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則無可分別言說而無出路。然則現實人生宇宙,豈不爲機械死物乎?又安能趨入進化、均化無礙自由乎?于是有無元心樞說。然無元心樞說,不同唯心論也,蓋唯心論皆爲有元說而非無元說。有唯物的唯我、唯心論也,雖認知者我所知識之現象皆唯心變現,而別認有不可知之物體──若哲人以我爲萬物計量等,亦是康德及承認境隨心轉之學者等──。有唯物與唯神或唯我之唯心論,雖認意識現象皆爲意象,而別認有發生境象之物體、與發生意識之我體或神體──若穆勒是──。更有唯物的唯我唯心論也,則數論之以神我要求受用而自性叁德變生萬物,複由神我覺悟後不要求受用而萬物複還爲自性之德;耆那教與叔本華亦近之。有唯我的唯心論也,主張皆由作者我之創造進化而有萬物,若勝論及尼辨、柏格森是。前此之四種,皆可謂之自我唯心論。有唯神的唯心論也,推人及物皆爲心之變現,主張宇宙絕對唯一真心──亦可謂之宇宙唯心論,絕對唯心論,他物唯心論,泛神唯心論,一神唯心論等──。要之、皆有元唯心論,非此無元心樞說也。後人誤解大乘起信論等爲唯心一元論,說如來藏緣起同于上帝真神緣起,此亦由沾染唯神論邪思惟邪教而妄談,非此無元心樞說也。然有雖爲無元心樞說而未完成者,則爲業感緣起之唯心論。此雖知無始流動恒轉、有識心造業感苦之關系爲樞紐,由現實之識心于覺悟以後不造業而得解脫于苦──小乘──,未知無始無終而永續統攝、自覺進化之一切種識,故解脫于苦而不能自由于樂。今此無元心樞雲者,叁種活動系皆無始存在,恒時轉變,故無有始 , 亦不以何爲本元體。但第叁系表現之有情類,有永續統攝性故,能攝持自系他系一切潛能──一切種──而爲轉動之樞。有自覺進善性故,能于一切種識之潛勢力中,現起情意知識,自覺自系──心理現象──、他系──生理物理現象──一切現實而爲進化樞紐。有永續統攝性故,不同第一第二系表現之無生物、植物,可析其質斷其種而使之散滅,且漸能統攝一切爲自身依資,不全受自然法則支配而轉能習熟自然法則,恢恢乎遊刃有間而自由無礙,變化無方。有自覺進化性故,不同第一第二系表現之無生物、植物、可解其體──若冶金、割木等──食其生而爲之利用,且漸能進善一切爲自身依資,不全受自然法則支配而轉能明了自然法則,恢恢乎遊刃有間而自由無礙,變化無方。然其自覺必進化至于現實之“無始恒轉”、“無性緣成”、“無相真如”皆完全顯了正確覺知時──真現量──,乃能打破迷現實之無始愚昧──無始真實愚與異熟愚之無明──,不複退回于唯神、唯我、唯物等迷謬中。于是、自覺心成立而漸進于善,有進無退,得成功真正之進化。印度之瑜伽唯識學,正明斯義。由是可洞明現實──現實是現變實力義──自由可能之真相。
第叁節 八正道
八正道者,依上所觀現實真相,從自覺心能自由進化于善之一條正當道路,而解說之則有八義,非偏僻而平遍,非邪曲而端直,故謂之正。
一、正見:謂于現實真相有正確了知之見地,肅清違越于現實之唯神論、唯我論、唯物論、及由派生之一切迷謬知見,了然不複被其障蔽,卓然不複被其搖惑,此非改進教育而有最善之教育不爲功,亦爲教育所蕲響之正鹄。二、正欲,或正思惟:欲非不善,亦非是善,有善、不善,亦有非善不善。和合私心貪、嗔、癡、慢、邪見而起之欲,則謂之不善欲。和合正見及大公無私心──無貪、嗔、癡、慢──而起之欲,則謂善欲,亦曰正欲。欲望爲人生一切事業之發動及推進機,須絕滅其邪惡而導進于正善,不當籠統壓抑使之萎縮。但如何謂之善?此當解釋。有利益于此時後時、自身他身之心身行動謂之善,反是、有損害于此時後時、自身他身之心身行動則謂之不善。有損害于此時自身而有利益于後時他身──他身指群衆──者,謂之准善,有利益于此時自身而有損害于後時他身者,謂之准不善。無何損害利益及但損害利益自身而無涉此時後時、他身之心身行動,謂之非善不善。而欲望之發動,于此當伴于正見之觀察,善則奮勉精進以行,不善則滅之不稍猶豫。善不善未自覺自決,則當考之現實真相,繩以正見而求解決,不可盲昧從事。孔子告顔回以複禮歸仁之道,亦惟此耳。叁、正精進:放逸、懈惰、懶怠,最爲人生進化于善而求自由之大障礙,故必撲滅一切放逸、懈怠、懶惰習尚,得正見、正欲擇善固執後,當繼之以勤勉奮發勇猛之大精進。如一狹士與萬人戰,大雄大力,不屈不撓。世之但以懶散、閑逸爲清高者,是孔子所謂“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之朽木而已。四、正業,或正命:夫身安則道隆,欲得身安,必有正當資生事業之生活法。此根據上述現實之真相,不可利用其他動物以厚人生。但當用近代之科學方法,發明利用一切無生物、植物以厚生之正業,由是而得衣也、食也、住也、交通也、衛生也、體育也,皆此正業之果也。五、正語:言語文字爲人生自心他心交通之利器,由此可收儲他心──古今人類──一切知見情意于自心,亦可放射自心一切知見情意于他心──今後人類──。然有心者各有其永續自覺之自由活動,不可強製,不可侵犯,若強製侵犯之,必生反應而還以強製侵犯加之于自心。故于他人以及人群,不可藉語言文字之利器以爲侮弄欺罔,當爲不粗惡之柔軟文語,不巧飾之質直文語,不挑唆之和悅文語,不虛妄之真實文語,是謂正語。人衆之和合爲社會,基于人與人之信用,而人與人之信用樞紐于正語,正語失則人群之樞紐解,而社會分崩矣。六、正行:謂人與人之人群社會間,所有正當行爲,亦即人類立身處世之道德、政治、法律也。據人各有心、不可強製侵犯之原則,及自心他心可以感應交通之原則,人當自治,亦當有公平之政治,此導之以德、齊之以禮──謂公平原則──之公平政治,謂之正行。七、正念:念者、謂習熟明記而憶念之也。根據正見所知宇宙人生真相而習熟明記之,且于起欲及精進與營業發語動行之間,時時憶念而不忘失,不令流于錯誤,是謂正念。八、正定:定謂心力集中,亦謂心一于境堅固安定。不流蕩于唯神等及其派生等邪僻迷謬之見,而能專心于現實之真相,是謂心力集中。于現實真相洞明契應而無複絲毫違越,是謂心一于境。顔回之“叁月不違仁”近之,而究竟則唯佛陀矣。
此中正見、正念、正定、則爲教育,然學齡教育注重于正見,而正念、正定、則待成人教育自修之。如佛陀之淨土學,亦修正念、正定之一種法門耳。正業則爲經濟,正語、正行、則爲政治,佛陀之律儀學屬之;此人生社會之叁原素也。正欲、正精進、則發動推進此叁原素而完成之者也。正念正定亦爲教育,故人生自由社會之構成,發轫于教育而終于教育,不同帝國主義社會以教育爲政治奴隸,共産主義社會以教育爲經濟奴隸,斯其異也。
第四節 叁德藏
依四真觀,行八正道,至于究竟充圓美滿,謂之佛陀,有叁德藏:一、圓滿安靜藏:佛書謂之圓寂,謂無限福慧皆圓滿,無限惑苦皆寂滅也。其義深廣,說有四種,茲不詳述。但知由真觀破除一切之妄執,永不複有違越現實之愚昧及煩惱,由正道滅盡一切之系縛,被囚現實之拘牽與逼迫,畢竟都無,由是清淨光明,安樂閑靜,曰恬靜樂。二、遍正覺知藏:佛書謂之無上正遍覺知,義廣難窮。今但知由比量真觀于有情界修八正道,進成現量真觀,更于廣有情界行八正道,至于究竟充足,能于一刹那心正覺遍知十方叁世現實──法界之性──絕對、相──相對、事──事物、理──法則,而無少乖漏。如實而證,如證而說,不假尋思伺察,無不契理如量,曰覺法樂。叁、完美自由藏:佛書謂之法身,以全宇宙爲身,亦以全宇宙爲依住,相好無量,莊嚴無量。叁種活動系之潛能現實,皆統攝于永續自覺之清淨一切種識而平均轉化,應現無方,變化莫測,一身作多身,多身作一身,小身作大身,大身作小身,自身作他身,他身作自身,有身作無身,無身作有身,眼根作鼻根,耳根作舌根,根身作器界,器界作根身,有法觀無法,無法觀有法,少法說多法,多法說少法,而複于他有情根身、器界、心識、文語周遍隨順,方便開導,完全無礙,完全自由,曰自由樂。此爲吾人之現實中所含之可能自由性,亦爲佛陀已能完成自由之現實界。到此現實界,叁種活動系融通一致,可謂之無性唯生論,或無我唯身論。誰有心者,聞此而不歆往!
第五節 以佛陀自由原理創建自由史觀
有完成自由之叁德藏,可爲人生要求自由、解放被囚之憑信;有進達完成自由之八正道,可爲人生要求自由、解放被囚之通路;有洞明可能完成自由之四真觀,以爲人生要求自由、解放被囚之現實真理。于是、猶處自由反自由相搏中之近代人生自由運動,可得確實之思想信仰而發生堅強力量,戰勝反自由矣。
于此建立人生自由史觀,當有叁種態度:其一、對于一切現實潛能之普遍自然法:不常不斷──無始恒轉──、不一不異──無性緣成──、不生不滅、不有不無─無相真如──、不來不出、不自不他──無元心樞──,當善了知而習熟之──習熟即修觀行──,契應恰當,則從心所適無不如意自由矣。此爲現實主義者佛陀之態度。其二、對于無生物與植物,可取西洋近代科學態度,發見其關系公式而攝取製役之,以利用厚生。其叁、對于有情及人,各有一永續統攝自覺進化之心故,未皆成佛,各有自由活動之範圍而未能無礙,則不能用前一態度;以有永續不可製之潛能與自覺不可犯之反動──殺人者被人殺,業報相尋,理存于此──,尤不能用科學態度;故此當用親和感通態度,此爲佛陀常用,而中國孔子亦近之。所謂親近善知識和合衆,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皆斯旨矣。依此親和感通態度,彼一自覺自決自動、與此一自覺心自決自動之感應相通,親愛融和,互相受施,互相引隨,…
《自由史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