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印海長老)▪P16

  ..續本文上一頁明。此處正說明菩薩堂在善法中說法度生情形。當彌勒上生後,兜率天中的無量諸天人,大家各各宴坐于蓮花座上。兜率天衆福報很大,親近彌勒菩薩的人亦屬有大智慧者,他們雖然生到天上還有煩惱未斷,但能升到兜率淨土,已不是普通天人了。內心清淨不著物欲享受,如同蓮花不著汙泥,才能宴坐于蓮花之上,聽菩薩于晝夜六時恒常說法。印度風俗將日夜分爲六時,晝叁時:金剛經說: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夜叁時: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每一分等于現代的四個小時。中國古代將日夜分爲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西戌亥十二時辰,古今中外計算時間名稱盡管不同,但其時分並無差異。菩薩于晝夜六時中,恒常不斷的爲諸天子衆演說不退轉小乘,人天之大乘法門。*輪是一譬喻,佛法如大車輪,能將外道邪見一一輾碎,轉變爲正知正見。又此不退地*輪能將行者載往究竟佛果之境界。此中六時恒轉*輪,顯示菩薩具足六種神通: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盡通,恒演六度法門,破除衆生六種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邪見,超越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貪染而出離六道輪回之苦。

  經一時中,指彌勒菩薩一座說法,從最初開始到最後圓滿結束,能夠使令五百億天子衆獲得究竟法樂,不退轉于阿耨(無)多羅(上)叁藐(正等)叁菩提(正覺)。換言之,使每一位天子皆能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以佛果爲最高理想的境界,中途決不退心,耽著人天福報,或者聲聞緣覺解脫。此中能成就五百億天子,依窺基大師疏說:菩薩以說法善巧,能令諸多天子勤修五根:信、進、念、定、慧,而得五力,以此圓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超越五道輪回,究竟解脫。佛法雖然無量無邊,無論任何法門,必先對叁寶要有信心,毫無懷疑。進而才能精進不退,不論念佛、持咒、靜坐,無不以念爲下手方便,由念而定,使心安定清淨,才能引發深邃智慧。由此五根發出五力,久之自能圓證五眼。眼是智慧的別名,人類只有肉眼,所見有限,見表不見裏,見粗不見細,見前不見後,見近不見遠,見明不見暗。具足天眼的天人或聖賢(由修禅定而得)能見人類肉眼所不能見到的,所以無論表裏、粗細、前後、遠近、明暗,沒有不了了分明。肉眼與天眼都是由清淨四大(地水火風)色法所成。不過天眼的質量比較極其精微。另外,慧眼、法眼、佛眼,都是約智慧的心法說。聲聞有慧眼,能通達一切法空。法眼是菩薩所有,不但能通達法空,並且能從空出假,體悟一切如幻緣起法相,以無量法門教化衆生。佛眼是唯佛與佛乃能證得,是即空假不二而圓見中道。佛一人能具五眼,菩薩有四眼,聲聞有叁眼,天有二眼,人只有一眼。學佛的目的是在證得最後的佛眼。

  如是處兜率陀天,晝夜恒說此不退轉*輪,度諸天子。

  根據上文所說,菩薩在我們欲界第四天的兜率天,欲界共有六天,唯有此天的天衆皆感知足,故稱知足天,菩薩處在此天的特別化區之內院善法堂,晝夜不斷恒常說法,度諸天子,這說明菩薩的度生事業。人間是晝明夜暗,天上是一片光明,本無晝明夜暗之分。當天人精神疲倦,眼睛閉合時就是夜間,經過閉目養神,精神充滿時,即是白晝。菩薩以悲心,精進心,教化無量天子,能于晝夜恒說不退轉之無上菩提大法。

  己六 明下生年代

  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于閻浮提,如彌勒下生經說。」

  目前臺灣一貫道的邪說非常流行,他們說:「彌勒菩薩快要下生,人間浩劫將臨,快信一貫道,否則,即將遭劫」!這是一般外道邪門,利用鸾壇,假借彌勒轉世,惑亂人心,不但一般愚夫愚婦深信無疑,一般知識分子也趨之苦鹜,真是怪事。今讀此彌勒上生經文,確知彌勒下生尚早,而在此世界五十六億萬歲以後才能下生人間,出家、成佛、說法度生,同時彌勒下生之世是一太平盛世,人民安樂自在,豐衣足食,國界清淨安甯。那裏如外道所說,浩劫將臨,所以外道的附會邪說,不足爲信。

  經說閻浮提,梵雲贍部,本是印度樹名,即指這一世界,依印度古代哲學說明這一世界形態猶如樹形,佛教隨順世間說:我們所住的世界爲南贍部洲,位于須彌山之南邊。另有西牛賀洲,東勝神洲,北俱盧洲,分位于須彌山之西、東、北部。此四大部洲本爲古代印度宗教哲學之傳說,佛陀出世,爲順從世間學,亦采用此說,而稱此世界爲南贍部洲,或稱閻浮提洲。

  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後,他的壽量是四千歲,換言之,彌勒住于兜率天中四千年後才能下生人間。天上的四千歲等于我們這一世界五十七億六萬歲,此一比率,相當有趣!根據佛經說:欲界有六重天,在須彌山腰有四天王天,北方多聞天,東方持國天,南方增長天,西方廣目天,這四天是欲界初重天,主領天龍八部,人間五十歲,四天只有一晝夜。天壽五百歲,相當于人間九百萬年,從此向上,居須彌山頂欲界第二重的忉利天一晝夜是人間一百歲,天壽一千歲,相當于人間叁千六百萬年。再向上欲界第叁重天是夜摩天,人間二百歲是夜摩天一晝夜,天壽二千歲,相等于人間一億四千四百萬年。欲界第四重天即是兒率陀天,人間四百年是兜率天一晝夜,天壽四千歲,相等于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這是根據賢劫定意經說。若依本經說,以萬萬爲一億,故成五億。本經以千萬爲一億,成五十億,七千者爲七億,六百萬者六萬。)窺基上生經疏卷下對此有詳盡解說:『今以理推,初以人間四百年爲彼一日一夜,複若數以一百而爲一類,數計即相當。一當百故,人間四十歲爲彼十日,人間四百歲爲彼百日,人間一千四百四十歲爲彼一年,人間一萬四千四百歲爲彼十年,人間一億四萬四千歲爲彼百年,人間十四億四萬歲爲彼千年,彼四千年當人間五十七億六萬歲。西方有叁億數:一、十萬爲億,二、百萬爲億,叁、千萬爲億,以理推排,以千萬爲一億計之,即相當矣。是故于經億字之上「六」字,應改爲「七」字,萬字前應加上「六」字。只恐梵誦本,有參差過,譯家自成謬算。不爾,便少一億五萬歲,理定應爾,智者應知。』窺基疏此說較爲合理,特附錄于此。總之,彌勒下生于此世間,時間尚早,需人壽八萬歲之增劫時才能出世。此時衆生的福報大;樂修淨行。衆生根機成熟,而彌勒菩薩天壽四千歲已盡,加之天上利益衆生事業已畢,于此時下生人間。菩薩在天上四千歲,中無夭亡。下生之事,詳載于彌勒下生經,大成佛經,此處從略。

  佛告優波離:「是名彌勒菩薩于閻浮提沒,生兜率陀天因緣。

  此是總結上文,彌勒于此世界化緣已畢,決定上生兜率陀天一大因緣,上生亦爲度生,所以亦是有因有緣。

  丁二 詳說往生修行法門

  戊一 別明叁品往生

  己一 弟子修六事上品生

  庚一 修行

  我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衆名香,妙華供養,行衆叁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

  在正報莊嚴一大科中,正說彌勒菩薩內果種種殊勝,此下第二大科說明發願上生內院諸行者如何修行兜率淨土資糧。淨土法門,多以九類品位來敘述上生的等級差別。本經亦以上、中、下叁品的不同來設立往生的品位高下。換言之,所修的功德大、多,品位自然高上。不過本經約所修的人有叁類,(所修的法門不同,故列爲上、中、下叁品。)第一類是菩薩根性者:從初發心,經過勝解行地至第九地遠行地菩薩,爲供養一生補處菩薩,或者爲了聞法,種諸善根,彼等發願往生兜率陀天。此一類大心衆生所修之因,本經稱爲六事行法。第一持戒行:行者能堅持清淨戒行,行住坐臥四威儀皆能如法,尤其身口律儀,有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之五戒。將生活納于正軌,不但保持人身不失,進而才能生天。第二敬塔行:佛塔是供養佛陀的舍利,佛教的寺廟,供奉佛像,無論是掃塔、洗地,修飾塔寺能使清淨莊嚴,衛護道場,使人見之能生恭敬心,清淨心,歡喜心,自己定能增長福業。第叁供養行:以種種名香,妙花供養叁寶,或以衣、食、臥具、醫藥供養僧衆,是福田中之敬田,亦獲無量福報。以上叁種福行屬于戒行,第一,是止惡戒,或說是止持。次二是作善行,或說是作持,或可說爲舍施因,如掃塔、塗地、香花供養。若發願欲生,即得往生。又第一是防非因,即于四威儀中,恒常安住如法律儀中。第四等持行:經說修行衆叁昧,行衆叁昧,叁昧很多,世間定有四禅八定,佛教加一滅盡定爲九次第定,這是從凡入聖必經過程,但此處不一定要修如此高深禅定,只要心內無妄想,無煩惱困擾。如看經,念佛,久之自然獲得內心清淨安定,所以凡夫修聞、思、修諸行門,聖者能入正受,隨各所得叁昧正受。行衆叁昧又名離散行,因離諸散亂之心。叁昧又稱叁摩地,或正定,能使心念專一,或念佛觀像,發願皆得往生。由于叁昧定力,獲得正受,凡夫向外貪求五欲,有順逆境,就有苦樂感受,行者修內觀,不隨境轉,內心始終保持輕安、法喜,無煩惱困擾,純一無雜,安定自在,名等持行。第五誦經行:即誦持經文,思維經義,多聞熏習,啓發慧業。第六讀經行:讀經,念經,或大聲朗誦,或默念,隨文觀義,皆能引發智慧。法華經中有十法行,書寫,受持,讀誦,演說,聽講,禮拜,流通等,今舉偏勝而說讀誦。知道經義,則能知善惡、邪正、是非。此處約讀誦彌勒叁經說,能知兜率內院依、正莊嚴修持方法,則能增長信心、智能,願力。在修行中只要能讀誦經典,稱念彌勒名號,以此增益信心願力亦得往生。此中若能修六行或五行,爲上上品生因,若修叁、四行,爲上中品生因,若修一、二行,爲上下品生因。約所修滿分、多分、少分的不同,則有九品的差別。

  庚二 發願

  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

  發願是將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于兜率淨土,其實一切淨土皆重于信願。如是等人是指…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印海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