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真现实论宗依论(中)▪P9

  ..续本文上一页亦有何资益耶?然所变之器界,本为有情之“色根身”依持受用,故若于此有情身可有依持受用之器界,此有情识便应变为彼之器界。但为业果造受之阶地所离隔,不因居处之此界他方而阻碍──颇同代表各种职业阶级之国际团,但有阶级之分,而无国界之别──。是故虽生他方器界──他界之空轮内──,然与此处有情居于业果阶地相等之有情类,其异熟识,亦得变为此处阶地相等之有情身所资器界,彼亦可生于此为依资故 。 彼一一界有情识变为此界阶地相等之器界既然,此界有情识变为彼一一界阶地相等之器界亦然。故此器界,于将坏及初成之时,虽无有情而亦现有此之器界;彼一一界阶地相等之有情识,皆共变为此故。彼于此界既然,此于彼一一界亦然。可为图解如下:

  器界与有情之关系

  然于此说犹有须补充者,则异其阶地之有情,其异熟识虽不一切皆变不同阶地之有情身所依器界,然亦有以特殊关系而变之者,若上界离生喜乐地之大梵天,兼领欲界;舍念清净地之大自在天,兼领五有色身器地──即上表列之五阶地──;又有上地将下生于某阶地者,此诸上地有情识,应变为有关系用之下地器界也。下地有情,亦有努力修戒定慧等行,将上生于某上级地、或某他方之净土者,此诸下地有情识,应变为有关系用之上地器界也。故虽仅就业识所变之器界言──诸佛菩萨愿定通力所变者,下另说──,应有四句分别:

  一、现居及将生此方此阶地之有情识共变;此最居主要之地位,故若无现居

  及将生之有情时,器坏渐灭。

  二、不来居此方之他方同等阶地诸有情识共变。

  三、此方居上地能兼领于此阶地之有情识共变。

  四、此方、他方、土地、下地当生于此方此阶地之有情识共变。

  有此四句,乃穷尽有情识共变器界,以为色身依住资用之理由也。此方、他方有情,或以同等阶地而转生于他方此方同等阶地;此方、他方有情,或以不同阶地而转生于他方此方不同阶地。要之,可有转生色身依资用者,其有情识皆应互共变为可依资之器界。然此犹依一方一阶地内诸有情器共受用者而言。然别受用,犹应注重各类各个有情业识各变之殊异也。各类变者,若共居于此方五趣杂居地者,例对于人生所见之江河,人生则为水之受用;诸饿生等则见猛火或粪秽等而受用煎迫;诸天生等又见为金、宝、琉璃、庄严而受用诸乐;在诸水族,又视同空气而依为窟宅。缩小言之,同在地球之人,苦乐相差霄壤;同在中国,同在上海,亦复业果差别。各个人各变不同者,如忉利天,于同食具成美恶迥殊之食味;人亦随其特殊身心,于同一境感觉色、香、味、触不同,竟不知孰为正色、正声、正味耶?故诸器界,虽由无数有情同业增上,变成相似之境,其实但有相似而无同一。各有情心身,各依资于各变之器界;各有情各为一宇宙。时无本剽,空无边中,乃为尽理之谈,符于现实。然诸有情同业、异业互为顺违增上缘力,或总或别,相坏相成,以变为相似不相似之身器等,亦为现实之事。由前故说一切种识缘起,由后故说法界无尽缘起。

  十二 人生于器界之依资

  前于器界,既说明其原理,今再就资人生所依持受用者,切实言之。人生直接所依持者,固在于地球之陆地,然日月之供给光热,海蒙空气之供给风雨等,亦有关于依持,否则,色身陆地亦不能依持也。至于受用日、月、光、气、风、雨等,固多有直接间接关系;而尤以陆地及陆海所出产之矿植,供给于人生为衣、食、住、行、康、乐之器用者为要。大抵衣食取于陆海所产植物;住、行、康、乐之具,兼取陆海出产矿植以成。人生之生活,大都依赖于植物,故亦谓人为寄生植物者。人之受用于矿植等,较旁生等为特殊者,由手足分工而两足能支持其全身直立。旁生亦曰横生,人生亦曰竖生,亦由两足能支持直立其身否而别 。 两足能持身而直立,乃能运其两手,别为造作及受用于矿植之间。其造作受用于矿植之又一特殊力,则在能用于火,此亦旁生等所不能为者。由能用火,于是能采用钢、铁、煤、炭、石油等,制成种种五金之器。驯至能利用蒸汽力、水力、电力,产生近代工艺制造诸增强五色根识感觉力之器──望远镜等──,于见知上扩辟向来不见知之境界;制造诸汽车、汽船、飞机等之交通器,凿开向来不交通之阻隔。至于改造植物、动物之种类根身等,遂令死格式之自然界,亦呈以人力为主变因之日新月异活泼形势。人生之手乎,器界之火乎,二者实为人生工作于器界种种异能之机括,亦为人生受用于器界种种特长之基本;而依此亦愈见器界由有情识变之真相也。盖由人生有何等之意欲情识,即可运用手、火变生何等之器界以依持受用。故交通于水星、金星、火星之他器界,亦决非绝对不可能之事。人乎!人乎!勉哉!勉哉!善用其手与火,以工作于器界,固不难改创变造之,以适于人生之依持受用,而不必以地球人满为患等,效彼杞人忧天之坠也。然旁生、人生等色身,则同为须以器界为依持而受用于器世间者;虽可由互相感通情愿而资助为用,然若强取其色身而寝皮食肉,用之如器界之矿植,则为非理。盖旁生等特为吾人较愚蠢之幼弟,吾人当悯爱之,止其互为伤残而导之以共存共荣,为友为侣,至多亦责其为仆役为拘囚耳。甚至人相杀食,以他人色身为工具、为器物,而用之同于器界,则其犯分悖理之罪,更为难恕。故人生当依持地界而受用于矿植之器;人生、旁生,则应相为教导,面共工作生活,庶其人生可衣、食、住、行、康、乐于天地。

  第三节 所知情器

  一 所知情器概论

  前者虽别论所知有情与所知器界,其实有情与器之世间相,密切关连,不能绝然分划而说。虽于前二节中,亦曾说有情而及于器界,说器界而及于有情,犹有多分有情器界和合而现之事留待研述。且佛陀学中,虽分有情与无情之别,而草木诸生物,虽可合矿物统称曰无情,然矿物无生而植为生物,其间亦不能不有皎然之区别。且近人进之亦有言植为有情同人者;退之亦有言人生亦无情同矿物者──若美国行为派取销心理学者;或则宣言万物皆为生物,有情无情不别──若德国赫克尔。此之三者,甲可扩充为心本论或唯心论;乙可扩充为物本论或唯物论;丙可扩充为生本论或唯生论。据其意,万物只有程度之高下,无性质之别异,则有情与器亦无可分别。然按验之现实,矿物、植物、动物三者,固各有显著之区别。动物能以音容表其苦乐之情,异于矿植,而特谓之有情;因谓植、矿曰无情物。植物能于死限前表其生态与表其死限后之死态,又与有情同能传殖自类生种,异于矿物,与有情同谓之生物。矿物唯有与植、动共通之结散变化性,谓之无生死物。此固平允明显,而无何隐秘难见者。依此分别,万物应有四差别性:一、结散变化性,二、死限生殖性,三、永续统摄性,四、自觉进化性。仅有第一性者,则为矿质等无生物;有第一性、加有第二性者,则为植等生物;有第一第二性、加有第三性者,则为人生以下之旁生等有情;有第一第二第三性、加有第四性者,则为人生以上之人生等有情。虽至天生及大乘圣犹有不能一概论者,然就人界情器观之,则秩然不可逾越也。有情之永续统摄性,与自觉进化性,皆以其各有之一切种识,及此识互依之意、意识等而言;以有此故,同为有情识者。人生之意识等较为发达,由意识而现人生之创造生活,故别说有一自觉进化性。旁生之意识等,较为昧劣,由异熟识受异熟之生活,故暂说无有自觉进化性;其实亦微有自觉进化之性也。由此有情与无情器之别,皎然应有。有情通于能变所变,无情唯是所变,如上言器由识变等。在无情物,植、矿之异,应更详究。

  二 动植矿之关系与区别

  凡动植矿物,皆指其色聚以言。矿之色聚,指金、水等,别称物质;植之色聚,指花、木等,别称生物;动之色聚,指人、兽等,别称“有色根身”。而其关系,统在能变现此诸色聚本质之一切种识──即异熟识──。器由异熟识共相种成熟力变,已如前说;有情有色根身,为颂中“执受”之一分──另一分即是一切种──。论亦释云:“有根身者,谓异熟识不共相种成熟力故,变似色根──即眼、耳、鼻、舌、身中之神经系──、及根依处──即眼、耳、鼻、舌、身之血肉体──,即内──执受──大种及所造色”。又云:亦有以共相种成熟力故,于他身根、依处亦变似彼;否应无能受用他身。由此,人等虽死,所余尸骸犹见相续。此说有情有色根身,有其二分:一分“五根细色神经”,唯以一切种识之不共相种变成造所造色,由我爱执藏识执为自体;一分皮脏骨血等根所依处,虽以一切种识之不共相种变成造所造色,由我爱执藏识执为自体,然亦由一切种识中自他有情共相种助,变成造所造色。故父母能生育子女,友侣之身亦能相为受用。且其死后,虽不执为自体,在他有情犹见尸骸续存──与他界同地有情共变器界故,于将坏时器界犹存理同──。由此有四分别:一、共共相种变,即前器界同处同地同受用者;二、共不共相种变,即前器界各类各个别受用者;三、不共共相种变,即此所言色根依处;四、不共不共相种变,即此所言五根神经。由此例之,在一切种识中,“相种”可分三类:一、共共相种曰共相种,矿物器界皆由此变;二、不共不共相种曰不共相种;三、别加一类共不共、不共共相种,植物应由此变。其有死限生殖同根依处,故不共共;然无我爱执藏识执以为自体,故共不共;合此二义,乃于一切种识中为植物辟一特殊位置。要之,色聚中有情无情之区别,由于我爱执藏识执受为自体与否──我爱执藏识,间接有末那关系。执受为自体,为有情色身;不执受为自体,为无情──矿、植、尸骸等。矿物、植物及根依处、净色五根,其区别在一切种识中之“相种”不同:矿物,共相种变;植物及根依处,由共不共…

《真现实论宗依论(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