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吉祥經》講記(2)▪P2

  ..續本文上一頁的”!所以這種朋友啊讓你不知不覺就上了他的圈套了,沒辦法了,你就只好跟他一起去偷了。或許剛開始你還不敢偷,但他說“你不幹沒關系,就幫我在外面站站崗吧,如果有人來你吹個口哨就行了”。你心想反正我也沒有偷,就去幫他站崗吧,于是就卷進去啦。這個惡友啊也有一種智慧,但那是一種惡智,他沒有善。第五是“財利自向”,在我們跟惡友打交道的時候,遇到利益他總是會把多的那一部分扒到自己的那邊,比如偷了希爾頓十條,他可能就說 “這一條給你吧,其余的九條我先放著,等你抽完了再說”——他總是用各種手段把財物和利益往自己這一邊放。第六,“好發他過”,這個惡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發露我們的過錯,他還很會控製我們。其實每一個人都有過錯,普通的人來說呢還多少都有一點不太願意跟別人說的隱私。于是這個惡友在跟我們打交道的時候,就先想方設法把我們的隱私、缺點、過錯了解了,然後呢你就跳不出他的手掌心了,你要跳他就說我去跟別人講了。我在報紙上看到一些對自己要求不嚴的官員就上了這種惡友的當,他有一些不光彩的事情叫這種惡友抓住了,只得乖乖地聽他的。爲什麼有一些地方司法部門的官員敢給黑勢力作保護傘呢?也是因爲有辮子在別人的手上啊。這都是釋迦牟尼佛以他的智慧洞察的我們這個世間的各種朋友。

  《善生經》裏也講到了有哪幾種朋友是僞裝親近我們的,有哪幾種朋友我們是可以跟他深交的,你們下來有時間的話可以找《善生經》來讀,那個意思很好理解,我這裏就不細講了。總而言之,各位居士你們在生活裏交朋友要慎重啊,特別是年輕人,由于世界觀還沒有形成辨別力還沒有培養出來,有時交到一個不好的朋友,給自己帶來的麻煩可就是後患無窮了,當然交上好朋友呢也會帶來很多的利益。

  好朋友在佛法裏面叫“善知識”,壞朋友叫“惡知識”。善知識在佛法裏分叁種,第一種叫“教授善知識”,教授善知識就是指我們上學的時候教課的老師,我們學佛的時候教導我們的師父、法師以及比我們強的引導我們的人,這都叫教授善知識。這種善知識特別難得,對于學佛和修行特別重要。在教授善知識這一方面,如果一個人有好的緣,修行上呢就會少走很多彎路。我們從佛經裏看到,釋迦牟尼佛時代,很多人看到佛陀的時候就證道了開悟了,也有的在釋迦牟尼佛座下剃度以後不久就開悟了。爲什麼呢?就是因爲他們有非常殊勝的,也可以說是最殊勝的教授善知識。我們看中國古代的大德中因爲遇到好的教授善知識一言半句就悟去的有很多,像臨濟寺的臨濟禅師,他那一喝之下啊就有人開悟,那也是與這個善知識的功德分不開的。一般我們會想:怎麼我就遇不到佛陀呢?其實我們能遇到什麼樣的善知識也是與我們的福德因緣相應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所有我們遇到的善知識、教授善知識就是最適合我們的善知識。從理論上說這也許不是最理想的,但卻是最適合我們的,這就跟穿衣服一樣,我們在商店裏面看衣服,你們說哪一件衣服最漂亮啊?這個比喻或許有點不太恰當有一點不恭,但事實是衣服跟衣服在一起的確很難說哪件最漂亮,只有穿在我們身上得體的才是最漂亮的。善知識也是一樣啊。當我們還是小學水平的時候,這個善知識正好能教小學生,所以正適合我們;等我們到了大學水平了,那時又會有別的善知識來教導我們了,所以這第一種叫教授善知識。

  第二種呢叫“同行善知識”,同行就是像我們大家這樣,同修,一起修行一起拜忏,這叫同行。同行善知識也非常重要。有的人修行喜歡個人去搞,關在屋裏或躲在深山裏,個人搞自己的。其實這是還沒有了解到同行善知識對我們攝受的功德,比如在寺院和一個僧團裏或者在一個法會中間,那麼身邊所有的同修就都是我們的老師和善知識。爲什麼這麼講呢?打比方說晨起去萬佛樓上早殿,如果只我一個人,試問這個早課能上嗎?當然不能。一定還要有敲罄的師父敲木魚的師父,還要有其他的居士同修。退一步講,即使一個人能上——我就一個人在那兒念,但能不能天天堅持念啊,每天早上都五點鍾開始?我想對大家來說恐怕很難。但如果是在一個集體裏面在一個僧團的生活裏面呢,有集體的製度和集體的行爲,那麼對每一個個人呢就有了約束力了。比如說今天早上本來你不想去早課的,但因爲想到大家都去自己不去好像不好,于是你就去了,如此這般天長日久,在一個集體的環境裏,周圍的同修無形之中就攝受了我們幫助了我們,所以同行善知識真的很重要。另外,同行善知識之間還可互相提醒互相鼓勵,在身邊的同修身上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美德,當然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值得我們警惕的缺點和過錯,所以身邊的人是我們的老師是我們的鏡子。當然,如果身邊有很多同修可以經常交流修行心得、互相啓發和激勵,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現在走的路不是一條沒有人走的路,我們現在在修行的路上走也不是一個人而是有許多人同時都在走,我們遇到的困難別人也遇到過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有的好的經驗別人也有,也沒有什麼了不起!這種情況對我們初修的人是很要緊的啊。另外呢作爲一個人我們生活在一個群體中,身邊有同行的人也能培養我們的很多美德,諸如關心他人愛護他人包容他人,還能學會妥協學會讓步,這只有在一個集體裏面才有可能,如果是一個人呢就永遠只是按個人的意志辦並且不太容易發現自己的過錯和缺點。

  講到同行善知識,有時候呢也是會變成教授善知識的,因爲雖然是同修,但在某一個問題上他可能就是我們的老師,而在另外某個關鍵時候,他也會突然變成我們的老師令我們一下開悟,也都有可能的。關于這一點禅宗裏有個故事講啊,唐朝的時候,中國北方最有影響的禅師是趙州禅師,中國南方最有影響的則是福建雪峰山的。這個雪峰義存禅師先是跟德山宣鑒學習而且深有體會,此外他也參訪過洞山和很多其他的大德,但是雪峰義存禅師也知道自己的功夫還沒有到最後,他的心呢還有一些不安,于是他就經常到外面去雲遊參方,和他一起雲遊參方的禅師叫岩頭全豁,那個禅師後來住在湖北鄂州並在那裏圓寂了。現在且說雪峰義存禅師跟著這個岩頭全豁禅師在外面行腳——因爲一起親近過德山禅師他們可算師兄弟了,每走到一個地方在店鋪住下的時候,那個岩頭全豁禅師總是躺下就睡且常常是鼾聲大作,既沒有見他坐過禅也沒有見他誦過經——實際上他已經大徹大悟了,但凡大徹大悟的人啊就比較放松,並不刻意地非要怎樣怎樣的。這個雪峰義存禅師呢那時還沒有徹悟,心裏還有一點不安,于是他就每天打坐啊參禅啊,這樣一來每到一個店鋪的時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一個是躺下就睡,一個則是在那兒正襟危坐苦修。有一天兩人來到一個叫敖山的地方,在鎮上的旅館住下後,故態複萌又躺下就睡了,雪峰禅師則在那兒打坐,坐了一會就有一點生煩惱了,他把岩頭全豁禅師叫醒說,哎呀,我這一生好倒黴啊碰到你這麼個同修,一路上只知道睡覺!岩頭全豁禅師就問了,你爲什麼每天打坐啊,坐什麼啊?雪峰禅師回答,我這個心裏還有問題,心裏還沒有搞定沒有弄穩當。岩頭禅師說,沒關系,我來指點你。你以前是個什麼境界啊?雪峰禅師就回答說,昔日在德山禅師那兒啊,禅師曾問了個問題,然後就給了一棒喝,他當時就覺得像桶底脫落一般。桶底脫落是一種什麼感覺呢?我沒有親身體驗,我猜想應該象一個桶裝了很多的東西,然後下面的底卻突然掉了,那等于說那些重東西啊一下就卸下去了,身心得到了莫大的解脫和輕安。岩頭禅師聽後就說了一句話,他說,哎呀,我還以爲你有什麼了不起呢,要作祖師舉揚禅宗的法是必須要所有的法都一一從你的心胸裏流出去,鋪天蓋地的,那才對呢。他就說了這一句話,說你要繼承宗門的法,舉揚宗門的法,應該是一一從自己胸襟啊,心胸裏面啊,流出去,鋪天蓋地才對。這一句話之下呢雪峰禅師就徹悟了(當然,這個徹悟與他以前的打坐是分不開的,你們不要認爲不用打坐,恰恰因爲打坐的積累才有了最後的一下徹悟啊),他非常高興說,師兄,這回才真正是敖山悟道啊。所以同行的人在關鍵的時候可能會成爲我們修行發生突破的老師,從這一點來說,身邊的人都有可能擔當這個角色,一個是看我們平日的積累,另外則看我們結的緣。我想岩頭禅師讓雪峰禅師徹悟的這一句話,必是以前很深厚的法緣的積累所致哪,它絕不是突然的。這是講同行善知識的重要。

  第叁種善知識呢“外護善知識”。外護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要修行總是需要一些人來護持的,所有出家人的外護就是各位居士。在座的各位居士,你們就是我們的外護善知識啊,你們護持寺院供養寺院,使我們有的吃有的穿有的住有了修行的保障。另外,我們有時候要閉關精進修行,閉關就要有人給送飯,現在我們寺院就有八個人閉關,六個人是長期兩個人是短期,兩個短期裏面一個是師父一個是居士,他們都是需要人來伺候的,因此這外護很重要啊。你們在家裏修行也是需要外護的,例如我們學佛以後念經多打坐多了,家務活就幹得少了,無形之中呢家裏其他的人,你的老頭老太太啊就要多幹一點,他們多幹一點對我們就是護持,就是我們的外護善知識來成就我們的道業的,所以外護善知識也很重要。這是講關于交朋友的這一個偈子。

  下面我們看第二個偈子。第一個偈子講的是人緣。有時候我們說他的人緣好,老是遇到好人和好的老師,這叫人緣好。第二個偈子講什麼呢?講地緣,地緣就是地方啊。比如說當今的時代我們要修行佛法,最好的地方在哪裏啊?我覺得最好的地方還是在中國,不在印度,印度的佛教現在也並不興旺。那麼在歐洲和美洲呢?雖然也有佛法,但是剛起步。所以我覺得現在要學佛,最好的地方還是在中國。如果在國外修行的很多條件就沒有了,…

《《吉祥經》講記(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