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自由史觀▪P5

  ..續本文上一頁有情及人之真相,是如何即了知其如何,而說明其如何──如如──,不參雜絲毫私見私欲之主觀于其中之主義也。故其他各先哲皆自有其所說之物,唯佛爲現實如何即還他如何,而自無其所說物者。故現實主義之主義即非主義,爲解放一切主義拘囚之自由公平主義。詹姆士等實際主義,于孔爲近,然已毗于唯物論、唯我論間矣。然孔子雖爲現實主義者,較之佛陀具體而微,未能洞徹現實──現實即指人生宇宙,佛典則曰法界──真相,恒遍無礙。故唯佛陀爲究竟于現實,而唯佛陀爲真正現實主義者。

  現實主義何故能解放一切主義拘囚而自由公平也?各私見私欲之偏執主義──主觀主義──,其本原即唯物論、唯我論與唯神論。以囚于無生物之主觀,窮究無生物之本體,至于脫離現實之純主觀境──若原子等──,偏執爲現實之本元,依之演爲萬有,則爲唯物主義之哲學與科學進化論。以囚于植動物──生物──之主觀,窮究生物之本元,至于脫離現實之純主觀境──若神我等──,偏執爲現實之本元,依之演爲萬有,則爲唯我主義之哲學與道學及循環止息論──若中國儒道家──,或輪回解脫論──若印度外道等──。以囚于有情及人之主觀,窮究人生之本元,至于脫離現實之純主觀境──若創造主宰萬有之唯一真神等──,偏執爲現實之本元,依之演爲萬有,則爲唯神主義之哲學與神學及退化論。而現實主義則都不如此,但洞明現實之真相如何,即說明其如何。于現實爲無生物與植物、動物之叁大類,即說明其爲叁種活動系之表現相。于現實之叁類,不由任何一類産生余二類,亦不由任何二類合生余一類,則說明叁種活動系潛能皆無始而存在──現實主義是無元的,必欲求元,現實即元;潛能非元,是依現實而推出的,亦依現實而恒轉的──。于現實唯第叁活動系表現之動物至人類爲最能自由活動,即說明當從人類到有情以完成現實之自由本性,絲毫不存私見私欲之主觀偏執,故産生于私見私欲之主觀偏執諸主義,得此皆如黑闇之遇光明,自然消滅,因以解放其被囚而獲自由也。

  叁種活動系之潛能,在佛學于第一系曰共相種,于第二系曰不共相種,于第叁系曰一切種識。每活動系各有其無數之類別,表現爲別別之單個──一塵一界至一有情──。于共相種僅有一“聚散變化性”,人皆可以共變共了,故有物理活動法則,由此而得自然科學原則,以聚散變化新新不已而說進化論。然據此原則欲移用之于生理、心理,而生命心靈遂成不可思議矣。蓋不共相種除有“聚散變化性”之外,更有一“死限生殖性”。無生物無死限,而生物有其一定由生長至老死之死限;無生物無生殖,而生物有其遺傳種類之生殖;此生物與無生物不同,而不得拘于物理活動之法則者。唯物主義者不知也,其說明生命,遂流于武斷──若唯物一元哲學等──。于生物而偏執者,另成唯我主義,于死限求不死,說輪回與解脫;于生殖觀傳盡,說循環與止息。一切種識,除有“聚散變化性”、“死限生殖性”之外,更加有“永續統攝性”與“自覺進化性”,以永續統攝性曰“一切種”,以自覺進化性曰“識”。唯物主義者不知也,其說明心靈,遂流于武斷,若行爲派心理學等。而偏執乎此者,以永續統攝與自覺進化,說全能全知之上帝,別成唯神主義。

  以第叁活動系完備“聚散變化”、“死限生殖”、“永續統攝”、“自覺進化”之四潛能也,故有充分自由活動而表現爲有情類也──動物──。或無所依資于第一第二之活動系,若無色界諸有情是。或執受第二活動系爲自身而依之攝取第二第一系爲資用,若色界、欲界諸有情之身器是。或依或不依第二第一活動系而自由表現身刹,若佛陀之法性、受用、變化身刹。叁界有情身器,以未走通“自覺進化”而到“完成自由”之路,故自由猶有限。佛陀已從自覺進化而得完成自由,故其身刹完全自由。斯義深廣,別詳余所著之現實主義,茲但知其大凡可也。

  第二節 四真觀一、無始恒轉觀:叁種活動系之無始存在,蓋無時不流動而轉變也。以聚散變化而轉變,小則地面滄桑陵谷,大則星球住壞空成。以死限生殖而轉變,隱則刹那陰陽消息,顯則一期幼壯死生。以永續統攝而轉變,近則一有本死中生,遠則叁界升沈往返──分段生死──,其式如下;

  ┌─────────┐  ┌───進 化 ───┐  ┌─────────┐

  │ ┌───住──┐ │  │ ┌───幼──┐ │  │ ┌───本──┐ │

  進 │ ┌───┐ │ 退  │ │ ┌───┐ │ │  進 │ ┌───┐ │ 退

  化 成 │無生物│ 壞 化  │ 生 │生 物│ 壯 │  化 生 │動 物│ 死 化

  │ │ └───┘ │ │  │ │ └───┘ │ │  │ │ └───┘ │ │

  │ └───空──┘ │  │ └───死──┘ │  │ └───中──┘ │

  └─────────┘  └───退 化 ───┘  └─────────┘

  此有待解釋者,則生物由壯到生之爲退化也。蓋此生乃生殖之生,壯時生殖果子,離自體爲他體,即爲自體趨死之道。故依父母之自體言,即爲退化;盡有若稻麥、若蠶蛾,一生殖果子即死者。吾友衛中博士,在其政治與教育,謂生殖力爲至寶而不容絲毫濫費者,亦斯意也。由上觀之,可知于此無生物及生物流動恒轉之公式中,說爲進化,說爲退化,皆偏不全。然亦不說爲循環輪回者,以此可引起一誤解,即謂循一定軌道而複其舊也──儒道家邵雍之輪化論有此意──。然實不循其舊,而有微異突異之變化新樣者;故但應謂之流動恒轉而不可謂之循環輪回。然動物有自覺心故,若能打破一分于現實之愚昧──佛書謂之破無明──,能保證自覺心永不退時,則可依現實真相之悟契,走上進化于善美之通路,易爲進化恒轉──變易生死──。由自覺之進化恒轉到達圓滿,則又易爲均化恒轉,則爲佛果之“相續常”與“無盡常”,故恒轉無始而亦無終也。然亦可有區別,流動恒轉無始有終,進化恒轉有始有終,均化恒轉無始無終。以始覺心有始而本覺心無始故,由是可洞明現實──現實是現變實事義──無始無終之真相。

  二、無性──或無我──緣成觀:物理之聚散也,生理之生殖也,心理之統攝進化也,皆有與他物、他生、他心之關系。故叁種活動系中之別別潛能,表現爲別別單個時,皆藉無數量或親、或疏、或近、或遠之他系、他類、他個關系而得表現成立。一原子以陽電子中心、而聚環許多陰電子得成;乃至一地球以一熱力、動力中心,而聚環許多原質得成,此其以親而近之他緣關系得成者。更有疏而過之他緣,則生物系之吸收呼舍也,動物系之攝受改變也,皆爲無生物多樣多式表現之關系。至于生物,其理更明。一果子之成立也,由父毋、祖父母輾轉遺傳變化及吸收呼舍于物理等關系得成;其發生長大,更有藉于水土日光空氣等。疏而遠者,且有動物系之攝受改造等關系,以之有生物多樣多式之表現。至于動物,其相尤顯。一人生之成立也,基于永續統攝之一切種識無始來流轉熏習多類多別之潛勢力,攝受“生理父母遺體”、“物理物質空氣”、及衣食等無數關系得成;而一切種識更藉叁界諸有情中轉展熏習,得統攝各類多別潛勢力,永續不已。自覺心之發現,進化業之增勝,亦藉潛能、遺傳、環境及“先覺之教化”而得成。由此觀之,一原子、一果子、一人生、一心識之表現流行也──現行──,其真實相皆爲全宇宙或全法界之衆緣,而無單個獨有之固定自體性──無自性或無我或空──;而個體但爲衆緣和合連續之假相──假──;無性故緣成,非無性則不假緣成,故無性非緣成則不顯無性──中──,以無性緣成、緣成無性故,活動變化,自由無礙。印度之中觀學,中國之天臺六即叁觀學,華嚴法界六相十玄觀學,日本之真言宗六大叁密曼荼羅學,皆發揮斯義耳。由此可洞明現實──現實是現事實性義──無邊無中之真相。

  叁、無相真如觀。夫無始恒轉與無性緣成皆就相對之關系上說明,其立足點近于安恩斯坦之相對論。據一刹那──假定爲最短時──時間爲主,十世古今攝于一刹那而爲其伴,然其伴中各各刹那皆可爲主,皆可攝十世古今爲其伴,則時重重無盡,長宙都在一刹那中,而了無恒轉之轉相可得。據一原子──假定爲最小空──空間爲主,十方星球皆攝于一原子而爲其伴,然其伴中各各原子皆可爲主,皆可攝十方星球爲其伴,則空重重無盡,大宇都在一原子中,而了無緣成之緣相可得。推論之無盡而現實自如,分別之無盡而現實自如,善能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觀固善觀,說故善說,其如觀之說之爲得于現實乎。到此誠有“竭世樞機,如一滴投于大海,窮諸玄辯,如一毫擬于太虛”之概。心欲慮而知亡,舌欲談而言喪,心言絕故,一切寄于知識言論之分別相,都無安立之處。于是無分別故,無所得故,自明現實如是即現實如是故,自明現實真是如此即現實真是如此故;一切之分別言說相,到此悉皆退還,更無能所知及能所诠相,亦無現實如如真如之相,亦無無相名相,大徹悟之現實──不分人生宇宙──如此。然爲開示未悟者故,說爲無相,說爲真如,說亦無相,說亦真如,爲亦無相真如,悟亦真如無相,無爲而爲,爲即無爲,無說而說,說即無說,無悟而悟,悟即無悟,真如故無相,無相故真如,真如真如,現實真是如此。或因真如之名,迷爲未有現實前之本體,由此本體創生萬物,複彌貫于萬物之中而爲萬物之主,則沾染于唯神論之大梵、上帝、真神說而錯解,非此無相真如之謂;而中國之禅宗學,則發明斯旨者也。由此可洞明現實──現實是現量實相義──真如絕對之真相。

  四、無元心樞觀。由無始流轉、無性緣成,則爲自然法則支配而不能自由;由無相真…

《自由史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法救世主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