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P20

  ..續本文上一頁足以致病傷人。若是用穢食給人吃,人必定會嗔恨他,神明也會討厭他。至于當人家的婢仆,浪費水漿,做了過多的食物,吃不完的穢食便抛棄滿廁,更是屬于大罪孽;這種罪過大半都要歸咎于家中主人,沒有好好督促婢仆。難道可以不互相勸導警戒嗎?

  【故事】虔州有一位官吏李基,廣收放債利息。他有一個仆人,代他索討欠租的錢沒有拿到,就將欠租者綁在樹上,用糞水澆灌,才收取一千錢。忽然這位仆人在普安寺前被雷擊斃,他的錢放在腰間,就進入他的肉裏,而皮則黏貼在錢的上面。

  左道惑衆。

  【解釋】用旁門左道來蠱惑衆生。

  【分析】于玉陛說:“道,是人們所共同遵循的正路,儒釋道叁教聖人所說的道,雖然他們的迹象有所不同,但是其最高目的,是要讓人明心見性,其次是要讓人遷善改惡。他們的說法都是一樣的,從來不喜歡用詭異的方法來迷惑世人;那些發心不正而迷惑世人的,都是旁門左道。如漢朝黃巾賊張角,晉朝孫恩、盧循,元朝末年白蓮教人韓山童與劉福通所組成的紅巾軍,近代的無爲皇天、白蓮教等都是。他們存心不良,蠱惑無知的百姓,違叛君王、背離親人,造作禍害、種下惡因。這種亂臣賊子的行爲,國法一定會將他們誅滅,陰間果報尤其會讓他們無法超脫。至于那些學習巫術、邪法,假托神道,妄談禍福,煽動衆生、誣陷百姓,這種罪過也和左道惑衆者類似。”

  【故事】隋朝的宋子賢,精通許多幻化邪術,常在樓上放光,變化成佛的形狀,自稱是彌勒佛降世;又懸挂一面鏡子在廳堂中,若有來拜訪的客人,就叫他在鏡中照一下來生,都會現出來生作蛇獸的形狀,再教他們入教禮拜,才現出人的形相。在聚集了數千人之後,她便開始帶頭作亂。當官兵來逮捕他時,竟發現他住處的周圍都成了火坑,所有人都不敢前進。主帥說:“這個地方向來就沒有火坑,只是妖術幻化罷了!”當他們前進時,果然沒有火,于是就把他抓起來碎屍萬段。

  【添足】曆代的白蓮教首腦,大都妄稱自己是彌勒佛降世,來蠱惑衆生,遂行私欲,甚至聚衆叛變,致遭國法製裁。作亂失利之後,隨即更改教名。又此教慣于竊用佛教名相,並且篡改儒佛經典,嚴重地曲解經義。並且更改“佛、法、僧”叁寶,令初入教者于神前發誓:“若是將叁寶泄漏,願遭五雷轟頂!”以此欺騙、控製未聞正法的衆生,使其因爲發下毒誓而畏懼受報,永遠都不敢脫離。佛法乃是釋迦牟尼佛金口宣說,後人結集成爲經、律、論叁藏,從無“釋迦退位,彌勒掌天盤”“六祖之後道降火宅,出家人已經無道”等邪說,這些都是邪魔外道破壞佛教、欺騙衆生的“大妄語”。欲聞佛法真理,當向佛門經藏中研求,依法不依人,方可無誤;否則,“一盲引衆盲,相牽入火坑”,知見一錯,佛菩薩也無法救度!

  短尺狹度,輕秤小升。

  【解釋】使用短尺、狹度、輕秤、小升等欺詐手段,來占人便宜。

  【分析】這四句都是指小人貪圖利益的事。尺度升秤之類是用來平定物價、統一人情的。世間有人用兩樣標准,大入小出,重入輕出。這種居心,只是想占便宜罷了,哪裏知道得到半分便宜,卻損失一分福德。何況損人利己必定會招致上天降災、雷火焚毀的惡報。或許有的主人並不知道,而負責管理貨品出入的子弟或奴仆,私底下卻偷偷地做,這種罪過終須歸于主人,所以主人不可以不明察!

  【故事】廣陵有個王老姥的人,使用短少的量尺來賣布帛,死後托夢告訴她的兒子說:“我平生都用短尺來欺騙人,冥司罰我在西溪浩氏家中作牛,腹部下面有一個王字。”她的兒子找到了浩家,家裏果然生下一頭小牛,腹部有白毛長成“王”字形。兒子就將它買回家,給它精細的食物它卻不吃,給它草料就會吃;載重耕田時就會很安定,閑著沒事時就會百般地跳撞,好像很不安的樣子。那些昧著良心圖謀利益的人,是否知道這種業報的可怕呢?

  以僞雜真。

  【解釋】把假的東西攙雜在真的裏面。

  【分析】近來市面上賣有許多假貨,幾乎是仿冒多過真品,這就是世道人心在變化呀!凡是飲食的需求、藥品的使用,金屬、布帛、器物之類,稍微有所欺騙誤差,就會喪失良心傷害他人,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至于使用假銀僞鈔,他的罪惡更是深重,所以上天的誅譴更爲快速!

  【故事】清康熙庚戌年,福建人顧某在江陰地區暗中販賣假銀。他把假銀帶到市場上,沒有人能夠辨認,但是不可以超過十天,否則又會現出本質。某甲用六兩金子換取二十兩假銀,到阊門買紗緞回到船上,夜晚乘船經過華蕩,突然狂風大作,船只翻覆,身上的東西一點都沒有存留;幸而某甲擅長遊泳,才未被水淹死,赤裸著身體回家。顧某也在當天被雷擊斃,製造假銀的爐錘全部被擊得粉碎。

  采取奸利。

  【解釋】采用奸詐的方法來獲取利益。

  【分析】取是就采而說的,利益如果是用奸詐手段得到的,那麼他用心的殘忍苛刻,就無所不用其極了!現在社會上所有的壓榨船主、假借官勢欺人、從中關說以賺取中間利益之類的事情都是,不只是指那些私鑄銀錢、販賣私鹽,才叫做采取奸利。所以在仕紳之中,也有做這類壞事的,怎麼可以只是指責市井小民呢?

  【故事】張奉通曉法律訴訟的事,熟悉轄區之內的田賦及戶口,他能夠使田地很多的人,變成一無所有而無立錐之地,所以他的田賦地籍總是非常地多。境內的人苦于他的狠毒,卻不敢說出來,如果早上說了,晚上稅賦就到了。他尤其精于剝削百姓的方法,凡是長官到任時,往往會召他請問,過不久就會和他握手言歡,最後就都看他的臉色來行事。他每天都教長官如何盡取民財,長官得到其中兩分,七分都歸于張奉。巡撫唐公非常廉明,知道這種情形之後,就派武功高強的人前往逮捕;在押解途中,張奉用重金企圖賄賂,但不被接受,于是就設計逃走,逮捕他的人也來不及追他。當時四處無雲,突然有一聲恐怖的雷聲在東邊響起,張奉卻被擊斃在西邊,肚破腸出,肚子好像被刺割,五髒被挖空。大家都很厭惡他,而不願意爲他收屍,連豬狗也都不願吃他的肉。

  壓良爲賤。

  【解釋】壓迫良家婦女做卑賤的工作。

  【分析】現在做奴婢的人,都是前生造業積惡,過失積滿了一千八百項。其中有的實在不是奴婢,原本是良家的子女,而我卻以勢力強製壓迫,使他們成爲奴婢,這就是壓良爲賤。至于販賣良家婦女做娼妓,這是在十惡不赦的罪條之中,那就更不必說了。

  【故事】漳州的周祥與薛純是朋友,薛純非常貧窮,只有一個兒子。薛純死了之後,他的兒子就依附于周祥,但周祥竟然把他當成奴仆使用,稍微不順心就會痛加鞭打。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薛純,他害怕地說:“你已經過世了,爲何還來到人間呢?”薛純說:“我來看我的兒子,並催促你一起上路。”周祥嚇得汗如雨下,回到家就暴斃了。

  謾蓦愚人。

  【解釋】使用詭計來欺騙愚人。

  【分析】謾就是欺詐人在不知不覺之中;蓦,就是快速俐落的樣子。凡是使用詭計設局騙人,讓人家陷進他的策略中,就叫做謾蓦。謾蓦都不可以使用,而又加在愚人身上,那就更加可憐。即使愚人無法報複,但是冥冥中自然會有代爲報複的人。在愚人本身來說並沒有受到損害,但自己卻已經先受到損害了。

  貪婪無厭。

  【解釋】貪得無厭,難以知足。

  【分析】以口取物叫做婪,這是說人們的貪心,就像嘴巴對于食物,永遠都不厭倦,沒有窮極之時。老子說:“罪過沒有比多欲更大的,禍害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知足的人,雖然貧賤也很快樂;不知足的人,縱然富貴也很憂愁。世間人貪求很多,最後還是耗散掉,這本來不說就能知道,而且還會惹上禍害和罪孽,就更是難以了結。

  【故事】唐代宗時,中書侍郎元載,縱容幾個兒子替人關說,收受賄賂,京師和地方都掀起排擠忠良、進用小人的風氣。他家非常富有而奢侈,夜夜笙歌,連皇宮都比不上。皇帝曾經勸導他,但是他卻依舊不改。後來皇帝發怒,收押元載,下诏賜死,他的妻子也被賜死。所沒收的家産,鍾乳石有五百兩之多,下诏分別賞賜給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門官員;還有胡椒八百石,其他物品也有相當數量。

  咒詛求直。

  【解釋】在神前詛咒,來證明他的理直。

  【分析】咒詛,是向神明發誓;求直,就是請求神明趕快報應。這些不必要用奏章的形式來呈報,凡是忿怒爭執妄言時,口中有所呼喚召請的都是。按照《咒誓章》上說:“凡是有咒詛時,那麼四面八方受到詛咒,一切凶惡的鬼得以乘虛而入,來施行禍害。如果不是誠心忏悔,請求天神降臨化解,就不容易斷除。”既然如此,那麼咒詛的行爲可以做嗎?

  【故事】明朝萬曆初年,西華的裏役王著,與繳納賦稅的人爲了稅金而起爭執,而在城隍廟賭誓。晚上住在揚善寺,忽然聽到喝叫聲,他起床探視,看到一個官員站在火炬下,戴著頭巾、穿著紅衣,在旁擁護的侍衛很多。官員大聲命令二位壯士,持刀走向王著;王著拿起桌上的墨硯丟擲,最後卻被刺中,嘴巴面頰都流了血。寺裏的僧人被驚醒,卻看不到一個人,才知道是城隍爺。第二天早上,王著穿著囚服到城隍廟謝罪,看到廟中的神像很像夢中所見,而右邊的侍衛就是持刀走向他的人,身上還有墨水的痕迹。過了一個月,王著口頰上的傷口才痊愈,但是刀痕仍然存在。

  嗜酒悖亂。

  【解釋】喜愛飲酒而背理亂性。

  【分析】喝酒容易讓人亂性,如果有人酷愛喝酒,損害就會非常大。醉酒的人善念會完全喪失,惡念會大發,人在清醒時所不敢做的事情、必定不敢說的話,醉酒時就會放肆地做、放肆地說。所以飲酒能夠節製的人,就說它是太和湯,說它是忘情友;飲酒不能節製的人,就稱它是柔魔,稱它是甘毒。酒乃是淫欲的薪火,放縱喝酒而不會放縱淫欲的人,實在太少了。當心火熾盛、淫欲怒發時,都很難加以防止,何況縱酒之後,豈不是更…

《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