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是生活的宗教▪P2

  ..续本文上一页日本去看,看宋朝文化到韩国去看,要看汉朝文化就到庙里去看),老和尚袖子很长很大,里面藏了一把刀子,问小和尚:“别人说你也会佛法了,对不对呀?“对!”“什么是佛法?”小和尚又竖起一指,老和尚咔嚓一声,就半那指头给砍掉了。小和尚又疼又叫,吓得要跑。老和尚说:“不许叫,我给你搽药。”就又问他:“什么是佛法?”小和尚下意识地又竖起那只指头,一看指头没有了,恍然大悟。到底悟了多少?不敢讲。如果说这个悟,悟得很圆满,我不敢说。最圆满的是临济,那才是感同身受,不仅是感同身受,简直就是身受。那黄檗老和尚的三顿棒,棒棒没有打在别处。因此,临济悟得很有力量,所以临济的子孙遍天下,流传很广。

   佛法跟源头有直接的关系。到了六祖以后,一直到现在,能够接受禅宗、断承禅宗的,只有临济一宗。所以从师徒关系来讲,徒弟对师父一不定期要非常孝顺。曹洞宗的君臣五位,臣顺于君,子孝于父。当徒弟的对师父就要像对自己的父亲一样,法的伦理很重要。你看南岳底下为什么会出临济这样的法将,子孙遍天?南岳已经开悟了,到了中年,他还自告奋勇去当六祖的侍者。当侍者很苦,洗澡、洗衣服、端饭、倒屎、倒尿……,什么都得干。他已经开悟了,还去给六祖当了十五年的侍者。因此,其养也深厚,其流也长远。他要没有这份孝心,说不定没有现在的临济宗。所以不学法则已,学法则要遵守法的伦理。师徒如父子,这份真情不能少,少了这份伦理就相应。     

  如来禅与师禅的差别

   由如来禅到祖师禅,中间有什么差别呢?第一个就是定义改变了。它不再是思维修,不再是静虑,它是外不着相。外面的东西来了,“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用现在的话讲,中国人来了现中国人,外国人来了现外国人。但是,人走了以后,它不像照相底版,决不留影为念。这就是《金刚经》讲的“无所住而生其心”。详细分析起来,祖师禅有些独特的风格,既存在又超越,既现实又超前。它表现文字、世术方面,既具象又抽象,我们为什么说禅是中国的国宝?因为没有禅,就没有中国的艺术特色。有了禅,中国画中一笔画成的达摩,既像达摩又不像达摩。你现看中国的禅画,写的是山水,既像山水又找不到这样的山水。所以说它既具象又抽象。现在国际上流行抽象画,首创抽象画的不是外国人,是中国人,是禅宗。它既是宗教,又超越宗教,所有的教派当中,只有禅宗最反迷信,最不迷信,因为禅宗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气质。你想一想,哪一个宗教的信徒敢碰教主?禅宗有个丹霞天然禅师,冬天行脚,天晚了找个庙借宿,庙里知客跟他说:“我们现在客房都满了,你要住宿请往胶再走二十里地,否则只有住在我们的大殿里,你可以在殿里坐禅。”天然禅师说“好吧,就到大殿。”知客把大殿打开了,给他垫了坐禅。深更半夜天气很冷,丹霞就拿几个佛像点着烤火。烤了一夜的火,把佛像烧得差不多了。第二天,人家打开大殿一看,佛像给烧了,就问他:“你烧我们的佛像干什么?”丹霞说:“我烧取舍利呀。”“木头像有什么舍利呀。”“既没有舍利,我再拿几个来烧。”这是丹霞天然禅师破除迷信,破除偶像的作略。在古老而曲型的禅堂内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念佛一声,挑水三担。”说你一声佛号把我禅堂念脏了。云门禅师是云门宗的开山人,别人问他:“经上常说释迦牟尼佛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什么意思?”云门禅师说:“这是什么意思?幸亏我当时不在场,否则的话,我一棒子打死喂狗吃。”你想想看他是不是佛弟子?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讨论不休,有人问过一个大禅师:“云门禅是不是佛弟子啊?他怎么敢说一棒子把世尊打死喂呢?”大禅师回答说:“云门讲这话是真报佛恩啊!”为什么呢?因为禅门有一句话:“养儿不如父,家门一世衰。”云门的意思是什么?他讲的这句话恰恰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注脚。他连那个唯我独尊的人都打死喂狗,不是更独尊了吗?佛听了这个会高兴。你当嘟嘟虫,佛不一定高兴。

   自古以来,就反偶像、靠自力来说,禅宗是独特的典范。这是禅宗的一大特色。

   禅定在作略上,也就是接人的手段上,有的时候是以无言显有言。什么是佛法?竖一指。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打你一棒。德山棒,临济喝。有人向临济问法,话还没说完,临济喝一声。有的时候以有言显无言。什么是佛?麻三斤。麻三斤跟佛有什么关系?他说了你不能去找道理,那等于没说。有的时候,一喝是赏你,奖励你;有的时候,一喝是罚你;有的时候,一喝没道理,一喝不作一喝用。禅宗的作略是鬼视野难测。而禅宗的特色,影响到文学上、艺术上,以有言显无言,就有言外之意,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你看苏东坡的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销,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是什么?以有言显无言。说了,但是意犹未尽。因此说禅宗的确可以激发我们的性灵。更重要的是,它能作我们自觉的桥梁,否则的话,就只能叫做知识。 

  安祥禅是祖师禅的稀释

   我刚刚讲了祖师禅,那么什么是安祥禅?为什么要提倡安禅?

   首先,过去讲禅,五祖以前讲如来禅,讲观心,作日轮观、月轮观。六祖以后,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不拘形式,不出不入,常在禅定,以前像虚云老和尚参话头,参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沏茶把开水倒在手上,杯子落地,大彻大悟,由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由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到开悟有一段时间,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慢的话一两年不等。平时我们的心是分裂的。心的形态有多咱,归纳一下:第一种是二元心,若想念着一个“好”,就有一个“坏”的概念作为背景;若想到一个“无”,就联想到“有”,都离不开二元。人活在二元里边是很苦的,因为二元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就是不调和,就是不调和,就是不安,这就很苦。第二种心呢?独头意识。第三种心是客观意识,绝对无我的。这个无我,就是真我。有很多人把独头意识当成真我,那是错的,参禅达到独头意识,这叫做疑团,疑成一团,然后把疑团粉碎,也就是粉碎虚空,客观意识就出现了。所谓客观意识就是无我意识,绝对无我,也就是绝对客观,自他不二,山河用语大地,全露法王身。如要你没有打破疑团,达到客观意识,就没有到家。这是可以用心理学来分析的。

   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现在是工业社会,经济条件改变了,社会条件改变了,生活条件改变了,社会形态、人际关系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你用过去的方法求解脱,很难。例如说,在座的各位法师能够在佛学院修行、学习,这是有大福报的人,一般的人办不到。想获得,必须先付出;想收获,得先耕耘。各位要想成佛,先得修行。而你们(指在座的佛学院学僧)能够专门修行,这是大福报。一般的人不可能有整天整天的时间不做事来专门从事修行。在农业社会里,见山不是山,山不会来压你;见水不是水,水也不会来淹你。然而现在不同了,你要见汽车不是汽车,碰上了那不是你倒霉就是他倒霉。他倒霉,碰坏了你。你倒霉,碰坏了汽车。但这种机会很少。所以参话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好在参话头只是一种方便,只是方便之一,而不是全部。所以禅宗的许多大善知识,六祖的几个大弟子,都不参话头,都大彻大悟。

   再者,就禅的作略看,古人说,我若一向举扬宗乘,则法堂门前草深三尺。就是说,若我一向用禅宗的风格来跟你说说话,就没有人来了。什么是佛法?干脆打你一耳光,这一耳光打得很慈悲。为什么?因为法师很慈悲。因为临济就是因挨打而开悟的。我打你一耳光,就是要你悟嘛!但是我现在真的打你一耳光,恐怕你要告我害罪。所以古时候那种作略,现在也不能用,我们现在提出安祥禅来,就是把祖师禅加以稀释,掺点水进去,不让它太浓,浓了别人无法接受。然而法的本质是丝毫没有改变。我只是把禅的部分内涵变为外举。各位知道,修行离开正受就没有真实的受用;没有真实的受用,古人叫做乾慧。脱水青菜,是青菜,脱过水的,没有青菜的味道。我们在台湾,卖脱水香蕉的很多,变成香蕉干,没人买,为什么?没有香蕉的味道。那是什么味儿?也不是荔枝,也不是……,是怪物。所以在今天,要让更多的人接受禅,就必须把它加以稀释,使它能适应今天,适应大众。而祥禅主要的要求,是去除心垢,求心安无愧,教人做每件事都心巡无愧。第二是要求人活在责任义务中。法师的责任义务就是说法度生,就是净佛国土,成熟众生,在家结了婚就要养家,有父母教顺父母,有孩子照顾孩子,都是责任久务。百丈大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是禅的传统。     

  安祥禅的四点要求

   这里我讲讲安祥禅要求做到的四句话。

   第一句里:时时自觉。经常保持自觉。人要是不自觉,人就会迷失。有我无我,这是戏论,这不是问题。无我就是大我,大我跟小我是不冲突的。有没有各别的自我?我肯定答有。要没有的话,谁往生?谁下地狱,谁受罪?谁解脱?但是无论如何,你一定要保持自觉,要安分守已。要守住真正的自己,先认识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原本的自己,“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的自已,然后就守住它,不要忘掉。忘掉就会被六尘、五阴给遮住。就会在这个六尘、五阴当中迷失了自己。人最恐怖的就是忘了自己。不要说修行忘了自己不会成功,做人忘了自己是老几,忘了自己吃几碗饭,到处称大头,那也是罪孽。人要记得自己,能够记得自己就是安于本分。是张德功就做张德功的事情是要德胜就做李德胜的事。一定要时时自觉。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思是心的第二派生物,原本不会失的。我把它改为:“我觉故我在”,…

《禅是生活的宗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法在世间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