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尚整個的人格來講,他真正是一個具有大無畏精神的大丈夫。
下面我想接著給各位講講虛雲老和尚的禅風。要講好這個題目,非常不容易。爲什麼呢?一是他老人家活動的時間跨度特別大,二是他老人家的禅風可以說是高深莫測。要了解虛雲老和尚的禅風就必須對他所處時代環境有一個大體的了解。虛雲老和尚誕生于一八四零年,圓寂于一九五九年,與趙州齊年。他十九歲就出家了。他參學弘法的時間整整一百年。他所處的這一百多年,也正是中國社會發生急劇變化的一百年,也是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發生激烈變化的一百年。從世界來說,他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從國內來說,他經曆了真正的改朝換代,換了叁、四次。中國這一百多年的重大曆史事件、翻天覆地的變化,他都經曆了。再就佛教的發展而言,這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他可以說是處在曆史浪尖上的人物。每逢變革的時刻,他想躲也躲不掉,想逃避也不可能。在佛教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必定要站出來,頂住浪尖,做中流砥柱,護持佛教。他老人家的禅風,是和他所處曆史時代密不可分的。
在近、現代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也是對佛教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所謂廟産興學。因爲那時的寺院都有一些田産,而且寺院的規模都比較大。當時有個叫做張之洞的人,在一八八八年提出來要拿廟産來興學。這件事情當時一下子把整個佛教界驚呆了。大家都不知道如何來應付這件事。因爲張之洞當時也是清朝政府的一個大官。他提出這麼一個意見來,那是非同小可的事情,而且他這個意見馬上就得到了受過西洋文化熏陶的一群知識分子的響應。那時候的佛教還處于一種非常保守的狀態,大家都不知所措。當時日本的一些出家人也想趁這個機會來幹預中國佛教,就說要幫助中國佛教界來興辦學校。當時日本也是欺負中國的列強之一。爲了這件事,當時江浙幾省的大叢林就連名向當時的中央政府請願,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日本的和尚來我們這裏辦學,他們真正的目的並不是真想幫助我們辦學,而是想推行日本的軍國主義政策,以幫助他們的政府對中國實現侵略統治這樣一個目標。當時日本人爲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就是因爲清朝政府已經提出了廟産新學,他們就說,與其叫政府去廟産興學,還不如讓我們來幫你興學,這樣就可以把政府提出廟産興學的這樣一個動議抵消掉。當時佛教界一些有識之士已經警惕到了日本人的野心。如果接受了,這不僅喪失了國權,也喪失了教權。絕對不能同意。正是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所以江浙的幾位法師就出來倡辦所謂的佛學院。佛學院是在這樣背景下創辦出來的。當時最早創辦出來的佛學院就是叫揚州佛學堂,後來陸續就有象南京的祗園精舍、月霞法師的華嚴大學之類的佛教教育機構。當時這樣做,一方面是要抵製日本的宗教滲透,另外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抵消廟産興學這樣一個政令。這一事件,當時幾乎所有的大叢林都受到波及,長老大德也都驚惶失措,包括虛雲老和尚在內。這一事件延續了幾十年,直到抗戰,廟産興學才在國難當頭的情況下有所緩和。當時大多數佛學院都在這樣一種形勢下,爲了保護廟産,才創辦的,一般說來影響不大。當然也有辦得很成功的,象太虛大師辦的那些佛學院。
爲什麼要講這一段曆史呢?因爲這一段曆史發生在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當時佛教界面臨如何迎接現實挑戰的大問題。在這個問題面前,當時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所謂的激進派,一種是所謂的保守派。激進派最初是以仁山法師爲代表,以後才輪到太虛法師。保守派最初是以印光法師爲代表,以後才有圓瑛法師這樣一個保守派浪尖上的人物。虛雲老和尚在這樣的一個挑戰面前,似乎是傾向于保守,但跟激進派也有所妥協。他是擇善而從。激進派對佛教有利的,我還是接受。他是以傳統的東西爲主,同時又接受了當時激進派的某些做法,比如說創辦佛學院(他在鼓山、南華寺等地,都創辦了佛學院),並且他還邀請了當時激進派裏邊最有名的大醒法師到鼓山去講課。這是不可思議的。大醒法師是太虛法師底下四大弟子之一。
虛老是一個以保持傳統爲己任的一代宗師。在他主持的寺廟裏,他還能夠把明、清以來佛教從林裏的一套規矩基本上保存下來了,包括寺院建築布局、法物設施、宗教活動以及修持方法等等。如果當時的各大從林都象激進派那樣去做的話,那麼現在的叢林不知道會是個什麼樣子。虛老的修行方式、生活方式、叢林的管理方式以及接引學人的方法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以來叢林的一些基本傳統,這是他禅風的第一個特色。他老人家走的地方很多,參學閱曆也深,當時南北大叢林裏的有名的大善知士,他無一不親近過。象法忍禅師,大定禅師,月霞法師,冶開和尚,等等,這些都是當時有修、有證的大善知士。有的是虛雲老和尚的長輩,有的是虛雲老和尚的同輩。虛老都親近過他們,並從他們那裏吸收了叢林裏邊的很多規矩以及接引學人的方式和方法,這就形成他禅風的第二個特點,即兼容並蓄,靈活運用。除此之外,虛老在禅風上也有他自己的特色。比如說禅宗開始從律寺分出離出來以後,是以清規作爲它活動的主要根據和原則。明、清以來對此慢慢有了改變。到了虛老這兒,又恢複到以戒律爲主、以清規爲輔這樣的一種體製,這就形成了老和尚禅風的第叁個特點:既重視禅,也重視戒律。他的禅風就是禅戒結合、禅戒統一。
舊時的寺院要每半月誦戒、布薩,每年要有告香和結夏安居的儀式。到了近現代,能象這樣做的寺院已經不多了,但在老和尚所開創的幾個叢林裏,卻仍保持了這種半月誦戒布薩、夏季結夏安居以及告香的活動。告香的活動現在已基本上沒有了。告香是什麼呢?就是自己到佛前去發露忏悔,以住持帶頭。全體僧衆每年有這麼一次活動。我自己也參加過一次。這個活動究竟如何做?現在我一點都沒有印象了。總之,這些都是有利于僧團建設的一些非常有力的措施,特別是象半月誦戒這種活動是很有價值的。跟隨老和尚的時候,我親自聽過他誦戒。誦戒本來都是住持帶頭,虛老就親自去參加。說起來很慚愧,這麼多年來,由于種種工作上的原因,柏林寺誦戒主要是讓年青人自己去做,我自己很少親自去主持過誦戒。
應該說,這些規矩保證了虛雲老和尚他所住持的僧團的清淨。僧團清潔會怎麼樣呢?就是能多出幾個人才。所以僧團是不是有一套嚴肅的管理製度,有沒有清規戒律作保證,是能否出人才的關鍵。
老和尚的禅風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對傳統佛教中一切有利于攝受大衆的那些活動他都有選擇地把它們繼承下來了,比如說,放焰口、打水陸,這些老和尚他都會,雖然他不經常做但他都會。他一百多歲的時候,香港每年都要請他去打一堂水陸。有幾年,他每年都帶雲門寺、南華寺的僧團去香港打水陸。那時打水陸不是象現在這個樣子,現在有的寺院一年到頭水陸不斷,這就太辛苦了,面且把寺院的正常管理和修持活動都給打亂了。
在一九四八年,當時國民政府的外交部要接待美國的一個佛教徙。她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她是一位居士,她向國民政府的外交部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到中國來學習禅宗。當時國民政府的外交部考慮來考慮去,決定請虛雲老和尚出面來接待這位美國客人。虛雲老和尚接受了這個任務並且也接受了這位美國人的皈依。爲這個美國的居士的到來,虛老特別在南華寺爲她舉辦了一個禅七。這位美國女居士就是在那個禅七裏邊得到了受用。因爲她是有基礎的,她在印度曾坐過很長的時間。這就是在當時的佛教界引起了很大反響。在中美文化交流、東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也是一件很有影響的事情。象這樣一種特殊的活動,虛老就用一種特殊方法來對待。再有一點,象禅七,虛老所在的寺院,每年冬天少則叁個七,多則七個七。一般是叁個七到五個七,也有打十個七的,但這樣的時候不多,最多打七個七。
虛雲老和尚親自主持的禅七,我只參加過一次。以後他老人家離開了雲門寺,到了雲居山,在那裏,他還是每年舉行禅七。打禅七的時候,他每天晚上必須進堂講開示。那時打七是非常認真的。雲門、南華寺那些地方,班首比較多,而班首年紀比較大,都是一些住寺院幾十年的老人家都是老和尚親自培養出來的。他們在攝受大衆方面,有威、有德,能夠服衆。所以老和尚他即使不去,禅七照樣非常如法。
以上是就他禅風的表現形式而言的。至于老和尚禅風的內容,主要是以看話禅爲用功的主要方法,也就是所謂話頭禅。老和尚讓人參的主要話頭是“念佛的是誰?”。因爲他是從“念佛的是誰”這個話頭得利益、入門的,並且是由個話頭而開悟的,他始終提參“念佛的是誰?”這個話頭。特別看重這個“誰”字。看“誰”字話頭,關鍵在起疑情。起疑情不是去念這個“誰”字,而是要在這個“誰”字還沒有舉起來的時候,就要盯住它,所謂看話之頭,不是看話之尾。就是在一念未生之前,看住這個地方!這種修行方法,雖然說比較難以把握,但是它確確實實是斬斷妄想的最猛利的武器!你能夠在一念之前用功,妄想又從哪裏生起呢?有關這方面的內容,可以參看虛雲老和尚的《參禅要指》。這是他晚年在禅堂裏的一個開示,這篇文章是關于他的禅法的最精要、最可靠的表述。老和尚對于淨土和密宗,都有他自己的一些看法,他主張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心淨則佛土淨。所以在自立的基礎上,他還是提倡修淨土法門。修淨土法門的關鍵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所以淨土和禅法是密切相聯的。關于淨土念佛,他提倡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要反聞聞自性。念佛不是字數念得越多越好,而是看你能不能反聞聞自性。念佛要用耳根,要把你念佛這一念,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停留在心思上,要用自性來聞,要聞到自性。他老人家沒有提出來他要求生西方,所以在一九五一年的雲門事件當中,曾經入…
《戊寅年柏林禅寺冬季禅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