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二門論講錄▪P4

  ..續本文上一頁由能生之衆緣,乃有所生之果法;此果法本無今有,故曰生也。

  第二句之是字,指衆緣所生之法;自性,謂自體之決定性。此法既從衆緣而生,則是因他──衆緣──而有,因他有則非自有,故不得有其自性。且衆緣之所生者,僅有衆緣之和合而無獨自之體性,故曰無自性也。複次、此衆緣和合,和合即空,和合尚不可得,況有衆緣和合所生法之自性哉?是以言有此法之自性,無異言兔有角龜有毛也。今縱許此法有其自性,則既有自性更何待乎衆緣以生之耶?既待衆緣,必無自性可知矣。

  此法既無自性,欲喚何爲此法乎?故此法即無也。是此法尚未生,既是未生,則等同虛空,空而謂有豈可能乎?例如眼識,乃由九種緣會而生者,則唯是九緣而無別眼識之自體;既無眼識之自體,雲何得有眼識之可名?故曰雲何有是法也。

  以上略釋頌義,以下別釋頌旨,即分爲五:初一破邪,中叁申正,後一總結。

  一、破病  此偈能總破外內小大一切邪執,即分爲四:

  1.破外道:如數論、勝論皆計我法實有,數論計其實法之體是一,謂能生之實有冥性與所生之實有二十叁谛其體非二。勝論計其實法之體是異,謂能有之實有大有性與所有之實有實、德、業,其體非一。今此偈上半,明諸法爲衆緣所生,則法從衆緣而有生,破其所計之冥性爲能生及大有性爲能有。又明衆緣之所成者即無自性,若無自性雲何得有所計之法,則通破其二十五谛及六句義有實體性。例此二者,可知其余;故此偈能破一切外道所計之邪因緣生法,使觀正因緣爲門以悟入真空也。

  2.破外小:上半偈破外道我執,下半偈破小乘法執。

  3.破小乘:先破毗昙:薩婆多部謂:一一法皆從衆緣生,雖一極微亦由二緣生,而計一一法乃至一一極微等皆各有其性,不過假緣而生。今此偈上半明假緣者必無自性,謂若自有體性,自即能生,何待他緣?破其既雲緣生而執有自性,使悟依他無自性以證圓成。次破成實:成實雖謂法從緣生,然執有衆緣所生之諸法假體相。今此偈明法之自體既無,則此法即非有,而使其悟入因緣所生法本來畢竟空寂。

  4.破一切:此偈所明之理亦是假理,何以故?以就外道及小乘等之所計而推求之、對治之。故叁論玄義所謂十二門論多用就緣假。故不唯所破破而其破亦破也。又,一切大小乘及外道之病,不外二執:一、增益實無妄執,二、損減實有妄執。增益執者,謂諸佛隨順世間而起言教,鈍根者不悟言辭之相本來寂滅,而于名相之中增益執有諸法隨言說所起之自性,遍計執著。損減執者,謂鈍根者不知諸佛對治執有說無說空之旨,遂于實有法上皆計爲無,惡取于空。今此偈明衆緣生諸法,既破損減實有之妄執;明自性及法畢竟空寂,亦破增益實無之妄執。是此偈能破盡一切于因緣生法之邪計,邪計破則正觀可發也。

  二、申經  此偈既破一切邪見,即是申明如來大乘了義之經,使不爲邪見壅塞而得流通于世。

  叁、通理  

  1.通二谛之理:外道等計種種之邪因緣,能生種種之實法;今此偈明法乃衆緣所生無生體性,故法及衆緣皆非實法,皆無自性,畢竟空寂,所謂因緣即空、空即因緣、即真俗二谛之理也。因緣即空,因緣即非因緣;空即因緣,空即非空;既非空非因緣,則空與因緣皆俗谛,而非空非假爲真谛。真空俗假爲二,非真空非俗假爲不二,二與不二皆爲俗谛;非二非不二爲真谛。然對二言非二,對不二言非不二,終是對待之說,對待是假,假即俗谛;故言亡慮絕乃爲真谛也。今此偈以因緣之空、空之因緣,明此四重二谛之理。

  2.通叁性之理:成唯識論之旨,在離遍計,明依他,證圓成。且若離遍計執,即證圓成實;若明依他起,即離遍計執;若證圓成實,即是了依他起。今此偈之第二句,即是離遍計執;第一句,即是明依他起;第叁四句,即是明圓成實。且此偈下半所明,即是離遍計所執自性,明圓成實之勝義無性也。此偈上半所明,即是明依他起以離遍計執。由此偈下半,由了無自性無法故而正明因緣之實相,即是證圓成而了依他起也。是以以此爲門,可通于叁性之理也。

  四、發觀  

  先觀外物:外者,即有情數以外之物,即植物、礦物等色法,所謂器世界萬有之物是也。夫萬有之物,莫非緣成,如薩婆多部所謂一微塵亦由二緣。但微塵由二緣所成,則僅有二緣之和合相可得,非有微塵之自體可得;微塵尚不可得,諸色法乃微塵集聚顯現,故諸色皆不可得;諸色法尚不可得,況器世界乎?故以此爲門,可觀外器世界皆空不可得。

  次觀內身:內者,謂凡有情數以內之物,即動物等,乃至五官、感覺、意志、神經等有知覺可活動之物,皆是。此有情數之身軀,例如人之身爲四肢、百骸、五髒、六腑和合而有;離四肢、百骸、五髒、六腑則此身之自體非有。此身之自體既非有,雲何有其身?今此偈明一切法皆和合生,皆無自體,一切法無自體即無有此一切法,一切法尚不可得,況此身乎?故依此偈可觀身空。吾人分別之念,不離六塵,所謂根、境和合生識。離六塵之境,則五官神經之感覺了不可得;離六塵之影,則思想、意志、知識等皆了不可得。今此偈明一切法畢竟空寂,況心法乎?故依此偈可觀心空。

  五、總結  此偈總觀因緣,破邪因緣之執,而通二谛、叁性之理,故依之可發無得正觀,生般若方便之智,具六度之行,證圓成之果。

  戊二 長行義釋

  己一 列釋內外緣果

  庚一 總標長行,謂散文也。凡此中散文,皆解釋偈言之義者,故謂之長行義釋也。

  衆緣所生法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衆緣亦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列,謂標列、分列、別列、排列。內,謂有情數以內者。外,謂有情數以外者。緣,謂內外衆緣。果,謂內外衆緣所生之法。此中先總標內外緣果:一、謂外因、內因,二、謂外果、內果。外因、內因者,謂能生內外果之衆緣;外果、內果者,謂內外衆緣所生之內外果。總之、以有衆緣爲因乃至諸法之果,所謂以有十二因緣之因,遂有叁世流轉之果;以有泥團陶師之因,遂有茶杯瓶碗等之果也。

  庚二 別釋

  外因緣者,如泥團、轉繩、陶師等和合故有瓶生;又如縷綖、機杼、織師等和合故有氎生;又如治地、築基、梁、椽、泥、草、人工等和合故有舍生;又如乳、酪、鑽器、鑽搖、人工等和合故有酥生;又如種子、地、水、火、風、虛空、時節、人工等和合故有芽生;當知外緣等法皆亦如是。內緣者,謂諸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各各先因而後生。

  一、由器世間萬有種種之關系,所成一切器世間萬有之現象,皆謂之外因緣所生法。酥、謂牛乳中所提出之油。火、謂暖氣。等、謂其余宇宙萬有之對于此果之能生上有關系者皆是。

  粗心學者,于能生芽之衆緣中之虛空,必不知虛空對芽果有何關系。論主于此喻中,特列以爲緣者:應知虛空義即無障礙義,此緣即大乘十因中之不相違因也。若缺此因,即是有相違因;若芽有相違因,則雖有其他之緣,芽亦不能生也。學者于此,應知一切之果,皆由衆緣不缺故生,若缺一緣必不能生,此乃一切因緣法之定則,應牢記之!

  二、由無明、行等種種關系所成之和合相續假相,皆謂之內因緣所生法。

  己二 略破內外二法

  如是內外諸法皆從衆緣生,非是無性耶!

  此段雖正明內外諸法從衆緣生即無自性,然亦即是破邪;爲申正故而破于邪,今明其正則邪隨之破,故標此段爲略破內外二法也。

  己叁 破外法明無生

  若法自性無,他性亦無,自他亦無。何以故?因他性故無自性。若謂以他性故有者,則牛以馬性有,馬以牛性有,梨以柰性有,柰以梨性有,余皆應爾而實不然。若謂不以他性故有,但因他故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以蒲故有席者,則蒲、席一體不名爲他;若謂蒲于席爲他者,不得言以蒲故有席。又蒲亦無自性,何以故?蒲亦從衆緣出故無自性,無自性故不得言以蒲性故有席,是故席不應以蒲爲體。余瓶、酥等外因緣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

  若法自性無叁句,立宗;何以故以下,辨因。

  借因他性──衆緣──以明此法無有性,非謂自性是無而他性是有,以他性──衆緣──亦從衆緣出故,故曰若法自性無他性亦無也。且因自即非他,因他即非自,故曰自他亦無。因他、謂依衆緣。以他之他,謂凡在自己範圍以外之事物等。衆緣,謂有關系之事物等。此複二種:一、疏緣,如轉繩、陶師等;二、親緣,謂泥團等。余瓶酥等,等其余器物等。外因緣生法皆亦如是者,如牛馬蒲席。不可得,謂無生性可得。有生者,謂果之生起;今果法無自性,是即無此法,此法且無,安有此法之生?故謂爲無生,以無果法之生性可得也。言無生者,但爲對破有生之執,非謂別有無生之可得也。

  己四 破內法明無生

  內因緣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如七十論中說:“緣法實無生;若謂爲有生,爲在一心中?爲在多心中?”是十二因緣法實自無生。若謂有生,爲一心中有?爲衆心中有?若一心中有者,因果即一時共生。又因果一時有,是事不然。何以故?凡物先因後果故。若衆心中有者,十二因緣法則各各別異,先分共心滅已,後分誰爲因緣?滅法無所有,何得爲因?十二因緣法若先有者,應若一心、若多心,二俱不然。

  此中所引之七十論,中國藏經中無此書。或謂此即外道中數論部之金七十論,或謂即天親破外道所作之七十論,二說皆不合理。以此論直說大乘究竟義,論主決不采外道之義以釋此偈。又天親降生之時代,後于龍樹菩薩數百年,亦不應爲論主所援引。故二說皆不合理。

  緣法實無生一句立宗,下叁句辨因。緣法,謂十二因緣法。無,謂本來無有亦畢竟無有,非本有或已有而今強滅之成空之謂無。自、謂自體。謂從本以來,十二因緣法之自體畢竟空寂,無有生性可得。若必計其有生,則此十二因緣于一刹那…

《十二門論講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