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講記(天佑法師)▪P3

  ..續本文上一頁

  從這一段經文開始,具體闡述彌勒佛土之境況。

  從文字看,是說明,當時的地理環境:土地平整,無諸山窪;而且比如今的土地面積要大。關于這個“十千由旬”,大家不必拘泥具體數字,大家只要有一個概念就可以。

  大適意華。悅可意華。極大香華。優昙缽花。大金葉華。七寶葉華。白銀葉華。華須柔軟狀如天缯。生吉祥果。香味具足軟如天綿。叢林樹華甘果美妙極大茂盛。過于帝釋歡喜之園。其樹高顯高叁十裏。城邑次比雞飛相及。皆由今佛種大善根。行慈心報俱生彼國。

  說明了當時的地産,及爲豐富。具體的我們可以看原文,就說其中的一句:“過于帝釋歡喜之園”,可見景況之盛。

  此文最後,“皆由今佛種大善根。行慈心報俱生彼國”一句,說明感得如此殊勝的果報,都是由種大善根之成就者。這些成就者不是別人,都是蒙本師釋迦牟尼佛之教化,修諸善法的佛弟子們。

  由于種種原因,雖然努力修行,然而在當時未得解脫。正如我們如今身在這樣一個環境中,違緣不斷,障礙頗多。在這樣的條件下,即身解脫,確實有一些難度。然而只要我們努力修行,那麼總不會白費。所謂因果業報,絲毫不爽,正如當日提婆達多,分裂僧團、出佛身血,感得地獄的業報。然而畢竟通過努力修行,于將來世,還是會得辟支聖果。所以呢,只要我們如今努力修行,則一定會于未來,感大果報,得大解脫。

  又後一句言“行慈心”,謂與彌勒之慈心相應,修諸慈心法門者;在業處的修行中,有與四無量心相應之業處。在淨土法門中,有專求兜率淨土的彌勒法門。如此等等,常與菩薩之慈心相應,則當遇此殊勝報境。

  智慧威德五欲衆具快樂安隱。亦無寒熱風火等病。無九惱苦。壽命具足八萬四千歲無有中夭。人身悉長一十六丈。日日常受極妙安樂。遊深禅定以爲樂器。唯有叁病。一者飲食。二者便利。叁者衰老。女人年五百歲爾乃行嫁。

  這一段描寫當時人民的生活情況。首一句,說當時的人們,雖然受諸五欲,然而畢竟智慧威德具足,故快樂、安穩、無病、無惱、壽命極長、生活穩定。而且平日,以習定爲家常,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看諸經典中,大凡在一句、一偈下開悟者,大多都是在聞法之前,具足了禅定的功夫。我們說,正定是道果的近因,所以遊深禅定,則成爲龍華叁會之必要准備。

  我們說六道輪回之衆生皆爲有漏,我們人道衆生,總逃不過幾個問題:飲食、便利、衰老。這就是不圓滿、不究竟、苦。

  其實,叁世一切諸佛,他們所共證、共宣的唯一真理,就是叁印、四谛、八正道。除此之外,更無其他。爲什麼呢?我們說。導致苦的根源,就是不圓滿、無主宰。覺悟的聖者,發現了這個問題,並且積極取證,將此問題圓滿解決,那麼也只有唯一途徑——四念處。

  因爲這個世界是如此得不究竟,而且客觀如此,無法改變。于是,我們就面對它!正確對待!善巧解決。就這樣,擺脫于束縛與無明,以達到究竟解脫的涅槃。

  有一大城名翅頭末。縱廣一千二百由旬。高七由旬七寶莊嚴。自然化生七寶樓閣。端嚴殊妙莊校清淨。于窗牖間列諸寶女。手中皆執真珠羅網。雜寶莊校以覆其上。密懸寶鈴聲如天樂。七寶行樹間樹渠泉。皆七寶成。流異色水更相映發。交橫徐逝不相妨礙。其岸兩邊純布金沙。街巷道陌廣十二裏。悉皆清淨猶如天園掃灑清淨。有大龍王名多羅屍棄。福德威力皆悉具足。其池近城龍王宮殿。如七寶樓顯現于外。常于夜半化作人像。以吉祥瓶盛香色水。灑淹塵土其地潤澤譬如油塗。行人往來無有塵坌。是時世人福德所致。巷陌處處有明珠柱。光喻于日四方各照八十由旬。純黃金色。其光照耀晝夜無異。燈燭之明猶若聚墨香風時來吹明珠柱雨寶璎珞。衆人皆用服者。自然如叁禅樂。處處皆有金銀珍寶摩尼珠等。積用成山。寶山放光普照城內。人民遇者皆悉歡喜發菩提心。有大夜叉神。名跋陀婆羅賒塞迦晝夜擁護翅頭末城。及諸人民灑掃清淨。設有便利地裂受之受已還合。生赤蓮華以蔽穢氣。

  這一段,說明翅頭末城之殊勝。

  這裏提到一個如叁禅樂。也就是四禅八定之色界第叁禅。叁禅天,名定生喜樂地,由深妙之禅定,引生身心之快樂。叁界九地之中以此地爲樂受之限,叁禅乃最樂。有人會問了,四禅不是更高麼?爲什麼叁禅最樂?因爲在此已上之天處,唯有舍受。所以只有叁禅的樂受,是叁界中最第一。

  其實,有很多經典,有用這樣的比喻:《悲華經》卷二:“身心快樂,無有疲極,譬如比丘入第叁禅。”另外,《涅槃經》卷二十一也有類似比喻:“有佛世界名曰不動,若有衆生聞其華香身心安樂,譬如比丘入第叁禅。”

  時世人民。若年衰老。自然行詣山林樹下。安樂淡泊念佛取盡。命終多生大梵天上及諸佛前。其土安隱無有怨賊劫竊之患。城邑聚落無閉門者。亦無衰惱水火刀兵。及諸饑馑毒害之難。人常慈心恭敬和順調伏諸根。如子愛父如母愛子。語言謙遜皆由彌勒慈心訓導。持不殺戒不啖肉故。以此因緣生彼國者。諸根恬靜面貌端正。威相具足如天童子。複有八萬四千衆寶小城以爲眷屬。翅頭末城最處其中。男女大小雖遠若近。佛神力故兩得相見無所障礙。夜光摩尼如意珠華遍滿世界。雨七寶花。缽頭摩華。優缽羅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華。彌布其地。或複風吹回旋空中。時彼國界城邑聚落。園林浴池泉河流沼。自然而有八功德水。命命之鳥鵝鴨鴛鴦。孔雀鹦鹉。翡翠舍利。美音鸠雕。羅耆婆阇婆快見鳥等。出妙音聲。複有異類妙音之鳥不可稱數。遊集林池。金色無垢淨光明華。無憂淨慧日光明華。鮮白七日香華。瞻蔔六色香華。百千萬種水陸生華。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香淨無比。晝夜常生終無萎時。有如意果樹。香美無比充滿國界。香樹金光生寶山間充滿國界。出適意香普熏一切。爾時閻浮提中常有好香。譬若香山。流水美好味甘除患。雨澤隨時。天園成熟香美稻種。天神力故一種七獲。用功甚少所收甚多。谷稼滋茂無有草穢。衆生福德本事果報。入口銷化。百味具足香美無比氣力充實。

  這一段明風土、民風。大家看,像不像共産主義社會?似乎更好。當時的人民,因爲持八正道法,所以才感得如此殊勝果報。物質豐富,衣食無憂,然而大家都不會貪著于此;雖然五欲充滿,但還是智慧威德具足。

  其國爾時有轉輪聖王。名曰穰佉。有四種兵不以威武治四天下。具叁十二大人相好。王有千子。勇猛端正怨敵自伏。王有七寶。一金輪寶。千輻毂辋皆悉具足。二白象寶。白如雪山七胑拄地。嚴顯可觀猶如山王。叁绀馬寶。朱鬣髦尾足下生華七寶蹄甲。四神珠寶。明顯可觀長于二肘。光明雨寶適衆生願。五玉女寶。顔色美妙柔軟無骨。六主藏臣。口中吐寶足下雨寶兩手出寶。七主兵臣。宜動身時四兵如雲從空而出。千子七寶國界人民。一切相視不懷惡意。如母愛子。時王千子各取珍寶。于正殿前作七寶臺。有叁十重高十叁由旬。千頭千輪遊行自在。有四大寶藏。一一大藏。各有四億小藏圍繞。伊缽多大藏。在乾陀羅國。般軸迦大藏。在彌缇羅國。賓伽羅大藏。在須羅吒國。穰佉大藏。在婆羅奈國古仙山處。此四大藏。自然開發顯大光明。縱廣正等一千由旬。滿中珍寶。各有四億小藏附之。有四大龍。各自守護此四大藏及諸小藏。自然踴出形如蓮華。

  以上這些說的都是轉輪聖王飛行七寶、四大寶藏、無數小藏隨身。對于這個轉輪聖王,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沒有這個觀念。爲什麼會叫轉輪王呢?

  因爲在印度的文化中,大凡轉輪王即位時,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能降伏四方。在增劫,人壽至二萬歲以上,則出世;在滅劫,人壽自無量歲至八萬歲時才出世。

  輪寶有金、銀、銅、鐵四種。然後分別可以統領四、叁、二、一個大洲,即金輪王統治四洲,而鐵輪王則只統治南閻浮提洲一洲。我們看這一位穰佉王,就屬于金輪王。

  文中提到,轉輪聖王具足七寶: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又稱主藏寶)與主兵臣寶(又稱將軍寶)。

  《長阿含經》有雲:增劫中,有輪王出世。以一增一減爲一小劫。人壽增至八萬四千歲,經過百年,此後每百年壽減一歲,就這樣漸漸減少到十歲,那麼這個遞減的階段,就叫做減劫。然後又經過百年,再每年增加一歲,那麼這個階段就叫做爲增劫,就這樣增長到八萬四千歲的時候,就有金輪王出生。在王家繼位、舉行灌頂儀式,在十五日香湯沐浴,受持齋戒,升高臺殿,臣僚輔翼。這時候,東方有金輪寶現,舒妙光明,來應王所。若王欲往東方,輪即東轉,王則將諸兵衆,隨其後行。金輪寶前,有四神導引。輪所住處,王即止駕。南西北方,隨輪所至,也是如此。于四洲天下,普勸人民修十善法,而具足七寶。

  金輪寶、又名勝自在,天匠所成,非世所有也。

  白象寶、又名青山,身白首雜,口有六牙,能飛行,一日之中,周遍天下。

  绀馬寶、又名勇疾風,鳴聲遠聞,能飛行。一日飛遍天下。

  神珠寶、又名光藏雲,夜懸空中,隨國大小,明照內外,如同白晝。

  玉女寶、又名淨妙德,同諸天女,無諸不淨。

  典財寶、又名大財,轉輪聖王欲得七珍寶,典藏臣隨處可令出。

  主兵寶、又名離垢眼,轉輪聖王若欲得四種兵,不管要多少,都能立時令現,整裝待發。

  無央數人皆共往觀。是時衆寶無守護者。衆人見之心不貪著。棄之于地猶如瓦石草木土塊。時人見者心生厭離。各各相謂而作是言。如佛所說往昔衆生爲此寶故共相殘害。更相偷劫欺诳妄語。令生死苦緣展轉增長。墮大地獄。

  唉,這一段說得好。剛才說了,當時的物質條件極豐富,然而人們卻不貪著。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如今所執著的一些財寶,其實,無非就是些礦石、金屬罷了。這些東西的價值,是人爲賦予的。然而我們卻爲了這些東西,叁毒熾盛,彼此惱害。…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講記(天佑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