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印海長老)▪P3

  ..續本文上一頁示舍衛國物産豐饒,政治文明,人文荟集,得道者衆。象征彌勒菩薩因深果遠,累劫修成,具足世出世間無邊功德。

  現在雨金色之蓮花,不雨其它諸華者,因蓮花在佛法中最受尊重。如諸佛菩薩都以蓮華爲座,表示諸聖賢及十方淨土衆生均從蓮花化生,所以稱淨土爲蓮邦。又以蓮花比喻妙法不可思議。如妙法蓮華經。以蓮華本具五種德用,比喻修行者亦具五種功德:一蓮花有掩汙功能,蓮花生在汙泥中,荷葉覆于水面,遮蔽汙水,喻如修行者能滅身口意叁業衆惡。二蓮花能結蓮子,喻修行者聽聞此經,得出世善根,將來以此證果。叁蓮花芬芳香味遠聞,喻行者見佛聞法,身心清淨,福慧增長,名聞十方。四蓮花出水,喻修行者見佛聞法修持,精進不懈,必定超出生死愛河而登覺岸。五蓮花能開敷,喻修行者經修行證果,得大智慧,進而以法度生,廣宣妙義,如花開敷。以上五種比喻,無論就佛法說,就修行者說皆有甚深義趣。

  其光明中,有無量百千諸大化佛,皆唱是言:「今于此中有千菩薩,最初成佛名拘樓孫,最後成佛名曰樓至。」

  叁、化佛說法:釋尊舉身所放金色光明中,又有無量百千諸大化佛說法,顯示佛的神通妙用不可思議,也說明彌勒上生兜率是化迹,並非本真。釋尊于此同時顯現百億釋迦同唱是言:爲彌勒菩薩授記作佛。同時又有賢劫一千菩薩,其功德與彌勒相等,亦與彌勒有大因緣,皆來此會,令諸衆生生起信誠,得以親近。賢劫一千菩薩因緣,據千佛因緣經說:過去有一輪王,娶二位夫人,第一夫人生有千子,各人皆發無上道心,希望將來皆得成佛。父王爲探知誰能先成佛道?即以香水洗淨籌碼,令千子各取一碼,得第一號者,即先成佛。結果第一名拘樓孫佛,第二名拘那含牟尼佛,第叁迦葉佛,第四釋迦佛,第五彌勒佛,如是乃至最後樓至佛。輪王第二夫人僅生有二子,眼見千位長兄皆得成佛,因多生修集善根福德,有願必成。但是,諸兄成佛時必須有人大力護持,所以第二夫人第一子即發願,生生世世願作梵王,護持佛教。如釋尊在菩提樹下成正覺後,再叁思惟:「此法妙難思,辛勤我所證,疾入于涅槃。」梵王爲使佛法住世,當即勸請釋尊應爲有緣者開示方便之道。釋尊即隨梵王之請,去鹿野苑爲五比丘初轉四谛*輪,從此佛法永傳人間。第二子發願生生侍護佛身,此即金剛密迹大力士。佛的堂弟提婆達多,雖隨佛出家,常想迫害佛陀而作新佛。有一次,知道佛要從山下經過,特在山頂推一大石,向下滾落,希望將佛壓成重傷。幸有金剛密迹力士協助砥住大石,佛僅破傷腳面。這些皆是金剛密迹力士的大功德。

  說是語已,尊者阿若憍陳如即從禅起,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

  第二集衆,此科叁段,一集出家四衆,二集在家二衆,叁集天龍八部衆。先說出家比丘衆。

  阿若憍陳如,梵雲阿若多,此雲「解」。阿若憍陳如爲婆羅門種姓。當釋尊離開皇宮,越城出家時,父王不舍太子孤苦生活,特派五位家人前往隨侍,照料。父族中有叁人:一阿濕婆(馬勝),二拔提,叁摩诃拘利。母族中有二人:一憍陳如,二十力迦葉。他們一行五人,隨從太子身邊,同修苦行。經過六年後未證菩提,太子深知苦行非證果之因,獨自去尼連禅河沐浴,並接受牧女乳糜供養,身心康複,坐于菩提樹下靜觀十二緣起法,經七七日,最後夜睹明星,豁然澈悟而成正覺。當初五位家人眼見太子放棄苦行,接受牧女乳糜,無不驚異,認爲太子是敗道虧志之人,不願與之爲伍,所以不跟隨太子而去。當釋尊在菩提迦耶證悟後,本想先度傳授修定之二位老師,一爲郁頭藍子,一爲阿藍迦藍,但此二人已于釋尊成道前數日,分別證入非想處定及無所有處定,釋尊感歎,此二人福薄!釋尊想到:只有先度五位家人,即離迦耶前往鹿野園。五人遙見釋尊來此,以爲太子因受牧女供養,放棄苦行無法證果,又想返回,故皆默然不理!待釋尊接近後,爲釋尊威德所逼,五人又不期然各皆起座禮迎。釋尊即諄諄善誘,開示妙理,叁轉四谛*輪。當時釋尊問曰:「誰人得解此義?」憍陳如最初答說:「我已了解了。」所以憍陳如以「解」得名。憍陳如見佛放光,遍舍衛城,雨金色蓮花,又有化佛宣說一千菩薩出世之唱言,即從禅座而起,帶領其眷屬二百五十人趨往佛前,欲聽如來演說大法。

  尊者摩诃迦葉,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

  迦葉尊者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苦行第一,少欲知足,精修律行。迦葉,此雲飲光,有大身光,能飲蔽日月之光,以此得名。據「付法藏因緣傳」說:過去九十一劫有毘婆屍佛入涅槃後,四衆弟子建築七寶塔,中供有佛像,日久佛面缺損。當時有一女乞丐行化街坊,得一金珠,發心將此珠冶成金片,補修佛面。迦葉時爲煉金師,女乞丐請他代爲冶金補修佛面,迦葉願意共同修此功德,並同立誓願,願二人生生常爲夫婦,身感金色常修梵行。以此補修佛面功德,九十一劫以來,生人天中,身具金色,最後身托生第七梵天。當時摩竭陀國有一富饒婆羅門名尼俱律陀,因過去多生廣修福德,家財盈溢,可比國王,但無子息,後祈求樹神,果然生一男兒,身具金黃色。相師占曰:「其子有福,必當出家證果」。父母晚年得子,聽後心中愁惱,千方設計打消其子出家念頭。認爲世人大多耽欲著樂,唯有美女嬌妻。因此請人爲他娉娶端正妻女。當迦葉剛十五歲時,父母爲他娶媳,他即拒絕。父母以種種權計,強迫其早日結婚。迦葉被迫得無法推卻,對父母說:「除非爲我娶得紫金色女,端正超世,我當娶之。」父母後來請諸婆羅門幫助,果然娉求一位軀體金色,端正殊好之女,兩人既然成爲夫婦,由于各人內修梵行,共立契約,各住一房。父母知後,命令共居一室,並僅安置一床。後來兩人又共立約,流輪休息。有一天正當婦人睡時,將手垂于床邊,忽然有一毒蛇,潛入室內,欲螫婦人的手,迦葉見了,即以衣服裹婦人手,放置床上,婦人驚醒,而呵責迦葉不能遵守立約。迦葉答曰:「因有毒蛇進室,恐傷害您,無法修道,內心實無染意。」婦人始知其情。

  從此夫婦,更能厭離世間,請求父母,求佛出家,爲佛弟子。迦葉出家不久得叁明六通,俱八解脫大羅漢,其婦亦能證得阿羅漢果。迦葉爲釋尊左脅,地位崇高,佛曾給他半座,有時與佛對座說法。佛滅後,主持第一次結集叁藏,將佛法永傳人間,待結集叁藏後,受如來囑,要將大法親傳于彌勒,故至雞足山,入滅盡定,待彌勒下生時全身不壞,從山而出,由于彌勒生于增劫時代,人身高大,見迦葉尊者,身體矮小,衆皆譏笑。彌勒對諸弟子說,此人有大智慧神通,爲過去釋迦佛之大弟子,爲將大法親授與我,入滅盡定,多劫以來,肉身不壞,吾人應生恭敬。迦葉尊者即現神通,作十八變,度人無量,然後入滅。法華經中佛爲他授記說:「迦葉未來成佛名曰光明佛。」

  尊者大目犍連,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

  大目犍連尊者爲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此雲大采菽氏,爲婆羅門種族。據說久遠時代以前有仙人居山中修行,常采山中綠豆爲食,以此得名。目連與舍利弗從小成爲莫逆之交。當時,舍利弗以智慧高超見稱,目連以精明才幹著名,兩人意氣相投,同來同往,成爲摯誠契友。後來彼此皆因厭離俗世,希願出家。于是同禮當時有名外道珊阇耶爲師,修習禅法。有一天,舍利弗外出,途遇佛陀弟子馬勝比丘,見其舉止安庠,風度感人,即詢問以誰爲師?所修何法?馬勝比丘即以偈答複:「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子聽聞此偈後,忽有所悟,即將此偈轉告目連尊者。目連聽後,亦有深悟。于是率領其弟子二百五十人歸依佛陀座下,佛知其善根深厚,爲說離苦之法,從此戒品清嚴,威儀調柔,經七日,斷見,思二惑,證阿羅漢,具大神通,爲神通第一。據說有一次佛在阿耨達池,欲說大法,大衆齊集,唯舍利弗不知何故未能參預。佛即命目連前往召喚,目連見舍利弗于石洞中補綴僧衣。目連說:「佛在阿耨達池,特命我來,請你回去。」舍利弗說:「請稍等候,待我補好衣服與你同去。」目連不能久等,急著要回,並高聲說:「你若不快與我同回,我即運用神通力量舉起你的石室到大會場去。」舍利弗卻心境平和將身上衣帶解下放在地上說:「你若能動此衣帶,也許可以搬動我身。」當時目連心有不服,即運以神通要拿衣帶,但無法拿起,竟然失敗。此時大地爲之震動。然後目連垂頭喪氣,又以神通還到佛處,驚訝地見到舍利弗已經到達大會場中。目連此時深有所感歎息說:「現在才知神通之力不如智慧之力大。」這是二人一段比勝佳話。目連尊者爲聽如來宣演彌勒法門,亦帶領法眷二百五十人來到祗樹獨園聽佛說法。

  尊者舍利弗,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

  舍利弗智慧第一。梵雲設利,此雲鹙鳥,據說其母雙目很似鹙鳥兩眼,人皆以此鳥名稱呼她,弗是子之意,因是舍利的兒子,從母得名故稱舍利子。其母未懷孕以前,言詞非常讷鈍,與其弟摩诃俱絺羅論議時每多不如。懷子以後,母多能辯,因此又稱春鹦,即百舌鳥別名。其父爲婆羅門種,是當時頗負名氣大學問家,所有典籍,無不究習。生在如此書香之家,耳目濡染,自然知書識理。當尊者八歲之時,也就名聞四方,並且天性淳厚,宅心仁慈。與目連從小成爲契友,從珊阇耶外道修習禅法。不過他們二人並不滿足于珊阇耶傳授之法。以爲不是究竟離苦之道。因此離開其師,各求明師,誰先得明師即當互相告知。當時佛之弟子馬勝比丘出外乞化,舍利子見其威儀閑雅,即問曰:「汝師是誰?」馬勝答曰:「釋迦太子出家成佛,是我師。」舍利弗又問:「所說何法?」馬勝比丘爲說因緣偈,舍利弗聽後即得領悟。于是就與其門下弟子二百五十人一同歸依佛陀。佛陀遙見舍利弗前來時即告衆弟子曰:「來者是我弟子中智慧第一也。」經過半月後,因有長爪梵志與佛陀討論義理,梵志以「不受」…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講記(印海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