呂澄推測:「後世爲之史傳者,因附會其辭,涉于荒誕,于蓮華生學說傳承,反無著錄;又蓮華生自身亦無著書表見。今以寂護特相援引之一點觀之,所持學說,或即中觀而兼密乘者,後人謂之中觀自立派(清辨系)是也。」(《西藏佛學原論》二叁頁)
據各家的西藏佛教史,一般多以蓮華生大師爲西藏古派密教的初祖。所謂古派,便是紅教的甯瑪派(Rñin-ma-pa),因爲蓮華生自己集譯出有〈金剛緊行根本咒〉,他的弟子巴爾傑桑吉(Dpal-gyi-seṇ-ge),又爲之開講〈空行母火焰熾盛咒〉。(參考望月氏《佛教大辭典》叁六一叁頁下)
但據呂澄的考察,卻說:「此說難信。蓋藏土密乘流布猶在此後,則以印度學者法稱、淨友、覺寂、覺密等相繼北來,廣譯密典,兼傳其學。……舊派密學,實自此始。」(《西藏佛學原論》二叁頁)
神異事迹
蓮華生既是一位神異卓著的大師,因此有關他顯示神通的記載很多,現在抄錄如下:
(一)當他初入藏境,在堆隆谷地方,大臣及許多人來迎接拜谒,因爲該地缺水,蓮華生大師以杖拄地,地下便湧出了清泉。
(二)一日蓮華生遊行某地,遇一厲鬼,獰惡無比,飛遣兩座高山,要將大師壓殺于山峽之間,師以神通飛越,超過山谷之上,並誦真言,將鬼製伏,不複爲患。
(叁)又有一次在某地方,有一條龍,突然降臨,現極大身,飛雪雨雹,向師攻擊,大師一面囗誦〈六字大明咒〉,一面用手去接,龍身忽而縮小,落在大師掌中,掙紮良久,不能脫離,只得乞命皈依叁寶,大師爲他咒願之後,龍複本身而去,從此以後,該地再無雪雹之災。
(四)又有一次,遇到一鬼,以種種輪杵等的兵器,挾著陣陣的大雪,打擲大師,師乃作法,化積雪爲一湖,鬼失托足之所,便落湖中,還想竭力逃脫,師又使湖水沸騰,厲鬼的骨肉因此糜爛不堪,但他尚要逃遁,大師又用金剛杵擊傷鬼眼,鬼乃皈命哀求,師爲說法之後,才放他向空而去。
(五)另有一個幽靈,欲害大師,化爲大白牦牛,引誘大師乘坐其上。大師自然知道,故當牛怪正要害師之時,師已飄然升空。牛怪卻如繩捆索縛般地動彈不得了,良久始化爲白衣少年,乞命皈依。大師即用梵音爲之說法,令其歡喜而去。
類此的傳說,很多很多,這在宗教經驗上說,也是不容置疑的現象,所以站在宗教的立場,不宜將之視爲無稽之談。
桑鸢寺的僧製初建
吃[口*栗]雙提贊王在寂護與蓮華生的指導下,便于唐玄宗天寶八年(西元七四九年),仿照中印度的歐丹富梨寺之模式,在拉薩之東叁十英裏處,建造了桑鸢寺(Bsam-yas又有譯爲桑耶寺)。此系一般的通說。
又見陳天鷗的《喇嘛教史略》一叁頁說:「此桑耶佛殿的構造,據傳其下層肖土伯特(即西藏),中層肖唐,上層肖中印土。中供叁世佛,四面四隅,象四大部洲八小部洲,荟萃驅魔之咒,日月之象。」又說:「自王年二十二歲時興工,至叁十四歲時始成。」這一說法,是以桑鸢寺的建築藝術,爲中國、印度、西藏叁地文化的合璧,費時十二年,亦可知其雄偉。據說,當時的建築基地,今日猶依稀可辨。
桑鸢寺落成之後,依寂護的指使,向印度聘致持律比丘二十人,如律建立僧伽;複選藏土優秀子弟七人,從此二十人僧伽禀受具足戒,並且送往印度學法,以備後…
《西藏佛教史(聖嚴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