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然,以言比量中之時空名物,則盡之矣。可以說現變實事現事實性矣。華嚴法界之六相、十玄觀,亦在是矣。亦知識方法之傑哉!時量之計算法,中國說有一瞬一霎之小單位,依肉眼及所見電光之最速度而言。然幾瞬幾霎以爲一須臾,則無計算之法。故僅泛說而已。有計算者,則爲叁十須臾爲一時辰,十二時辰爲一晝夜,約叁十晝夜爲一月,叁月爲一時季,四季以爲一年,叁十年爲一世,如此而止。今世所通行者,六十忽爲一秒,六十秒爲一分,十五分爲一刻,四刻爲一小時,二十四小時爲一日,約叁十日以爲一月,約叁百六十五日分十二月爲一年,百年爲一世紀。此爲人事上之時量。生物學者,更有較久之生物紀,動經若幹萬年。地質學者,更有較久之地層紀,則動經若幹千萬年。天體學者,更有較久之天體紀,則動經若幹萬萬年。故在時量之計算,限昔中國之計算──基督教等亦然──,于佛陀學之大時量,以其程度相差太遠,大都爲之不能想像。而近代科學者之時量計算,則漸能幾及之也。茲亦用俱舍論之說以略明之。
八 小時量之計算
佛陀學中,大抵以“刹那”爲計算時量之最暫小單位。有說一念──即心之一動也──頃有九十刹那,計一分鍾爲四千五百個刹那。大毗婆沙論則說:一晝夜有六十四萬萬六千六百零六萬六千六百八十個刹那也。然有諸經論,則說:除佛陀不能知刹那之真量。蓋以能知之心念量,粗細有殊,則所知之時量亦萬別千差也。今以俱舍論說,
表列如下:
刹那:比忽較暫。
百二十刹那爲一怛刹那:比秒較久。
六十怛刹那爲一臘縛:比分較久。
叁十臘縛爲一牟呼栗多:合今通用時計表之四十八分,即當一刻。
五呼呼栗多爲一迦攞:迦攞譯實時,即當時,合中國古時辰二時,今通用時計之四時。
六迦攞爲一晝夜。
依此計算,則一晝夜乃爲叁千二百八十二萬個之刹那,較婆沙之計算,粗顯多也。故此可通常俗及學者間之用。更細微之一動,殆非人間心量之所能覺察思辨矣。故小時量,暫應以此所說刹那爲准。
九 中時量之計算
佛陀學中,常說晝夜六時,即指六迦攞言。晝叁時曰上日,中日,下日;夜叁時曰初夜,中夜,後夜。合晝叁時、夜叁時,爲晝夜六時。此大抵爲印度佛陀學者之所通用。然亦有分爲晝四時,夜四時,合晝夜爲八時者。亦有以晝夜六時爲晝六時、夜六時,而一晝夜同中國之十二時者。十二迦攞爲一晝夜,則牟呼栗多以至刹那,皆加一倍矣。然此等但泛言而非定說,故仍當以俱舍爲標准耳。由之進推,則爲月季年等。
叁十晝夜爲一月:每月分爲兩個半月。曰黑半月,乃是中國之十六日至叁十日,用月光之初虧,以至全晦爲紀。曰白半月,乃是中國之初一日至十五日,用月光之漸盈,以至圓朗爲紀。此律藏中常用之黑月、白月,或半月半月是也。由此觀之,印度與中國雖同用月曆,然有不相同者,則中國之初一,是印度之十六,中國之十五,是印度之叁十也。如此黑月、白月兩半分合成者,謂之一月。
四月爲一季:玄奘所稱印度通行之分季法,即每年分爲寒季,雨季,熱季是。此分法與余處不同,大抵出于環境關系,爲印度適于實際生活之分法。或分二行,則依肉眼所觀日在天空運行方向而分。謂第一行中,日逐漸北行;第二行中,日逐漸南行也。此大抵出于印度通俗之傳說。或分春、夏、秋、冬四季,則全與中國同,亦爲佛陀學理論上之所注重,實爲一較妥當較普遍之分法。或分五季,最不齊整。謂四個月爲冬季,四個月爲春季,一個月爲雨季,一晝夜爲末季,又叁個月爲夏季。此似有西洋日曆,用一年日數分月之方法者。故以一日另爲一季,其一月或不限叁十日也。而毗奈耶律,則稱此分法爲當。或分六季,每季兩個月整,乃從叁時各分爲二而說。故其名稱,亦爲漸熱時,盛熱時,雨時,茂時,漸寒時,盛寒時之六時也。或二季以至六季爲一年,然以十二月爲一年則同。十二月爲一年:十二度月光之盈虧,以爲一年。亦必有閏月法,否則數年之後,季候即不齊等,勢難通用。然其閏月之法,猶不可知。而每年之十二月,則各有專名:一製怛羅月,二呿舍怯月,叁逝瑟吒月,四額沙茶月,五室羅伐拏月,六婆達羅缽陀月,七額溫縛叟阇月,八迦刺底迦月,九末伽始羅月,十報沙月,十一磨伽月,十二頗勒寠拏月。合如是十二月,則爲一年。一百年爲一世:此觀于說釋迦時人壽爲百歲,及說初百年中,以至叁百年中、四百年中等,可知矣。五百年爲一變:此觀于說佛法住世初五百年如何,以至後五百年如何,可知之矣。一千年爲一化:此觀于說正法住世千年,像法住世千年,可知。
一萬二千年爲一周:此觀于佛法住世正、像、末共一萬二千年,可知之。
然曆來佛陀學者,詳于心念生滅相續史,及物界成壞相續史,故說小刹那及大劫
簸之時量。而對于人文相續史,則視之較漠然。故年以上之世變等,言之不甚詳確,致今日以詳知其曆史爲難也。在公平觀之現實主義中,于此一點,不能不推中國及西洋爲較勝。
十 大時量之計算
大時量即佛陀學常用之“劫”字,具雲劫簸,意譯大時。而此劫簸,又大抵分爲小、中、大劫之叁種。小劫以此地球人類壽量增減計算,中劫以此地球人類始有終計算──住劫──,大劫以一恒星系之一度成住壞空計算。各大劫各有其名號,今賢劫。其大致相同之劫量如下:
一、人壽一減一增爲一小劫:大地初成,屬于成劫,尚非住劫。居者爲天神等,化生自然,非屬人類,不入此增減之計算。迨入住劫,乃人生類。初生者,壽量八萬四千歲,身材長大約十余丈。後百年生者,即減壽一歲,身亦漸爲短小。如此百年百年,遞減一歲一歲。至人壽六萬歲以前,則曰聖世。天人交通,人皆聖善。從此百年百年,遞減一歲一歲,至于人壽四萬歲時,則曰賢世。福利漸減,猶爲賢善之世。從此百年百年,遞減一歲一歲,至于人壽二萬歲時,則曰盛世。猶有賢世善利之半。從此百年百年,遞減一歲一歲,以至人壽百歲,極于十歲,則爲衰世。諸善益衰,諸惡增長。此爲一減。減至十歲,身材僅尺余長,類一猿猴。地曠人稀,更無惡事可爲。惡機既消,善心來複,由此仍以百年遞增一歲,遞增至八萬四千歲,由衰世而聖世,是爲一增。如此一減一增所曆年數,曰一小劫。說此地球人壽,已經八度減增,今在第九度之減中。釋迦出世,已爲衰世之人,壽僅有百歲時。今當更減去二叁十年矣,亦有于增壽作倍增計者,則十余萬年即可增足矣。
二、二十小劫爲一中劫:人壽一減一增所曆年數之小劫,二十度爲一住劫,即爲中劫之量。住劫之前,大地無人,住劫之後,大地無人。言住者,存在也。此地球人類存在之時量,故曰住劫。然勿謂等于住劫劫量之中劫,必須有人壽減增爲計算之也。人壽減增二十度之時量,但爲計算等于中劫劫量之方法耳。然藉此方法計算,則知住劫之劫量,亦知等于住劫劫量之成劫等劫量。
叁、四中劫爲一大劫:等于住劫劫量者,前有成劫,而後有壞劫、空劫。成劫爲此世界之生長期,住劫爲此世界之壯盛期,壞劫爲此世界之老死期,空劫爲此世界之滅無期。由空劫而再轉入于成劫,如是成住壞空相續而無已時。一度成住壞空,爲一大劫。然一世界或同系統之千世界、百萬世界、億萬世界成住壞空,非全宇宙中諸世界皆同時成住壞空也。或成、或壞、或住、或空,故太空中常有無數之世界成而住,亦常有無數之世界壞而空也。然此大劫依一個火壞劫而說,乃太陽分崩之一度壞滅。每一大劫,有四中劫,八十小劫。每一中劫,二十小劫。茲爲一圖,以助小、中、大叁劫之記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劫) (中劫) (小劫)
四、七火壞劫──即大劫──後有一水劫:地爲所壞,水、火、風爲能壞,火壞經七度後,其第八度乃爲水壞。火壞壞盡初禅而止,不及二禅;水壞乃能壞盡二禅。
五、七水壞劫後有一風壞劫:經七度之水壞,其第八度乃爲風壞,水壞壞盡二禅而止,不及叁禅;風壞壞盡叁禅,但四禅天爲不壞耳。每一風劫,有七水劫,有五十六火劫。每一水劫,有七火劫。其式如下:
┌───────────┐︵
│ │風
│ │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
│ ││ ││ ││ ││ ││ ││ │劫
└─┘└─┘└─┘└─┘└─┘└─┘└─┘︶
: : : : : : : ︵
: : : : : : : 火
: : : : : : : 劫
: : : : : : : ︶
然佛陀學中常用之劫字,皆指每一度火壞之大劫而言。水劫、風劫,既不常用,而中、小劫亦必加稱小劫、中劫,無單稱曰劫者。故劫字乃專用爲大劫之稱呼,而亦以大劫爲大時量之最大單位。以若幹劫爲計算也。
十一 相對之時量
然時量中小時量之最小刹那位,既暫以此一人間心念生滅量而假定,在心念生滅量更微密或更粗疏者,不定如此。而中時量,暫以日球對地球一度隱現之一日以爲計算單位,亦屬假定。他星球上,人與太陽關系有殊;此地…
《真現實論宗依論(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