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吉祥经》讲记(2)▪P2

  ..续本文上一页的”!所以这种朋友啊让你不知不觉就上了他的圈套了,没办法了,你就只好跟他一起去偷了。或许刚开始你还不敢偷,但他说“你不干没关系,就帮我在外面站站岗吧,如果有人来你吹个口哨就行了”。你心想反正我也没有偷,就去帮他站岗吧,于是就卷进去啦。这个恶友啊也有一种智慧,但那是一种恶智,他没有善。第五是“财利自向”,在我们跟恶友打交道的时候,遇到利益他总是会把多的那一部分扒到自己的那边,比如偷了希尔顿十条,他可能就说 “这一条给你吧,其余的九条我先放着,等你抽完了再说”——他总是用各种手段把财物和利益往自己这一边放。第六,“好发他过”,这个恶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发露我们的过错,他还很会控制我们。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过错,普通的人来说呢还多少都有一点不太愿意跟别人说的隐私。于是这个恶友在跟我们打交道的时候,就先想方设法把我们的隐私、缺点、过错了解了,然后呢你就跳不出他的手掌心了,你要跳他就说我去跟别人讲了。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些对自己要求不严的官员就上了这种恶友的当,他有一些不光彩的事情叫这种恶友抓住了,只得乖乖地听他的。为什么有一些地方司法部门的官员敢给黑势力作保护伞呢?也是因为有辫子在别人的手上啊。这都是释迦牟尼佛以他的智慧洞察的我们这个世间的各种朋友。

  《善生经》里也讲到了有哪几种朋友是伪装亲近我们的,有哪几种朋友我们是可以跟他深交的,你们下来有时间的话可以找《善生经》来读,那个意思很好理解,我这里就不细讲了。总而言之,各位居士你们在生活里交朋友要慎重啊,特别是年轻人,由于世界观还没有形成辨别力还没有培养出来,有时交到一个不好的朋友,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可就是后患无穷了,当然交上好朋友呢也会带来很多的利益。

  好朋友在佛法里面叫“善知识”,坏朋友叫“恶知识”。善知识在佛法里分三种,第一种叫“教授善知识”,教授善知识就是指我们上学的时候教课的老师,我们学佛的时候教导我们的师父、法师以及比我们强的引导我们的人,这都叫教授善知识。这种善知识特别难得,对于学佛和修行特别重要。在教授善知识这一方面,如果一个人有好的缘,修行上呢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我们从佛经里看到,释迦牟尼佛时代,很多人看到佛陀的时候就证道了开悟了,也有的在释迦牟尼佛座下剃度以后不久就开悟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有非常殊胜的,也可以说是最殊胜的教授善知识。我们看中国古代的大德中因为遇到好的教授善知识一言半句就悟去的有很多,像临济寺的临济禅师,他那一喝之下啊就有人开悟,那也是与这个善知识的功德分不开的。一般我们会想:怎么我就遇不到佛陀呢?其实我们能遇到什么样的善知识也是与我们的福德因缘相应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我们遇到的善知识、教授善知识就是最适合我们的善知识。从理论上说这也许不是最理想的,但却是最适合我们的,这就跟穿衣服一样,我们在商店里面看衣服,你们说哪一件衣服最漂亮啊?这个比喻或许有点不太恰当有一点不恭,但事实是衣服跟衣服在一起的确很难说哪件最漂亮,只有穿在我们身上得体的才是最漂亮的。善知识也是一样啊。当我们还是小学水平的时候,这个善知识正好能教小学生,所以正适合我们;等我们到了大学水平了,那时又会有别的善知识来教导我们了,所以这第一种叫教授善知识。

  第二种呢叫“同行善知识”,同行就是像我们大家这样,同修,一起修行一起拜忏,这叫同行。同行善知识也非常重要。有的人修行喜欢个人去搞,关在屋里或躲在深山里,个人搞自己的。其实这是还没有了解到同行善知识对我们摄受的功德,比如在寺院和一个僧团里或者在一个法会中间,那么身边所有的同修就都是我们的老师和善知识。为什么这么讲呢?打比方说晨起去万佛楼上早殿,如果只我一个人,试问这个早课能上吗?当然不能。一定还要有敲罄的师父敲木鱼的师父,还要有其他的居士同修。退一步讲,即使一个人能上——我就一个人在那儿念,但能不能天天坚持念啊,每天早上都五点钟开始?我想对大家来说恐怕很难。但如果是在一个集体里面在一个僧团的生活里面呢,有集体的制度和集体的行为,那么对每一个个人呢就有了约束力了。比如说今天早上本来你不想去早课的,但因为想到大家都去自己不去好像不好,于是你就去了,如此这般天长日久,在一个集体的环境里,周围的同修无形之中就摄受了我们帮助了我们,所以同行善知识真的很重要。另外,同行善知识之间还可互相提醒互相鼓励,在身边的同修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美德,当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值得我们警惕的缺点和过错,所以身边的人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镜子。当然,如果身边有很多同修可以经常交流修行心得、互相启发和激励,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现在走的路不是一条没有人走的路,我们现在在修行的路上走也不是一个人而是有许多人同时都在走,我们遇到的困难别人也遇到过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有的好的经验别人也有,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种情况对我们初修的人是很要紧的啊。另外呢作为一个人我们生活在一个群体中,身边有同行的人也能培养我们的很多美德,诸如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包容他人,还能学会妥协学会让步,这只有在一个集体里面才有可能,如果是一个人呢就永远只是按个人的意志办并且不太容易发现自己的过错和缺点。

  讲到同行善知识,有时候呢也是会变成教授善知识的,因为虽然是同修,但在某一个问题上他可能就是我们的老师,而在另外某个关键时候,他也会突然变成我们的老师令我们一下开悟,也都有可能的。关于这一点禅宗里有个故事讲啊,唐朝的时候,中国北方最有影响的禅师是赵州禅师,中国南方最有影响的则是福建雪峰山的。这个雪峰义存禅师先是跟德山宣鉴学习而且深有体会,此外他也参访过洞山和很多其他的大德,但是雪峰义存禅师也知道自己的功夫还没有到最后,他的心呢还有一些不安,于是他就经常到外面去云游参方,和他一起云游参方的禅师叫岩头全豁,那个禅师后来住在湖北鄂州并在那里圆寂了。现在且说雪峰义存禅师跟着这个岩头全豁禅师在外面行脚——因为一起亲近过德山禅师他们可算师兄弟了,每走到一个地方在店铺住下的时候,那个岩头全豁禅师总是躺下就睡且常常是鼾声大作,既没有见他坐过禅也没有见他诵过经——实际上他已经大彻大悟了,但凡大彻大悟的人啊就比较放松,并不刻意地非要怎样怎样的。这个雪峰义存禅师呢那时还没有彻悟,心里还有一点不安,于是他就每天打坐啊参禅啊,这样一来每到一个店铺的时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是躺下就睡,一个则是在那儿正襟危坐苦修。有一天两人来到一个叫敖山的地方,在镇上的旅馆住下后,故态复萌又躺下就睡了,雪峰禅师则在那儿打坐,坐了一会就有一点生烦恼了,他把岩头全豁禅师叫醒说,哎呀,我这一生好倒霉啊碰到你这么个同修,一路上只知道睡觉!岩头全豁禅师就问了,你为什么每天打坐啊,坐什么啊?雪峰禅师回答,我这个心里还有问题,心里还没有搞定没有弄稳当。岩头禅师说,没关系,我来指点你。你以前是个什么境界啊?雪峰禅师就回答说,昔日在德山禅师那儿啊,禅师曾问了个问题,然后就给了一棒喝,他当时就觉得像桶底脱落一般。桶底脱落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没有亲身体验,我猜想应该象一个桶装了很多的东西,然后下面的底却突然掉了,那等于说那些重东西啊一下就卸下去了,身心得到了莫大的解脱和轻安。岩头禅师听后就说了一句话,他说,哎呀,我还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呢,要作祖师举扬禅宗的法是必须要所有的法都一一从你的心胸里流出去,铺天盖地的,那才对呢。他就说了这一句话,说你要继承宗门的法,举扬宗门的法,应该是一一从自己胸襟啊,心胸里面啊,流出去,铺天盖地才对。这一句话之下呢雪峰禅师就彻悟了(当然,这个彻悟与他以前的打坐是分不开的,你们不要认为不用打坐,恰恰因为打坐的积累才有了最后的一下彻悟啊),他非常高兴说,师兄,这回才真正是敖山悟道啊。所以同行的人在关键的时候可能会成为我们修行发生突破的老师,从这一点来说,身边的人都有可能担当这个角色,一个是看我们平日的积累,另外则看我们结的缘。我想岩头禅师让雪峰禅师彻悟的这一句话,必是以前很深厚的法缘的积累所致哪,它绝不是突然的。这是讲同行善知识的重要。

  第三种善知识呢“外护善知识”。外护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修行总是需要一些人来护持的,所有出家人的外护就是各位居士。在座的各位居士,你们就是我们的外护善知识啊,你们护持寺院供养寺院,使我们有的吃有的穿有的住有了修行的保障。另外,我们有时候要闭关精进修行,闭关就要有人给送饭,现在我们寺院就有八个人闭关,六个人是长期两个人是短期,两个短期里面一个是师父一个是居士,他们都是需要人来伺候的,因此这外护很重要啊。你们在家里修行也是需要外护的,例如我们学佛以后念经多打坐多了,家务活就干得少了,无形之中呢家里其他的人,你的老头老太太啊就要多干一点,他们多干一点对我们就是护持,就是我们的外护善知识来成就我们的道业的,所以外护善知识也很重要。这是讲关于交朋友的这一个偈子。

  下面我们看第二个偈子。第一个偈子讲的是人缘。有时候我们说他的人缘好,老是遇到好人和好的老师,这叫人缘好。第二个偈子讲什么呢?讲地缘,地缘就是地方啊。比如说当今的时代我们要修行佛法,最好的地方在哪里啊?我觉得最好的地方还是在中国,不在印度,印度的佛教现在也并不兴旺。那么在欧洲和美洲呢?虽然也有佛法,但是刚起步。所以我觉得现在要学佛,最好的地方还是在中国。如果在国外修行的很多条件就没有了,…

《《吉祥经》讲记(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