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真现实论宗依论(中)

  真现实论宗依论(中)

  太虚

  第二章 所知现实之成事

  所知现实之成事者,谓所知变现事实之已生成者。事实亦即事物。事物之已变现成者,类而别之,近人大抵分之为无机物──或无生物、与有机物──或生物。研究无机物者:为天学,即天体学、天文学、气象学等;为地学,即地质学、地理学、矿物学等。研究有机物者:为生物学,即生理学、形态学、心理学等;为人生学─人类为生物之第四级;一、单体细胞级亦曰生元,二、植物级,三、动物级,四、人类级──,即人类学、人种学、社会学等。而纶贯之以化学、物理学。化学言质,物理言力。无机物与有机物,皆质力变现成故。此为执唯物之科学。今依现实主义之佛陀学,则当分为“有情”与“器界”研究之。然其研究之内容则同其丰富,而范围之广大过之。故应尽量采纳上述之各科学而施设之于适当之位置。

  然此有须先特别提明者,现实主义之佛陀学,旨在现性实觉、现量实相不可诠说,但随世间──习俗之各种有情世界间──、机会──一地方一时代之机感的人众,或异类异界中的机感有情众──而说。世间各种有情机会之能知所知量,浅深广狭有多差别。其能知上之所知境,有似梦境,奇幻非实。但由业习力相似相续故,一种有情机会之习俗心境养成故,习深俗成。在此机会中者,众有情觉其如此,一有情亦觉如此。但由先传如此故,众信如此故,觉其如此,其实非必如此。故虽谓之世间真实,若衡之以学者世间知所知境──科学者、哲学者、禅学者等──,及出世间现量实相,则非真实。现实主义者之随机而说,在由不违世间之习俗心境中,俾达到现量实相之现实心境。能达到现量实相之现实心境,则习俗之心境自空,如睡梦醒,梦境自灭,故其为说,有二要旨:不妨碍达到现量实相之习俗心境,则随顺或修改而略说之;不令嗔恨而生不关要之抗争──若伽利略地动说为耶稣教禁止等──,且令欢喜而来信受最关要之主旨,所谓世间悉檀是也。有妨碍达到现量实相之习俗心境──若唯神、唯我、唯物诸迷谬执等──,及有益达到现量实相之世间心境──习俗世间、学者世间──,则对治或称道而详论之,所谓对治悉檀、生善悉檀是也。本此二旨,释迦佛陀现于印度,其密迩人间之有情器界──若瞻部洲、苏迷卢等──,较为当时印度人众所公认如此者,自不能不用随顺或修改而略说之态度,此不能不与“自有所执”之科学者,异其态度也。故佛陀所说密迩人间之有情器界,不能如嫥嫥于此之科学较为详确,殊不足为怪也。然现实主义者之在今世,则因地球人类交通进步,知所知境扩张,旧时一方一族之习俗心境渐开放,而以组织研究之精进故,印刷宣传之便利故,科学者世间之科学,渐为地球人类有势力之世间心境,则本于随机而说之主旨,当随顺科学或修改而略说之。所以必加一修改条件者,则因科学者世间之科学心境,虽较旧时习俗心境为胜,然亦未达现量实相之境,不无违碍之处,故随顺中仍加以修改也。

  第一节 所知有情

  一 何谓有情

  有情、具云有情众生,即动物也。西文动物一名,亦是“有心灵之物”义。此云有情,亦即有心灵义,特别是指“有一切种识”义。即各有一“永续统摄自觉进化之性命系”,转趣于诸生类,故名补特伽罗──数取趣──。此体系于矿、植非各有其一者,且为间接依各有此一体系之有情以相续生死成坏者。此为有情众生与矿植器界之法尔分类,亦为现实主义依现实之当然分类。彼科学者等以析观所得之非现实的唯物“质力”为所依止者──最后原质与原力,大抵皆为假说或臆说,纯正科学者皆承认之,故彼非以现实为依──,自应与唯依现实为分类者殊,不足怪也。

  二 有情略分类

  有情以心身离减逼迫条件,而自由活动为乐;以心身紧增逼迫条件,而不能自由活动为苦。其前业引生──自然──之心身,依此苦乐差降,以人为根据点明其类别,旧云六趣,或曰六道,今曰六生:一者、人生:诠释人生,唯有三义,即见于旧新毗婆沙论者:一、止息意,谓于六趣之中,能止息烦恼恶乱之意,莫过于人故;二、忍,谓于世违顺,情能安忍故;三、末奴沙,谓于种种工巧业处而得善巧,能用意思惟观察所作事故。立世阿毗昙论所云摩菟沙──人──之八义,不异末奴沙。而契经所云人有胜于诸天之三事,亦不外此。盖末奴沙故,勇猛胜;忍故,忆念胜;止息意故,定慧胜也。据兹推察人事,偏于种种工巧业处而得善巧,能用意思惟观察所作事故,演为西洋人分析之哲学,我对物之文化,勇之生活。偏于世违顺情能安忍故,演为中华人变易之哲学,我对人之文化,仁之生活。偏于六趣中止息烦恼恶乱之意故,演为印度人还灭之哲学,我对我之文化,智之生活。然此三各偏,皆于人性未全故。偏于末奴沙,其进境限于阿素洛;偏于安忍,其进境限于北拘卢人及欲界天;偏于止息意,其进境善者可至于生空涅槃,不善者则仅至于色无色界而妄执为涅槃。必依真现实论之佛陀学──大乘──,乃能由人而菩提萨埵,而佛陀,圆满人性。据人升推上级,二者神生:旧云阿素洛趣,或阿修罗道,今以为有情众生之一类。但心身灵通,游行变化,故名曰神生。阿素洛为神生一种,而不限于阿素洛也。乃人生、傍生、饿生之精灵者,及天生之降德者,诸杂类之总称,故旧亦曰杂趣。人之精灵者,曰神仙,曰紧那罗。傍生之精灵者,曰龙,曰迦楼罗,曰摩呼罗伽。饿生之精灵者,曰药叉,曰罗刹,曰健达缚,曰毗舍阇,曰鸠槃茶,曰薜荔多,曰富单那。天之降德者,曰阿素洛。凡是皆能通行于人生、傍生、饿生、天生之四趣神变而灵奇者。据神升推上级,三者、天生:天以自然享用内外光明身资胜妙为义。盖他星球较人更进化之一种有情众生,故曰天生。有欲界天生六:曰四王天,曰忉利天──三十三天──,曰时分天,曰知足天,曰化乐天,曰他化天。有色界天十八:曰梵众天,曰梵辅天,曰大梵天;曰少光天,曰无量光天,曰极光净天,曰少净天,曰无量净天,曰遍净天;曰无云天,曰福生天,曰广果天,曰无想天;曰无烦天,曰无热天,曰善现天,曰善见天,曰色究竟天。无色界天有四:曰空无边处天,曰识无边处天,曰无所有处天,曰非想非非想处天。据人降推下级,四者傍生──或曰畜生,义狭不用,或曰横生,义与傍同──;不能完全直立其身,旁身横身,以行动故。除人类外,在地球诸动物是。曰陆行类,若兽类等;曰水行类,若鱼类等;曰空行类,若鸟类等,此有单栖、两栖、三栖之可区别。或无足类,若蛇鱼等;曰二足类,若鸟类等;曰四足类,若兽类等;曰多足类,若蜈蚣等。观一滴水与一人身,有无数虫,与近代生物科学于所研究之动物,大抵相等。然近人之分类,繁细难尽,约而举之,曰无器官类,若无器官组织之细虫等;曰有器官类,则诸有器官组织者皆是。从有器官类,可略分有脊骨类,无脊骨类;无脊骨类若诸无骨虫等。有脊骨类,可略分为哺乳类,不哺乳类。此大抵从动物学中之形态学以分类者。欲穷详尽,可自寻研。据此降推下级,曰饿生类,旧云饿鬼。鬼之一名,世多误解,佛陀学乃饥虚之义,可包饿名义中。别含幽闇之义,亦为有情众生之类,可云幽生。今曰饿生,非人死之所成,乃转生之异类。说有九种:最下无财级者,曰炬口类,曰针咽类,曰臭口类;处中少财级者,曰针毛类,曰臭毛类,曰大瘿类;最上多财级者,曰得弃类,曰得失类,曰势力类。势力类则上通于神生矣。瑜伽师地论分由内障碍饮食,由外障碍饮食,饮食无有障碍之三类,大致相同。依正法念处经,又说有三十六种鬼:一、镬汤鬼,二、针口自死鬼,三、食吐鬼,四、食粪鬼,五、食火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鬘鬼,十二、食血鬼,十三、食肉鬼,十四、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黑闇鬼,十八、大力鬼,十九、炽然鬼,二十、伺婴儿便鬼,二十一、欲色鬼,二十二、海渚鬼,二十三、琰摩王执杖鬼,二十四、食小儿鬼,二十五、食人精气鬼,二十六、罗刹鬼,二十七、火烧食鬼,二十八、不净巷陌鬼,二十九、食风鬼,三十、食炭鬼,三十一、食毒鬼,三十二、旷野鬼,三十三、冢间食灰土鬼,三十四、树下住鬼,三十五、交道鬼,三十六、魔罗身鬼。各有业因,成其果报。本此饥虚幽闇之有情众生义,则除特指之饿生外,凡恒饥虚及只能生活于幽闇中之有情众生,与在光明中生活之人类不能遇者,亦可属之饿生。则饿生类,亦得通于近世生物学之研究中矣。据此降推下级,曰苦生类。旧曰地狱,不合梵文原义,梵文原音曰那落迦──泥犁──,义为常受苦具逼迫之有情众生类,故今曰苦生类。随受苦之区别,曰八寒类,受寒逼迫:一、额部陀,寒极身生疱故;二、尼刺部陀,严寒逼迫身疱裂故;三、 頞折吒,冻僵发此痛苦声故;四、臛臛婆,寒痛之极,发此声故;五、虎虎婆,冷风袭喉,发此音故;六、嗢钵罗,身分冻裂如青莲故;七、钵特摩,身分冻裂如红莲故;八、芬陀利,身尽骨折如白莲故。曰八热类,受热逼迫:一、等更活,热死一齐更活受烈热苦故;二、黑绳,全身火镣铐苦逼故;三、众合,众火山火具合逼故;四、号叫,沸油煎迫失声故;五、大号叫,众火煎迫大声泣故,六、烧炙,受热镬煎炙故;七、大烧炙,在火湖中受烧煮故;八、阿鼻旨,受苦无间断,亦无少乐相间故。八寒八热,有多同类,共受其苦。别有孤生各处,身心无少自由而诸苦环迫者,其数繁多,曰孤独类。此大抵用俱舍论说,大智度、瑜伽师地论,大同小异。知苦生类为常受苦具逼迫之有情众生,除特指诸苦生类外,亦可通生物学所研知诸身心无少自由活动乐趣之动物类,亦可属之苦生类矣。此六生类,每类有多等级。就人类言,最野…

《真现实论宗依论(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