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是生活的宗教▪P3

  ..續本文上一頁那就很真實了。所以我們應該時時自覺,不要覺他。大家記得馬祖和百丈的故事:馬祖帶著百丈上路,前面有對野鴨子飛過去了。馬祖問:“是什麼?”“野鴨子。”“哪裏去了?”“飛過去了。”馬祖便使勁捏著百丈的鼻子,捏得他哇哇直叫,說:“你再講飛過去了!”意思是說,你不要注意外邊,要注意這裏:眼觀鼻,鼻觀心。不要跟著外邊的野鴨子跑,不要被外界的事物牽著鼻子走,不要因外界存在的虛幻假象而迷失了自己。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古德的作略非常親切,非常明白,並且只要你真修行,就能得到真受用。

   第二句話是:念念自知。自己想什麼都不知道,那就很可悲,那是無明,就會墮于陰境,墮于想陰,五陰當中(色、受、想、行、識)想陰最麻煩。我講安祥之美,舉了好幾個例子,說你能保持安祥,你就潇灑。要是女士們呢?用不著化妝品,越來越漂亮。爲什麼呢?人的肉體永遠受心靈的支配。我舉過很多的例子,現在再重複一遍。你可以把你的朋友、你的親戚、你的老師、你的同學想一想,哪些人有鼻窦炎,他一是爭強好勝、想贏怕輸、好出風前頭、處處逞強的人;再有誰得肝炎,誰白帶過等等。 爲什麼講這些?這跟佛法有什麼關系呢?心物不二,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什麼樣的人,就會生什麼樣的病。所以我們要時時自覺,念念自知。我們有什麼想念?是不是錯誤的想念?要不拉回來,不改正,這個想念就會造成疾病,病是想出來的。你要沒有想念,你所有的念頭自己都能控製,都能掌握,那你才能修道。有很多人想得太多了,而有專門往壞的方面想,說這個事要糟:我的小孩那麼小,就上學,要碰上汽車的怎麼辦?很可能碰上的。說著,說著,果然碰上了。爲什麼?你天天祈禱嘛!所以,我們想念都很壞事,只有壞處,沒有好處。一個人,想念多了以後,面不華色。我們本來很潇灑,很英俊,想多了,面呈菜色。想陰會使我們墮于陰境,使我命光彩褪色。我們應該整天想著喜悅,我們講悅是生命的陽光,就好像一個花園,上面是藍天、白雲,陽光普照。而安祥是幸福的泉源,你要能夠保持安祥的心態,那你永遠擁有幸福,而且你的人生非常通暢。碰釘子的事,倒黴的事,輪不到你,那是別人的事。有安祥的人就有親和力。過去人家對你有陌生感,有警戒心。你保持一個安祥的心態,人家對你就沒有警戒,沒有敵意,不會缺少安全感。所以,禅在兩大力量上是永恒不變的。第一個,你若是學禅的人,你就有親和力,無論走到哪裏,都有一群群的人把你圍住,感到與你在一起舒暢、親切。久而久之,你就變爲核心了。第二個同化力,你可以用你的心去同化別人,使別人的心變成你的心。所以很多人跟我講;李老師,你講的話的真實的,是經得起實踐的,的確如此。他說:我認真修行以後,家庭比較調和了,兩口子也不吵架了,小孩也變乖了。你有了同化力,全家人都是一樣的心,怎麼會鬧矛盾呢?所以我們要念念自知,一念不知,就會跟著念頭走。我有一個老朋友,他到臺南的進候,每天早上去公園散步一小時。我就問他:你在公園散步的時候都想些什麼?他說:我什麼都不想,就只是散散步恧已。我說:我愛說笑,人不可能把念頭截止的,念頭不可能停止,但是,禅是講究現量的,不講究比量。我們經常想著讓念頭停止,實在是很難的事情。如果現在我不說,你也不聽,你來找找你有什麼念頭?……我可以說四個字形容:似鏡常明,象鏡子一樣非常光明,也沒有打瞌睡,也沒有喝酒,感覺有點飄飄然,但是絕對找不到念頭。誰找到念頭,舉舉手。……你現在就是無念。你要知道,不二法門就是這樣,有念即無念,有相即無相,煩惱即菩提。煩惱很難受呀!菩提是一個覺醒呀!爲什麼是說煩惱心即菩提呢?當你煩惱的時候,證明你有覺性了。你要是死人,會煩惱嗎?不會煩惱。由煩惱可以顯示菩提的自。你要沒有覺性,你不會感覺。所以說,第二個要求就是念念自知,並不是要什麼都不想。修行人最怕的是自己想什麼都不知道,整天胡思亂想。“八正道”有“正念”、“正思維”,鼓勵人去想。我們每個人平均一輩子六七十歲,我們的腦力開發不到百分之叁十,就是因爲想的太少。而正確的想不但不影響健康,而且長壽。你看大哲學家、大學者,絕大多數都長壽。我們中國的大科學家錢學森他們都是高壽且身體健康。你我們佛協的趙老菩薩(指趙樸初居士),他已八十幾歲,看起來好像五十多歲一樣,若把頭發染一染,我都敢喊他才弟。但是從學問上來講,他縱然是五十歲,我還是要喊他先生。因爲他的修養、他的道德是第一流的。有人要說你這人太矛盾了,剛才說想會墮于想陰,現在又說想可以長壽。究竟怎樣對呢?妄想,就是說跟你的生活、工作、責任、義務,跟國家前途、社會大衆利益無關的,你要去想,以想爲享受,那就叫妄想。想什麼自己都不清楚,那就是想陰。我們有目標,有步驟,把握一個正確的要領去想,並且得出一個“好”的結論,這就是“正念”、“正思維”。正思維對我們有利,妄想對我們有害。我們知道,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他老人家最先去學外道六師,學會以後都不滿意,然後修苦行,日中一食,弄得營養不良。那時正是壯年,身體卻很糟。後來由牧羊女施舍了一杯羊奶給他喝,又去尼連禅河洗了個澡,最後在菩提樹下坐在吉祥草上說:我要是不覺悟,就永遠坐在這裏不起來。他老人家終于開悟了。悟了什麼呢?如何悟的?他的用他的思維去探討,悟出了宇宙的真實。宇宙的真實是什麼?第一是生命的真相,第二是生命的流程。“無明緣行、行緣識……”這種流程,這是輪回的過程。你要想破除輪回,就得把這些因素抽掉,然後悟出萬法緣生。就是說一切存在的事物都不是單一存在的,從浩瀚的太空星海,到地球上一個一個沙粒、一片一片樹葉,都不是單一存在的,都是組織的現象。緣生,用現在的詞彙講就是組織。我們講緣生,有些對佛學不常接觸的人會很陌生。我們就講組織吧,說宇宙的一切乾是組織現象。除了組織沒有單一的存在,單一就表示不存在。我們可以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原子,是物質最小的一個單位,當你把質子、電子、中子分離以後,什麼都沒有了。我們不妨在這裏下個“界定”,說組織是萬有的唯一的原因,離開組織什麼都沒有;它是創造的唯一的手段。你看作曲家有幾個簡單的音符,就能譜出不朽的樂章,美術家用幾個簡單的線條,就能勾畫出絢麗的畫面。自然科學家用叁個中子打擊U235變成U238,産生核子連鎖反應。你改變了組織就改變了形態的性能。這與我們佛法有什麼關系呢?這正是佛陀認識的“緣起”。所有的佛學範疇,包括“業力”、“唯識”以及“中觀”,都離不開“緣丐”。我們要作一個佛陀的孝子賢孫,要使佛法不走樣子,就要記得萬法緣生。因爲有“緣生”,空義才能成立。例如這個花瓶,把盤子拿掉,花瓶歸還泥土,花歸還樹上,就什麼都沒有了。再說這個房子,木頭拿掉,水泥拿掉,磚瓦拿掉,人工的因素抽掉,分到不能再分,找到最後,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孤立獨存的所謂的“房子”。並且,因爲緣生才有了運動,萬事萬物都在動,因爲運動所以說“諸行無常”。一切事物變動不居,透過事物“成、住、壞、空”四個過程,看到條件分離,形體不存。其實佛陀當初悟的就是這麼簡單。這以後,有學問的,文章做得越來越深奧,道理越講趙晦,最後只有他一個人懂。這不叫弘法,而叫毀法、謗法。菩薩造論,佛陀誦經。造論就是佛說的經的延伸,延伸的結果産生了佛的學問——佛學。而這個學問如果脫離了實踐,佛法不能夠在血肉的現實裏生根,就是虛無主義。這對人的生死苦樂絲毫不能有所幫助。所以,我們要把禅加以稀釋。但是,我們一分一毫也不脫離實際。我們要把祖師禅駕稀釋,把別人不能接受的東西先收起來,把別人能接受的拿出來,如此而已。

   第叁個要求是:事事心安。每件事做得心安無愧。不要做了壞事,心裏犯嘀咕,害得睡不著覺,擔心這件事發了麻煩大,影響食欲,破壞健康,損失慘極了。因此,我們每件事都要做得心安無愧,可以對人,對天,對佛。可以做子女的榜樣,可以無愧于父母所生。這麼嚴格!佛法是很嚴厲的。因爲佛法講因果,因果決不是迷信,不要不相信,我們用佛的因果法則說兩句話:煩惱與錯誤同在,毀滅與罪惡同步。當你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或者看錯了問題,都會有煩惱,都會不灑脫,都會不自在。當一個人走向罪惡時,他就是走向了毀滅。我們說得淺顯一點,說錯誤就是煩惱的原因,毀滅是罪惡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學禅,要學正法,就必須事事心安,每件事都問心無愧,可對天地。我們若不肯做好人,不肯做正人君子,我們就學不好佛。各位都知道,佛的十號當中,有一個叫“丈夫”。“丈夫”不僅是說諸根具足,是標准的男子漢,而是主要在說明“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要不是頂天立地,不是可以驚天地、泣鬼神,怎能稱爲大丈夫?你既然想擺脫煩惱,就不要製造煩惱的因,首先擺脫錯誤,把錯誤降到零,煩惱就沒有了。所以我們安祥禅的第叁個要求就是事事心安。

   第四個要求是:秒秒安祥。每一秒鍾都要安祥。在工業社全,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我不能用空話來耽誤各位。什麼叫做安祥?我告訴各位,你們現在心裏的感受就是安祥。現在我講話你們可以聽,我不講話你一念不生,全體的展現。我要是誇張,我沒有離開座位以前,各位可以罵我;我要是沒有誇張,我講這個話,你們感覺得到,你不能罵我。

   總起來講,能夠做到這四句話: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你就掌握了幸福,幸福就是你的化身。你連感冒都不會生,百病不生,家庭調和,事業通暢,主管不會找你麻煩。我講的話句句可以見證,不能見證…

《禅是生活的宗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法在世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