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印海長老)▪P19

  ..續本文上一頁法門之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有罪則改,功莫大焉。作諸惡業由身、口、意,忏悔惡業亦由身、口、意。衆生無始以來惡業重重,若不忏除,就無法修行,如同器皿,要盛美馔,必先清潔一番,否則器皿不淨,所盛美馔,亦成有毒之物。何況已知犯了禁戒,更要志誠忏悔了。罪業是由衆惡緣所生,今以衆善緣來忏除之,自得清淨,不如耶教所說,人有「原罪」,有「原罪」即無法忏悔了。因此佛教不同于耶教之忏悔。佛教忏悔,意業重于誠心發露。身業要兩手、二足以及頭首五體投地之忏悔拜佛。此處忏悔又重于聞彌勒菩薩之名。菩薩具有大悲願力,攝受犯罪衆生,只要志誠忏悔,從此改忏修善,悔往修來。當得蒙佛接引。

  未來世中,諸衆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立形像,香、華、衣服、缯、蓋、幢、旛,禮拜,系念。

  以下說修十種下品之行,未來世中,即指現在末法時代,因衆生根劣,難行道不易修,並且修行者多,得道者少,佛陀慈悲只有勸修此易行道。本經列出十種行門:一聞菩薩名,二造立菩薩形像,或雕刻,或書畫,或出功德請人塑刻,叁供養香,四供養華,五供養衣服,莊嚴佛身之正報。六供養繪蓋,七供養幢,八供養幡,以上叁種莊嚴,是莊飾彌勒菩薩的依報,令人見了種種莊嚴,心生歡喜,清淨,恭敬種福。九身恒禮拜,表示行者身業清淨。十心系口念菩薩,表示心、口二業清淨。能依此十法修行,決定下品往生。

  庚二 明往生

  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華,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

  正說往生之瑞相現前。此人是指以上忏悔及修十種行者,當他臨命終時,彌勒菩薩即能放光接引,往生兜率。菩薩以眉間白毫相光滅除衆生罪障,今因此人欲從黑暗走向光明,必由菩薩慈光加被。西方彌陀淨土,以手放光接引衆生,往生西方。此均表示佛菩薩的悲願無窮,仗他力之加被。同時兜率天中諸天子亦運以福德力使天上散下曼陀羅華(小白花)來迎接此人,很快的即得上生。淨土法門一方面仗他力,但是亦需自力,這裏的自力即是上文所說十種行,自力、他力,加之功德善法力,彙合成一股強大力,自然即得往生。

  衡量修行功夫的高低,中國佛法多著重于臨命終時,若命終時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鎮靜、泰然、正念提起,這是不容易的功夫,但這需要平時功夫。所以不要只注重在臨命終時,平時常憶佛,念佛,修積種種善根福德,到了緊要關頭,只要回憶到平時的功德,心中自然不會恐怖了。

  下品往生中亦有叁類往生不同:若能忏悔,造立菩薩像,供養、禮拜及系念菩薩名像者,下品上生;但能忏悔、造像、供養、禮拜而不能恒常系念,下品中生;或僅能忏悔,造像,供養而已,不能恒常禮拜又不常常系念菩薩名號者,下品下生。又兜率淨土方便極方便,快捷方式又快捷方式,只要能忏悔除罪,雖不能造形像,供養,禮拜等;或者但造形像,或只是供養,或但禮拜,或只系念,或者稱名,均可下品下生,雖然不能與菩薩當來下生,叁會聞法,受記作佛,只要上生,皆可度脫。

  庚叁 明得益

  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于無上道,得不退轉,于未來世,得值恒河沙等諸佛如來。」

  此說下品往生的法益。修學任何淨土法門,其目的是能于命終之後,得蒙佛,菩薩的慈悲接引,當下能夠面見佛,菩薩的親自開示,除疑生信,而得智慧,斷諸煩惱,悟無生忍。兜率淨土 亦不例外!下品行者由于能在生前廣修十行,或多或少,至此,善根成熟,因緣時會,命終即得菩薩放光接引,諸天歡迎,一剎那中而得往生,值遇彌勒,當面禮拜,恭敬。此時卻是真正睹見菩薩真身,並非吾人見佛、菩薩木像,銅像或畫像了。行者久遠以來,念菩薩名,觀菩薩像,作種種供養禮敬,今日才是獲得理想實現,面見菩薩慈容,當下禮拜,由于信誠所感,禮拜之時,頭尚未舉起,即蒙菩薩開示而得聞法,除諸疑網,增長智能,于無上佛道而不退心。有說此不退是下品行者,一生彼天,聞菩薩說法,則入十信位。憬法師說:此已「得不退之因,故說不退,而非已得不退」地。常說不退有五:一信不退,在六信位。二位不退,在七住位。叁證不退,在初地。四行不退,從二地至七地。五斷不退,八地以上。下品生者,是約修因不退說,並非已至果位上說不退,聞法是因,斷煩惱才是果。或說此不退,對無上佛道生起無比信心,發願上求,再也不畏佛道長遠,法門難修。因爲此時已確實得蒙菩薩當面開示,聞法生信,無始疑慮,頓時消除了。

  此上,下品往生衆生,得見彌勒,此是現前法益,同時亦于未來得見恒河沙無量諸佛,以值遇彌勒爲最初因緣,由此親近菩薩聞法生善,功德增長,對未來恒沙諸佛生大信樂,親近承事,供養。雖然未來諸佛有無量無數,但是已經有了開始,所以得見彌勒,不但有現在益,還有值未來佛之莫大利益,未來有恒沙諸佛,涅槃經說有四依:初依菩薩在地前值逢五恒沙佛,二依在前六地逢六恒沙佛,叁依在七、八,九地逢七恒沙佛,四依在十地逢八恒沙佛。如此無量無數諸佛,均能親近,無不是因最初親近彌勒菩薩善根而來。憬法師說:修兜率淨土行者,『遇聖得益,此中有叁:一、現值聖益,如經雲:「值彌勒故」。二、生值聖益,如經雲:「遇賢劫一切諸佛」。叁、後值聖益,如經雲:「于未來得值恒沙諸佛」』。此即第叁後值聖益之說。

  戊二 舉德普勸往生

  己一 明普作歸依

  佛告優波離:「汝今谛聽!是彌勒菩薩于未來世,當爲衆生作大皈依處。若有皈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于無上道,得不退轉。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

  前文詳說往生法門分二大段,第一段說明叁類九品往生,此下第二段,舉彌勒聖德,普勸衆生發心往生。此中又有叁小節,一說明勒爲末法衆生之大皈依處,佛慈廣大,再叁叮咛,要以彌勒菩薩作末世衆生皈依處。因爲釋迦正法中所未能得度的衆生,皆需要彌勒來完成度化的任務。吾人不能生逢佛世,聞法、修行、證果。現在唯有皈投,依靠于彌勒菩薩,如遊子尋找到慈母,從此有了歸宿,依怙!佛陀爲吾人授記「當知是人于無上道得不退轉」。吾人學佛,要信心具足,雖在此生死茫茫大海中,頭出頭沒,若能皈依彌勒,即如盲龜遇到浮木,找到了救命圈,給予吾人一顆定心丸,只要皈依彌勒,不要再彷徨,空虛,應該充滿無限希望,親近彌勒。于無上佛果,自然不會退轉信心了。

  彌勒菩薩一生補處,將來成佛,得佛之具足尊稱,多陀阿伽度,此雲如來,約恩德說,此簡非衆生來而不如,來叁界而不能證如如理(開悟)。又非二乘聖者如而不來,二乘聖者雖然已證真理,但視叁界如牢獄,生死似冤家,悲心薄弱再也不來叁界了。唯有佛陀悲智雙運,不舍衆生,不住涅槃,故稱如來,阿羅诃,此雲應供,約斷德說佛有大福德,應受人天供養。叁藐叁佛陀,此雲正遍知,約智德說,佛智圓明,澈悟一切,如杲日麗天,光照大千。修彌勒之行者,只要見到彌勒智光之照矚,即得蒙彌勒佛之授記作佛。憬法師上生經疏說:授記得益,此中有二:初彌勒授記,如經雲:「若歸依彌勒菩薩成佛,見佛光明,則得授記。」即指此說。

  己二 示觀行

  佛告優波離:「佛滅度後,四部弟子,天、龍、鬼、神,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當作是觀:系念思惟,念兜率陀天。

  佛再次告訴優波離,指示修彌勒淨土的方法,奉勸大衆系念菩薩名號,形像,乃至修十善行,發願上生。西方淨土法門以信、願、行爲叁資糧,今亦相似,對彌勒有信心後,就要發願起行。此處行門在系念思維,希望出家,在家二衆四部弟子,乃至天龍八部鬼神,若願生兜率內院者,第一勤修系念菩薩名像,這如西方淨土之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念是一切法門最初方便,如小乘佛法,修六念法門。由念得定,自然見佛,菩薩,所謂念佛叁昧。「念佛、憶佛,現前當來,必得見佛。」欲生兜率淨土之行者,亦循此方便,對兜率陀天依正莊嚴,已有深切體念認識,但需由知而起觀想,久之,功夫純熟,不待命終,于現生中亦能親見兜率殊勝莊嚴及見彌勒說法,而能除疑,如無著菩薩,能于現生中觐見彌勒爲說瑜伽師地論之大法。吾人若能常修系念思維兜率陀天依報莊嚴,能系念彌勒正報莊嚴,皆得往生兜率無疑。

  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

  此勸吾人要能持佛所製戒行。生天要修叁法,一、持戒,二布施,叁禅定,生上二界需修禅定,兜率天屬欲界六天中第四天,雖然生此天不要禅定,但戒善不能缺少。修布施,有大福報,故可生天。戒有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此五戒需盡形壽受持,但此處有一方便,只要能持此禁戒一日乃至七日,亦得往生,何況吾人能發心修持盡形壽而不犯?所以很多信佛弟子只受叁皈,不能持五戒,偏重于情感上的信仰叁寶功德,不能在自己身體力行中去受持禁戒,變化氣質,消除多生殺生等罪業。如此,如何才能獲得佛法的受用?同時進一步要廣行衆善,十善能攝一切善法,所以求上生者必須常思念十善功德,而修持十善,身業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業則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意業則不貪,不瞋,不癡。行此十善業道自然得蒙彌勒菩薩接引,但需以此功德回向,所以、經中接著說:

  以此功德回向。願生彌勒前者,當作是觀。

  此爲發願回向。窺基集注說:「有行無願而行必孤,未必得生慈氏所;有願無行而願必虛,前既無因,果不生故。」回向也是修行方法之一種,如普賢十大願王中,最後也有普皆回向。回向本有四種:此爲第一回因向果:求上生者,于現在生中受持禁戒,廣行十善是因,以此因中所修的功德,不作其它用處,專爲回向願生彌勒佛前,此稱…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印海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