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吉祥經》講記(1)▪P2

  ..續本文上一頁他自己這個花園哪,所以當給孤獨長者提出想把這個花園買下來送給釋迦牟尼佛時他就不願意,祇陀太子那時候還沒有信仰佛教呢,所以很貪著他這個花園,但是他也好像不好直接拒絕,因爲給孤獨長者在他們國家也是很有名望的和影響的,相當于現在的大亨或者富豪、社會名流吧。于是祇陀太子就說啦,他說我這個花園你要買可以,但你得用黃金把這個花園的地都鋪滿,如此這個花園我才賣給你。祇陀太子以爲他這樣講給孤獨長者就會畏難而退會放棄的,沒想到給孤獨長者卻說好,且馬上就招呼人往這個花園裏拉黃金。你們當然可以想象他是多麼富有,用黃金鋪滿一個花園對他來說簡直是小事一樁啊,那個富有的程度可能相當于現在香港的李嘉誠吧或者美國的比爾蓋茨吧,那比爾蓋茨有時捐錢一出手就是幾十億美元啊。當給孤獨長者用黃金把花園鋪滿後,祇陀太子被他的誠心感動了,他說地啊算歸你了,但那樹還沒有鋪滿黃金哪,所以樹呢就算我的,算我的名義供養給佛陀的。于是人們就把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合起來用以稱呼釋迦牟尼佛的這個精舍,叫“祇樹給孤獨園”,意思是祇陀太子的樹給孤獨長者的園地。你們看這個稱呼是非常注意版權的啊,哪個人捐了樹哪個人捐了地,在這個稱呼裏都表現出來了。所以現在有時有錢人拿錢做希望小學,比如說明海吧,他出資的希望小學就叫明海小學,這種做法在古代就有的,不是現代的發明。用人的名字,以他的名字來冠這個地名,是因爲他出過力出過錢啊。

  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地方住,“時已夜深,有一天神,殊勝光明,遍照園中,來至佛所,恭敬禮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一般其他的佛經前有一個六成就,也就是說佛陀在講法以前要有時間、地點、聽衆和講法的人,這個經呢有點特別,就是佛陀在夜深的時候,給一個天神講的,天神有時候叫天人或者天衆。根據《阿含經》記載,釋迦牟尼佛的一天是很辛苦的。在印度白天晚上一共是六時,我們常說晝夜六時恒吉祥,白天分初日、中日、後日,晚上則是初夜、中夜、後夜,這個時間概念相當于早上六點到晚上六點這是白天,晚上六點到第二天早上六點這是黑夜,夜叁時,晝叁時。戒律裏面講到比丘的生活是初夜、後夜精進行道,中夜可以休息,要按這個指標來說,實際上就是休息四個小時,相當于晚上六點以後的八點到十二點。釋迦牟尼佛他這一天特別辛苦啊,白天不用講,白天他要遊行教化和指導僧團,要跟各種各樣的人講法回答他們的疑難問題,我們在佛經裏看到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人可謂是叁教九流什麼人都有,上起國王貴族,下到當時印度社會底層的賤民,此外還有良民百姓、商人、強盜、妓女、流浪漢等等。那麼到晚上呢佛陀休息的時間就非常短,大概只兩個小時吧,還要跟天人講法,——佛陀白天是教導人類,晚上則是教導天衆。在近代的泰國有一個高僧叫阿加曼,據說他已證得了阿羅漢果,他大概是在五十年代初去世的。阿加曼有個傳記叫《阿加曼尊者傳》,在這本書裏他也講到一些關于天衆的規律,當然因爲他是一個聖者嘛。像釋迦牟尼佛或者阿羅漢這樣的聖賢,有緣的天衆都會來親近和請教的,他們來親近佛陀和聖者的時間一般是在晚上。爲什麼在晚上呢?因爲夜靜更深的時候人們都休息了,另外就是人類的一些活動也停下來了,人類的活動當然有好的活動也有很多烏七八糟的活動,所以晚上這一安靜啊,我們這個地球就顯得比白天要清淨一些,《阿加曼尊者傳》裏也提到尊者曾跟那些天衆有過對話,那些天衆也講到半夜是最安靜的時候。當然,現代社會跟過去不一樣了,現在的晚上有時甚至比白天還要烏七八糟。所以我們這個地球在天人的眼裏就像個垃圾堆一樣是非常肮髒的,我們地球上衆生所貪著的食物、生活方式等在天人的境界來看也是非常醜惡的。釋迦牟尼佛給天衆講法,在佛經裏有很多次,不僅是這一次,而且往往是在半夜。

  那麼這一天這個天神啊就在夜深的時候來到佛陀住的地方,佛陀在半夜給天衆講完法也會稍事休息躺下睡一會的,然後在很早的時候就起身入定,觀察他今天將會遇到的衆生以及這個衆生的根器、善根是否成熟,該用什麼方法接引他,然後就開始他一天非常緊張的生活。佛陀每天的生活就是這樣。所以說釋迦牟尼佛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啊,在他老人家圓寂以前,他已把全部的生命都奉獻給了衆生,就像我們現代的許多高僧大德一樣,把全部的生命都奉獻給了衆生。不過從佛的境界來說釋迦牟尼佛的奉獻自有他非常殊勝我們普通人想不到的地方,比如說他的休息,我們凡夫認爲他是在休息,其實呢他也在度衆生;當他在一個地方給一些衆生講法時,我們通常認爲他只會在這一個地方講法,其實呢他同時也會在很多其他的地方講法,這當然是佛陀作爲已成就無上佛道的覺者教化衆生的方式了,抛開這一方面不提,單以我們凡夫的眼光來看作爲人間的釋迦牟尼佛,其實就是一個把全部的生命都奉獻給了弘法、奉獻給了衆生的一位覺者一個人啊。

  這天晚上到祇陀園來的這一位天神啊,“殊勝光明,遍照園中”。《阿加曼尊者傳》裏講到,那些天衆非常講禮貌,那個行爲舉止啊非常優雅,他們進出的時候都是排著隊井井有條的,他們在聽法以後或者見到他們歡喜的人喜歡贊歎:“善哉”!漢語是“善哉”,巴利語、梵語是“sado”,你們要是聽過南傳佛教的師父念經就知道,念完了他都念“sado”,“sado”就是“善哉”。這個天人很懂禮貌啊,另外也非常講信用舉止也優雅。經上沒有具體描述這一位天神,只說他是“殊勝光明,遍照園中”,還說他“恭敬禮拜,站立一旁”,這就是這一位天神的教養啊。

  那麼大家要問,這一位天神是天上哪一層天的神呢?經文上雖沒有講,但我猜想他應該是屬于欲界天的天神。下面我簡單地把佛教關于天的一些知識給大家介紹一下。前面我們也講到佛陀有五乘共法,其中有天乘法。天乘法的意思是什麼呢?是我們按天乘法去修行,就能夠升到天的境界裏。佛教裏講的天的境界分叁層,第一,欲界天;第二,色界天;第叁,無色界天。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天衆,從他們修行的因來說各有自己的因。欲界天的因是五戒十善,如果我們嚴持五戒、修行十善法圓滿,我們就能夠升到欲界天。那麼色界天和無色界天呢?除了修五戒十善外還要有相應的禅定,當然這個禅定是要穩定的。色界天的禅定就是我們說的初禅、二禅、叁禅、四禅,有五戒十善的功德再加以相應的禅定功德,就能升到色界相應的天的境界。無色界的禅定叫四空定,四空定就是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這四空定有四空定的功德,加上五戒十善的功德,就能升到無色界天的境界。欲界天一共有六重,其中有兩重天不在天上而是在地上“地居天”,佛教講一個小世界中心有一個須彌山,須彌山有日月圍繞,欲界天最低的兩重天中的第一層叫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就是四大天王居住的,第二層就是忉利天,這兩重天在須彌山的山腰和山頂,故稱作地居天。忉利天又叫帝釋天,以中國傳統的文化來說,玉皇大帝大概相當于這個忉利天,玉皇大帝啊在佛經裏有時候翻譯成帝釋天,有時候則用它的發音來翻譯“釋提懷因”,“釋提懷因”就是忉利天的天主、帝釋天王。在忉利天之上是夜摩天,夜摩天之上是兜率天,兜率天之上是化樂天,化樂天之上是他化自在天,這是欲界六天。顧名思義,欲界天的天衆還有淫欲,所以叫欲界。他們雖有淫欲但淫欲的方式不一樣,四天王天以及忉利天的天衆和人類一樣是以肉體的接觸淫欲;夜摩天呢是兩手互執,就是男女兩手抓的;兜率天的天衆淫欲的方式則是憶念,就是互相想念啊,在人裏面叫單相思;化樂天的天衆淫欲的方式是互相看,當然不是一般的看,“熟視”;他化自在天的天衆淫欲的方式是交談,就是在一起說話。這些是欲界天天衆淫欲的方式,另外他們的壽命、身體、享受飲食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總而言之,這些天衆生活的各個層面比人類殊勝的簡直太多了。比如說他們的身體吧,按照佛經裏講的,忉利天天衆的身體可能相當于我們一幢叁十層的大樓那麼高,而且越往上身體就越大壽命就越長,受用飲食的方式呢也就越殊勝。色界天分四重即初禅天、二禅天、叁禅天、四禅天,這與天衆他們的禅定功德是相應的。初禅天有叁重即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禅天有叁重即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叁禅天有叁重即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禅天多一點有八重即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色究竟天是色界天的最高處,在佛經裏有時不翻而是譯“阿加利紮天”,又叫無頂天,是色界最高的。在色界天之上是無色界天,從低到高依次是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色界天天衆的淫欲不現前。無色界天的天衆,通俗地說,只是一種思想的存在,純精神的存在。

  佛經裏介紹,天上的天人壽命很長福報很大,想什麼有什麼,想到哪裏去就能到哪裏去,飛行自在,具有我們人類所不具備的很多神通,特異功能。但是他們的福報是有限量的,當福報享盡的時候天人也會墮落或者在天的境界裏面往下墮,或者由天道直接墮到畜生道、餓鬼道甚至地獄道。我們往往不太理解這一點,就說天人墮落吧最起碼也是墮落到比天低一點或者是人道裏,就象現在的一些高官貪汙犯了錯誤,但處分來處分去也大小還是個官,但天衆則不然,他們那一墮啊有時候就直接到叁惡道了,因爲這取決于他現行的業,他天的福報享盡了後哪一個業現行。如果是極重的惡業現行,他就會墮落到人道或者在天道裏從色界到欲界,從無色界到色界,從無色界到欲界,這都有可能。天人在要墮落以前都有預感或者預兆,這個“天人五衰”,即五種衰相現前。我們人在臨死以前也有衰相的…

《《吉祥經》講記(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