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后就跟她发火了,骂了一些脏话,比如老太婆什么的,还说了句“连畜生都不如”,说畜生还知道爱护自己的子女呢。他只骂了妈妈这么一句脏话,只是这一句啊,力量就大的不得了了。你们要问那他又怎么会升天呢?据说他骂人以后就开始吃饭,正在那个时候啊天空中有一个缘觉,就是自己修道觉悟有神通的人,正好从那块田地的上空飞过去——这也是一种因缘吧,这些修行得道的圣贤并不是每天都在天上飞来飞去的,他那么显示一下呢也是为了顺从度化众生的因缘,让众生起欢喜心恭敬心哪。话说善住骂了他妈妈以后呢正好一个缘觉从天上飞过去,善住一看到就很欢喜,连“善哉善哉”。赞叹了两句,善住就请那个缘觉下来并把食物分了一部分供养他。就因为他赞叹修行人并供养圣者的功德啊,善住这一生死后就升到了天界享受天福。那他原先骂人的业就一笔勾销了吗?没有啊,它是一步步兑现的,哪一个业重就先成熟,成熟了再把旧帐翻出来一个个的还,所以善住离开天界后才会堕落到畜生道里去。但是因为昔日有仰头看见天上圣人就赞叹“善哉善哉”的缘起啊,所以善住在天界堕落前才又有福报听到有人在空中告诉他七天后要堕落了——因为他仰头向上赞叹善哉嘛,所以才有这种的提醒。释迦牟尼佛讲了善住天子堕落的因缘,而且教他念这个佛顶尊胜陀罗尼咒,说只要持诵就可以免除恶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这部经你们有空可以找来看看。
所以说讲话很要紧哪,比如日常生活里我们有时骂人说,你连某某东西都不如,具体的我就不说出来了,说了我怕我也出问题(众笑)。反正不能那样骂啊,那样骂人的话以后我们也会堕落到所骂的那一道里了,这是真的不是开玩笑啊,特别是假如我们骂的是修行人和圣贤的话,那个果报的力量啊就更大了。佛经里也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是在迦叶佛的时代,释迦牟尼佛前的那尊佛的时代,有一个女孩子出家以后修行很精进,几年之后成为一个精通三藏持戒清净的比丘尼大德,具足梵行。很多的信徒因此来供养她,吃的喝的衣服啊种种的东西,她一个人受用不完就发心把所有这些东西转供给僧团跟其他师父共同来分享,通过这样来累积福德。但因为她没有证得圣果啊,所以心里就有所执着,执着什么呢?我们大家都有的,比如说我们做了善事,帮助和布施了别人,然后就有一种期待之心——哎呀,我对你这么好,我给你买了这么多东西……就是这种期待望报的心哪。所以有一天当她有事需要僧团里的人帮忙而大家那时正好都在诵经修行没有人理她时,她一下就生气了——当然因为平时她一直供养大家,内心的那种望报之心啊已积累了太久力量也太大了,于是她就发了嗔恨心了,她骂那些出家人同修啊,说你们这哪像出家人啊,简直像母狗嘛。她骂了以后出家人里有一个就说了,说你怎么这样骂我们呢?这个比丘尼就说怎么啦不能骂你们吗?是我一直供养你们的,我是出家人你们也是出家人啊(可见出家人之间有时也是有意见分歧的,你们别随便到外面去讲啊)。于是就吵起来了,对面的那个出家人就说了,她说出家人和出家人可是不一样的,你是出家人但你是凡夫,我虽是出家人但我已证得罗汉果了。那个罗汉很慈悲啊,她说你要赶紧忏悔,否则责骂圣者的果报会很重的。这个比丘尼毕竟也精通三藏啊,所以听到这样讲后就升起了很大的怖畏心,从那时起她就把余生的时间都用来忏悔修积福慧资粮了,她还发愿希望这个骂人的果永远不要成熟。实际上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她骂人的这个果提前成熟了——有时候就是这样,你希望永远不要成熟的偏偏就最先成熟了。这当然有业本身力量重的原因,另外就是由于过于的执着,希望这个业永远不成熟就等于说是时时刻刻在念它啊,这一点自然是我自己的理解。那个比丘尼因为骂了圣贤母狗这一句啊,去世以后就真的五百世作狗,作母狗啊。五百世,多么漫长的时间哪,那种苦恼真是无法提及。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她投生到一个居士家里作母狗。释迦牟尼佛的一位上首弟子叫舍利弗尊者,他是一位大阿罗汉,每天都要出门去托钵化缘的。当然了,这些大阿罗汉们的一举一动,比如出门啊到哪里去呀,都是运用智慧和神通观察了以后才去做的,他们不是造次,不是像我们这些凡夫心烦了就随便出去走走,他们可不是这样的。那么舍利弗尊者呢以他的天眼观照到这个施主家有只母狗过去曾是修行人,于是他就经常来这个施主家托钵化缘,慢慢地就跟这个施主的关系熟了。很奇怪啊,每次舍利弗来化缘的时候,那只母狗,都老远地跑过来迎接他,见到他就舔他的腿啊摇尾巴啊,就是以狗的方式表示欢迎吧。而且那个狗还有一个奇怪就是一看见外道的修行人就扑上去咬,相反看见佛法的修行人呢它就非常的友好。当然,舍利弗尊者是心中有数的,于是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在那个施主家受用完食物后就跟他们讲法,施主听法后自然得到了利益,而且舍利弗尊者呢也加持了那只狗。那之后不久呢狗就死了,死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就跟那个施主讲,一定要把狗的骨架留下来,以后有用的。那么这只狗死了以后呢就转生投到这个施主家里作了一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很端正。因为这个施主家很有钱吧,所以这个女孩长大后就把自己以前的事忘了,每天都吃喝玩乐跳舞啊卡拉OK啊(众笑),就是说像现在的一些人一样,放逸啊。这个舍利弗尊者当然也知道,所以有一天尊者就上她家里去了去劝这个女孩子说,你应该修行学道啊,女孩不懂,她早忘了。此时舍利弗尊者就把那个狗的骨架拿出来了,往她面前一放,结果那个女孩子顷刻之间就忆起了自己过去修行和堕落作狗的历史,当时就起了很大的出离心,跟父母说我要出家修道!这样呢舍利弗尊者就带她到比丘尼僧团落发出家,很短的时间后就证得了罗汉果。她为什么能证得罗汉果为什么能修行?都是因为在迦叶佛的时代就已经有很深厚的积累了,而且她也发过愿希望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证得圣果。这是一位修行人责骂圣贤的果报,佛经里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你们看这就是一言不慎所招致的五百世的恶报啊,多么严重!
细想想,我们平时生活里有没有这样骂过人哪?可能不是骂母狗而是骂别的什么吧(众笑)。不管是什么,大家一定要从现在起变得谨慎,要把这张嘴管住。我注意到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无论是在中国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也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这嘴边哪都有脏话。这说明人类啊对自己的生活总是不满足,总是在抱怨没有学会感恩啊,所以才有有这种种的脏话。我们学佛人应该警惕啊,不要随俗不要去学这些脏话。除了脏话,生活里还有语言上的其它染污,仔细观察,它们也都有相应的果报啊。比如说,有时候我们喜欢给别人起绰号,那个人长得很胖,我们就叫他胖子,要知道这样是不行的,果报就是下一世啊你也会长得特别胖。那么瘦的人就说了我正发愁不胖呢,我偏要讲!你讲吧,得到的果报就是不正常的胖,比方说身高一米八,体重却有三五百斤,这个不得了啊,心脏很累自己也很累啊,另外也会给别人带来很多麻烦,这就是一种恶报。所以说我们一定不能随便给人起绰号的,诸如什么胖子啦跛子啦,那都不得了呀,以后都有可能感得相应的恶报的,所以口业一定要清净。
下面我们看第四个和第五个偈子。第四个偈子是“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第五个偈子是“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前者讲的是要奉养父母亲爱护妻子,后者讲的是要帮助亲眷。各位居士,作为在家人这可是我们第一重要的修行哪,它甚至比烧香、拜佛、到寺院来还要重要。释迦牟尼佛讲过的许多经典都教导我们说要孝养父母爱护妻子,例如《善生经》中佛陀说“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意思是作人子女的要以五件事来恭敬孝顺父母。哪五件事呢?“一者供奉能使无乏”,就是说在物质上要供养他,使他不缺乏,不缺衣不少食;“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就是要做什么事必先跟父母商量,这表示对父母要尊敬,另外由于父母的岁数大生活经验丰富,他们也会给我们提很多有用的建议;“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这主要是讲对父母的所作所为不要随意地背叛批评;“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意思是说父母的命令,父母叫我们做的事,不要违抗;“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这句话是说要把父母的事业继承发扬下去。注意啊这是指父母所做的正业,邪业就不行了,从业要无害嘛。邪业下面还会讲到,比如杀猪宰牛啊,这种工作做子女的就没有必要继承了,你可以换,换工种。这是佛陀在《善生经》中讲到的该如何孝顺父母,同时佛陀也提到父母该如何对待子女,也是五点:“一者制子不听为恶”,就是要教育和约束自己的子女,不让他们做坏事;“二者指授示其善处”,告诉他生活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哪些事情是好事;“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就是说父母对子女非常慈爱,慈爱到爱心都到了骨髓里去了;“四者为子求善婚娶”,指要为子女找到好的婚配,女的要找好的婆家,男的则要找好的媳妇。古代印度和我们中国的习俗是很接近的,在西方呢就不是这样,子女的婚姻父母是不管的;“五者随时供给所需”,子女上学和成家立业都需要本钱,父母要在经济上给予支持。这是《善生经》中讲到的父母与子女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我们偈子里讲的妻是太太,子是子女。《善生经》里也讲到一位丈夫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太太:“一者相待以礼”,以礼对待妻子。这一点现在的人不太理解。其实夫妻之间相处是有个分寸的,夫妻之间当然要相亲相爱,但也不能没有界限不能过于狎昵,否则就完全没有了章法和界限了。中国传统的观点是夫妻要相敬如宾要有点像对待客人一样。我记得在我们乡下很多夫妻间都是很恭敬的,他们从年轻到年老…
《《吉祥经》讲记(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