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有,以构成人生世界观:物质精神化,发源于自然,自下而上升,高至于国际历史、迷信、魔术,为物质精神之混合;上达而归极于佛陀。精神物质化,发源于佛陀,自上而下,降至低于魔术、迷信、历史、国际,为精神物质之混合,下达而归极于自然。世界而人生欤?人生而世界欤?以全世界之众缘而集成人生,分析人生之众缘而为全世界,此在有现代学者常识之人士,苟能平心静气以审察之,则此人生世界观,固皆现实而无何诡奇也!
八 太阳系之小三界
佛陀学中所说三界,乃一大千界之三界,过于高广,不能由人生界一跃即至于彼。故今准依经论所传,别于一苏迷卢系内,说小三界。此小三界,依统治者立名:一云、能天主界── 即天神界 ──,三十三天之能天主,正统太阳系中天生、神生,兼统人生、旁生及饿生、苦生故。二云、琰摩王界── 即地祇界 ──,正统饿生、苦生,兼统人生及旁生故。三云、转轮王界── 即人畜界 ──,正统地星、水星、金星、火星人类,兼统象、马等旁生故。故能统治者之胜劣,故其次第如此。若依正被统治者言,由劣而胜:一、饿生、苦生界,居于水星、金星、地星之心或面,琰摩王建都于地星之腹而为统治。二、人生、旁生界,居于水星、金星、地星、火星之陆或海,转轮王建都于地星,御飞轮巡行于水星、金星、火星等处而为统治。三、天生、神生界,居于日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卫星、小行星等,能天主建都于日球,以四天王等处而为统治。
统饿生、苦生之琰摩王界,兹据众传绎其意云:饿生住处,一正,二边。正、居此地球下五百逾缮那处,有城周匝数千逾缮那量,琰摩王统饿生居住其中;边、居不定,山谷、空中、海边皆有。有威福者,有妙宫殿── 若人间诸神庙 ──,无威福者,或依粪秽、草木、冢墓、屏厕而住。据言大威德者,火星亦有,然此是神生类,乃空行、天行药叉等,非饿生类。或说地球西有五百岛城,半居有威福者,半居无威福者。传有转轮王你弥者,尝飞行游观之。梵名曰闭戾多──薜荔多──最初琰摩王名秕多,秕多界中所有曰闭戾多,形或似人,或亦似诸旁生,类皆饥虚畏怯,性极贪求饮食,故名饿生。苦生住处有三:一热,二寒,三边。热苦器在地球中心,有八大狱,最苦者为第八阿鼻旨狱。此八、每一有十六小狱为眷属,合有一百三十六所。寒苦器在地之边际──即南北极──,或亦通水、金二星边际,大者亦有八所。边苦器无定处,或在山间,或在水间,或在旷野,此应通于水、金、地星三处。其受诸苦,或有主治,或无主治。大抵热边诸狱,轻者由琰摩王之所治罚,重者与诸寒狱业招其处,受自然苦。梵名曰那落迦,意译苦器,唯受诸苦,故名苦生。兼管人、旁生者,萧梁元嘉十年皇族文宣王家,设有亡母灵床,一日居一身长色赤而似人者,举家骇传,人竞往观;沙门僧含与之问答甚多,久之形隐,唯闻语声。据云:此间有一女子,应在收捕,奉戒精勤,致稽时日。此床虚设,故权寄居。既为时众目观耳闻,应为事实。收捕于人,可知兼管人间事也。
统天生、神生之能天主界:四天王以千手天、持鬘天、常放逸天、星宿天为眷属,统诸药叉、龙等,朝能天主于忉利天善法堂中,各依方位面向能天主坐。能天主所都善见城,纵广一万逾缮那量,天主与眷属居,诸宝严饰。城外更有欢喜、粗恶、杂车、杂乱诸游戏之园林池苑,诸天神等受乐其中。诸妙翅鸟、龙等神生,传有宝宫殿园池等。鸟常食龙,然但能食由胎、卵、湿生者,而化生龙威德胜鸟。宝宫殿中奉佛经像,自在快乐,皆等天生。兼统人生等者,毗昙论云:是四天王,于善法堂,以人间等善恶奏闻能天主等。四天王等,每月分界巡行人世间等,次第观察人等持戒、布施、修福德等,若多若少。善行者多,能天主等天众欢乐;恶行若多,能天主等天众忧恼。琰摩王等,亦受能天主之管辖。诸薜荔多有威德者,则服劳于四天王等。故能天主直接间接统治全太阳系诸有情器。世之神教,乃奉为人生世界之唯一真神、真父、真主,按之亦其福德较优人中转轮圣王耳。
九 转轮王界变迁史
据传:统人生旁生之转轮王界,由来已久。唯此地球变迁最繁,水、金二星亦有变迁,火星最为安定有常。而转轮王虽统治四星、或三、二、一星不等,要皆宅生于此地球。此地球上,于减劫中人寿八万岁时,各转轮王御金轮宝飞行空中,统治地星、水星、金星、火星──人及旁生;四星皆可交通往来,持十善法,自行教他。六万岁时,各转轮王御银轮宝,统治地、水、金星,交通往来。四万岁时,各转轮王御铜轮宝,统治地、水二星,交通往来。二万岁时,各转轮王御铁轮宝,统治地星,交通全球。皆以十善,自行教他。人寿减至不及千岁,无复具大福德转轮王出。虽有余善流布人间,恶增苦滋,交通阻绝,分为各国,各治其族,犹如粟散,时有离合。传转轮王皆备七宝:一曰、轮宝,乃天然物。二曰、象宝,三曰、马宝,此二属于旁生。四、将军宝,则为军事部长;五、主藏宝,则为财政部长;六、典御宝,则为交通部长;七、善女宝,则为母仪后范;此四属于人生。有此七宝,故能统摄人间之矿、植、动为资用也。现代人造飞机,亦铁轮宝之流亚欤!然人类之善行不见增长,凡所作为,多由忿杀贪争而为出发,战斗伤残压迫之苦,呼号奔走,无可宁息。证知近代工艺等虽大有增进,譬之落日回光,观若绚烂,而益近于黯暗。故今犹在第九减劫之末,大多数人之恶趋势,殆非少数善人之可挽回。然有心人亦不以此灰其志愿,留此善种传持不断,自能上生天界,往生净土。既可为此人间减尽转增之远胜缘,亦可为现时略略减恶增善之近胜缘也。故应益加奋励,以诸善行,自修教他,化导人生。盖此人间寿量,由减极而增之增劫已经八度,由增极而减之减劫今为九度之末;除初一度及最后度唯是由极长寿而减之外,中间须经十八度之减增。增减每经一度为一小劫,加初及后之二减劫,合为二十小劫,为此地球人生等类相续生存时量。今在第九减劫之末,譬之一人年未及半,正当盛壮之岁,虽暂病于衰弱,必能徐复康健,前途幸福犹无限量。扩此胸襟,云何不勉!他日海陆宽廓,河山平正,人寿物丰,金轮宝现,水、金、火星与地交通,慈氏龙华三会度人无量,吾今胡可不勤修胜行哉!火星交通之后,吾人亦得分享其乐。如云:俱卢洲人,入善体等河中沐浴游戏,脱衣置岸,著时随取,无有自他分别;乘诸宝船,优游快乐;诸树出生衣服、璎珞、甘果、琼浆,随意衣食;出诸乐器,歌舞弹唱,唯情所欲。全人间为一大公园,诸有情者闻之,当起歆慕!
十 大千界之大三界
统大千界即索诃世界以言之,佛陀学中最普通者,分说三界。前二界有形器,无色界无形器。无形器者即如虚空,遍于前二界中,故索诃界统称三界。而此三界,亦为异生、外道种种有情器界最繁复者。他方诸有情器界之心境,或胜于此,则减少此中之恶趣;或劣于此,则减少此中之善趣;无有更增加于此索诃界之情境者,有之则唯超情之佛刹耳。故此三界,可代表一切有情器界之种种心境。三界向称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今为精密其分别之意义,兼用色、欲二字以为界别:一、有色有欲界,包括天趣及人趣等六趣异生;二、有色无欲界,包括四禅诸天;三、无欲无色界,包括无业果色诸天。色者、指诸物质以言,有色即有物质之身器者,无色即无物质之身器者。欲者、指尘欲言,于自身外所有之物,谓之曰尘,于尘有所贪欲──贪等相应之欲,不与贪等相应之善欲等,非此所云──,谓之尘欲;此尘欲,简言之即为食色之欲──“欲界有情”乃以食色为性命,故云食色天性。要之、为风轮所轨持之魔罗天以下,即有阴阳之性,有阴阳之性即有食色之天性,有食色之天性即有贪著受用于自身外之五尘欲──色、声、香、味、触五尘。故有欲者,即是有此五尘贪欲,专就人事显著者言,亦曰有于财、色、名、食、睡之五欲。既有物质之身器,复有五尘之贪欲,故曰有色有欲界也。初禅以上,虽有身器,然由业果化生 , 无有男女阴阳性别,而以禅悦滋养身心,亦不贪求身外色、香、味、触之物为食 ; 男女饮食之欲完全解脱,无此五尘贪欲,故谓之有色无欲界。无色界天,不但无五尘欲,亦无业果所生物质身器──色有二种:一、业果色,由异熟生;二、定果色,由禅定生,此有后者而无前者──,故谓之无欲无色界。凡佛陀学,初步、在离神、旁、饿、苦四生之杂恶业,成人天之善业,重在律学;次步、在离尘欲之业,成清净之梵行,兼重律、禅二学;三步、在择灭杂染之惑业,成净善之圣行,修律、禅、慧三学,由此乃能度越三界,圆成出世间之圣果。三界为诸异生外道各别贪著之所,既为佛陀学者所对治之病患,亦为佛陀学者修历中之过程,故应先了察之。否则、将举步荆棘而无从措手;甚或随情贪著,误认异生外道之境而为圣证,终陷三界深坑,末由超出。此为佛陀学之重要关头,习者当审择焉!
十一 大千界之九地
前于所知有情节中,分六种生类之情器,详于欲界而略于色无色二界,以此二界诸天合为天生类故。三界之分,上下等略。今分九地,则详色无色界而略欲界,以欲界六趣并为一杂居地故。兹先列表再解释之。
舍 离 定 离 五
空无边处地……………………………………………………………
念 喜 生 生 趣
识无边处地……………………………………………………………
清 妙 喜 喜 杂
无所有处地……………………………………………………………
净 乐 乐 乐 居
非非想处地……………………………………………………………
地 地 地 地 地
︵ ︵ ︵ ︵ ┌──┴───┐
四 三…
《真现实论宗依论(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