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门之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有罪则改,功莫大焉。作诸恶业由身、口、意,忏悔恶业亦由身、口、意。众生无始以来恶业重重,若不忏除,就无法修行,如同器皿,要盛美馔,必先清洁一番,否则器皿不净,所盛美馔,亦成有毒之物。何况已知犯了禁戒,更要志诚忏悔了。罪业是由众恶缘所生,今以众善缘来忏除之,自得清净,不如耶教所说,人有「原罪」,有「原罪」即无法忏悔了。因此佛教不同于耶教之忏悔。佛教忏悔,意业重于诚心发露。身业要两手、二足以及头首五体投地之忏悔拜佛。此处忏悔又重于闻弥勒菩萨之名。菩萨具有大悲愿力,摄受犯罪众生,只要志诚忏悔,从此改忏修善,悔往修来。当得蒙佛接引。
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香、华、衣服、缯、盖、幢、旛,礼拜,系念。
以下说修十种下品之行,未来世中,即指现在末法时代,因众生根劣,难行道不易修,并且修行者多,得道者少,佛陀慈悲只有劝修此易行道。本经列出十种行门:一闻菩萨名,二造立菩萨形像,或雕刻,或书画,或出功德请人塑刻,三供养香,四供养华,五供养衣服,庄严佛身之正报。六供养绘盖,七供养幢,八供养幡,以上三种庄严,是庄饰弥勒菩萨的依报,令人见了种种庄严,心生欢喜,清净,恭敬种福。九身恒礼拜,表示行者身业清净。十心系口念菩萨,表示心、口二业清净。能依此十法修行,决定下品往生。
庚二 明往生
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华,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
正说往生之瑞相现前。此人是指以上忏悔及修十种行者,当他临命终时,弥勒菩萨即能放光接引,往生兜率。菩萨以眉间白毫相光灭除众生罪障,今因此人欲从黑暗走向光明,必由菩萨慈光加被。西方弥陀净土,以手放光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此均表示佛菩萨的悲愿无穷,仗他力之加被。同时兜率天中诸天子亦运以福德力使天上散下曼陀罗华(小白花)来迎接此人,很快的即得上生。净土法门一方面仗他力,但是亦需自力,这里的自力即是上文所说十种行,自力、他力,加之功德善法力,汇合成一股强大力,自然即得往生。
衡量修行功夫的高低,中国佛法多着重于临命终时,若命终时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镇静、泰然、正念提起,这是不容易的功夫,但这需要平时功夫。所以不要只注重在临命终时,平时常忆佛,念佛,修积种种善根福德,到了紧要关头,只要回忆到平时的功德,心中自然不会恐怖了。
下品往生中亦有三类往生不同:若能忏悔,造立菩萨像,供养、礼拜及系念菩萨名像者,下品上生;但能忏悔、造像、供养、礼拜而不能恒常系念,下品中生;或仅能忏悔,造像,供养而已,不能恒常礼拜又不常常系念菩萨名号者,下品下生。又兜率净土方便极方便,快捷方式又快捷方式,只要能忏悔除罪,虽不能造形像,供养,礼拜等;或者但造形像,或只是供养,或但礼拜,或只系念,或者称名,均可下品下生,虽然不能与菩萨当来下生,三会闻法,受记作佛,只要上生,皆可度脱。
庚三 明得益
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此说下品往生的法益。修学任何净土法门,其目的是能于命终之后,得蒙佛,菩萨的慈悲接引,当下能够面见佛,菩萨的亲自开示,除疑生信,而得智慧,断诸烦恼,悟无生忍。兜率净土 亦不例外!下品行者由于能在生前广修十行,或多或少,至此,善根成熟,因缘时会,命终即得菩萨放光接引,诸天欢迎,一剎那中而得往生,值遇弥勒,当面礼拜,恭敬。此时却是真正睹见菩萨真身,并非吾人见佛、菩萨木像,铜像或画像了。行者久远以来,念菩萨名,观菩萨像,作种种供养礼敬,今日才是获得理想实现,面见菩萨慈容,当下礼拜,由于信诚所感,礼拜之时,头尚未举起,即蒙菩萨开示而得闻法,除诸疑网,增长智能,于无上佛道而不退心。有说此不退是下品行者,一生彼天,闻菩萨说法,则入十信位。憬法师说:此已「得不退之因,故说不退,而非已得不退」地。常说不退有五:一信不退,在六信位。二位不退,在七住位。三证不退,在初地。四行不退,从二地至七地。五断不退,八地以上。下品生者,是约修因不退说,并非已至果位上说不退,闻法是因,断烦恼才是果。或说此不退,对无上佛道生起无比信心,发愿上求,再也不畏佛道长远,法门难修。因为此时已确实得蒙菩萨当面开示,闻法生信,无始疑虑,顿时消除了。
此上,下品往生众生,得见弥勒,此是现前法益,同时亦于未来得见恒河沙无量诸佛,以值遇弥勒为最初因缘,由此亲近菩萨闻法生善,功德增长,对未来恒沙诸佛生大信乐,亲近承事,供养。虽然未来诸佛有无量无数,但是已经有了开始,所以得见弥勒,不但有现在益,还有值未来佛之莫大利益,未来有恒沙诸佛,涅槃经说有四依:初依菩萨在地前值逢五恒沙佛,二依在前六地逢六恒沙佛,三依在七、八,九地逢七恒沙佛,四依在十地逢八恒沙佛。如此无量无数诸佛,均能亲近,无不是因最初亲近弥勒菩萨善根而来。憬法师说:修兜率净土行者,『遇圣得益,此中有三:一、现值圣益,如经云:「值弥勒故」。二、生值圣益,如经云:「遇贤劫一切诸佛」。三、后值圣益,如经云:「于未来得值恒沙诸佛」』。此即第三后值圣益之说。
戊二 举德普劝往生
己一 明普作归依
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皈依处。若有皈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
前文详说往生法门分二大段,第一段说明三类九品往生,此下第二段,举弥勒圣德,普劝众生发心往生。此中又有三小节,一说明勒为末法众生之大皈依处,佛慈广大,再三叮咛,要以弥勒菩萨作末世众生皈依处。因为释迦正法中所未能得度的众生,皆需要弥勒来完成度化的任务。吾人不能生逢佛世,闻法、修行、证果。现在唯有皈投,依靠于弥勒菩萨,如游子寻找到慈母,从此有了归宿,依怙!佛陀为吾人授记「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吾人学佛,要信心具足,虽在此生死茫茫大海中,头出头没,若能皈依弥勒,即如盲龟遇到浮木,找到了救命圈,给予吾人一颗定心丸,只要皈依弥勒,不要再彷徨,空虚,应该充满无限希望,亲近弥勒。于无上佛果,自然不会退转信心了。
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将来成佛,得佛之具足尊称,多陀阿伽度,此云如来,约恩德说,此简非众生来而不如,来三界而不能证如如理(开悟)。又非二乘圣者如而不来,二乘圣者虽然已证真理,但视三界如牢狱,生死似冤家,悲心薄弱再也不来三界了。唯有佛陀悲智双运,不舍众生,不住涅槃,故称如来,阿罗诃,此云应供,约断德说佛有大福德,应受人天供养。三藐三佛陀,此云正遍知,约智德说,佛智圆明,澈悟一切,如杲日丽天,光照大千。修弥勒之行者,只要见到弥勒智光之照瞩,即得蒙弥勒佛之授记作佛。憬法师上生经疏说:授记得益,此中有二:初弥勒授记,如经云:「若归依弥勒菩萨成佛,见佛光明,则得授记。」即指此说。
己二 示观行
佛告优波离:「佛灭度后,四部弟子,天、龙、鬼、神,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当作是观:系念思惟,念兜率陀天。
佛再次告诉优波离,指示修弥勒净土的方法,奉劝大众系念菩萨名号,形像,乃至修十善行,发愿上生。西方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三资粮,今亦相似,对弥勒有信心后,就要发愿起行。此处行门在系念思维,希望出家,在家二众四部弟子,乃至天龙八部鬼神,若愿生兜率内院者,第一勤修系念菩萨名像,这如西方净土之持名念佛,观想念佛。念是一切法门最初方便,如小乘佛法,修六念法门。由念得定,自然见佛,菩萨,所谓念佛三昧。「念佛、忆佛,现前当来,必得见佛。」欲生兜率净土之行者,亦循此方便,对兜率陀天依正庄严,已有深切体念认识,但需由知而起观想,久之,功夫纯熟,不待命终,于现生中亦能亲见兜率殊胜庄严及见弥勒说法,而能除疑,如无著菩萨,能于现生中觐见弥勒为说瑜伽师地论之大法。吾人若能常修系念思维兜率陀天依报庄严,能系念弥勒正报庄严,皆得往生兜率无疑。
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
此劝吾人要能持佛所制戒行。生天要修三法,一、持戒,二布施,三禅定,生上二界需修禅定,兜率天属欲界六天中第四天,虽然生此天不要禅定,但戒善不能缺少。修布施,有大福报,故可生天。戒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此五戒需尽形寿受持,但此处有一方便,只要能持此禁戒一日乃至七日,亦得往生,何况吾人能发心修持尽形寿而不犯?所以很多信佛弟子只受三皈,不能持五戒,偏重于情感上的信仰三宝功德,不能在自己身体力行中去受持禁戒,变化气质,消除多生杀生等罪业。如此,如何才能获得佛法的受用?同时进一步要广行众善,十善能摄一切善法,所以求上生者必须常思念十善功德,而修持十善,身业则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则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则不贪,不瞋,不痴。行此十善业道自然得蒙弥勒菩萨接引,但需以此功德回向,所以、经中接着说:
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弥勒前者,当作是观。
此为发愿回向。窥基集注说:「有行无愿而行必孤,未必得生慈氏所;有愿无行而愿必虚,前既无因,果不生故。」回向也是修行方法之一种,如普贤十大愿王中,最后也有普皆回向。回向本有四种:此为第一回因向果:求上生者,于现在生中受持禁戒,广行十善是因,以此因中所修的功德,不作其它用处,专为回向愿生弥勒佛前,此称…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记(印海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