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吉祥经》讲记(1)▪P2

  ..续本文上一页他自己这个花园哪,所以当给孤独长者提出想把这个花园买下来送给释迦牟尼佛时他就不愿意,祇陀太子那时候还没有信仰佛教呢,所以很贪着他这个花园,但是他也好像不好直接拒绝,因为给孤独长者在他们国家也是很有名望的和影响的,相当于现在的大亨或者富豪、社会名流吧。于是祇陀太子就说啦,他说我这个花园你要买可以,但你得用黄金把这个花园的地都铺满,如此这个花园我才卖给你。祇陀太子以为他这样讲给孤独长者就会畏难而退会放弃的,没想到给孤独长者却说好,且马上就招呼人往这个花园里拉黄金。你们当然可以想象他是多么富有,用黄金铺满一个花园对他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啊,那个富有的程度可能相当于现在香港的李嘉诚吧或者美国的比尔盖茨吧,那比尔盖茨有时捐钱一出手就是几十亿美元啊。当给孤独长者用黄金把花园铺满后,祇陀太子被他的诚心感动了,他说地啊算归你了,但那树还没有铺满黄金哪,所以树呢就算我的,算我的名义供养给佛陀的。于是人们就把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合起来用以称呼释迦牟尼佛的这个精舍,叫“祇树给孤独园”,意思是祇陀太子的树给孤独长者的园地。你们看这个称呼是非常注意版权的啊,哪个人捐了树哪个人捐了地,在这个称呼里都表现出来了。所以现在有时有钱人拿钱做希望小学,比如说明海吧,他出资的希望小学就叫明海小学,这种做法在古代就有的,不是现代的发明。用人的名字,以他的名字来冠这个地名,是因为他出过力出过钱啊。

  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方住,“时已夜深,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一般其他的佛经前有一个六成就,也就是说佛陀在讲法以前要有时间、地点、听众和讲法的人,这个经呢有点特别,就是佛陀在夜深的时候,给一个天神讲的,天神有时候叫天人或者天众。根据《阿含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一天是很辛苦的。在印度白天晚上一共是六时,我们常说昼夜六时恒吉祥,白天分初日、中日、后日,晚上则是初夜、中夜、后夜,这个时间概念相当于早上六点到晚上六点这是白天,晚上六点到第二天早上六点这是黑夜,夜三时,昼三时。戒律里面讲到比丘的生活是初夜、后夜精进行道,中夜可以休息,要按这个指标来说,实际上就是休息四个小时,相当于晚上六点以后的八点到十二点。释迦牟尼佛他这一天特别辛苦啊,白天不用讲,白天他要游行教化和指导僧团,要跟各种各样的人讲法回答他们的疑难问题,我们在佛经里看到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人可谓是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上起国王贵族,下到当时印度社会底层的贱民,此外还有良民百姓、商人、强盗、妓女、流浪汉等等。那么到晚上呢佛陀休息的时间就非常短,大概只两个小时吧,还要跟天人讲法,——佛陀白天是教导人类,晚上则是教导天众。在近代的泰国有一个高僧叫阿加曼,据说他已证得了阿罗汉果,他大概是在五十年代初去世的。阿加曼有个传记叫《阿加曼尊者传》,在这本书里他也讲到一些关于天众的规律,当然因为他是一个圣者嘛。像释迦牟尼佛或者阿罗汉这样的圣贤,有缘的天众都会来亲近和请教的,他们来亲近佛陀和圣者的时间一般是在晚上。为什么在晚上呢?因为夜静更深的时候人们都休息了,另外就是人类的一些活动也停下来了,人类的活动当然有好的活动也有很多乌七八糟的活动,所以晚上这一安静啊,我们这个地球就显得比白天要清净一些,《阿加曼尊者传》里也提到尊者曾跟那些天众有过对话,那些天众也讲到半夜是最安静的时候。当然,现代社会跟过去不一样了,现在的晚上有时甚至比白天还要乌七八糟。所以我们这个地球在天人的眼里就像个垃圾堆一样是非常肮脏的,我们地球上众生所贪着的食物、生活方式等在天人的境界来看也是非常丑恶的。释迦牟尼佛给天众讲法,在佛经里有很多次,不仅是这一次,而且往往是在半夜。

  那么这一天这个天神啊就在夜深的时候来到佛陀住的地方,佛陀在半夜给天众讲完法也会稍事休息躺下睡一会的,然后在很早的时候就起身入定,观察他今天将会遇到的众生以及这个众生的根器、善根是否成熟,该用什么方法接引他,然后就开始他一天非常紧张的生活。佛陀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在他老人家圆寂以前,他已把全部的生命都奉献给了众生,就像我们现代的许多高僧大德一样,把全部的生命都奉献给了众生。不过从佛的境界来说释迦牟尼佛的奉献自有他非常殊胜我们普通人想不到的地方,比如说他的休息,我们凡夫认为他是在休息,其实呢他也在度众生;当他在一个地方给一些众生讲法时,我们通常认为他只会在这一个地方讲法,其实呢他同时也会在很多其他的地方讲法,这当然是佛陀作为已成就无上佛道的觉者教化众生的方式了,抛开这一方面不提,单以我们凡夫的眼光来看作为人间的释迦牟尼佛,其实就是一个把全部的生命都奉献给了弘法、奉献给了众生的一位觉者一个人啊。

  这天晚上到祇陀园来的这一位天神啊,“殊胜光明,遍照园中”。《阿加曼尊者传》里讲到,那些天众非常讲礼貌,那个行为举止啊非常优雅,他们进出的时候都是排着队井井有条的,他们在听法以后或者见到他们欢喜的人喜欢赞叹:“善哉”!汉语是“善哉”,巴利语、梵语是“sado”,你们要是听过南传佛教的师父念经就知道,念完了他都念“sado”,“sado”就是“善哉”。这个天人很懂礼貌啊,另外也非常讲信用举止也优雅。经上没有具体描述这一位天神,只说他是“殊胜光明,遍照园中”,还说他“恭敬礼拜,站立一旁”,这就是这一位天神的教养啊。

  那么大家要问,这一位天神是天上哪一层天的神呢?经文上虽没有讲,但我猜想他应该是属于欲界天的天神。下面我简单地把佛教关于天的一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前面我们也讲到佛陀有五乘共法,其中有天乘法。天乘法的意思是什么呢?是我们按天乘法去修行,就能够升到天的境界里。佛教里讲的天的境界分三层,第一,欲界天;第二,色界天;第三,无色界天。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天众,从他们修行的因来说各有自己的因。欲界天的因是五戒十善,如果我们严持五戒、修行十善法圆满,我们就能够升到欲界天。那么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呢?除了修五戒十善外还要有相应的禅定,当然这个禅定是要稳定的。色界天的禅定就是我们说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有五戒十善的功德再加以相应的禅定功德,就能升到色界相应的天的境界。无色界的禅定叫四空定,四空定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这四空定有四空定的功德,加上五戒十善的功德,就能升到无色界天的境界。欲界天一共有六重,其中有两重天不在天上而是在地上“地居天”,佛教讲一个小世界中心有一个须弥山,须弥山有日月围绕,欲界天最低的两重天中的第一层叫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就是四大天王居住的,第二层就是忉利天,这两重天在须弥山的山腰和山顶,故称作地居天。忉利天又叫帝释天,以中国传统的文化来说,玉皇大帝大概相当于这个忉利天,玉皇大帝啊在佛经里有时候翻译成帝释天,有时候则用它的发音来翻译“释提怀因”,“释提怀因”就是忉利天的天主、帝释天王。在忉利天之上是夜摩天,夜摩天之上是兜率天,兜率天之上是化乐天,化乐天之上是他化自在天,这是欲界六天。顾名思义,欲界天的天众还有淫欲,所以叫欲界。他们虽有淫欲但淫欲的方式不一样,四天王天以及忉利天的天众和人类一样是以肉体的接触淫欲;夜摩天呢是两手互执,就是男女两手抓的;兜率天的天众淫欲的方式则是忆念,就是互相想念啊,在人里面叫单相思;化乐天的天众淫欲的方式是互相看,当然不是一般的看,“熟视”;他化自在天的天众淫欲的方式是交谈,就是在一起说话。这些是欲界天天众淫欲的方式,另外他们的寿命、身体、享受饮食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总而言之,这些天众生活的各个层面比人类殊胜的简直太多了。比如说他们的身体吧,按照佛经里讲的,忉利天天众的身体可能相当于我们一幢三十层的大楼那么高,而且越往上身体就越大寿命就越长,受用饮食的方式呢也就越殊胜。色界天分四重即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这与天众他们的禅定功德是相应的。初禅天有三重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天有三重即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三禅天有三重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天多一点有八重即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色究竟天是色界天的最高处,在佛经里有时不翻而是译“阿加利扎天”,又叫无顶天,是色界最高的。在色界天之上是无色界天,从低到高依次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色界天天众的淫欲不现前。无色界天的天众,通俗地说,只是一种思想的存在,纯精神的存在。

  佛经里介绍,天上的天人寿命很长福报很大,想什么有什么,想到哪里去就能到哪里去,飞行自在,具有我们人类所不具备的很多神通,特异功能。但是他们的福报是有限量的,当福报享尽的时候天人也会堕落或者在天的境界里面往下堕,或者由天道直接堕到畜生道、饿鬼道甚至地狱道。我们往往不太理解这一点,就说天人堕落吧最起码也是堕落到比天低一点或者是人道里,就象现在的一些高官贪污犯了错误,但处分来处分去也大小还是个官,但天众则不然,他们那一堕啊有时候就直接到三恶道了,因为这取决于他现行的业,他天的福报享尽了后哪一个业现行。如果是极重的恶业现行,他就会堕落到人道或者在天道里从色界到欲界,从无色界到色界,从无色界到欲界,这都有可能。天人在要堕落以前都有预感或者预兆,这个“天人五衰”,即五种衰相现前。我们人在临死以前也有衰相的…

《《吉祥经》讲记(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