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乘涅槃經說:菩薩從初發心到成佛,所親近諸佛,無量無邊,共有四依,依是依靠,如幼兒依靠父母。『初依:在地前,逢遇五恒沙佛。二依:在前六地,逢遇六恒沙佛。叁依:在七、八、九地,逢七恒沙佛。四依:在十地,逢遇八恒沙佛。』此四依菩薩共需親近二十六恒沙諸佛,才能獲得無上智慧福德,最後自己成佛。依小乘說:一人若能成佛,必需修叁大阿僧祗劫,福慧圓滿,才能圓滿佛果。第一大劫值逢七萬五千佛,第二大劫逢遇七萬六千佛,第叁大劫值遇七萬七千佛,行者必需于每一佛前親近承事,供養植福。而蒙一一諸佛親自授菩提記,將來才得成佛。
此中有賢劫諸佛,星宿劫諸佛,未說到莊嚴劫,因爲莊嚴劫已成過去。此叁劫的成立,是依據觀樂上菩薩經說:『爾時釋迦佛告大衆雲:「我曾往昔,于妙光如來末法中,出家學道,聞是五十叁佛名,心生歡喜,後教他人,他人聞已,轉轉相教,乃至叁千人,異口同音,稱諸佛名,深心敬禮,則得超越無數億劫生死罪。其千人者,華光佛爲首,至毗舍佛,于過去莊嚴劫中得成佛。此中千佛,拘留孫佛爲首,至樓至,賢劫中得成佛。後千佛者,日光如來爲首,至須彌相佛,于未來星宿劫,當得作佛。」』此上說明叁劫中至少有叁千佛出世。修彌勒淨土行者,將于未來賢劫,星宿劫中值遇諸佛而獲法益,並蒙授記。此中授記有二:現在得彌勒授記,如下文說:「若皈依彌勒菩薩成佛...見佛光明,即得授記」。後世蒙諸佛授記,即前文所說:「于星宿劫... 于諸佛前,受菩提記。」事實上亦于賢劫中未來一切諸佛前,皆蒙授記作佛。
授記作佛在佛法中有何特殊義意?何故諸佛要爲修行者授記?授記本是一種印證,或者說是佛的方便鼓勵行者向上,給予行者無窮希望。諸佛皆獲宿命,天眼諸神通妙用,得知行者功行,所得果報。這是諸佛的高見遠矚。同時證實有因必得其果。如國王爲太子舉行灌頂之大典,將來有資格繼承王位。蒙佛授記亦有如此鼓勵之意,能令他人起敬仰之心。這證明佛之慈悲不舍衆生。主要是行者行位已高,必得諸佛之授記證明。
諸佛有叁身,現以何身爲衆生授記?一說若爲二乘或地前菩薩授記,唯是化身;若爲地上菩薩授記,通于報身。今說化身佛亦爲地上菩薩,應身亦爲二乘,凡夫授記。如佛地論說:「神力加持而令暫見故。法身雖說法,說法與授記,義有異故,可言授記者,必是化身及他受用身也」。他受用身是爲地上菩薩所示現,亦稱報身。
其次,佛爲何人授記?有五種人不同,如菩提資糧論說:『未發心,共發心,叁隱覆,四現前,五密意。』前四種爲大乘人,後一種爲小乘人。未發心者應是無始以來未發菩提心者,如首楞嚴經說:「是人往來五道,諸根猛利,好樂大法,佛知是人,過此若幹百千萬億阿僧祗劫,當得阿耨菩提心。」即指爲未發心者所授記。二共發心者,指十信,十住位菩薩,彼等已能發心向佛道進行。叁隱覆者:指十回向及至七地菩薩,彼等若聞佛已授記,于六度不起精進,若自己知道未蒙授記,則能精進不懈,但爲除他人之疑念,佛即爲有疑念者而授記,某人何時成無上菩提。四現前授記:若菩薩已能成就出世五根,證無生法忍,住不動地時,諸佛即于此菩薩授記作佛。五密意者:如法華經說:「我等皆隨喜,大仙密意說,授記舍利弗,我等亦當得」,即指此說。
己二 衆部生善敬中品生
佛告優波離:「佛滅度後,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是諸大衆,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诃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是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如前無異。
此下說明中品往生:憬法師經疏說:往生兜率者有叁類修因之人:一、菩薩從勝解行地至遠行地,爲供養一生補處菩薩,或爲種善根故生兜率。二、二乘人爲發心求二乘道,而資糧未備。于現在身中聽聞兜率天中極爲妙樂,及聞彌勒名號,敬仰歡喜,故發願求往生。叁、凡夫之人,雖受禁戒,不能護持,造諸惡業,但聞彌勒之名,悔過發願,亦得往生。此中品上生者,應包括了二乘聖者,本經只說四衆,八部,但需恭敬彌勒發願往生,同時修持五戒,十善功德才得中品上生。
世尊對優波離尊者說:當佛滅度以後,滅是滅除一切煩惱,度是度脫二種生死,亦即說世尊證入涅槃以後,這世間上的出家衆有男衆比丘,女衆比丘尼,在家的男衆優婆塞,女衆優婆夷,此是四部衆,以及非人(類)的諸天、龍衆、夜叉鬼神、幹闼婆(樂神)、阿修羅(非天)、迦樓羅(大鵬鳥),緊那羅(歌神)、摩睺羅伽(大腹畜生,如田雞、蝦蟆、蟒蛇等)。是諸四衆八部,未犯大罪,只要得聞彌勒菩薩的名號,而心生歡喜,心中發願往生。在行持上,口業恭敬稱念名號,贊歎功德,身業則頂禮膜拜,由此叁業清淨殊勝之因,一旦此一生命結束,很迅速的,如一彈指之頃,即得中品往生,如前上品上生者,爲諸天所贊,衆罪消滅。得不退心,並且將來親近無量諸佛。若能口業念菩薩,身業禮菩薩,心業想菩薩,具足無有缺少,則中上品生。只有二業或口念身拜不觀念(想),中中品生。或只有口念,身不拜,心不觀想者唯具一業者,中下品生。因爲修因有勝劣,往生品位自然有高下了。
前面上品上生,必修六事法門,比較難修,此處中品上生,只要聞名歡喜,恭敬禮拜,即得往生。這種易行道的方便快捷方式,與西方淨土持名念佛往生亦無不同,但是一般人只知西方易修,不知兜率亦易上生。只要信心具足,叁業清淨,決定上生。
但得聞是彌勒名者,命終亦不墮黑闇處、邊地、邪見,諸惡律儀,恒生正見,眷屬成就,不謗叁寶。」
叁類九品往生中,上品需修六事法,中品應修清淨叁業,恭敬、贊歎、發願往生。中品生中另有一類衆生雖然不能發願往生,只要聞彌勒菩薩名,亦能得益。此中先就除惡說有四種利益:一、不墮黑闇處,黑闇處是指地獄、餓鬼、畜生叁塗說,若生無佛法處,亦屬于黑闇。佛法是聖賢所開示由黑暗走向光明的道路,人、天是光明處,四聖是光明處,吾人若能深信佛法,不造衆惡,自然漸趨光明。此處仗彌勒聖號威德加被,自然能遠離黑闇趨向光明。二、不墮邊地,邊地是無文化、道德的野蠻民族地區,佛法稱爲八難,如佛前佛後,盲、聾、咽啞,皆屬此類。叁、不墮邪見,邪見是不信叁寶功德,不信因果業報,不信有凡夫、聖賢,不信有六道輪回。因此廣造衆惡。所謂:「無惡不作,無善不廢﹂。由此,永無解脫之分。學佛者是求正見,由正見起正行,自然不會造惡業了。四、不墮諸惡律儀:惡律儀是專以殺生害命,偷、盜、欺詐爲職業的人。對法論第八卷中說有十四種不律儀:『謂屠羊、養雞、養豬(爲圖利故養、肥已轉買。)、捕鳥、捕魚、獵鹿、罝兔、劫盜、魁脍、害牛、縛象、立壇咒龍、守獄、讒構等』。這十四種皆屬于惡法。以此十四種惡的方法去謀生,屬于叁塗之因。若能聽聞彌勒名號,自然不會生到不善之家。眷屬和合,幸福愉快!
上說去惡,下說得善,有叁類:一、恒生正見,正見即正當的見解,若見解一有錯誤,則所說所行皆是顛倒惡行,害人害己。正見增上者,即使現生遇種種苦難,這是過去的惡業所感,果報酬畢,自能離苦!學佛重在正見。如大智度論說:有一屠夫生一獨生子,年紀長大後,父母想他承繼父業,以屠羊爲生。有一天,其父牽一只羊,拿一把刀,要他學殺羊,兒子不肯殺,父親即生怒,將他禁閉在一間房子裏,限定他叁日內非將羊殺死不可,否則不准走出房間,並且不給飯食。兒子被父親幽關在房裏,第一天未見兒子殺羊,第二天未見動靜,第叁天兒子沒有殺羊,將自己殺死了。羊還是活活的,在兒子身旁。父母打開門一看,心焦如焚,悲痛不已!但是已晚矣,回生乏術。兒子爲甚麼不殺羊?要將自已殺死?他經過叁天的深思熟慮,若依順父母的意見,殺了第一只羊,成爲屠夫,一生當中,將要殺盡上千上萬只羊,如此殺罪,無量無邊,血債何時可了?但不殺此羊,父母又放不過他,因此只有自殺。有此正見緣故,正當生命結束時,隨即證得了初果。當然此兒是多生以來深具正見,否則沒有這樣的勇氣!這說明正見重要。此處恒生正見,是修學智慧,即使由于過去種種惡業,今生一切不能順利、如意,惡業果報酬盡以後。自然否極泰來,深信業果不爽。則身心泰然,積極爲善,不作衆惡了。二、眷屬成就,約佛法果報說,由于不作種種殺生害命之殺業,不使其它動物家庭拆散,母子離別,因此今生感召眷屬和樂,不相舍離!社會上一些家庭不和諧,常生口角,打罵者,都由過去殺業太重。今生遭遇種種惡的眷屬,弄得家庭烏煙瘴氣,痛苦無邊!若信仰彌勒行,修慈悲門,自然不殺生,則親近善士,學法精進,家庭幸福了。叁、不謗叁寶,聽聞彌勒名,不生厭惡,自然對佛法僧叁寶心生恭敬,由此善緣,自不會墮落叁塗,乃至邊地。常遇叁寶,求福增慧!
又此中品往生不但具有此叁種善果,消除上文所說四種惡業,即使上品,下品之人,亦應有此功德。不過此處的聞名生喜之天龍八部,能以此聞名功德,可改變八部之異類形態,故于此中品特別說明之。
己叁 犯戒者忏悔下品生
庚一 明忏淨
佛告優波離:「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衆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忏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
此說下品生,是從悔過得生說,因衆生雖受禁戒,不能護持清淨戒品而造衆惡,但是只要聞彌勒菩薩而悔過,惡業消除,亦得下品往生。犯諸禁戒者有兩類:一類是信佛弟子已受持五戒,或菩薩戒者,由于一時煩惱沖動,無法控製自己而犯了禁戒。一類是從未皈信叁寶,亦未受持戒品而犯了殺、盜、淫、妄,這兩類人犯了禁戒皆得忏悔。所謂:「有罪即忏悔,忏悔則清淨」。佛教有種種修持法,忏悔是修持…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印海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