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十五佛禮忏法教授▪P4

  ..續本文上一頁于能值遇佛陀住世,心不歡喜,反生厭惡)。

  (3)天人的無暇之處:長壽天(雖壽命極長,但絕大部份時間處于昏沈與睡眠的狀態中)。

  吾人日常生活中,常不經意,即造作諸多惡業;但縱使處心積慮,欲使善行增長卻不可得;此皆源于過去生中,所串習造作惡業的力量,令行者造惡極易,爲善極難。因此,對于往昔所曾經造作的業障,應當生起如同誤食毒物一般,堅定後悔的心。

  「具一切智者」是形容諸佛世尊已證得遍一切種智,對于業果的道理與來龍去脈,衆生一切的善業(白業)與惡業(黑業),均能了如指掌;亦唯有證得圓滿佛果的諸佛世尊,具足如此的能力。「具眼證者」贊歎諸佛世尊,觀諸法業果的道理,如觀手中庵摩羅果一般清晰。「證悟者」原意應爲「具證人者」,唯有諸佛世尊具足資格,判定有情衆生所造的善業與惡業,何者爲善?何者爲惡?唯有諸佛世尊能做爲證人。「稱量者」是贊歎諸佛能如實判斷善惡業,沒有絲毫的錯亂與顛倒。「知者」贊歎諸佛能現證空性,並安住于空性之中。「見者」贊歎諸佛能如實觀照諸法的真實性。對于自己此生或過去生中,所造作的業障,無論記得或遺忘,均須生起堅定後悔的心,于一切諸佛世尊跟前,極爲誠心的,將往昔造作的業障,完全坦白,表露無遺,並生起堅定後悔的心,如是修持拔除力。

  「覆」意指掩飾,自己造作惡業,故意加以掩飾,不令人知。「藏」意指隱藏,當他人指正自己所造的惡業,卻故意予以否認,不肯承認錯誤。若是造作業障的對象,爲一般衆生,尚能藉由「覆藏」,欺騙有情衆生。但在具足遍一切種智的諸佛跟前,掩飾與隱藏自己的過失,便是一件極爲可笑的事;非但不能藉此使罪業消除,反因欲诳騙諸佛,而加深自己的罪業,徒使諸佛更爲痛心!如同,孩童犯了錯,卻欲欺瞞父母,但父母看得清清楚楚,看到子女不肯認錯,只有使父母更加傷心、難過。因此,行者應當如同嚴師所教導的學生,時時觀想諸佛在自己的面前,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爲,若犯了錯,應當立即誠心地發露忏悔,不可有任何的遲疑。

  修持「防護力」的儀軌爲:「從此製止 永不再犯。」對于自己已經忏悔拔除的業障,發願從此之後,永不再犯的堅定決心,將任何可能再造作業障的機會,徹底予以斷除。

  以上,爲修持「四力」(依止力、對治力、拔除力、防護力)的內涵與方法,行者應當戮力修持,必能將業障完全淨除。佛陀住世的時期,有一位「指鬘」比丘,因受外道蠱惑,而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當他行至佛陀跟前,欲殺害佛陀,以達到殺一千個人作成寶幔的目標時,爲佛陀所攝受、感化,進而皈依佛陀座下,以極爲強烈後悔的心,作忏悔業障的修持,藉由勇猛精進的修持忏悔,將極爲深重的殺業完全淨除,當生即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因此,業障可以藉由修持四力,而予以淨除,是極爲肯定的事實。吾人既能以強烈的心念造作惡業,爲何不能以同樣強烈的心念,來忏悔自己的業障?寂天菩薩于「入菩薩行論」中,如此開示:「衆生當日夜不斷,以叁聚經(叁十五佛禮忏法),修持忏悔。」吾人造作業障,沒有日夜之分;因此,忏悔業障的修持,亦應日夜不斷,時時作忏悔的修持。

  藉由修持佛陀殊勝的教法,證得阿羅漢或菩薩果位的衆生,不可勝數!行者當依循諸解脫聖衆的行持,把握此生難得的機緣,精進修持佛陀的教法,定能證得殊勝的果位。

  回向善根的修持,亦分爲叁個部分:一、祈請作證。二、確認所欲回向的善根。叁、確知回向之處。

  一、祈請作證:此段儀軌爲:「諸佛世尊 當證知我 當憶念我。」祈請叁世十方諸佛,生起大悲,憶念行者,作行者回向善根的見證。

  二、確認所欲回向的善根:此段儀軌爲:「若我此生 若我前生 盡未來際生 在其它輪回受生 乃至施與畜生 一抟之食 所有布施之善報 若我護戒所有善根 若我淨行之所有善根 若我成熟諸有情之所有善根 若我發無上菩提心之所有善根 若我修無上智能之所有善根 悉皆合集校記籌量。」回向與發願有所差別,回向可當成發願,但發願不能作爲回向;其間的差別在于,發願僅止于行者對自己的希求與願望,作一番闡述,不須執持任何物品或事實,以作爲根據;回向則必須執持自己所有之物品,或已成辦的事實,作爲回向的依據。

  所欲回向的善根,其累積的時間包含「若我此生 若我前生 近未來際生 在其它輪回受生。」此段經文爲舊譯本,藏文的原意爲:「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在其它輪回受生中,極爲短少的時間。」此句之意涵在于,有情衆生于無數次輪回受生中,絕大部份的時間,均用于造作惡業;累積善業的時間,極爲短少而微不足道。

  于如此短少的時間,所要回向的善根,有以下幾項:

  1、布施:此段儀軌爲:「乃至施與畜生 一抟之食 所有布施之善報。」小至將自己手中的食物布施與畜生,大至布施身家、財産、性命;或教導他人布施的功德,勸化他人能行布施…,所有一切修持布施波羅蜜(財施、法施、無畏施)的善根,均作爲回向。

  2、持戒:此段儀軌爲:「若我護戒所有善根。」守護戒律的功德包含守護十善、別解脫戒、菩薩戒、密咒戒,所有修持持戒波羅蜜之善根,均作爲回向。

  3、忍辱:此段儀軌爲:「若我淨行之所有善根。」此處之淨行,非指欲往生梵天,所行之清淨梵行;而是指爲能證得解脫與涅槃,而修持「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忍辱一切衆生的瞋心;如是修持忍辱波羅蜜之善根,均作爲回向。

  4、精進:此段儀軌爲:「若我成熟諸有情之所有善根。」對于有情衆生,心續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其獲得解脫。欲達此目的,須藉由不斷發心精進,方能達成。因此,將所有修持精進波羅蜜的善根,均作爲回向。吾人自诩爲大乘佛教徒,對于大乘佛教的精髓---發菩提心、行菩薩行,應當有正確的認知與發心,並努力精進的修持。若行者修持任何教法,均只求自己能獲得解脫;此與大乘佛教的精神,背道而馳。身爲大乘佛教徒,應當盡量去接近衆生,對于不信仰叁寶的衆生,能度化其皈依叁寶;對于已發心皈依叁寶的衆生,應教導其能努力修持六度波羅蜜之菩薩行;此爲大乘佛教徒責無旁貸的使命,行者應當不斷生起精進的心念,努力地修持,期能達此目的。

  5、禅定:此段儀軌爲:「若我發無上菩提心之所有善根。」欲成就圓滿菩提,須將心念專注于發無上菩提心之上,如此將禅定與發菩提心相結合,方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以此,將所有修持禅定波羅蜜的善根,均作爲回向。

  6、智能:此段儀軌爲:「若我修無上智能之所有善根。」無上智能意指空性正見慧,爲了證得佛陀的空性法身,行者修持所有般若波羅蜜多的善根,均作爲回向。

  以上爲行者將所有修持六度波羅蜜菩薩行的所有善根,無論自己親作、教

  他人去作、見他人作而隨喜,所有善根,均回向圓滿菩提。

  「悉皆合集校記籌量。」將自己所做與他人所做之所有善根,完全聚集,一同回向圓滿菩提。

  叁、確知回向之處:回向之處至關緊要,行者若將殊勝難得的善根,回向不正確之處,就如同將珍貴的寶石、黃金,隨意打造成粗糙的裝飾品一般,是一件極爲可惜的事。

  殊勝的回向之處,可分爲四種:1、回向願佛陀殊勝的教法能更加弘揚。2、回向願自己生生世世均能值遇具大恩德的上師,爲上師所攝受。3、回向願有情衆生均能離苦得樂。4、回向願自己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此處,系回向願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回向善根的方法的儀軌爲:「今對無上 無能勝 勝中勝 尊中尊 前善皆回向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行者將所累積的善根,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期能證得圓滿佛果。「無上」意指佛陀的圓滿色身。「無能勝」意指佛陀的清淨法身。「勝中勝」藏文讀作「汞米洋 汞嘛」,「汞米洋」譯爲十地菩薩,「汞嘛」譯爲超勝,比十地菩薩更爲超勝,唯有佛陀具有此圓滿報身。「尊中尊」藏文讀作「喇彌洋 喇嘛」,「喇嘛」譯爲尊貴或更殊勝,爲阿羅漢(聲聞)、辟支佛(緣覺)與一至九地的菩薩的尊稱,較此諸多聖衆更爲殊勝、尊貴,以此意指佛陀所具有的殊勝化身。回向善根時,須祈願自他一切有情皆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過去諸佛世尊 雲何回向 未來諸佛世尊 雲何回向 現在諸佛世尊 雲何回向 我亦如是普皆回向。」此段儀軌的內涵爲隨喜回向,學習過去、現在、未來的諸佛世尊回向善根的方法,我亦如是將所有善根作回向。

  回向的正確與否?關系著行者的心願---證得圓滿佛果,能否實現?若能將所有善根,回向圓滿菩提,並能觀叁輪(回向的對象、回向之事、行回向之人)體空;在行者尚未證得圓滿菩提之前,善根將永不會被瞋恨心所摧壞而消失。

  大成就者密勒日巴尊者曾說過:「一位偉大的修行者,與供養修行者的施主,能同時獲得成就的關鍵,即在于回向。」佛陀在很多經典中亦曾提及佛陀尚在菩薩地、行菩薩行時,諸多曾供養佛陀的施主,在佛陀成佛之後,成爲佛陀的弟子或施主,當生即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佛陀與施主能于同一世獲致成就的因緣,即由回向而來。因此,行者須殷重修持回向。

  「叁聚經」的第叁個部份,爲累積資糧。修持累積資糧最殊勝的方法,即爲「七支供養。」此段儀軌爲:「各各忏悔一切罪 所有功德盡隨喜 我今勸請一切佛 願證最勝無上智。」「各各忏悔一切罪」行者修持忏悔時,亦同時修持禮敬與供養諸佛聖衆,因此,此具包含七支供養中的禮敬支、供養支與忏悔支。「各各忏悔一切罪」此句爲隨喜支,對于自己與他人修持所累積的善根與功德,均能隨喜。「我今勸請一切佛」此句包含兩部份---勸轉*輪支、請佛住世支,勸請諸佛于衆生輪回尚未結束前,不入涅槃,常轉*輪,以度化有情衆生。「願證最勝無上智」此句爲回向支,回向圓滿菩提,願自他一切有情,皆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以上四句,爲七支供養總括的內涵。

  「過去未來現在佛 于衆生中最勝者 贊歎無邊功德海 我今合掌皈命禮。」此段開始,爲七支供養個別的內涵。此四句的內容爲皈依禮敬叁寶---對于證得最殊勝圓滿的果位,功德如同大海般無量無邊的叁世(過去、未來與現在)十方諸佛,行者應當于諸佛跟前,虔敬地皈依與禮敬,贊歎諸佛不可思議的功德。

  「身業有叁種 口業複有四 以及意業叁 十不善盡忏 從無始時來 十惡五無間 心隨煩惱故 諸罪皆忏悔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此段內容爲忏悔無始以來所造諸惡業。

  「所有禮贊及供忏 隨喜勸請轉*輪。」此段內容爲供養、隨喜、勸轉*輪與請佛住世。

  「我以所積少分善 回向圓滿大菩提。」此段內容爲回向。

  行大禮拜時,行者必須生起堅定後悔的心;能生起堅定後悔的心,而行大禮拜,如此忏除業障的效果,將極爲迅速而顯著,甚至行一次大禮拜,便能淨除數劫的罪業。修持大禮拜,並非以次數來計算是否已圓滿此加行,而是以業障淨除的征兆是否出現?作爲判定圓滿此加行的依據。若此征兆尚未出現,行者雖已修持十萬次大禮拜,仍不能據此以爲圓滿。

  行者若能早晚各修持一座「叁十五佛禮忏法」,將白天所造作的罪業,于尚未入睡前,予以忏悔淨除;將夜晚所造作的罪業,于清晨醒來時,予以忏悔淨除;如此,持之以恒,定能將自身的業障完全淨除。業障淨除的征兆有以下幾種:于夢境中,見自己口吐惡食、喝牛乳或乳酪、身能于空中飛翔、見水牛或黑人、見比丘或比丘尼…等,夢中經常出現此類夢境;複觀察自己心續中的貪、瞋、癡等煩惱,是否日漸細微而清淨?此爲業障淨除最重要與堅固的征兆。

  叁十五佛禮忏法于此全部講授完畢。

  問:淨土宗與禅宗,並沒有如金剛乘修持叁十五佛禮忏法與行大禮拜的法門,是否因此而未能將業障徹底淨除?

  答:淨土宗專修念誦阿彌陀佛的佛號,能累積極爲殊勝的福報;累積殊勝的福報,亦能對忏除業障,産生很大的功效。忏除業障的修持,並非僅能藉由忏悔,方能達成;累積福報亦是很好的法門。然因叁十五佛禮忏法,包含了忏除業障所必須具備的各種要素,故能更爲完整、圓滿而有力地達到忏除業障的目的。

  

  

《叁十五佛禮忏法教授》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藏傳佛教的內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