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莊嚴法座。一生補處菩薩上生兜率內院---的諸天的淨化特區。就能感召諸天的禮敬,尤其是梵王一向修諸清淨梵行,發願護持叁寶,今見內院法堂寶座微妙莊嚴,爲贊禮彌勒菩薩上升內院度生之功德,各人不約而同從十方來,以諸寶鈴,懸于寶帳之上,發出微妙天樂,顯示菩薩內修四無礙辯才---法、義、詞、樂說,而得諸天敬重。
時小梵王,持天衆寶,以爲羅網,彌覆帳上。
第八小梵持網。又有小梵王手持天上多爲妙寶,作爲羅網,蓋覆于帳上,莊嚴寶帳。羅網是重重寶網,脈胳相連,爲一種裝飾品。菩薩內修總持法門,所謂」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故能外感小梵王持寶網來莊嚴法座了。
爾時、百千無數天子,天女眷屬,各持寶華,以布座上。
第九天子天女持華布座。天宮有天王,也有天子,天女乃至他們的眷屬,如人間一樣,但是其生活舒適,福力所感,實非人間所能想象。當時就有上百成千無數的天人爲莊嚴法座,每人手拿天宮寶華,散布于法座上,祝禱彌勒上生。華有種種不同樣式,有些可以散灑,有的可以插瓶,大凡無莖之華只可作散布。現今諸天人散華是同無莖之華布散以法座之上,以求多福,增慧。
是諸蓮華,自然皆出五百億寶女,手執白拂,侍立帳內。
第十寶女執白拂侍立帳內。最後于法座四角蓮華上,自然各皆出現有五百億多之寶女,每人手拿一種白色拂塵,奉侍于寶帳之內。寶女手執白色拂塵,作菩薩的侍者。這顯示菩薩內心本來清淨,無諸惑染。拂塵本有去汙塵之用,菩薩在因位廣修淨戒,故無需除垢,但爲莊嚴法座,侍奉彌勒左右,如同古代皇宮之內,有衆多宮女雲集,爲國王之呼喚,照料一切。
以上七寶所成大師子座有十種的微妙莊嚴,重重無盡。象征菩薩今欲成佛,皆由因感果。在因位中能修十種戒善,除去十惡不善法,當然果位中的依報功德亦以十數而得,這表示十十無盡,不可思議!
持宮四角有四寶柱,一一寶柱,有百千樓閣,梵摩尼珠以爲交絡。時諸閣間有百千天女,色妙無比,手執樂器,其樂音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
牢度跋提大神爲了莊嚴內院,先造宮殿,次建園林寶座,現今又造寶柱,一一皆能遂願。此處造柱亦有四種莊嚴:一于善法堂之四角之處各有一個圓形寶柱。二每一寶柱之上,現起百千樓臺寶閣,以清淨摩尼寶(梵王如意寶,隨各人所欲者而顯現、種種無量寶,故稱如意寶),以爲交絡。天堂的殊勝希有,即是由此推知。以如意寶珠來莊嚴,一個一個相連串起來,交接如脈絡,莊嚴寶柱,真是輝煌碧麗,令人目眩。叁樓閣之間又有百千天女,容色相貌美妙,天女福大,所感身體膚色美妙,身披輕紗飄缈,各持樂器,四由樂器中,演奏出苦、空、無常、無我之四念處之佛法。本來欲界有情,無論是天上或人間,多重五欲之快樂,歌舞爲色聲享受,本無可厚非,但過分貪著,尤其靡靡之音,色情的歌舞,往往使人意志消沈,易于墮落!兜率陀天譯爲知足天,彌勒內院又是天堂之淨化,對天上歌唱舞蹈已不生貪著。因此由諸天女所演奏法音,不外觀受是苦,觀色是空,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激發內院同願同行者皆能增長智能,降伏貪,癡之妄執。又能進一步演出大乘六度波羅蜜法門,令諸天衆,發大乘菩薩道心,自利利他,福慧雙修。所以兜率內院與他方淨土諸佛攝化衆生方便,本無差別,多以聲音作佛事,多聞熏習,久成道種,自能圓成佛道。
如是天宮,有百億萬無量寶色,一一諸女亦同寶色。
此是大神造宮殿後之第五種遂願。從前面有了宮殿、園林、法座、寶柱中均由衆寶莊嚴,由衆寶中影現有無量無數寶色,千紫萬紅,光華燦爛,天堂輝煌莊嚴,又能使令每一位天女之身皆同于寶色。若約法說,菩薩本願爲使天衆同入佛慧。如法華經說:「無二亦無叁,唯有一佛乘」。下生經說:彌勒下生雖有叁座說法,無非令衆生皆當受記作佛。大乘佛土,雖廣說五乘法門,攝化不同根性有情,但到最後,希望能回小向大,鹹趨佛道。這是諸佛出世本懷,亦是衆生本覺智明之極致。
爾時、十方無量諸天命終,皆願往生兜率天宮。
由于大神造宮殿,妙寶莊嚴,希有之極。故初由大神發願造殿,接著有五種大願均能一一實現于眼前。最後諸天衆睹此殊勝妙境,十方無量諸天,希望五衰現相命終之後,皆能往生兜率內院,親近彌勒,聞法除疑,了脫一切生死苦患!
己叁 五大神莊嚴內外
時兜率天宮,有五大神:
廣詳兜率天依報莊嚴中有叁大段,第一明諸天造外宮殿,第二大神建善法堂,今第叁五大神莊嚴內外。此一段中分二:初標,後釋。此爲初標。當牢度跋提造善法堂之當時,兜率陀天宮中即有五位大神同樣發心要莊嚴兜率內院之清淨佛土。不但希望彌勒上生後生此淨土,亦願人天大衆發願上生此土。神有妙用難測,不可思議之義。不論人間,天上,依佛法說,有很多神祗,如護法神,專門護持善人,責罰惡人。釋尊在世,有天龍八部鬼神護法,所以每次遇難,皆能逢凶化吉。今兜率陀天有一生補處菩薩將要上生,當然亦有諸位天神護持,莊嚴國土。得此五大神之莊嚴內外宮殿,主要是彌勒菩薩內修五蘊,蘊是集聚之義。菩薩之法身,非凡夫之煩惱,業報血肉之軀---苦果(色---四大。受,想,行,識之集身心和合體),全由修持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而成就清淨果報體。因爲菩薩因中具足一切戒行,所以稱爲戒蘊,一切禅定,故稱定蘊,具足一切慧,此慧專約了解世間法差別而說。不但對世俗法洞察無遺,且能起殊勝了知,故得第四解脫蘊,第五解脫知見,是能緣無爲法之出世間的智慧,亦可說通達一切法平等無差別真理的智慧,或稱根本智。這五種蘊,又名五分法身,一切聖賢皆已獲得此清淨功德,所以無諸障難,以此功德所集聚而感召的正報是殊勝莊嚴法身,無諸分段生死,所感召的依報也是清淨微妙,絕諸濁染。彌勒位鄰大覺,內證清淨五蘊法身,所以外感五位大神莊嚴內外宮殿。
第一大神,名曰寶幢,身雨七寶散宮牆內,一一寶珠化成無量樂器,懸處空中,不鼓自鳴,有無量音,適衆生意。
以下廣釋五大神:第一位大神名曰寶幢,諸神亦以德立名,幢是一種高顯莊飾品,此處名寶幢者,說明菩薩的戒德尊高,如寶幢高顯,令大衆得見。菩薩戒香馥郁,普聞十方。寶幢大神能以神通威力,身雨七種妙寶:金、銀、琉璃、玻璃、(左石右車)渠、赤珠、瑪瑙,散布于宮殿之牆內。菩薩因修身、口七支淨戒成就,自然外感七寶編布宮殿牆內之莊嚴。同時每一寶珠又能變化成無量琵琶、弦、蕭種種樂器,懸于虛空之中,不需人去敲擊,自然奏出無量音聲,使人聽了,非常悅適心懷。這顯示菩薩持清淨戒,心不惱害衆生,身不殺生,進而且能放生。不偷盜,而能布施周濟、協助他人。口不惡言、欺騙,且能以柔軟語、安慰語,勸化他人,使人獲得慰藉。菩薩內心不但無瞋恚心,且具有大慈悲心,令人無畏懼之感。所以具有戒德的人,身口所表現活動令人誠服,心悅!這唯有菩薩才能當之無愧了。
第二大神名曰華德,身雨衆華,彌覆宮牆,化成華蓋,一一華蓋,百千幢幡,以爲導引。
第二,菩薩因內修定蘊,外感大神,名曰華德。禅定能夠澄靜內心,凡夫妄心如汙水,因散亂心多,不能引發智慧。聖賢心境靜谥如澄清之水,能出諸妙華,以戒德莊嚴感華德大神能身雨衆華,彌覆于宮牆之上,旦能于一一華上,化成華蓋,每一華蓋有百千幢幡以爲導引。因菩薩內心具有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攝化無量衆生感得衆華彌覆宮牆。又能化成華蓋。菩薩有無量衆多福德行門,資助禅定,又感得百千幢幡以爲導引有緣諸天人衆,往生兜率,親近彌勒。
第叁大神名曰香音,身毛孔中雨微妙海此岸栴檀香,其香如雲,作百寶色,繞宮七匝。
第叁,菩薩內具種種智慧,能說法利益群生,度脫迷津。衆生在六道輪回中,無邊生死,無由得出,主要是愚癡黑暗,菩薩自己已破無明癡暗,又能令衆生出無明殼,如出糞坑,故外感香音大神,身毛孔中雨出微妙海此岸栴檀香。海此岸栴檀香,名貴無比,傳說六铢即有整個婆娑世界之價值。大神有如此威德,證明菩薩的智慧甚深希有,能令人趨向解脫大道。栴檀香經過梵燒時結成香雲,冉冉而升,化作百寶顔色,光華燦爛,圍繞宮殿七匝。香雲缭繞著宮殿。不多不少而有七重者,此表現菩薩有大智慧已能斷除七種漏,凡夫位中有此七種過患,漏落在叁界生死中,無法超出。漏是煩惱的別名,有煩惱,就如器皿有孔隙,不能盛裝甘露,成爲無用之物。若想成爲聖賢道器,必須先除此七漏:一見漏:此是漏之自性,自性即是自體。見是固執,成見。本有身、邊、邪、禁、戒五種見。有分別所起,俱生所起兩種,前者是後天,由邪師邪教而來,後者是先天的,無始以來本能的,菩薩至初地才能頓除無余。二根漏,根是凡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此六根門頭能造衆惡,逐使凡夫墮落下去,所以六根是漏的相應。叁妄漏,妄是妄想分別,俗說思惟、推究,分別、固執,愈執愈深,如鑽牛角,不能突破,所以說妄想是漏的所依處。四惡漏,惡是不善法,是煩惱漏所引,引導吾人下沈生死苦海。五親近漏,因有惡法的所引,能令吾人逐漸的接近痛苦的生死淵坑。六愛漏,愛是貪欲,它是漏落叁界的情執,有愛就有系縛,如膠似漆,難切難解。七念漏,是所知障,不能放下偏見,念念不舍,則不能接收新知,世智聰辯者,皆是此種念漏在作崇。有此七漏,當然不能透見真理,則永遠漏落在六道輪回中了。菩薩需在六道中度生,隨類示現,但無七漏之弊,故能隨願而往,不受七漏之緊縛。
第四大神名曰喜樂,雨如意珠。一一寶珠自然住在幢幡之上,顯說無量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及說五戒,無量善法,諸波羅蜜,饒益勸助菩提意者。
第四,菩薩因具解脫蘊,故能外感喜樂大…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印海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