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神雨珠说法。此大神已离凡外邪见忧苦,内心喜悦自在解脱,身得殊胜安乐。如菩萨一证初地名欢喜地,由此能随心所欲但不逾矩。所以身得自在能雨如意珠,此珠有大殊胜作用,心中欲得甚么,即显甚么,此即如心之意欲,皆得随愿所成。菩萨能决定内心所修皆得成就,故感大神雨如意宝珠。同时、菩萨能将心安住于诸法毕竟空性真如理体上,能外感一一宝珠自然绽住在百千幢幡之上。此诸神珠不祗是庄严宝幡,宝幢,并且还能显说种种法音,利益人天。显示菩萨能不动寂灭道场,而能身遍十方世界,说法利益群生。佛法虽广,从修人天法门以至佛果,不外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乃至六度万行。从小乘到大乘,无不以此诸多善法功德为修持要目。本经属大乘法门,但未舍弃人天,声闻,是「三根普被,五性广摄」之简易殊胜法门,最后希望人人皆发无上道心,将来个个证得无上菩提。所以神珠说法,第一是庄严内院,第二劝导见者、闻者发上求佛果心,不可自暴!自弃!
第五大神名曰正音声,身诸毛孔流出众水,一一水上有五百亿华,一一华上有二十五玉女,一一玉女身诸毛孔出一切音声,胜天魔后所有音乐。
第五,菩萨因内具解脱知见蕴,故能外感正音声大神身流众水而演说天乐,解说知见是五分法身之第五种,此约能悟诸法平等真理智慧说,圣贤已经自知证悟真理,决定无疑,不需他人印证、说明。第五大神名正音声,以大神智慧亦能随顺正理,今大神之智顺于理体,则所表达语言音声,皆顺于理性,故称正音声,所说之法皆是纯善净妙之正理法音。
大神以大神力能使身上所有毛孔流出众水,说明菩萨以身业不思议轮,显示种种神通妙用,度化众生,能使众生生正信,除疑惑,得正解,发智慧。菩萨能以心不思议轮流出智慧之水,润泽众生形将枯槁之菩提正觉之芽。一一水上又能出生五百亿华,庄严众德,此一殊胜妙境非凡夫所能想象。每一华上又出现二十五位玉女,显示菩萨成佛广度无量众生。众生无量,约生态学说,不外胎、卵、湿、化四生。约种类说,有三有、九有、二十五有之多。有是存在义,或说有因有果。众生在三界中造因受果,具有二十五种之多。二十五有是名数,其内容是四洲:南赡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四恶趣: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欲天:欲界六天,四王、忉利、夜摩、兜率、化乐、他化,及色界之梵天。四禅:色界有四禅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处:无色界的四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无想天,色界之那含天,属色界中,为三果不还果所住,为断上二界思所断惑而居住的,共有五处,故又称五不还天。此上所说三界之内有情之种类,古德有一偈说:「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及那含」。共为二十五处。此诸二十五女能于毛孔中发出种种音声,使二十五有诸类众生一一皆能归向三宝,忆念诸佛法功德,此种导引众生出世间微妙法音,实在超越诸天宫魔王后所有音乐,因为魔后音乐,不外是靡靡之音,引人邪思,贪、瞋、痴、慢、悲离合欢,情欲之声,不能使人心得清净安定自在!
此五大神能为菩萨庄严内外宫殿,可说是菩萨五戒功德所成,或者说是由菩萨的五种神通─神足、他心、宿命、天眼、天耳,如其一一次第而所感现。总之,菩萨欲成佛,虽差佛一级,但他的智慧,神通妙用,已经超越诸地,感召诸天神外护是理所当然,凡夫,小乘之智,无法猜测。
戊二 终结
佛告优波离:「此名兜率陀天,十善报应胜妙福处。
本经正宗分先说外果,于外果中广详诸天、大神,五神庄严天宫,至此得一结论。佛又提示优波离,此兜率陀天并非自然天生而有,而是由同住者,上生者过去生中修持十善业报之因,今日应该上生到此殊胜微妙福之天宫,如是善因当感如是妙果,应无怀疑。十善报是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言。意不起贪、瞋、邪见。此十善因,为生兜率之主要条件,其实、即人乘法门---五戒之扩大说明而已。
十善报应,即十善因果,凡夫多作十恶,故召感恶趣果报,或畜生,或地狱,或饿鬼。菩萨圣贤广行十善,故升人天善趣,或超凡入圣,凡圣无不是受着因果业力支配。关于因果法则丝毫无差。此处所说是十善报应,即所感之果。果有五种:一、离系果:离是远离,系是烦恼系缚,菩萨因中作十善功德,身口意三业清净无染,所得果报自然清净、微妙。离诸缚着,如虚空、明镜,一尘不染。如下文说:『经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令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约离系果说。二、等流果:等是平等,流是流类,此即善因善果,恶因恶果之定律,由于因法上有善恶,所受果报上必定是有苦乐,顺逆的差别。如在人间能行十善,八关斋戒,修诸净业,发愿往生。本经说:『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人间的四百年,相等于兜率陀天一昼夜,感召如此的长寿相,均是因位中戒德清净行而感召。三、异熟果:上生内院诸人天大众,每人皆有正报内身,在人间作诸善业,一旦命终,即得上生,受天人身,此即异时而成熟。往生中又有上品、中品、下品三类往生众之不同,此是异类而成熟。从善因到善果经过诸缘的促成,因与果是有差别的,所谓「因是善恶,果唯无记」,所感的人,天的身命果报体均是无记性,所以说它为变异而成熟,此是异熟果上的特别定义,较一般所说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大有差别。四、增上果:是从外界众缘而说,如上生内院,清净庄严国土、宫殿、宝垣、行树、宝女、天乐演出微妙法音,皆属增上果,令上生人天大众身住其境,激发无上道心。五、士用果:是上生人天大众各人所造善因有差别,所享用外在境遇受用上亦有不同了。
有漏十恶业感果仅有四种果,除去离系果。无漏善业感得四果,除异熟果,兜率属于天乘法门是有漏善法,果报应有五种之差别。十善为一切善法根本,今兜率净土为清净依报,但依报随各人正报而来,所以、十善业可以感召上生此一清净国土。
若我住世一小劫中,广说一生补处菩萨报应及十善果者,不能穷尽,今为汝等略而解说。」
前文叙说诸天神庄严兜率净土,种种无量清净微妙功德,仅略而解说而已,若欲广说一生补处弥勒菩萨三大阿僧祗劫所修福德智慧果报以及上生的菩萨人天大众的十善果德,即使释尊住世一小劫之久远时日,也不能穷尽无余。因为凡是修集善因,如同农夫播种,种子少,收获必大。今释尊或因听众根器浅薄不能接收净土无边深义,只有略而解说了。以上于别说中广详外果一大段文,到此得一结论。以下为另一段劝导发愿上生人天大众如何修持,才得上生兜率净土,亲近弥勒座下。
丁三 结劝正观
佛告优波离:「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当作是观。
佛又对优波离说,兜率内院如此庄严清净,微妙殊胜,凡有三种人可以上生彼国。第一类人:无论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众及一切在家菩萨大众,真能发菩提心者,为救众生生死苦,宁可不厌生死,在三界中利乐有情。或者愿生兜率天中,因彼国土清净庄严,有菩萨说法,闻法修持易于获得解脱。不同声闻行者,「视生死如冤家,观三界似牢狱」,急求出离三界,沉空滞寂,灰身泯智,独享法乐。又恐天宫快乐无比,令人陶醉,而生放逸。智增上的声闻乘者多不愿往生彼国。第二类人:为一般爱敬无上菩提心者,爱敬无上菩提心即希望将来成佛,佛是无上菩提果。需要悲、智、愿、行具足,广集胜德,求大菩提者才能有此抱负。因弥勒净土为大乘法门,一旦上生兜率,闻弥勒演说大乘佛法,即得不退转无上道心而欣往兜率净土。第三类人:愿为弥勒菩萨作弟子者,十方净土有十方诸佛,人人皆可发愿、修行,欲往彼佛国土,亲近、闻法,作为弟子,奉侍座下。但是他方净土皆无苦难众生可以济度,则不能表现菩萨心行。愿作弥勒弟子者,随弥勒下生,再返娑婆,广度众生,助佛教化。同时释迦世尊再三嘱咐,于释迦法中未能得度者,无论持戒,犯戒;有定,无定;具慧,不具慧者,皆请弥勒菩萨方便度脱。或因自觉三学不具足,烦恼业障缚着,不能一生成就往生资粮者,皆可发愿上生,作为弥勒菩萨弟子。不过、作弥勒弟子不仅是意愿心想而已,必需要修诸观察行门,以下列说五种观行,为生兜率净土的方便。
作是观者,应持五戒,八斋,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修十善法,一一思维兜率陀天上,上妙快乐。
五种修持方法:第一是受持五戒。一般信佛弟子,只是受三皈依,皈依佛、法、僧三宝,认为学佛功德已经圆满,殊不知皈依三宝,只是对三宝功德有了信心,而不生疑,此是感情上的信任,但三宝功德属于外在的,与我们本身并无深切的关连,必须进一步,依法修持。法门虽多,做一个正人君子,依儒家说:第一、必需具有五种伦常道德。佛教说此为五戒,一不杀生是仁,二不偷盗是义,三不邪淫是礼,四不妄语是信,五不饮酒是智。此五戒为人天善法根本。希望今生能保持人格完整,不会堕落沉沦,固然以此五戒为基础,希望来生保持人生不失,亦不能缺少此五种善法。明白说,人生的家庭和乐幸福,社会的安宁繁荣,乃至国家强富,世界和平,除了政治清明,法律保障外,此五戒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佛说:「世间一切善法,无非佛法」。
以五戒为根本,第二约信佛的升进资格说,再进修第二种在家居士所应受持的八关斋戒。此处简称「八斋」。斋有洗心除垢之意,佛法说斋,不一定是专指吃素而言,如说常年持斋,为吃长素,每月六日为吃花斋。八戒有斋限之意。儒家说:「修斋之时必有所戒」。戒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故又称此八戒本为关戒,「关」是关闭之意,修此八戒能…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记(印海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