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己卯日記▪P2

  ..續本文上一頁同午餐,爲之悲喜交集。送余歸大悲閣,坐談移時,冀能早日去雞足山,大有“入山不厭深”之概。閱報,知張仲仁先生至滇,函告李印老以轉、蘇事,並候仲老。

  二十四:昆明近年佛教衰亂,在淨土宗與新流行西藏密宗之互相歧視,兩宗信徒時有向余申訴者。余告淨土宗徒曰:佛法廣大,淨宗與密宗各適一類機宜。笃修淨土者,應以律儀範身,教理啓心,勿執淨宗爲獨勝爲唯一,而輕蔑而排斥其余法門;亦勿因非獨勝非唯一而移易其信願。一方面決志勤行,隨喜一切世出世間之福智善根,以廣集爲得生淨土的資糧。告西藏信徒曰:西藏元、明間佛法衰亂,不亞此時漢地之禅、淨,而得以複興且保持隆盛迄今者,仗宗克巴之改建。西藏各派之佛法,皆以密宗爲質,而宗克巴派之特長,在依律儀分七衆以區別密宗之混融,及依教理分叁士以階漸密宗之躐等。余派亦藉以觀摩激勵,並振墜緒。非是,則西藏佛教早淪尼泊爾之末運,尚有今日之興盛乎?晚唐以來,漢地佛法以禅、淨爲質;今末流之弊,亦因混融躐等而致。救而起之,補而充之,當師宗克巴之意而善學之,勿應囫囵移殖,尤勿宜煽宗克巴所革之弊!

  午後,建廳林務處黃日光處長,及王竹村居士相繼來訪,談甚久。

  二十五:中國佛教前途之隱憂,在僧衆之較高者,中年以上者,或有道念操修,而無適應時代需要以發揚佛教之智能;中年以下者,或有知識能力,而連佛法根本信念亦已抛棄,更談不上苦行修持;至泛泛者,唯藉經忏以混俗偷活,更下流而不足言矣!

  二十六:彭寄甫編修贈七律四詩,才肆而意充,是曾寢饋莊、禅者。薄暮,閑步庭階,塵空侍次,頗論及中國佛教前途之戒律問題。

  二十七:應董雨蒼居士午齋請,至碧峣,先訪陳古逸居士,談移時,偕赴董君別墅,則前省長田夔舉、轉、定、塵、妙諸師,及王、袁、黃諸居士,皆集一堂矣。二十八:余自二十四年夏間在京講經,因牙痛拔去右颚一盤牙後,即不時有牙痛發生。但以前不過數日醫治,即可痊愈,痊後左颚上下牙仍可嚼食較硬之物。乃今春痛痊後,兩颚上下牙皆已不能複原。各種老相漸迫,愈增人生無常之實感!二十九:聞太華後氣象臺,爲西山亦爲昆明最高峰,上午乘興登探。滑竿由寺後小徑蜿延曲折造其巅,得臺員引至第叁層臺頂。叁望豁然;而正南滇池最寬處,猶有較高一峰將眼遮住。據雲:晨曦升臺,人立處,往往有五色圓光環項間。時亂雲漸厚,風猛,氣亦稍寒,不克久立,即歸雲棲午餐。

  叁十:今日于報紙,閱美國羅總統向德、義建議和平方式全文,及我國蔣總裁國民精神總動員之廣播。覺近年來國際之大貢獻,無過羅氏前數年泛美會議之演說,及次,此和平方式之建議。國內之大貢獻,無過蔣氏前數年之“抵禦外侮與複興民族”,及昨日之精神總動員演說。近年當得起大政治家者,亦唯羅、蔣二氏而已。歐洲各國政治家之作風庸劣,日本更卑瑣而無足道。意者,大西洋之文明已將沒落,將由太平洋東西兩岸兩偉大民主國首領,共建太平洋文明,以重造人類之太平世界欤!我不禁馨香禱之!

  叁月

  初一──四月二十日──:接張默君中委哭邵公翼如哀憤十二篇,纏綿悱恻,不忍卒讀,憶二十五年夏,曾請翼公與張女士同在廬山大林寺講學,乃題六言二韻雲:“今我憶賢伉俪,匡廬講學一堂;今讀連篇哀憤,真欲城崩孟姜”。

  晚飯前,定安方丈邀與張愚若、李獻亭、金仲陶、王竹村居士,及轉逢、妙乘、塵空諸師,商改組雲南省佛教會事,略有決定。因余昨接蔣委員長函請爲國民精神總動員會設計委員,及渝辦事處函告,中央社會部派員商擴大組織中國佛教會,故對于滇省佛教,亦先擬有所策動。

  初二:下午張、金、李、龍四居士來敘,談國際大局。片時,又有財政部貴州鹽務處鈕建霞處長,以鄉誼眷來訪。坐談次,張仲仁先生與交通銀行彭恺丞、莊叔豪、張正冠、陸玉贻四君亦至。仲老自言已無挂礙,無恐怖。書示今日在安甯溫泉曹溪寺,見楊升庵兩碑,憶去年于普賢寺晤升庵塑像一絕,雲:“人言我相似升庵,四百余年共一龛;來向優昙花下立,摩诃薩果傥同參”。當答贈六言二韻雲:“化爲長存浩氣,還現矍铄老翁,已無挂礙恐怖,照見五蘊皆空”。

  初叁:逢老虔爲設齋者轉請上堂說法。

  (拈杖雲)

  諸法空無性,欲說何所從?

  以從緣起故,緣會即成宗!

  諸上座!一切法從本以來,空無自性,常寂常妙,出過思量擬議道,語言文字道;所以釋尊掩室于摩竭,淨名杜口于毗耶,叁世諸佛到此,口挂壁上,曆代祖師到此,退欲下邊,盡皆賣弄伎倆不得。然從上佛祖,所以塵說刹說,行捧行喝,打不盡諸般的葛藤,要不過應機赴緣,策發當人向上精進的方便。所以雲:“識得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今在“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全國精神總動員,南洋華僑尤爲獻身國家服務,民族的熱忱洋溢中,乃有星洲華僑林妙喜信女,不遠萬裏,以多生善根、福業所感資財,寄至昆明碧雞山雲棲禅寺飯僧請法。老僧適因挂單在山,亦被推挽上臺,來爲衆饒舌。對于今日這一席的盛齋,又如何發付呢?(卓杖雲)淨福回向全國民,與全國民同勝利!

  初四:吳潤野偕一合肥張居士來談。聞明教寺叁根和尚,去年二月間被炸片傷足身故。寄塵在離城七十裏,依夢東和尚住,甚安。

  初八:爲住雲棲寺青年僧衆,提倡日習佛學常識一小時,由定安和尚召集寺衆爲訓話,令各自簽名求學,當有叁四十人,即請塵空每晚于齋堂講授之。

  初九:周百朋居士率子來禮敬,雲從重慶與張仲老同車至滇,將赴香港領取振委會購置之小型紡機器。回抵昆明後,如不易運川陝,或將在滇省覓地開設工廠雲。初十:黃斐章居士訪談,關于闡明佛學建設中國文化,及改善僧寺等問題,曆一時余。

  十一:晨間,定安、轉逢,陪王中委茂如、王特派員禹枚莅訪,坐談久之。同赴方丈午齋。下午,性空至,略聞貴陽近狀。

  十二:觀黃二南舌畫。稽古有秦弘始時梵僧,遷絞烈義,墨吐雲龍;及五代僧了然,揮舌成畫。今居士獨奮千載之下,親睹口粲蓮花,因有斯贈:“秦代墨噴烈義,唐季畫吐了然;居土獨傳衣缽,親見口吐妙蓮”。

  丈室坐次,王茂如居士詢自性有無,爲略剖緣生無自性義與中國臺、賢、禅所雲自性義之差別,頗得首肯。歸大悲閣,朱少濱、趙子藝、陳善初叁君訪談。趙君舉問大局趨勢,余爲縱論因果,側重應多造善因,方堪挽救。

  十叁:近人習用名詞,有極不合理者,例如“國術”一名,實系武術或體育。豈因我國唯此術故名國術耶?抑因此術唯我國有故名國術耶?殊不可解!又專以男女名“性”,如所謂“性愛”“性生活”等。其實男女性不過類性之一部分,性非限男女,男女亦不唯性,以性爲男女代名,理何可通?再如“文學”一名,例如:數學是明數之學,法學是明法之學,則文學亦自應是遍明一切有關文字、文辭、文章之學,以章太炎之文學定義爲較當。乃近人則專以“詩”“小說”“劇本”名文學,以我觀之,此但應名爲“美術文”耳。藝術之藝,亦通工藝,故應正名“美術”。美術之畫,美術之文,均爲美之一份,何得以“美術文”冒“文學”全稱!凡是習非成是、積謬流傳者,何可勝數!

  十四:今日得某君書,上海有人推余爲佛教醫院院長,與對方各請律師登報互相攻讦。實則余並所謂佛教醫院亦尚無所知,殊堪詫歎!

  十五:曾國藩謂:“凡事皆有其極困難時,能打通者,便是好漢”。佛門受戒參禅,昔皆引處極困難中,俾自去打通。但此種學風,已爲近來青年所不曾經曆,故忍辱、耐煩、刻苦、習勞,佛學院學僧往往不如老禅和子。

  十六:昨夜偕定安、轉逢、塵空、妙乘、黃二南、李獻廷、趙子藝、蘇慧純等,放舟滇海,看新月初上,紅如落日。忽聞警笛一聲,有疑空襲者。其實心境虛明,風浪靜恬。玩至月高,始棄舟山上,歸即安寢。曉起憶志一絕:“山畫碧欲天連,月出紅如日落,扁舟劃破空明,何處一聲孤鶴”!二南取爲畫題,作滇池泛月圖,余爲題之。擬售玆畫,建碧雞亭爲紀念。閱昨今兩日新聞紙,驚悉渝市被轟燒,當致電並飛函詢渝市諸友。

  十七:在慧純處,與塵空、妙乘同午餐。告妙乘:待時平可在六和塔,作佛教新生活運動。

  十八:楊余慶、曾師魯、高啓智來訪。曾系文正曾孫,楊爲一放之弟。聞一放已于去年身故,不禁怃然!憶紹興二十年前諸故友,詢及王子余、王芝如、駱季和,皆在故鄉;而郁九齡、沈仲九,則在閩依陳公俠雲。余昔曾舉“儉樸”“勤勞”“誠實”“公正”之四德,爲國民常德。茲閱梁任公以“同情”“誠實”“勤勞”“剛強”爲道德公准,意亦甚近。以“同情”“剛強”可納公正,“儉樸”可附“勤勞”也。十九:今晨得觀宗電,士老和尚前日在滬西逝;複電觀宗爲主持後事,詳函近況,並在雲棲寺普佛追薦。回思初在鹦鹉湖拜見,今叁十四年矣。曆曆前塵,深深永感!擬函奘老,于新修塔院,分一穴奉安。

  二十:蘇居士購“法相唯識學”至,始知商務印書館已印成兩厚冊發行;惟定價每部四元,似覺稍貴。

     廿一:張愚若、李獻亭兩居士來談,鍾衡平與汪民之亦至,爲疏散戚屬,在山借屋兩間。衡平定日內率眷回滬,並悉鍾、李、謝諸居士及葦舫等,均在渝無恙,爲慰。

  廿二:得馬如雲居士、葦舫師函,悉渝息災會化整爲零近況,及潮音二期印成者,及四期排印者,均被炸毀,在渝已無法編發,因計劃在滇暫續。

  廿叁:徐昭武居士來,問唯識疑義數條,爲釋之。

  廿五:王茂如居士來久談,對心經講錄有所研討。出李卓吾焚書,因略翻閱。廿八:連日陰雨,定安、妙乘自昆明歸,告雲南省佛教會,議決于四月初八起,請余講普門品叁日。

  廿九:中國以孔子爲文聖甚當,且…

《己卯日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訪問團日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