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自由史觀▪P7

  ..續本文上一頁互相變化,互相增上,乃上進化于善之道,漸達完成人生自由本性之境,此爲今自由史觀之源泉。雖然、佛陀以全宇宙全法界爲身刹,完全自由,無間心物。人之心靈感通僅能及有情故,暫以有情爲限,文語感通僅能及人類故,乃唯建人生自由史觀耳。

  第五章 以自由史觀完成近代之自由運動

  第一節 自由史觀

  自由史觀,謂全宇宙以自由活動爲本性,而人類有自覺心故,自發自動解放被囚,自決自主要求自由,自存立且自治理,以鞏固自由之基礎。不強製且不侵犯,以平均自由之分位,相感相應以生博愛之同情,相傳相承以成進善之演化。然與身俱生即有被囚之桎梏──按此故不同道家及盧騷謂人生而自由──,內迫自身之需,外震天然之威,欲爲工人之解放,進謀人衆之和合,遂因約束,仰信天神──宗教──;天子、神使之元首托而産生,皇帝、君王之統治因以孳乳。自然之被囚稍解,人事之被囚轉劇,則由天子、神使、皇帝、君王,不知人各有心,皆能自覺,妄用其自由之權力,強製他人自由以呈私見,侵犯他人自由以張私欲,乃藉天神之約束,演爲帝王之專製,于是近代之民衆自由運動起,以要求各人自由、皆得平等爲原則,革除專製之帝王代以民選之政府。以國民之統治依賴猶在,致政府之專權製度如故,資本主義代之崛興,帝國主義因以侵略,雖有多量之財産足資生活,及有多量之文化可益知識,皆壟斷于富強階級,不均沾于貧弱民衆。于此探厥本原,近由遺傳來私有財産之貧富不平等,遠由遺傳來私有文化之智愚不平等,非文化平等而知識平等,及財産平等而生活平等,則統治依賴不能去,而專權製度不能革,人群社會存立之權力即不能平等。然近來雖有爲權力平等、財産平等之無政府共産運動,而未知平等之實質在于自由,自由源泉于人類自覺心之自立自治與同情演化;未爲文化平等之世界教育運動,故共産主義之結果,不演爲身體貪懶至人類無以生活,則轉成占奪之侵掠。無政府主義之結果,不演爲社會煥散至人類無以存立,則轉成混亂之強壓,以致惟能破壞而無建設。雖克魯泡特金主義與基爾特主義,似可爲建設自由社會之方法,然以今自由史觀之眼光衡之,猶未能盡然也。

  克魯泡特金雖發明生物皆以互相扶助而得生存進化,有契于人生宇宙無性緣成之真相,欲用人類互助本能以達自由社會,去除人類統治依賴之劣根性,而廢專權製度。然若未能以世界教育運動使文化平等發展,人類之自覺心以人生宇宙四真相觀,養成廣大正確之知識量;又以行八正道養成充分自空自治同情演化之力量,以完成人類自由之可能性爲方針,則人類互助自由社會,不等于空想,即以其唯神、唯我、唯物之迷習,演爲互助以私其家、以私其族、以私其鄉國、以私其階級而相戰鬥爭奪。不探其本而齊其末,此爲必至之境,非故爲危言以聳人聽也。

  基爾特主義雖根據生物官能組織及同業相關原理,期建設職業機能組織之自由社會。然僅知從工會整齊組織──製定劃一政策──,擴大權力──管理生産機關──,爲進行之過渡方法,置社會經濟關系于最高權位;雖可減輕社會政治關系,未能增重社會教育關系,則無擴充人類高深自覺心以完成自由生性之道,亦無養成人類廣大同情心以建設自由世界之道。其結果,或易區域戰爭、階級戰爭、爲職能機體戰爭,未可知也。

  爲是、故今當試爲創建自由史觀人生世界,而以提高且擴大人性自覺心爲基石,首在創建世界教育,更以提高且擴大人身自由生活爲梁棟。次爲創建社會經濟,以提高且擴大人群自由和合爲成功故,進以創建國際政治。複爲完成現實人生宇宙自由活動而進化尚無止境故,又結之于教育。茲依次述之。

  第二節 創建自由史觀之世界教育

  十年前抒教育新見,嘗分教育爲二:一曰、學齡教育,則成人對于未成人輔成其自覺自營自治之自由力,能自由營資生事業,及自由治共存社會者也。二曰、成人教育,則成年後之人,入人群世界自然宇宙之大學,由個人與他人及生物無生物互以爲師,互以爲資,以成參贊人生宇宙化育,而自致爲完全之人者也。因字之曰:相對的個人主義之教育。相對故、普通能助人之自由而不奪人之自由,個人故、獨特能充己之自由而不失己之自由。乃析之爲相對各個人之個人,相對自家庭之個人,相對自職團──包學校及國體──之個人,相對自區域之個人,相對自種族之個人,相對全人類之個人,相對自世界之個人,相對衆生類之個人,相對全宇宙之個人,終以體達全宇宙緣成的個人──如來藏──爲中心,開發個人實現乎全宇宙──法界身──爲極則。在個人曰全人,在社會曰大同,在宇宙曰圓融法界。自一至七之個人,爲學齡應受之教育;自八至十,爲成人自致之教育,茲製一圖以明其意:

   宇宙觀

  科學教育爲學齡之教育,宇宙教育爲成人之教育。魔術、迷信爲原人及幼兒心理,魔術發達之極爲神仙,看破魔術則以神仙爲山林高士可也。迷信發達之極爲天神,看破迷信則以天神爲世間偉人可也。文藝、藝術爲科學哲學之結晶,亦科學、哲學煤爐所生之火焰。道德爲教育、政治之結晶,亦教育、政治煤爐所生之火焰。語言、文字、名學、數學、爲知識教育之基礎,亦想思交通之工具。天體、地質、河海、山陸、植物、動物,總爲自然演化。農林工業以至區域,漁牧商業以至社會,聯合之爲國際,續持之爲曆史,總爲人功演化。至魔術盡而迷信空,爲各自個人而解脫,則成小聖。爲無量衆生而精進,則成大聖。至于究竟,則爲佛陀。大聖爲相對衆生類之個人及相對全宇宙之個人,佛陀爲體達全宇宙緣成之個人而開發個人實現爲全宇宙者,其余則大抵可知矣。

  向曾主張佛化教育,分教育爲四類:曰動物教育、或生物教育;曰人倫教育,或人群教育;曰天神教育;曰佛化教育,或宇宙教育。謂佛化教育備乎到叁者之長而無其弊,超乎前叁者之上而貫其通,後有因之設世界佛化教育社作佛化教育運動者,雖極言無前叁者之弊與超乎其上,惜未能言貫前叁者之通與備乎其長也。吾友衛中博士之新教育方法,頗能得之,茲節錄其說焉。

  一、新農工商教育之基本教材爲物質,基本工具爲人身,凡有接觸物質與使用人身之機會,即爲新農工商教育之起點,故新農工商教育當設施于教育全系統,而開端于幼稚園時期。二、設教伊始,全不用書,寫讀算叁者亦當力避,特注意于兒童之用物質法。而就人身之強弱,物質之種類,及用物質之態度緩急多少等項,培養其對于物質之興趣,蓋興趣爲熱力之表示,熱爲變化諸物質之動力,能變化舊有之物質而生新物質,即物質發明之始也。叁、在不妨礙兒童身體發育之範圍內,可以任其個性盡量使用物質,蓋兒童之喜用物質非病,病在用之不以其道耳。用物不以其道,斯不能盡物之用,不能盡物之用而見異思遷,勢必外物之激刺勝于應付之能力,而有厭棄外物之虞矣。四、非由感受運動用質而得來之學問,不得謂之真學問,況兒童教育之初期,純在練習感官,甯可忽于物質之運用乎!即就識字而論,必先始于象形而後及于目閱口誦之練習。以此類推,則凡教育兒童,莫不導其由互相關系之物質,得互相關系之智識,進而導之以較複雜之活動。各耕其田,各織其布,各築其屋,則關于農工諸科學,皆由此而生矣。五、既由普通農、工、商學叁操作,取得礦、植、動叁界之科學知識,更應綜合片段之知識爲系統之研究,以明人類之問題。孟轲曰:“人之所異于禽獸者幾希”!倘非具礦、植、動叁界與人類之系統觀念,又焉能生超衆之盛想乎?使世人均卑視自然,而以人與禽獸乃不可同日而語者,則至今不發生物質科學可也──按此故儒家缺物質科學──,遑論心理科學哉?兒童不知物性,隨意玩弄,損壞學具,老人笑之。書癡感官不靈,忽于外物,誤解人類,科學家笑之。六、視兒童能力之所及,任其攫取物質,自由采擇,非于其活動範圍內深感不足已有之外,勿及工業;非于己力創造之物品外深感不足已有之外,勿及商業。由是可知新商業教育之意義何在。七、感官因練習而愈細,則腦力之于消受印象者愈多,用腦力多乃善用物質之結果也。春情期發動之兒童,感官之發動乃恒隨其用物質之程度而並進,感官果善用物質,使其通之腦力,則感官與精神,有互通之機會。感官力、腦力、精神叁者,果能一氣貫通,則春情期發動之兒童,斷無性欲沖動之危險。蓋性欲沖動者,乃潛伏感官力濫用于産生新體之謂。果使感官與精神相貫通,則濫生新體之隱力,亦必受精神驅使而減少危險矣。近來青年學子,騷動若狂,原因固非一途,而科學教育不足導青年感官使與精神相貫通,致軀體之活動易爲外物所誘惑也,實其主因。八、兒童之使用物質,爲練習感官之活動,發情期之性欲沖動,乃潛伏感官力不爲己用之證明;非感官之練習全告成功,則潛感官力之沖動無由防止。近時性教育家,每于發情期教育,發現極複雜之問題,即由于此。吾人所陳者異于斯,發情期以前之兒童教育,早使感官力、腦力、與精神叁者一氣相通,感官之活動,純以精神爲指歸而日趨向上,則此沖動性最大之潛伏感官力,反足爲物質通達精神之偉助矣。蓋身體果強壯者,則准之上述之方法,使此潛伏之感官力,生極強之活動而無以發泄,專以助強健之感官,攝引外物之激刺,使深通內部精神,又烏有不産生物質發明及精神創造乎。九、由農工商教育産生科學,藉科學教育而使物質彙普精神,以産生發明與創造。然個人精神之表示,尚非完全,教育最終之鹄的,在以精神管理個人之物質感官,是謂個人之道。以精神管理家庭社會以及國家之物質,是謂大群之道。現代嫉世者流,每謂世風日下,道德淪沒等語,殆深感世人只知物質不知精神而發欤!果深悟其病因之在感官力不足溝通物質與精神否耶?

  蓋佛化教育…

《自由史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法救世主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