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上面修六事行法的人,要以至誠懇切之心發願回向才得往生。但是修兜率淨土法門,不同小乘聲聞行者,克期斷諸煩惱結縛,了脫生死。所以說雖然尚是凡夫境界,具諸結使,但是只要修此六事法行,猶如得神用廣大的六種神通,如同聖賢一樣,自在往生。
神是不可思議,通是自在無礙。佛教說有六通,外道只有五通,缺少漏盡通。神通有修得,報得二類,前者由修禅定而得,後者由生天後,自然獲得這一殊勝根用,普通凡夫肉眼,見明不見暗,見近不見遠,見外不見裏,見著不見微,見粗不見細。俗說隔一張紙,眼即不能見。可是天眼通是一種特殊微細四大淨色所造,經過修練光明觀的眼根,見明亦見暗,見近亦見遠,乃至著、微、細、粗、小、大無有不見。凡夫肉耳,所聽聲音,只能聽近不聽遠,聽大不聽細,但是具有天耳通者,能聽千裏以外之聲,這需要修練靜定功夫。如俗說「甯靜而致遠」,當萬籁俱寂的深夜,吾人能聽聞很遠的聲音。如金山寺的禅師,能在禅堂內遠聽到隔江的鎮江市內信徒家床上跳蚤在吵架。聽來好像是神話,這是修持靜定功夫,宗教的超常人之經驗,吾人未能實修,不能否認說是一切虛誕。其它有他心通,能知他人心念所緣的境界,此並非觀言察色,事實是深知他人心理活動。如唐代印度長耳叁藏法師能探知南陽忠國師的心,一會兒在洛陽橋端看龍舟,一會兒又到長安街頭看下棋,南陽忠國師只要心一動,長耳叁藏皆能知道,但當南陽忠國師心一住空無的境界時,長耳叁藏也就無法找到南國師心的去向了。吾人舉心動念都有對象,當然也就逃不了有他心通者的觀察。宿命通是知道自己過去生中的事迹,同時也能知道他人過去生中的曆史。神足通是能變化自在,大能變小,小能變大,一能變多,多能變一,能夠來無影,去無蹤,這是意生身羅漢及菩薩的妙用,凡夫很少能獲得此種神妙境界。最後漏盡通是由賢聖們,伏斷煩惱以後所證的智慧境地。凡夫,外道的世間禅定,不能達到此一妙境。
發願求生兜率的行者,雖未斷煩惱,但能行六事法,必定往生,如得六通,與聖者一樣,來去自在。
應當系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
易行道的修行方法,多以持名觀像爲方便。此處系念是將心想念彌勒的形像,念茲在茲,而不舍離,久之,觀想成就,自然見到彌勒現前。同時口中恒常稱念彌勒名號,久之亦得叁昧。世親著淨土往生論中有五門修行法:一、禮拜門:供奉彌勒聖像,恭敬禮拜,希求能生兜率陀天,親觐彌勒。二、贊歎門:至心稱贊一生補處菩薩,希菩薩智光加被,能生彼天。此中贊歎門即是說明持名修行法。叁、作願門:發深切之願,願生彼天,修習菩薩曾經所修法門,所成就的功德。即下文所說,發願于『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蓮華上結跏趺坐』。四、觀察門:觀察兜率天上依報莊嚴,及彼彌勒菩薩,天衆正報莊嚴。今系念菩薩形像,亦屬觀察門,觀察菩薩聖相具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令人愛敬。五、回向門:不舍一切衆生,所作功德,回向衆生皆得往生兜率天宮,親近彌勒,若修此五門,並資以前文所說六法行事,決定往生彼天無疑了。
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
正明發願。如是修行六事法諸位行者,進而若于短時期中受持在家居士所修的八關齋戒,信樂受持,于一念中,至心不犯,加之、修諸清淨功德,發願資助,決定可以往生。八齋戒已如前文說。發願是一種立志,將此一切戒德,淨業回向,作爲往生資糧。若能發一念心,清淨持戒,尚可往生,何況多時,常修八關齋戒,集諸淨業功德?
庚叁 往生
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蓮華上,結跏趺坐。
往生是上生的同義語,平常修淨土行者多著重于來生的利益,希望後一生中比今生更爲理想幸福,所謂後世樂。本經特重視往生兜率淨土,親近彌勒,故釋尊作證說明,倘若能如前文所說修六事法,持八關齋,乃至一念頃,同時發願往生,當吾人一旦命終,很快的時間,即得往生兜率陀天。舉喻說,如同一位有大力的壯士,將彎屈的手臂伸直地一樣迅速。修西方淨土回向中亦有「屈伸臂頃到蓮池」之說。本經中特別說明往生之迅速,證明兜率淨業成就後,一旦命終,隨即往生,只要將此人間業報身一放下,不需經過中有身(死有到生有的橋梁)出現,當下即能往生兜率。普通常人從死後到生前,由于沒有極重的善業和惡業,依部份佛法說,均須經過中有身的階段才能投胎,或稱結生,作極惡業者,爲五逆十惡之人,此間生命崩潰,當下即墮叁途。往生淨土者,因善業淳熟,願力強大,或仗佛菩薩的慈悲攝受,當下往生,此約往生時速說。往生後,即以蓮華化生,于蓮花中結跏趺坐,這證明生于彼天,住清淨行,離諸胞胎之濁染,又能于蓮華上跏趺而坐,表示將親近彌勒,聞法悟道,伏除煩惱,決定能出生死之苦海。
庚四 天贊
百千天子,作天伎樂,持天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以散其上。
一俟修持兜率行者上生,當時天上的天人爲了祝賀上生者的來臨,大家集聚一處,奏起天樂,跳舞迎接。天樂是一種殊勝微妙音樂,其音悅耳,令心清淨、安定。衆多天人各人持曼陀羅華,此花白色,譯雲適意華,見之令心喜悅,暢懷!有大小二類,小者名曼陀羅花,大者名摩诃曼陀羅華,將此小白花和大白花散于上生者的身上,表示無限的祝福!根據法華經說:行者必須對佛法已有甚深勝解,證得十住的行者,開佛知見,才能感召天人散灑曼陀羅華。進一步由勝解而修行,證得十行位行者,能夠修持甚深佛法,對佛法有所啓示,示佛知見,得到天子的散灑摩诃曼陀羅華。總之,天人有大福報,但往生彼天者亦需對彌勒法門已有深切信願和修持,方能生彼內院。
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閻浮提廣修福業來生此處。
此是衆天子們以口業贊歎上生行者。善哉是說:很好!很好!上生的善男子,你們已經在娑婆世界的釋迦世尊法中廣修諸多福業,如布施叁寶,持戒功德,忍辱,精進諸善法,現在能夠感召上天之勝果,非常難得,值得欣慰!
此處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彌勒,汝當歸依!」
此是勸請歸依。諸天子勸告新上生者說:「此處名曰兜率天,天主名曰彌勒,應當歸依﹂。兜率此雲知足,其它諸天享受天福五欲之樂,無有滿足,唯有生此天的天衆,由于有福慧,又有菩薩的法化,故能滿足五欲,而無貪欲,因此不耽著于生死。此天中內院又有法主彌勒菩薩,慈心廣大,悲愍一切,應當歸投依靠,聞法除疑,將來龍華叁會,早得授記。
庚五 生彼利益
應聲即禮,禮已,谛觀眉間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
上品上生者一俟皈依菩薩後即能獲得皈依滅罪之利益。上生行者聽到諸天子的勸請皈依,當下就毫無懷疑地虔誠禮拜,禮畢,仔細用心地觀察彌勒菩薩兩眉之間所放的白毫相光。眉間白毫相光是菩薩的第叁十一相,白如雪珂,此光由兩眉之間放射出,表示菩薩智慧,不執空、有,斷、常,一,異第二邊,契合中道。上生者一方面由于修行六事、觀像、持名、信、願、行具足故得生天。同時,今得親見彌勒菩薩白亮相光,仗菩薩威力加被,無始罪障,皆得頓除,如同千年暗室,只要燈光一照,頓時朗耀無遺。因能破除我見,分別我執,不起貪癡,即不造罪,當下知見正確,斷諸疑根,依法修行,痛改前非,罪障從此消除。有人問:佛具有叁十二相,隨觀一相,均能滅罪,何以偏說白毫相?答:白毫相光是由諸功德而成。如大集經第叁十七卷說:『一切衆生叁世功德及聲聞,緣覺所有功德。佛始成時,成熟一毛孔功德,如是展轉叁十二相聚集百倍,成如來眉間白毫相故』。由此證明白毫相的功德最大,並且容易谛觀,所以約偏勝而說。同時,說超越九十億劫罪,或者不止此數,隨觀者心勝劣不同,多劫少劫亦不決定,今是隨宜而說。
是時菩薩隨其宿緣,爲說妙法,令其堅固不退轉于無上道心。
此約聞法獲得利益說,即于此時彌勒菩薩以宿命通力,說明行者過去生中種種宿緣,令知因識果,佛即隨其根機而說應機妙法,使其不退,信心堅固,隨各人的位次,成就無上道心。諸佛出世因緣,無非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釋尊如此,彌勒菩薩爲釋尊補處佛位,當然,同佛悲願,希望每一衆生皆能堅固無上道心,不退轉于無上菩提。將來下生時叁會說法,亦使每人皆要成佛。
庚六 結成
如是等衆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彌勒。
總結上文共有四小段說明值遇諸佛聖衆,獲得法益。一、現在上生兜率值遇彌勒得聞法益:菩薩已在內院說法度生,吾人只要能清淨叁業,本經說以身禮拜佛像,口稱歎佛的功德,心觀想、系念佛的相好莊嚴,自然能使叁業清淨。加之前文所說六事法門齊修,命終後決定可以生天,見佛聞法,隨修六法,少淨叁業,只要上生,自然獲得不退。
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
二、將來隨彌勒下生得聞法益:菩薩在天宮說法四千歲後,下生人間,只要六事齊修,叁業清淨,上品上生者,行者當隨菩薩下生人間,初會聞法開悟證果。成佛是一件很難的事,先上生親近彌勒菩薩,菩薩下生又跟隨下生,聽聞佛法。同時,以此因緣善根,將來可親近未來無量諸佛,承事供養,要深植此菩提善根,待福慧圓滿具足,才能成辦佛果。
于未來世,值遇賢劫一切諸佛。
叁、未來世值賢劫一切佛聞法益:因行者具備善業及正見,不但親近彌勒佛,亦得值遇賢劫諸佛。賢劫是說吾人所住婆婆五濁惡世,修行甚難,有千佛賢聖出世化導衆生,故稱賢劫。
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諸佛世尊,于諸佛前,受菩提記。」
四、後後生中值遇諸佛獲得法益:星宿劫說明賢劫千佛以後又有星宿劫,無量諸佛如列星羅布,形容諸佛無量無邊,依…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印海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