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後就跟她發火了,罵了一些髒話,比如老太婆什麼的,還說了句“連畜生都不如”,說畜生還知道愛護自己的子女呢。他只罵了媽媽這麼一句髒話,只是這一句啊,力量就大的不得了了。你們要問那他又怎麼會升天呢?據說他罵人以後就開始吃飯,正在那個時候啊天空中有一個緣覺,就是自己修道覺悟有神通的人,正好從那塊田地的上空飛過去——這也是一種因緣吧,這些修行得道的聖賢並不是每天都在天上飛來飛去的,他那麼顯示一下呢也是爲了順從度化衆生的因緣,讓衆生起歡喜心恭敬心哪。話說善住罵了他媽媽以後呢正好一個緣覺從天上飛過去,善住一看到就很歡喜,連“善哉善哉”。贊歎了兩句,善住就請那個緣覺下來並把食物分了一部分供養他。就因爲他贊歎修行人並供養聖者的功德啊,善住這一生死後就升到了天界享受天福。那他原先罵人的業就一筆勾銷了嗎?沒有啊,它是一步步兌現的,哪一個業重就先成熟,成熟了再把舊帳翻出來一個個的還,所以善住離開天界後才會墮落到畜生道裏去。但是因爲昔日有仰頭看見天上聖人就贊歎“善哉善哉”的緣起啊,所以善住在天界墮落前才又有福報聽到有人在空中告訴他七天後要墮落了——因爲他仰頭向上贊歎善哉嘛,所以才有這種的提醒。釋迦牟尼佛講了善住天子墮落的因緣,而且教他念這個佛頂尊勝陀羅尼咒,說只要持誦就可以免除惡報。《佛頂尊勝陀羅尼經》這部經你們有空可以找來看看。
所以說講話很要緊哪,比如日常生活裏我們有時罵人說,你連某某東西都不如,具體的我就不說出來了,說了我怕我也出問題(衆笑)。反正不能那樣罵啊,那樣罵人的話以後我們也會墮落到所罵的那一道裏了,這是真的不是開玩笑啊,特別是假如我們罵的是修行人和聖賢的話,那個果報的力量啊就更大了。佛經裏也有這樣的一個故事,說是在迦葉佛的時代,釋迦牟尼佛前的那尊佛的時代,有一個女孩子出家以後修行很精進,幾年之後成爲一個精通叁藏持戒清淨的比丘尼大德,具足梵行。很多的信徒因此來供養她,吃的喝的衣服啊種種的東西,她一個人受用不完就發心把所有這些東西轉供給僧團跟其他師父共同來分享,通過這樣來累積福德。但因爲她沒有證得聖果啊,所以心裏就有所執著,執著什麼呢?我們大家都有的,比如說我們做了善事,幫助和布施了別人,然後就有一種期待之心——哎呀,我對你這麼好,我給你買了這麼多東西……就是這種期待望報的心哪。所以有一天當她有事需要僧團裏的人幫忙而大家那時正好都在誦經修行沒有人理她時,她一下就生氣了——當然因爲平時她一直供養大家,內心的那種望報之心啊已積累了太久力量也太大了,于是她就發了嗔恨心了,她罵那些出家人同修啊,說你們這哪像出家人啊,簡直像母狗嘛。她罵了以後出家人裏有一個就說了,說你怎麼這樣罵我們呢?這個比丘尼就說怎麼啦不能罵你們嗎?是我一直供養你們的,我是出家人你們也是出家人啊(可見出家人之間有時也是有意見分歧的,你們別隨便到外面去講啊)。于是就吵起來了,對面的那個出家人就說了,她說出家人和出家人可是不一樣的,你是出家人但你是凡夫,我雖是出家人但我已證得羅漢果了。那個羅漢很慈悲啊,她說你要趕緊忏悔,否則責罵聖者的果報會很重的。這個比丘尼畢竟也精通叁藏啊,所以聽到這樣講後就升起了很大的怖畏心,從那時起她就把余生的時間都用來忏悔修積福慧資糧了,她還發願希望這個罵人的果永遠不要成熟。實際上那是不可能的,因爲她罵人的這個果提前成熟了——有時候就是這樣,你希望永遠不要成熟的偏偏就最先成熟了。這當然有業本身力量重的原因,另外就是由于過于的執著,希望這個業永遠不成熟就等于說是時時刻刻在念它啊,這一點自然是我自己的理解。那個比丘尼因爲罵了聖賢母狗這一句啊,去世以後就真的五百世作狗,作母狗啊。五百世,多麼漫長的時間哪,那種苦惱真是無法提及。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她投生到一個居士家裏作母狗。釋迦牟尼佛的一位上首弟子叫舍利弗尊者,他是一位大阿羅漢,每天都要出門去托缽化緣的。當然了,這些大阿羅漢們的一舉一動,比如出門啊到哪裏去呀,都是運用智慧和神通觀察了以後才去做的,他們不是造次,不是像我們這些凡夫心煩了就隨便出去走走,他們可不是這樣的。那麼舍利弗尊者呢以他的天眼觀照到這個施主家有只母狗過去曾是修行人,于是他就經常來這個施主家托缽化緣,慢慢地就跟這個施主的關系熟了。很奇怪啊,每次舍利弗來化緣的時候,那只母狗,都老遠地跑過來迎接他,見到他就舔他的腿啊搖尾巴啊,就是以狗的方式表示歡迎吧。而且那個狗還有一個奇怪就是一看見外道的修行人就撲上去咬,相反看見佛法的修行人呢它就非常的友好。當然,舍利弗尊者是心中有數的,于是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在那個施主家受用完食物後就跟他們講法,施主聽法後自然得到了利益,而且舍利弗尊者呢也加持了那只狗。那之後不久呢狗就死了,死的時候舍利弗尊者就跟那個施主講,一定要把狗的骨架留下來,以後有用的。那麼這只狗死了以後呢就轉生投到這個施主家裏作了一個女孩子,長得很漂亮很端正。因爲這個施主家很有錢吧,所以這個女孩長大後就把自己以前的事忘了,每天都吃喝玩樂跳舞啊卡拉OK啊(衆笑),就是說像現在的一些人一樣,放逸啊。這個舍利弗尊者當然也知道,所以有一天尊者就上她家裏去了去勸這個女孩子說,你應該修行學道啊,女孩不懂,她早忘了。此時舍利弗尊者就把那個狗的骨架拿出來了,往她面前一放,結果那個女孩子頃刻之間就憶起了自己過去修行和墮落作狗的曆史,當時就起了很大的出離心,跟父母說我要出家修道!這樣呢舍利弗尊者就帶她到比丘尼僧團落發出家,很短的時間後就證得了羅漢果。她爲什麼能證得羅漢果爲什麼能修行?都是因爲在迦葉佛的時代就已經有很深厚的積累了,而且她也發過願希望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證得聖果。這是一位修行人責罵聖賢的果報,佛經裏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你們看這就是一言不慎所招致的五百世的惡報啊,多麼嚴重!
細想想,我們平時生活裏有沒有這樣罵過人哪?可能不是罵母狗而是罵別的什麼吧(衆笑)。不管是什麼,大家一定要從現在起變得謹慎,要把這張嘴管住。我注意到無論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無論是在中國南方人還是北方人,也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這嘴邊哪都有髒話。這說明人類啊對自己的生活總是不滿足,總是在抱怨沒有學會感恩啊,所以才有有這種種的髒話。我們學佛人應該警惕啊,不要隨俗不要去學這些髒話。除了髒話,生活裏還有語言上的其它染汙,仔細觀察,它們也都有相應的果報啊。比如說,有時候我們喜歡給別人起綽號,那個人長得很胖,我們就叫他胖子,要知道這樣是不行的,果報就是下一世啊你也會長得特別胖。那麼瘦的人就說了我正發愁不胖呢,我偏要講!你講吧,得到的果報就是不正常的胖,比方說身高一米八,體重卻有叁五百斤,這個不得了啊,心髒很累自己也很累啊,另外也會給別人帶來很多麻煩,這就是一種惡報。所以說我們一定不能隨便給人起綽號的,諸如什麼胖子啦跛子啦,那都不得了呀,以後都有可能感得相應的惡報的,所以口業一定要清淨。
下面我們看第四個和第五個偈子。第四個偈子是“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從業要無害,是爲最吉祥”,第五個偈子是“布施好品德,幫助衆親眷,行爲無瑕疵,是爲最吉祥”。前者講的是要奉養父母親愛護妻子,後者講的是要幫助親眷。各位居士,作爲在家人這可是我們第一重要的修行哪,它甚至比燒香、拜佛、到寺院來還要重要。釋迦牟尼佛講過的許多經典都教導我們說要孝養父母愛護妻子,例如《善生經》中佛陀說“夫爲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雲何爲五?”,意思是作人子女的要以五件事來恭敬孝順父母。哪五件事呢?“一者供奉能使無乏”,就是說在物質上要供養他,使他不缺乏,不缺衣不少食;“二者凡有所爲先白父母”,就是要做什麼事必先跟父母商量,這表示對父母要尊敬,另外由于父母的歲數大生活經驗豐富,他們也會給我們提很多有用的建議;“叁者父母所爲恭順不逆”,這主要是講對父母的所作所爲不要隨意地背叛批評;“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意思是說父母的命令,父母叫我們做的事,不要違抗;“五者不斷父母所爲正業”,這句話是說要把父母的事業繼承發揚下去。注意啊這是指父母所做的正業,邪業就不行了,從業要無害嘛。邪業下面還會講到,比如殺豬宰牛啊,這種工作做子女的就沒有必要繼承了,你可以換,換工種。這是佛陀在《善生經》中講到的該如何孝順父母,同時佛陀也提到父母該如何對待子女,也是五點:“一者製子不聽爲惡”,就是要教育和約束自己的子女,不讓他們做壞事;“二者指授示其善處”,告訴他生活中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哪些事情是好事;“叁者慈愛入骨徹髓”,就是說父母對子女非常慈愛,慈愛到愛心都到了骨髓裏去了;“四者爲子求善婚娶”,指要爲子女找到好的婚配,女的要找好的婆家,男的則要找好的媳婦。古代印度和我們中國的習俗是很接近的,在西方呢就不是這樣,子女的婚姻父母是不管的;“五者隨時供給所需”,子女上學和成家立業都需要本錢,父母要在經濟上給予支持。這是《善生經》中講到的父母與子女雙方的責任與義務。
我們偈子裏講的妻是太太,子是子女。《善生經》裏也講到一位丈夫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太太:“一者相待以禮”,以禮對待妻子。這一點現在的人不太理解。其實夫妻之間相處是有個分寸的,夫妻之間當然要相親相愛,但也不能沒有界限不能過于狎昵,否則就完全沒有了章法和界限了。中國傳統的觀點是夫妻要相敬如賓要有點像對待客人一樣。我記得在我們鄉下很多夫妻間都是很恭敬的,他們從年輕到年老…
《《吉祥經》講記(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