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记(印海长老)▪P3

  ..续本文上一页示舍卫国物产丰饶,政治文明,人文荟集,得道者众。象征弥勒菩萨因深果远,累劫修成,具足世出世间无边功德。

  现在雨金色之莲花,不雨其它诸华者,因莲花在佛法中最受尊重。如诸佛菩萨都以莲华为座,表示诸圣贤及十方净土众生均从莲花化生,所以称净土为莲邦。又以莲花比喻妙法不可思议。如妙法莲华经。以莲华本具五种德用,比喻修行者亦具五种功德:一莲花有掩污功能,莲花生在污泥中,荷叶覆于水面,遮蔽污水,喻如修行者能灭身口意三业众恶。二莲花能结莲子,喻修行者听闻此经,得出世善根,将来以此证果。三莲花芬芳香味远闻,喻行者见佛闻法,身心清净,福慧增长,名闻十方。四莲花出水,喻修行者见佛闻法修持,精进不懈,必定超出生死爱河而登觉岸。五莲花能开敷,喻修行者经修行证果,得大智慧,进而以法度生,广宣妙义,如花开敷。以上五种比喻,无论就佛法说,就修行者说皆有甚深义趣。

  其光明中,有无量百千诸大化佛,皆唱是言:「今于此中有千菩萨,最初成佛名拘楼孙,最后成佛名曰楼至。」

  三、化佛说法:释尊举身所放金色光明中,又有无量百千诸大化佛说法,显示佛的神通妙用不可思议,也说明弥勒上生兜率是化迹,并非本真。释尊于此同时显现百亿释迦同唱是言:为弥勒菩萨授记作佛。同时又有贤劫一千菩萨,其功德与弥勒相等,亦与弥勒有大因缘,皆来此会,令诸众生生起信诚,得以亲近。贤劫一千菩萨因缘,据千佛因缘经说:过去有一轮王,娶二位夫人,第一夫人生有千子,各人皆发无上道心,希望将来皆得成佛。父王为探知谁能先成佛道?即以香水洗净筹码,令千子各取一码,得第一号者,即先成佛。结果第一名拘楼孙佛,第二名拘那含牟尼佛,第三迦叶佛,第四释迦佛,第五弥勒佛,如是乃至最后楼至佛。轮王第二夫人仅生有二子,眼见千位长兄皆得成佛,因多生修集善根福德,有愿必成。但是,诸兄成佛时必须有人大力护持,所以第二夫人第一子即发愿,生生世世愿作梵王,护持佛教。如释尊在菩提树下成正觉后,再三思惟:「此法妙难思,辛勤我所证,疾入于涅槃。」梵王为使佛法住世,当即劝请释尊应为有缘者开示方便之道。释尊即随梵王之请,去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四谛*轮,从此佛法永传人间。第二子发愿生生侍护佛身,此即金刚密迹大力士。佛的堂弟提婆达多,虽随佛出家,常想迫害佛陀而作新佛。有一次,知道佛要从山下经过,特在山顶推一大石,向下滚落,希望将佛压成重伤。幸有金刚密迹力士协助砥住大石,佛仅破伤脚面。这些皆是金刚密迹力士的大功德。

  说是语已,尊者阿若憍陈如即从禅起,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第二集众,此科三段,一集出家四众,二集在家二众,三集天龙八部众。先说出家比丘众。

  阿若憍陈如,梵云阿若多,此云「解」。阿若憍陈如为婆罗门种姓。当释尊离开皇宫,越城出家时,父王不舍太子孤苦生活,特派五位家人前往随侍,照料。父族中有三人:一阿湿婆(马胜),二拔提,三摩诃拘利。母族中有二人:一憍陈如,二十力迦叶。他们一行五人,随从太子身边,同修苦行。经过六年后未证菩提,太子深知苦行非证果之因,独自去尼连禅河沐浴,并接受牧女乳糜供养,身心康复,坐于菩提树下静观十二缘起法,经七七日,最后夜睹明星,豁然澈悟而成正觉。当初五位家人眼见太子放弃苦行,接受牧女乳糜,无不惊异,认为太子是败道亏志之人,不愿与之为伍,所以不跟随太子而去。当释尊在菩提迦耶证悟后,本想先度传授修定之二位老师,一为郁头蓝子,一为阿蓝迦蓝,但此二人已于释尊成道前数日,分别证入非想处定及无所有处定,释尊感叹,此二人福薄!释尊想到:只有先度五位家人,即离迦耶前往鹿野园。五人遥见释尊来此,以为太子因受牧女供养,放弃苦行无法证果,又想返回,故皆默然不理!待释尊接近后,为释尊威德所逼,五人又不期然各皆起座礼迎。释尊即谆谆善诱,开示妙理,三转四谛*轮。当时释尊问曰:「谁人得解此义?」憍陈如最初答说:「我已了解了。」所以憍陈如以「解」得名。憍陈如见佛放光,遍舍卫城,雨金色莲花,又有化佛宣说一千菩萨出世之唱言,即从禅座而起,带领其眷属二百五十人趋往佛前,欲听如来演说大法。

  尊者摩诃迦叶,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迦叶尊者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苦行第一,少欲知足,精修律行。迦叶,此云饮光,有大身光,能饮蔽日月之光,以此得名。据「付法藏因缘传」说:过去九十一劫有毘婆尸佛入涅槃后,四众弟子建筑七宝塔,中供有佛像,日久佛面缺损。当时有一女乞丐行化街坊,得一金珠,发心将此珠冶成金片,补修佛面。迦叶时为炼金师,女乞丐请他代为冶金补修佛面,迦叶愿意共同修此功德,并同立誓愿,愿二人生生常为夫妇,身感金色常修梵行。以此补修佛面功德,九十一劫以来,生人天中,身具金色,最后身托生第七梵天。当时摩竭陀国有一富饶婆罗门名尼俱律陀,因过去多生广修福德,家财盈溢,可比国王,但无子息,后祈求树神,果然生一男儿,身具金黄色。相师占曰:「其子有福,必当出家证果」。父母晚年得子,听后心中愁恼,千方设计打消其子出家念头。认为世人大多耽欲着乐,唯有美女娇妻。因此请人为他娉娶端正妻女。当迦叶刚十五岁时,父母为他娶媳,他即拒绝。父母以种种权计,强迫其早日结婚。迦叶被迫得无法推却,对父母说:「除非为我娶得紫金色女,端正超世,我当娶之。」父母后来请诸婆罗门帮助,果然娉求一位躯体金色,端正殊好之女,两人既然成为夫妇,由于各人内修梵行,共立契约,各住一房。父母知后,命令共居一室,并仅安置一床。后来两人又共立约,流轮休息。有一天正当妇人睡时,将手垂于床边,忽然有一毒蛇,潜入室内,欲螫妇人的手,迦叶见了,即以衣服裹妇人手,放置床上,妇人惊醒,而呵责迦叶不能遵守立约。迦叶答曰:「因有毒蛇进室,恐伤害您,无法修道,内心实无染意。」妇人始知其情。

  从此夫妇,更能厌离世间,请求父母,求佛出家,为佛弟子。迦叶出家不久得三明六通,俱八解脱大罗汉,其妇亦能证得阿罗汉果。迦叶为释尊左胁,地位崇高,佛曾给他半座,有时与佛对座说法。佛灭后,主持第一次结集三藏,将佛法永传人间,待结集三藏后,受如来嘱,要将大法亲传于弥勒,故至鸡足山,入灭尽定,待弥勒下生时全身不坏,从山而出,由于弥勒生于增劫时代,人身高大,见迦叶尊者,身体矮小,众皆讥笑。弥勒对诸弟子说,此人有大智慧神通,为过去释迦佛之大弟子,为将大法亲授与我,入灭尽定,多劫以来,肉身不坏,吾人应生恭敬。迦叶尊者即现神通,作十八变,度人无量,然后入灭。法华经中佛为他授记说:「迦叶未来成佛名曰光明佛。」

  尊者大目犍连,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大目犍连尊者为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此云大采菽氏,为婆罗门种族。据说久远时代以前有仙人居山中修行,常采山中绿豆为食,以此得名。目连与舍利弗从小成为莫逆之交。当时,舍利弗以智慧高超见称,目连以精明才干著名,两人意气相投,同来同往,成为挚诚契友。后来彼此皆因厌离俗世,希愿出家。于是同礼当时有名外道珊阇耶为师,修习禅法。有一天,舍利弗外出,途遇佛陀弟子马胜比丘,见其举止安庠,风度感人,即询问以谁为师?所修何法?马胜比丘即以偈答复:「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子听闻此偈后,忽有所悟,即将此偈转告目连尊者。目连听后,亦有深悟。于是率领其弟子二百五十人归依佛陀座下,佛知其善根深厚,为说离苦之法,从此戒品清严,威仪调柔,经七日,断见,思二惑,证阿罗汉,具大神通,为神通第一。据说有一次佛在阿耨达池,欲说大法,大众齐集,唯舍利弗不知何故未能参预。佛即命目连前往召唤,目连见舍利弗于石洞中补缀僧衣。目连说:「佛在阿耨达池,特命我来,请你回去。」舍利弗说:「请稍等候,待我补好衣服与你同去。」目连不能久等,急着要回,并高声说:「你若不快与我同回,我即运用神通力量举起你的石室到大会场去。」舍利弗却心境平和将身上衣带解下放在地上说:「你若能动此衣带,也许可以搬动我身。」当时目连心有不服,即运以神通要拿衣带,但无法拿起,竟然失败。此时大地为之震动。然后目连垂头丧气,又以神通还到佛处,惊讶地见到舍利弗已经到达大会场中。目连此时深有所感叹息说:「现在才知神通之力不如智慧之力大。」这是二人一段比胜佳话。目连尊者为听如来宣演弥勒法门,亦带领法眷二百五十人来到祗树独园听佛说法。

  尊者舍利弗,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舍利弗智慧第一。梵云设利,此云鹙鸟,据说其母双目很似鹙鸟两眼,人皆以此鸟名称呼她,弗是子之意,因是舍利的儿子,从母得名故称舍利子。其母未怀孕以前,言词非常讷钝,与其弟摩诃俱絺罗论议时每多不如。怀子以后,母多能辩,因此又称春鹦,即百舌鸟别名。其父为婆罗门种,是当时颇负名气大学问家,所有典籍,无不究习。生在如此书香之家,耳目濡染,自然知书识理。当尊者八岁之时,也就名闻四方,并且天性淳厚,宅心仁慈。与目连从小成为契友,从珊阇耶外道修习禅法。不过他们二人并不满足于珊阇耶传授之法。以为不是究竟离苦之道。因此离开其师,各求明师,谁先得明师即当互相告知。当时佛之弟子马胜比丘出外乞化,舍利子见其威仪闲雅,即问曰:「汝师是谁?」马胜答曰:「释迦太子出家成佛,是我师。」舍利弗又问:「所说何法?」马胜比丘为说因缘偈,舍利弗听后即得领悟。于是就与其门下弟子二百五十人一同归依佛陀。佛陀遥见舍利弗前来时即告众弟子曰:「来者是我弟子中智慧第一也。」经过半月后,因有长爪梵志与佛陀讨论义理,梵志以「不受」…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记(印海长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