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真现实论宗依论(上)▪P6

  ..续本文上一页素陀

  二十三、毗婆诃     二十四、毗薄底

  二十五、毗佉担     二十六、称量(一大千界可称量之原子数)

  二十七、一持(一大千界不可称量之力点数)   二十八、异路

  二十九、颠倒(一大千界之名相分别心数)   三十、三末耶

  三十一、毗睹罗     三十二、奚婆罗

  三十三、伺察      三十四、周广

  三十五、高出      三十六、最妙(以上十信菩萨数学)

  三十七、泥婆罗     三十八、诃理婆

  三十九、一动      四十 、 诃理蒲

  四十一、诃理三     四十二、奚鲁伽

  四十五、达攞步陀      四十六、诃鲁那

  四十七、摩鲁陀     四十八、忏慕陀

  四十九、瑿攞陀      五十 、摩鲁摩(以上三贤菩萨数学)

  五十一、调伏      五十二、离憍慢

  五十三、不动      五十四、极量(以上加行菩萨数学)

  五十五、阿么怛罗     五十六、勃么怛罗

  五十七、伽么怛罗     五十八、那么怛罗

  五十九、奚么怛罗     六十 、鞞么怛罗

  六十一、钵罗么怛罗     六十二、尸婆么怛罗(以上初地菩萨数学)

  六十三、翳罗      六十四、薜罗

  六十五、谛罗      六十七、偈罗

  六十八、窣步罗(以上二地菩萨数学)    六十九、泥罗

  七十 、计罗      七十一、细罗

  七十二、睥罗      七十三、谜罗(以上三地菩萨数学)

  七十四、娑攞茶   七十五、谜鲁陀

  七十六、契鲁陀(以上四地菩萨数学)    七十七、摩睹罗

  七十八、娑母罗     七十九、阿野婆(以上五地菩萨数学)

  八十 、迦么罗     八十一、摩迦婆

  八十二、阿怛罗(以上六地菩萨数学)    八十三、醯鲁耶

  八十四、薜鲁婆     八十五、羯罗波

  八十六、诃婆婆(以上七地菩萨数学)    八十七、毗婆罗

  八十八、那婆罗     八十九、摩攞罗

  九十 、娑婆罗     九十一、迷攞普

  九十二、者么罗     九十三、驮摩罗(以上八地菩萨数学)

  九十四、钵攞么陀   九十五、毗伽摩

  九十六、乌波跋多     九十七、演说

  九十八、无尽      九十九、出生

  一○○、无我(以上九地菩萨数学)    一○一、阿畔多

  一○二、青莲华     一○三、钵头摩

  一○四、僧祇      一○五、趣

  一○六、至(以上十地菩萨数学)    一○七、阿僧祇(无数也,乃超过菩萨之数学也)

  一○八、阿僧祇转     一○九、无量

  一一○、无量转     一一一、无边

  一一二、无边转     一一三、无等

  一一四、无等转     一一五、不可数

  一一六、不可数转(算学之真量)    一一七、不可称

  一一八、不可称转(质素之真量)    一一九、不可思

  一二○、不可思转     一二一、不可量

  一二二、不可量转     一二三、不可说

  一二四、不可说转     一二五、不可说不可说

  一二六、不可说不可说转(以上真比量之极量)

  此华严之数量,从阿僧企耶起,为佛陀之数学,共二十位,其数之多,穷于计算。俱胝以前,为常俗数,用十进之加法。此中但取为依,不复为之追溯。俱胝以后,即为学者之数,可依之以渐达佛陀之数,乃用倍倍相乘而进之法。四五位后,已难计算,何况至于百二十六位耶?后之二十数位,诸菩萨地亦难自力比知,唯藉佛说而知。故华严唯此品佛陀自说,余皆菩萨说也。菩萨从佛习此数学,乃能算知无量由旬广大沙聚,悉知其内颗粒多少。亦能算知东方所有一切世界种种差别,次第安住;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亦能算知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广狭大小及以名字,其中所有一切劫名,一切佛名,一切法名,一切众生名,一切业名,一切菩萨名,一切谛名,皆悉了知。此自在主童子告善财童子之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也。然始于一数,至不可说不可说转数,皆比量理,非现量事。而现量事既为一不能触,亦为不可说不可说转所不能到也。故曰“若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六 空量之计算空量计算,即空间点线面积之计算,则几何学是也。此种计算,佛陀学中,仅至常俗与学者之计算而止,且较之近人所谓几何学,或尚不逮,则因佛陀于此随俗而说。大乘学中,但泛言若干佛刹微尘数,而不详言微尘之量,如何积聚以成佛刹。故言之者,唯在于小乘学。以大乘直观有情器界等,皆为幻象不用分析观空,而小乘则须用分析以观空也。故今亦唯取俱舍论为代表以言之。点线面积之点,假定为不可以长广厚度量之圆微,线可以量长而未能量广,面可以量长广而未能量厚薄,至积乃为具体形物,须量以长短广狭厚薄之三度。凡度量一形物,必须有此三度;更加时量,则须四五六度乃能得之。若仅有长短广狭之二度,则如三直线相合而成一三角形式,此种三角形式,但为思想言说图画上之假设,而非事实上具体之形物。今取俱舍论说,表演如下:

  最单点曰极微:假定极微为最单点,但是圆量,无长广厚可量,即风界种;

  风即轻动之力,等于以太。

  七极微为一微量:即火界种;火即光热之力,等于电子,已有长广厚之可

  量。

  七微量为一金微:即地界种,等于原子。金即坚韧之质。

  七金微为一水微:即水界种,等于分子。水即湿粘之质,由此质成生物质

  故。

  七水微为一兔毛尘:即生物之原形质也。亦曰生元。

  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无组织之细菌。

  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有组织之细菌。

  七牛毛尘为一隙游尘:隙光中肉眼可见之微尘。

  七隙游尘为一虮:肉眼可见细虫之幼虫。

  七虮为一虱:肉眼可见之细虫。

  七虱为一[麦+广]麦:等于十分为一寸之一分。若计重量,此亦等于一分。一虱等

  于一毫,一虮等于一厘。一丝等于一隙游尘,一隙游尘等于一牛毛尘,

  而一指节以下,等于一钱、一两、一斤,可知。

  七[麦+广]麦为一指节:等于十寸为一尺之一寸。而约计为英寸四分之三。

  从极微到[麦+广]麦,皆七七数相乘而进。有人计算[麦+广]麦为一、九七五、二二六、七四三个之极微。然此不应计其个数,以七极微为一微量之言,乃指一微有一中心及六方分以言,六方分即长广厚也。南北为长,东西为广,上下为厚。成唯识论所谓若有方分,则可分析而非单体;不可分析,则无方分而超空量──谓非复占空间之存在物,而但为假想之境也──。可见其分析为七之分析方法。然亦有计算一苏迷卢为若干极微与若干斤两者,要为分析观空之方便耳。由一指节更推进之,用以量长,即为长短之量;用以量广,即为广狭之量;用以量厚或深,即为厚薄高低深浅之量。或谓仅以量长度者,非也。其说如下:

  三指节为一指。

  二十四指为一肘。

  四肘为一弓:约六英尺,或一海尺。

  五百弓为俱卢舍:约三千英尺,或五百海尺,即一里也。或谓一逾缮那为里者,非也。

  八俱卢舍为一逾缮那:逾缮那或译由旬,即一驿站也。由旬,为佛陀学常用之计量语。逾缮那有小、中、大之三种,此说小逾缮那。一小逾缮那,当中国之二十里或十六里。一中逾缮那,当中国之四十里或三十二里。

  一大逾缮那,当中国之八十里或六十四里。计苏迷卢等之大物,则用大逾缮那算之。计人间之行路,或小或中或大无定,故计算每不一。

  逾缮那以上,则大抵用若干逾缮那计之,不另为专名矣。然量物更须有四度以上乃能量得之者,故当进说时量。

  七 时量概说

  时量久暂,其粗显者,寄于日之出没,月之圆缺;其细密者,寄于人之心念生灭。故从来之学者,大抵以空量为物之特质,以时量为心之特性。分空量、时量为没交涉之二理,乃分物、心亦为没交涉之二事。近爱恩斯坦之相对论数理出,乃知无有离时量之空量,亦无离空量之时量,时空一致,乃有心物。此空量中之时量,不同彼空量中之时量;彼时量中之空量,不同此时量中之空量。换言之,则此心识中之形物,不同彼心识中之形物;彼形物中之心识,不同此形物中之心识。渐成时、空、心、物皆为幻觉之幻象观。且能推知超比量理之现量事,不得不谓科学者中之首出矣!英国人汤姆生尝论之曰:爱恩斯坦学说之特点,在置吾人于未有空间、时间、物质诸念以前,以至于最原始之真体──按:即真现量事──,即吾人本之以构成如是之空间、时间、物质诸念者也。今请揣其本而言之,其说自易明矣。试设一羌无经验之灵性──即离随忆念、随计度等分别之现量──,忽焉置之于斯世之场野,其最初所觉察者,即此场野,及其中凡物之全体──幻觉之直觉──。吾人且将设此灵性为人类之灵性,少顷始能辨物──或错觉,或比量正知──,随即辨认此场野之一部与其他部,且将觉其本身与此场野为二物也──心境始分──。又设此灵性具有躯体,以为其致思之之中心,于是始有彼此之分辨也──物我始分──。使此灵性适见一花,花中有蜂,花之与蜂,初为一浑然之个体,现于彼处耳。有间,其蜂飞出,而集此灵性之手,则向之个体一部,昔在彼而今在此矣。又使彼蜂螫刺其手,则其事之发生,必在彼蜂与彼花浑然为一体之后。此也,彼也,先也,后也,空间,时间之观念,于是起矣。且此手中之蜂,原在空间者也。使其悟此,则物体占空间与时间之观念,由是生焉。盖空间有不同处,时间有不同点,其理一也。如是推之,物质之概念亦成矣。以“物质概念”为空间、时间与某事合成之概念,未合成时则无物质,足破以物质之原子为本生成万物之谬。以空间概念、时间概念起于心境物我分辨后之某事──若蜂螫手之事──,足破康德等以空间、时间等为先天观念之谬。然爱恩斯坦于现量事,犹是推设之比知,尚未能触证不分心境不辨物我之现量实相,则于现实,犹有一间之隔者也。虽…

《真现实论宗依论(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