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印海長老)▪P13

  ..續本文上一頁關閉惡趣之門。經中說:「以八戒水,洗浣身心,令得清淨。斷除無量貪、瞋、癡垢,于人天路作資糧」。此戒是在家二衆居士爲修身進德之增上戒,由此八戒能接近佛法,進而亦可過出家生活,故又稱近住戒。此八戒較易于受持。約時間說:每月有六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叁、二十九、叁十可以受持,且每次僅有一日一夜。約戒支說只有八條,以五戒爲主(但不邪淫戒改爲不淫戒,即正常的夫婦于受戒之一日一夜亦不可行淫)。另加第六不著香花鬘,歌舞觀聽,第七不坐高廣大床,第八不非時食。何以佛陀欲爲在家居士製定此八種近住戒?根據智度論卷十叁說『何故六齋日受八戒?修福德。以是日惡鬼逐人,欲奪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聖人,教人持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直以一日不食爲齋。後佛出世,教人語之言:「汝當一日一夜,如諸佛持八戒,過中不食,是功德將人至涅槃」』。此是爲何要于六齋日持八關齋戒來源。此中說到六齋日有「惡鬼逐人,欲奪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之事。佛法說:帝釋天主,住忉利天須彌山頂善見城之善法堂,有太子,有大臣,每月六齋日下伺人間善惡諸事。月逢初八,二十叁日派遣使者下凡人間,十四、二十九勒令太子下來人間,十五、叁十,帝釋本人降人間伺巡善惡,然後集聚善法堂稱量世間善惡多少。見作善即以神力擁護之,見造惡者即以神力嫌毀之。因此佛法重視此六齋日的戒行清淨。菩薩處胎經說:「八關齋戒是諸佛父母」,要想成佛,亦從此八戒修學開始。

  此八戒之前五戒是放逸支,後叁戒屬于遠離支。五戒已如上說。第六不著香、華鬘是離香、觸二塵,凡夫的貪欲心向外馳求,不外五塵境界,香有很多種類,此處特指塗香,如香水、香粉、發油、口紅等,爲了裝飾身體,一般人多用化裝品抹塗身肢,站在香能迷人亂心副作用說,應當遠離。歌舞是跳舞唱歌,自己參加娛樂陣容。觀聽是看戲聽戲,此是欣賞他人表演,無論是自作或看他人作,均能導欲生悲,荒蕪正當道業,因此受清淨戒行佛徒應該遠離它。第七不坐高廣大床是遠離觸塵,高、廣,大是說床高不能超高一點六尺,廣闊不超四尺,長度不超過八尺,越過此數,即是高、廣、大床。現代人講究舒適,什麼席似夢之類精致柔軟,美國副總統洛克菲魯買一張床,價格要八萬美元之高,可說是世界最華麗之床了。文明人之享受無窮,但引發人的貪欲尤來尤深。第八不非時食,是離味塵之貪欲。「時食」指每晨明相出至日中爲諸天,聖賢所食,若日影過中一發、一線乃至翌晨而食爲非時食,此時是鬼,畜食,故「如來欲斷六趣因,故製令同叁世佛食」。此非時食戒,不但爲印度佛教徒所重視,一般印度宗教無不強調此戒重要性。依衛生學說,過午不食有種種利益:午後不食有少淫欲,少睡眠,得一心,無下風,身安少病之裨益。否則多食,大便多,小便多,多睡眠,身體重,內心惛沈,不堪修行,並且多患消化不良症,所以佛製此戒。以上說明在家八戒功德。

  第叁種具足戒:約出家四衆:沙彌、沙彌尼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叁百四十八戒,圓滿授受爲具足戒。

  第四要身心精進,不求斷結。精進有身、心二種精進,恭敬叁寶心不放逸,禮敬聖賢身不造惡,是消極的防非,但精進的定義,應是極積的心不懈不退,存慈悲利他之心,身作種種有利衆生的善業,但是不爲個人孳孳斷諸煩惱,若精勤斷諸叁有之煩惱,爲聲聞乘者,速離欲界,超越叁界,則不生兜率天了。煩惱有叁界所系之不同,此處不但不斷上二界之煩惱,即欲界的見、思二惑也不需斷除,才可往生兜率淨土。

  第五修十善業道:十善爲上生內外二院增上業因,凡夫所修十善業因是散心所修因行。菩薩十善能與定心相應。雖是散心十善,主要是常與善心相應,自然能感生天因緣。欲生其它淨土,若無定心,很少能夠往生,唯有上生兜率,可以散心而生,此上第四、第五兩種法門,可說是方便之方便,快捷方式中之快捷方式了。

  除了上文五種戒善功德外,還需對前面所說的兜率陀天微妙清淨,殊勝法喜之樂,一一如實思惟而生欣羨,引發欲求上生兜率之本願,如此觀照才有上生之分。

  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

  總結正觀。末法時代,邪見蠱生,旦行者多重講說,疏于觀行,佛于此特別重視觀行,同時要隨順正理觀行---以戒、善爲主。否則緣木求魚,背道而馳,是爲邪觀。到此,正宗分中述說外果功德一大段文已完。

  乙二 明內果

  丙一 啓請

  爾時、優波離即從座起,整衣服,頭面作禮,白佛言:「世尊!兜率陀天上乃有如是極妙樂事。

  本經正宗分有二大科,第一明外果,廣說兜率淨土依報莊嚴,已如上文。以下第二明內果,敘說彌勒上生內院,色身殊勝及上生人天大衆有九品不同之差別。初由優波離啓請,後由佛解答。彌勒上生中先說彌勒于此世界沒,今先啓問。

  優波離聽聞釋尊宣說兜率淨土之清淨莊嚴及上生兜率所應修行方法以後,當時即從法座起來,拜佛如儀後,禀白世尊:贊歎兜率陀天宮之上,確有如是極淨微妙的希有快樂之事。

  今此大士,何時于閻浮提沒?生于彼天?」

  現正式啓請佛陀解答兩個問題:一、今此大士,指彌勒菩薩,稱菩薩爲大士,因登地菩薩皆具智慧,神通,威德,悲願等功德。彌勒菩薩,甚麼時候在我們這一閻浮提---娑婆世界將要涅槃,通俗說何時去世?二、去世後彌勒將要往生于那一類天上受生?這是問到彌勒此界沒後,生到何趣的問題。唯願佛陀慈悲開示。

  丙二 解說

  丁一 正說彌勒上生

  戊一 此沒

  佛告優波離:「彌勒先于波羅奈國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羅門家生,卻後十二年二月十五日,還本所生處,結跏趺坐,如入滅定。

  佛先解答第一問題,說明彌勒菩薩何時上生。彌勒菩薩本來生于波羅奈國。釋尊于菩提樹下成道,然後到鹿野苑初轉*輪,鹿野苑是位于波羅奈國。波羅捺此雲江繞城,城的四圍因有很多河流大川,以此得名。劫波利村,此雲捉髑髅鬼,或許此一村莊原來本屬公墓或墳冢,人死後骷髅骨發生磷火,有人前去捕捉此火,以爲是鬼火,此城以此而得名。其父本是一位大婆羅門,名波婆利,此雲大護。婆羅門爲印度四種階級:一婆羅門,爲當時四姓中第一等人物之宗教師,傳說其祖先從大梵天口中出生,所以清淨無比,操縱一切。第二剎帝利族,傳說其祖先從梵天兩肩出生,爲國王大臣,處理國家政治、軍事,保衛疆土。第叁吠陀,祖先從梵天肚臍生,爲社會上工、農、商人,能做社會種種資生事業。第四首陀族,祖先從梵天腳下出生,所以種姓下劣卑賤,爲人們作奴隸。階級非常森嚴,彼此不相通婚,爲釋尊極力反對,全力推翻此一不平等傳統惡例。釋尊出生于剎帝利族,根據下生經說:何以彌勒生于善淨婆羅門家?因爲釋尊出生于五濁惡世,衆生皆喜欲于榮華富貴,眼見王太子出家,深受感動,願放棄世間五欲之樂而志求解脫。彌佛生于增劫,衆生福報大,並且樂于修行,故生于婆羅門家。以上所說是彌勒菩薩在印度出生處及其種族。

  當釋尊說彌勒上生經爲彌勒授記作佛後之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就要涅槃。此處說十二年後,表示佛爲他授記,已證明彌勒得度十二緣起生死流轉門。十二緣起或十二因緣爲凡夫生死之惡性循環,以無明、愛、取叁種煩惱,而造成,行,有二支業道,去感召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憂悲一大苦聚。此是凡夫流轉相,彌勒反此流轉而超凡入聖,得清淨還滅。彌勒選定在春季二月十五日這一天入滅,是爲了衆生執著常、樂之妄想。涅槃經第叁十卷說:「二月名春陽,春陽之月,萬物生長,種植根裁,華果敷榮,江河盈滿,百獸孚乳,是時衆生多生常想,爲破此常,說一切法悉是無常」。彌勒于春陽之季入滅,令人見到萬物榮枯無常,生命亦是無常。于二月間入滅,表示彌勒已能證得自性清淨身及智慧法界, 身。又于十五日入滅者,表示是日爲滿月日,月亮盈滿無虧,象征菩薩功圓果滿,入大涅槃。彌勒預知時至,于涅槃前返回家鄉入滅,與舍利弗不忍見世尊入滅,願先佛而入滅,還到本生鄉裏,正意系心,入滅盡定。亦與國人相似,願壽終于家鄉,所謂「葉落歸根」。不過,釋尊生于迦毘羅衛國,入滅于俱屍那城,表示于此世界化緣已畢,將去他方國土教化。如菩薩處胎經說:「我身今滅,不複更生于閻浮提,于十方面叁十二垓諸佛剎中遍施佛事」。彌勒上生後,還來人間,化緣未盡,發願利益此界衆生。

  彌勒入滅是以盤腿結跏趺坐而化。常人都不能生死自由,最後命終四大分散衆苦交迫,悲苦萬分,菩薩有大功行,入滅時如同入定,身軀不臥。又不同于釋尊入滅,釋迦涅槃時頭朝北向,右脅枕手,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以臥爲最安適,表明釋迦于此世界化緣已盡。彌勒但以坐勢入滅,證知彌勒將欲利樂此土衆生,當成佛果,化事尚未究竟,如入滅定,如同佛菩薩,聲聞等,內心暫時不起受,想二心心所,一切情緒,聯想,分別心均不起活動,唯端坐不動,好似涅槃,入滅定作止息想,但未真實涅槃。真是雖然萬緣俱寂,而能了了常照。

  身紫金色,光明豔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陀天。

  現說明菩薩壽終身相莊嚴。一般人死相現前,非常難看。首先身體發生青瘀,繼而膨脹乃至潰爛,令人慘不忍睹。但菩薩命終之後,身發紫磨金色,栩栩如生,並且身放光明,鮮豔無比,表明菩薩當來受生時是世間上第一位值得尊貴者。明赫耀如百千太陽,表菩薩智慧高超,將要破除衆生愚癡黑暗。

  其身舍利,如鑄金像,不動不搖。

  此說舍利之形狀。舍利此雲堅固子,即人死後的骨骸屍體。人死後有種種葬法,如火葬、水葬、土葬、還有鳥葬(給鳥獸吃)。釋尊入滅是用火葬,而得八萬舍利,小如稻谷、芥子之碎粒,以便分給八王供養,建塔禮拜。所以釋尊是碎…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印海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