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罪過的話,濟公活佛就有點嬉皮的味道,褲裆破了也不縫一縫。有一天皇太後聽說濟公是活佛,就去問他:我下輩子是男人還是女人
濟公也不答話,就在她面前表演翻筋鬥,旁邊的武士大驚失色,要把他斬道示衆,皇太後卻說:不要抓他,給他金子,他明明告訴我下輩是男的嘛!當然,濟公是聖人,雖然他違反了淑世主義,但他當時的做法 也不能算錯,因爲那個時候正流行石霜禅,不說法、不念經、不參禅,只管打坐,于是有人諷刺它是枯木椿,太呆板了。所以濟公就來點生動活潑的給大家看看,說明這也是修行,他是來矯正當時已顯得僵化了的禅林。寒山、拾得兩位大師,雖然也不拘小節,但是他們在 深山修行,不幹擾別人,又是另一種典型。如今我們活在社會上,就必須要內外兼顧,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也要做到淑世主義,要和光同塵,這樣才是符合中道的生活理念。
(四)修持的要領在截斷兩頭。修行人最大的敵人就是妄想,妄想不但妨礙我們修行,也縮短了我們的壽命。根據聖經舊約上記載,耶稣的祖先大衛活了叁百多歲,曆史 上記載中國的彭祖活了八百歲,文王也活一百多歲,爲什麼現在的人壽命縮短了
這是因爲 我們妄想太多,背離了中道。古時候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予我何有哉
”那時候人們的思想很單純,沒有太多妄想來幹擾自己。現在的人生理比 較不健康,多半是被妄想所破壞、幹擾的。比方說,我們聊天談到了臺南府城的肉粽、棺材板很好吃,說著說著口水就變多了,雖然還沒有吃,但生理上已經完成了消化的准備。再說你如果看了一場不該看的電影,你的性荷爾蒙必然大量分泌,這些都將造成生理上的傷害。 爲什麼剛結婚的人容易感冒?根據中醫的理論是說腎水不足。換言之,就是性荷爾蒙消耗多了,造成其他器官荷爾蒙的不平衡。荷爾蒙就是組織分泌,它不像眼淚、鼻涕有一定的管腺,而是以滲透的方式供應。它的基本原料是相同的,卻提供了多種的用途,如果你的性荷爾蒙消耗多了,你的肺荷爾蒙或許就不夠了,其他的髒腑也都受到影響,所以說剛結婚的人容易感冒,一方面是行爲造成的,一方面也是想念造成的。如果我們不能在這兩方面保持均衡,我們的修行就不會成功。在佛陀時代,修行人多半是日中一食,佛自己也是日中一食,保持半饑餓狀態,因爲他是出家人,我們在家的人要有合理的營養,不要吃刺激的東西 ,否則就違反了中道。而真正的修行是心物一元的,好比說你腿上長了一個瘡,或者你頭痛,你能坐在那兒禅定嗎
沒辦法!你必須是身心健康才能禅定。而你禅定的工夫,不是坐在那 兒什麼都不知道,那叫枯木死灰定,那叫無記,無記是打坐的大障礙。你必須要曆曆明明、清清楚楚,而且一念不生。別以爲這個做不到,其實很容易做到,你們現在就做到了。它的要領是什麼呢
就是截斷兩頭。我們的妄想從那裏來
年紀大的人最喜歡想過去,年紀輕的人最喜歡編織未來。各位知道,妄想也需要能源的,勞力的人,只要碳水化合物的供應;勞心的人用腦較多,就需要很細致的營養,也就是所謂的高蛋白。你若一天到晚亂想,就消耗了你的能源,浪費了你的生命力,這是不正確的。我們學禅的人要打掉妄想,淨土宗念阿彌陀佛也是要打掉妄想,這個叫做方便,舍方便無究竟,除了方法之外,沒有什麼叫做真理。所有講出來的、言之成理的,都是方便,都不是真理。在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的大宇宙,萬象森羅,就是沒有真理這個東西,所以我們不要去追求真理。如果勉強說有的話,真理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存在,存在就是你自己。生命的形態很多,有動的生命、准動的生命、不動的生命,都是生命。我們不要被自己的五官所欺騙,說這個麥克風它不是生命、這個煙灰 缸它是死的。其實它們都是原子堆積的,而原子中有電子,電子都是活動的,那裏有什麼靜 止的東西呢
所以我們修行的要領很簡單,截斷兩頭,不想過去,不想未來,現在沒事。但是你要甘于寂寞,現在沒事,你又想寫信,又想打電話,又想去找人聊天,你怎麼能修行
就是佛陀再來也救不了你,因爲你不甘寂寞。不甘寂寞是修行大病,平安是福才是修行的信條。人排遣寂寞的正確方法就是活在責任義務裏,你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尤其家庭主婦, 家務事是做不完的,怎麼會寂寞
你只要把握住修行的要領,截斷兩頭,兩頭一截斷就是中道。我們不談理論,只談事實,截斷兩頭以後,我們才能落得安祥、落得實在、落得喜悅,而我們的身心自然就能調和,智慧自然就會發露。古德說“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從外面拿進來的,不是你祖傳的傳家之寶,傳家之寶一定是在你家裏。古德又說“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不要到外面找什麼真理,你只要截斷兩頭保持中道,當下就是大解脫。你試試看,現在有什麼?空空的。這個“空”就是創造的空間,就是真理的當體,就是宇宙的實相,就是生命的發皇。你若常常保持這種心態,既不會影響你的工作,更能讓你發揮出生命的潛力,在集中的心念之下,不管你做什麼事情,都是全心全力的,它都會形成一個焦點,在這個焦點上就會迸出智慧的火花。反之你要是沈緬于妄想,就會顛倒 夢想,不但晚上做夢,白天也會做白日夢。歸納起來說,通往幸福的路徑就是中道:對人 必須自他兼利;對事情要恰到好處;在生活上要保持平衡;在修行上要截斷兩頭。通過這條路線,你就能獲致幸福,否則你只顧自己,人際關系不調和,想念太多,神經衰弱,你一定會傷腦筋。
四、幸福的條件追求幸福的人多,得到幸福的人少,爲什麼呢
主要是因爲觀念錯誤,認爲幸福是無條件的,是靠運氣。其實幸福是有條件的,天下沒有任何事情是無條件的。萬事萬物無一不是條件的構成,就拿組成一個合唱團來說吧!要有指揮老師、要有團員、要有人作曲等等,這都是有形的;其他無形的因素,包括團員的熱誠 、信心、士氣、內部的和諧等等。天下沒有單一的東西,單一就代表不存在。物質最基本的單位是原子,原子也不是單一的。當你把它的條件抽掉以後,它什麼都沒有。所以在追求幸福的同時,你必須具備幸福的條件,而且你還要先付出代價,因爲獲得必先付出,付出是 獲得的前提。如果你不想付出只想獲得,天下絕對沒有這回事。比如說那些搶劫、綁架的人 ,他不想付出什麼,但是他得付出生命,愈不付出愈倒楣。所以說我們要完成任何一件事,有的付出時間、有的付出心血、有的付出金錢、有的付出勞力, 總是有代價的,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那我們追求幸福要具備那些條件呢
(一)忠誠。忠就是忠厚,忠厚的人,表面看來他是常常吃虧,實際上他占了大便宜,因爲一個心存忠厚、不跟人計較的人,他的兒女都很優秀,他的太太也很賢淑。所以說吃虧就是占便宜,我們做人一定要忠厚。誠就是誠懇,有很多人,心地很忠厚,但是態度卻很隨便,人際關系不調和。我們要活得幸福,人際關系要好,如果你沒有親和力,和別人都處不好,那你天天都是煩惱。如果你態度誠懇的話,即使你做錯了,別人都肯原諒你。
(二)謙容。謙就 是謙虛,所謂“謙受益,滿招損”,你如果不謙虛,人家就不認爲你可以談問題;張良若是不謙虛,那圯上老人就不會說“:孺子可教”,也就沒有以後的漢初事業,所以人的謙虛很重要。容就是包容,天下沒有完美的人,太陽表面有黑子,白璧有微瑕,這世界上沒有完美 的事物,你必須要包容。如果你深信因果,你就更會包容,因爲錯誤恒等于煩惱,你只要說 錯一句話,馬上會招來煩惱。聽錯了也會煩惱,別人本來不是講你,你懷疑是在講你,那你不是自尋煩惱嗎
就算他真的是在講你,人只有被殺死的,沒有被講死的,你管他幹什麼呢
所以說做人一定要包容。你看,肯包容的人,多半都是活得很幸福;不能包容的人,就不會幸福,一天到晚與人家冷戰,結果打敗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叁)調和。家庭調和之後才有溫暖;同事要調和,工作才會順利;內心要調和,才會活得幸福。如何調和
最低限度要像現在這個樣子,現在我正在說話,你正聽著;我不說的時候,你的心空空的,什麼都沒有,這個就是調和。這也是保留余地,這個就是充實、儲蓄生命力,就是真正的入靜,靜是什麼
靜是生命力的充電;動是什麼
動是生命力的充沛伸張。你如果不能靜,你必然也不能動,所以這也是中道,這也是調和之道。你要是不擅于調和,你只動不靜,精力有限,最後動得太多了,變成動物了。所以要懂得動靜的平衡,身心的調和,這一點非常重要。
(四)勤儉。勤是勤快 、勤勞;儉是儉樸。儉樸就是不要浪費,比如一家人吃四菜一湯就夠了,如果做了八菜一湯 ,結果剩下了四盤菜,這就是浪費。勤就是勤快,古人說“業精于勤”,你如果勤快,你的事業就會精進,就會愈做愈好。
(五)自律。自己約束自己,語言行爲都不隨便。不該講的話就不要講,不該做的動作就不要做。例如在街上,邊走邊抽香煙就是不自律;隨地吐槟榔汁,這也大煞風景。有些養狗的人,帶著狗隨地大小便,人家沒注意踩上一腳,這都是不自律、沒有公德心。像這樣的人幹擾了別人之後,他會快樂嗎?業,是思想 、行爲的總和,你做了不好的事、造了惡業,必然得到惡報。所以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 薩知道做了壞事必有惡報,所以他不敢造因;凡夫做什麼事都率性而行,等到報應來了,害怕也來不及了。所以說人要自律才不會惹禍。說自律其實就是要忍耐,因爲不如意的事情十常八九,若不能忍耐,難免會跟人吵架,當你生氣准備吵架的時候,我建議你解個小便回來再說。小便解完了,氣多半也消掉了…
《幸福之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