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心“叁無”▪P2

  ..續本文上一頁輕,圖書館又很方便,看書卻看的太少了,我自己就有這種後悔:把很多的時間都浪費了。那就是我身在其中的時候,當時沒有珍惜那種因緣。我們今天能學佛,得到人身、值遇佛法,有好的道場,能聽聞經法,遇到佛經,遇到師父,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因緣,非常寶貴的機會。如果我們沒有充分利用、錯過了,我們就會不斷地增加我們的後悔。我們在每天的生活裏,要珍惜。通過珍惜,通過奉獻,不斷地創造歡喜,不再創造後悔,而是創造無悔。每一個因緣你都珍惜了,每一個人你都認真對待了,沒傷害他,每一件事你都認真對待了。現在認真的對待一件事叫敬業精神,每一個工作你都認真地去做,兢兢業業地去完成。生活中你遇到的每一個人,你的老師,你的父母,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學生,你有沒有認真的對待他們呢?如果沒有認真對待的,趕緊去好好認真地對待。這個認真對待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跟據我們所承擔的角色,我們應該去做什麼?用心去做,認真去做。如果我們不用心去做,最後只能收獲後悔,總是在不斷地錯過機會,不斷地增加後悔。這樣,人的一生,最後結果,就是會越來越沈重,負擔會越來越重,不是越活越輕松,而是越活越累。這是講的禅心`叁無'的第二無,無悔之心。

  禅心`叁無',第叁個叫無怨。前面的無憂,是指我們對未來的執著,對得失利害的放不下,産生的這種心裏的結。悔是因爲我們對過去放不下,對過去自己的錯誤、失誤放不下,産生的心裏的結。無怨是指對于現在落在自己頭上的一切,這個一切就很多了:包括他人如何對待我們,包括社會如何對待我們,甚至包括了大自然如何對待我們。怎麼說到大自然呢?比如有時我們出門,希望是晴天,結果下起雨來,有時也要罵兩句。古人講叫呵風罵雨呀,也會怨恨天和地,包括了對自己所不能夠完全把握的這個色身所出現的種種情況,比如象生病、意外事故,生活裏的種種落到你頭上的。總而言之簡單地說就是對我們的命運、對我們在人生路上所遇到的一切都能夠歡喜接受,沒有怨也沒有恨,就是指這種心態。不僅歡喜接受,而且還應該心有感恩。如果有人以非理的方式對待我們,我們要對他心存感恩,這個是需要慢慢訓練培養的,可能一下子做不到,但是慢慢地做,是可以做到的。對非理對待我們的人能心存感恩,把他當成老師,訓練我們忍辱力的老師。對我們遇到的不符合我們意願的,不管是大自然的情況還是生活中自己身心的種種情況,也能夠認識到這一切因緣就是自己所有,就是屬于自己的。接受它,面對它,不要排斥它,我們能夠正面面對我們生活裏、我們命運裏不符合我們意願的這些負面的東西。我們什麼時候正面的面對它,那什麼時候它就開始轉化。我們要是背對它,逃避它或者怨恨它,可能它永遠都不會轉化。我們平時只是在等運氣,等待好運來到,那些壞的東西過去。所以轉身面對,正面接受,是生活中一種很重要的藝術,很重要的一種能力。現代心理學我在報紙上看到的也是道聽途說的,說有一個新的名詞叫逆商。我們知道有智商,就是一個人智力高低。後來心理學家,說用智商去估量一個人,太單一了。因爲有人智商很高,但生活的並不幸福,事業並不成功,原因在哪裏呢?後來研究發現人們還有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怎樣管理自己的情緒、情感,怎麼樣跟其他人配合,怎麼樣適應環境,怎麼樣訓練自己的意志力,所以後來又有叫情商。現在說情商還不夠,又出現了逆商。逆商是指一個人在面對不如意的環境,不如意的情景的時候,他的反映能力、適應能力和轉化能力。每個人在生活中都不會一帆風順,有時會有逆風,遇到逆風的時候怎麼轉化它,怎麼面對它,怎麼利用它,這種能力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在順風裏成長的很好,但是遇到一點挫折,一點批評,一點困難,馬上就蔫了。這種人我們通常說他是“溫室裏的花”,沒有經過風雨。所以孟子講“生于憂患”,意思是說那些經過種種的困難考驗過的人,他的逆商比常人要高。“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爲。”

  逆商的教育和訓練在佛教裏面非常豐富,我們知道“六度”中有一度叫忍辱波羅蜜,就是提高我們的逆商的。哪一個人能忍,那麼那一個人的逆商就高。真正的忍是如如不動,心都沒有動過,是忍無可忍,你怎麼都動搖不了他。他一往直前,堅持不舍,這樣的人的逆商可能是一百分。在佛教裏很多教育方法也是提高這種逆商的,特別是禅宗的祖師,你要問德山禅師: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他會當頭給你一棒。在中國南宋時期,日本有一個禅師弁圓到浙江來參學無准師範,冒冒失失地去問問題,他的師父一陣棒子打過來,把他打暈了而且打瞎了一只眼睛,醒過來之後,他開悟了。當然我們就會有疑問,開悟有這麼重要嗎?難道比他的一只眼睛都珍貴嗎?那開悟了的人就知道,這是他生命裏根本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不要說一只眼睛,兩只眼睛都值得。所以他開悟了以後還給師父頂禮磕頭。回到日本以後,把他師父的像供養起來。如果你要問臨濟禅師問題,也要小心些,他會突然一喝,象獅子吼一樣,都是不容分說的,不跟你解釋的。不是跟你講道理,象我這樣噜哩叭嗦,一二叁四講的,上來就好似霹雳一聲大喝,把你弄的魂飛魄散。我們萬佛樓開光以前,我們請雲門寺的佛源老和尚來,在山門口給他接駕,很多人接他,他不跟我們走,到指月樓南邊的時候,自己拐到西邊去了,他不管你!後來有人要給他磕頭,因爲他老人家歲數大了,拿著一根拄杖,他就用拄杖打:搞什麼!現代人說來有點可惜,不太適應這種教學,也就是講現代人根器不行。別說棒喝,批評他兩句就吃不消跑掉了,不等你拿起棒子他已經跑了,而這些都是培養逆商的。現在我們講到說無怨,我們在人生路上遇到的種種的逆著我們願望的境界能夠正面對待,能夠以感恩的心對待,這並不是做作的,不是故意做作這種感恩的心,它是來源于對因緣法的體認。什麼叫因緣呢?我們每個人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因緣法,無可避免的落在我們的頭上的每一件事,可以說都是最適合我們的,我們要這樣去認識。如果你遇到一個脾氣很壞、很糟糕的妻子也要知道這正是你的,這個正適合你。經常我們覺得這個不適合我,你遇到了她,肯定是你適合她。再比如說我們現在生在娑婆世界、地球上,現在我們的地球很不安甯,經常有戰爭,有恐怖事件發生,我們地球的環境也越來越糟糕。那麼我們要知道,生在這個世界,生在這個國度,生在這個時代一定有它的因緣,這一切適合我們。我們看這個地球上的戰爭,再想想我們的內心就知道了,原來就是我們內心的戰爭投射出去的,我們內心戰爭的根源就是是和非,各種分別。有分別就有爭論,有爭論就有爭鬥,所以我們就會生在有戰爭的地方。我們內心有瞋恨,會有忿怒,會排斥一個人,把自己的一切看的最重要,那麼我們就會生在有戰爭的地方。如果我們的內心完全沒有瞋恨,沒有排他,沒有自我爲中心,沒有是非爭論,我們就會生活在一個和睦的環境裏,生在一個和平的時代,生在一個和平的世界上,甚至也可能會生在天堂,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在地球上,也有國家沒有戰爭,比如說歐洲的瑞士,根據我了解,瑞士在最近叁四百年內沒有發生過戰爭。我想生在那個國家的人應該是有他的因緣的。那你們會講:我們可以移民到瑞士去啊。可以啊!要能移民的話,我們都隨喜。就怕沒有那樣的因緣移民到瑞士。我們與其移民,還不如把我們生活的環境變成沒有爭鬥、沒有爭論、沒有戰爭的地方,我們不用再往好地方搬遷。那麼以無怨的心去生活,心裏永遠是存有感恩的,面對的一切都感恩它,感激它,感謝它,無論人還是事。不如意的東西就是我們的老師,就是剛才我講的德山禅師、臨濟禅師,給我們當頭一棒喝,逼我們進步,逼我們覺悟。所以下次你們要遇到很麻煩的人或者是討厭的事,你就把它想成:噢,這是德山禅師,這是臨濟禅師,是來訓練我們、提高我們逆商的老師。你這樣去看其實就是你的老師啊!老師有時候不一定以老師的面貌來出現,而且這樣的老師你還不用給他交學費,不用給他發工資。我們要善于學習,很多環境都可以變成老師,這一點,也是我跟著我們師父學到的。他經常講,要以感恩的心去面對。我也經常冷眼旁觀,看師父他做的怎麼樣,師父他做的很好。我們最難感恩的就是跟我們過不去的人,給你我找麻煩的人,誹謗你的人。我看到師父確實是真心的,不是嘴上講或者做作的,真心的去容忍他,包容他,感謝他。有時候,我們也在一起討論,師父經常說:你身邊的人跟你過不去你要感謝他。因爲有這樣的人存在,你工作會更加謹慎,做人做事會更加認真,你會更少犯錯誤。對不對?跟你過不去的人每天肯定都會挑你的毛病,每天監督你,你要感謝他。如果一個人長年累月的監督你,觀察你,找你的毛病,我建議你真的給他發一份工資。因爲那是需要耐心的呀,要請一個人這麼長時間的觀察你,挑你的毛病,如果你請我,起碼我是不會幹的。一是沒有那個時間,另外也很累呀。但是我們在生活裏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老是長時間注意你,挑你的毛病,如果長此以往,就能培養我們長時間的不放逸,那有多好啊!你長時間的認真,長時間的不放逸,如果他還是長時間的不放過你的話,我覺得你應該跟他交個朋友。因爲他的這種韌性,比你的這個長時間還要有韌性的話,那他真是個了不起的人,所以那時就是朋友了嘛!你們想想是不是這樣呢?事實上真正有煩惱,跟我們過不去的人都不太容易長時間,他就是煩惱現前的時候,才會跟我們過不去,如果他能長時間,他真的是在幫助你。這是講無怨之心,沒有怨恨,沒有怨言,沒有怨念去生活,去對待一切。但做到這一點很困難。如果我曾經在一段時間給自己製定了一個規矩,一…

《禅心“叁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入佛“叁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