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P4

  ..續本文上一頁身分。

  

  至于菩薩爲什麼可以顯現佛身呢?這是因爲凡是第八地以上的菩薩,也就是修行進入第叁大阿僧只劫時,就可以顯現佛身來廣度衆生;而且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所以能化現佛身。

  

  辟支佛、聲聞是二乘,即是小乘的聖人。辟支佛就是獨覺,在沒有佛法的期間、沒有佛的環境下,因前世修行的因緣,自己悟得十二因緣的道理而成佛;聲聞有四種層次,也就是初果、二果、叁果、四果的聖人,最高的四果叫作阿羅漢。

  

  小乘常常被大乘批評爲自私自利,爲了自己而不度衆生。然而就是因爲有許多人厭倦這個世界,不願再來受苦受難,因此佛、菩薩也會向這些人說有一種修行法可以出叁界、離生死,也就是說,爲了使得這類根器的衆生願意接受、修習佛法,佛菩薩也會講小乘法。

  

  2.天、人、鬼、神的凡夫身: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爲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爲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爲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爲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爲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爲說法。

  

  這段經文講的都是天神。天神與人類不同之處,在于其福報大、壽命長,物質條件細微、精妙,不像人間身相粗陋、壽命短促、生存條件惡劣。

  

  天又可以分爲欲界、色界、無色界叁個層次,其中只有欲界天、色界天有身體,到了無色界天就完全是精神的世界,沒有身體。所以〈普門品〉此處所說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只有欲界和色界的代表。

  

  梵王天是色界初禅的大梵天王,根據《大智度論》指出,初禅天又分叁個層次,即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

  

  帝釋天是欲界六天中第二天忉利天的天主。

  

  自在天身屬于欲界最高層次的第六天,即是他化自在天;從這裏看來,欲界中的每一種天神的身分,觀世音菩薩都可以化現。

  

  大自在天是色界最高的色究竟天天主,他有兩種身分:一種是婆羅門教的教主濕婆,一種是佛教所說的淨居天摩醯首羅,傳說他有叁目、八臂、乘白牛,住于色界之頂,故又名有頂天;它既是哲學思辨的原理,也是宗教信仰的神格。

  

  天大將軍屬于欲界、色界諸天王的將軍;毗沙門是欲界天之初階四王天中北方的多聞天王,另外叁位是西方的廣目天王、南方的增長天王、東方的持國天王。經文中以北方的多聞天王爲代表,其余叁位天王也應該包括在內了。

  

  以佛教的角度來看,中國道教的玉皇大帝相當于帝釋天,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上帝或天主,則相當于大梵天王。所以其他宗教的教主或神,也可被視爲佛教菩薩的化現。我們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心量,是因爲菩薩能現種種身度種種人。

  

  此外,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之前,受到魔王的誘惑和幹擾,那就是欲界魔王天的作爲。但是,從釋迦牟尼佛的觀點來看,雖然是天魔,但也是菩薩的化身;尤其有些人需要種種磨難,才能使得道心更堅固、修行更得力。所以從佛的立場來看,魔王也是修道的助緣,也是菩薩行者,觀世音菩薩必要時也會現魔王身。

  

  從觀世音菩薩化身的立場來看,我們信佛、學佛的人,自己不得以魔鬼的行爲迫害衆生,但在遭遇到任何順逆情況時,都要當作是助道的因緣,遇到任何人,不管是幫助、打擊、毀謗、贊歎,都是菩薩的示現,都要感謝、感恩,這是菩薩行者應有的心態。

  

  今天有位居士告訴我,她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常常心想自己應該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因此瞋恨心越來越消融,慈悲心越來越增長,這就是修行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的好處。因爲對于修行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的人來說,眼見的、耳聞的、接觸的……沒有一人一事可以使我們憎恨,而是時時處處都是那麼好、對自己有益,這樣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及菩薩行者。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爲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爲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爲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爲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爲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爲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爲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爲說法。

  

  這裏說的是人間的身體。凡夫都希望見到異人、聖人或佛菩薩,因爲相信比我們能力強的人才能真正幫助我們。但同時也有另一種心理,如果有人高高在上、神秘兮兮、高深莫測、不易接近,卻會使人害怕。這兩種心理都是我們凡夫常有的。

  

  因此對于菩薩來說,有些衆生要以聖人、天王身來施行教化,有些衆生則要以凡夫身來使他接受佛法。

  

  經文中的「小王」是和統治全世界的轉輪聖王相對的,指的是統治一時一地的國王。小王中又有大小之分,在釋迦牟尼佛時印度有十六個大國以及許多小國,有些小國只有一城。

  

  「長者」是指望重德劭之人,而不是實質的官員。

  

  「居士」是在家學佛的人,男的叫居士,女的叫居士女、居士婦。

  

  「宰官」就是政府的政務官或事務官,例如國家的宰相或地方的官吏。

  

  「婆羅門」是類似道家的道士、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師般的宗教師,但在印度的婆羅門是指宗教師的階級或種姓。

  

  這段經文是說觀世音菩薩爲了教化衆生,也可以現外道宗教師的身分來說佛法。現在有許多天主教的神父、修女、修士以及牧師跟我學佛法、打禅七,而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神父勒莫德(E.Lamotte)把《大智度論》譯成法文,非常有名,因此雖然他是一位神父,但也可說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不過佛教雖可容受其他宗教,正信的佛法尚有不改的原則,菩薩化現僅是權宜之計。

  

  「比丘」、「比丘尼」就是出家受了具足戒、修習佛法的男女。「優婆塞」、「優婆夷」是受了叁皈五戒或僅僅受了叁皈的男女。主持叁寶、弘揚佛法的,就是以此四衆爲中心。

  

  「婦女身」是指化現長者的婦女、居士的婦女、宰官的婦女、婆羅門婦女等的身分,而爲衆生說法。

  

  還有一些人比較能接受小孩的感化與感動,因此觀世音菩薩也會化身爲男童、女童來說法。一星期前我看到一個小孩才六歲,就能背《心經》、〈大悲咒〉,也能講叁皈五戒的意義,所以有些本來不信佛教的大人看了之後,便說:「我也要信佛了。」

  

  我也聽說有位西藏的迦羅仁波切于九十多歲圓寂後,最近找到他轉世的靈童,沒到過西藏就會修法,搖鈴、打鼓、念經,有模有樣。有些人看了便覺得佛教真是不簡單,所以就相信了佛教。因此,有時觀世音菩薩需要以童男、童女之身來感化、感動衆生。

  

  但也有一些人要看到護法神現身、聽到護法神說法才相信佛法,所以有天龍八部身的化現。

  

  應以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爲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爲說法。

  

  這裏提到「天龍八部」。

  

  「天」除了是指四天王以上各天天王的扈從,所謂天居神之外,也指遊于空中的空居神、處于地上的地居神,在印度是泛指一般的神,如草木神、水神、火神,都叫作天,梵語名爲提婆。

  

  「龍」在傳說中小的龍如蛇,大的龍能上天下海,行雲下雨,居住在水底的龍宮。

  

  「夜叉」是一種行走得很快的鬼。

  

  「幹闼婆」就是飛天、音樂神,如敦煌石窟壁畫中的飛天,手裏拿著樂器飄浮在天空。

  

  「阿修羅」住在地上,但能上天,有天的福報,沒有天的德行,所以瞋恨心重,猜疑心強,煩惱也很多,但在聽了佛法後,也會護持叁寶。

  

  「迦樓羅」是大鵬金翅鳥,是類似大鷹般的神物。

  

  「緊那羅」是人身但頭上長角的一種神。

  

  「摩

  羅伽」則是人身的大蟒神,如蛇腹行。

  

  以上這些八部神王都叫「人非人」,因爲他們不是人,卻常常顯現、變化出人的身體、人的頭;蕅益大師的《法華會義》卷一六則另有解釋:「言人則老少貴賤何所不收,言非人則地獄鬼畜何所不收。」依《舍利弗問經》所言:「八部皆卅人非人」。

  

  「執金剛神」,又名那羅延天或大力天神,就是寺廟裏的怒目金剛,有些手持降魔杵而且面孔凶惡難看,但也有面孔和善好看的,如同韋陀菩薩一般。

  

  因爲觀世音菩薩可以現種種身、種種相,所以站在佛教徒的立場,不管看到任何形相、身分,只要對我們有幫助、爲我們說佛法,我們就把他當作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所以可以說處處都能看到觀世音菩薩,而到處都有他的化身。

  

  (二)施無畏者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衆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诃薩,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爲施無畏者。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觀世音菩薩功德無量,因爲他能以種種形相、身分,在所有的世界出現,幫助、度脫一切衆生,因此我們應該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表示恭敬感恩。

  

  並且由于觀世音菩薩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使人得到平安,沒有恐怖,給予無畏的布施,所以他又有「施無畏者」的名號。

  

  所謂「千江水映千江月」,各處地面凡有積水,都能映照天上的月亮,而天上的月亮並不因此而增減多少;同時,月亮是不須移動的,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現出月亮的光影。

  

  如同觀世音菩薩救濟苦難、度脫衆生,是不須離開極樂世界的,只要我們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希望他來救濟我們,便隨時可得到救濟,而他根本不忙,根本沒動,只是我們有求,他便有應,等于凡有水處就看得到月亮,沒水就看不到月。

  

  (叁)爲憫衆生應受供養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衆寶珠璎珞,價直百千兩金,…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