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P21

  ..續本文上一頁加重他的心火嗎?在酒足飯飽之後行房,會使得五髒反覆,因而得病不小!對此尤應痛懲。更有人因爲酒醉,散播淫穢之事而受辱喪命,這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故事】酒後失言,經常會招致大禍。江蘇無錫縣有一位名士,年紀很輕,才能很多,醉酒後當面揭發他人的閨房醜聞。那個人坦然地笑著說:“他只是在說醉話罷了!”一副好像毫不計較的樣子。在座的人都佩服他的心量。有一位經曆較多、做事較穩重的人,等他離去以後告訴同桌的人說:“被人羞辱而生氣是正常現象,如果還是滿面笑容,他的心理就很難測度了。”半年之後,那位年少名士竟然被人謀害了,大家都懷疑凶手就是以前被他羞辱的人。

  骨肉忿爭。

  【解釋】骨肉至親忿怒爭吵。

  【分析】唐朝的張公藝九代同堂,靠的只是一個忍字。忿怒爭吵都是因爲不能忍的緣故。骨肉至親之間,如果太執著于道理,就會傷害感情;傷害到感情,就不合乎道理。怎麼可以隨便生氣爭吵呢?

  【故事】明朝浦江的鄭濂,他的家族兩百年沒有遷移,大家稱呼他所住的鄉裏叫做義門。太守頒發一塊匾額稱贊爲“天下第一家”。明太祖即位後召他到京城,問:“你家中在一起吃飯的有多少人?”他回答說有一千多人。太祖就說:“真的是天下第一家!”當時馬皇後在屏壁後面聽到以後就告訴太祖:“陛下擁有天下,是一個人舉事成功的;現在鄭濂一家有一千多人,要舉事不就更容易嗎?”太祖大吃一驚,又問鄭濂:“你讓家族能合起來,也有方法嗎?”鄭濂巧妙回答:“沒有特別的方法,只是不聽信老婆的話罷了!”太祖不覺大笑起來。當時正好河南進貢了香梨,就賜給他兩枚。鄭濂雙手捧著香梨頂在頭上,趨步出了皇宮,皇上命人跟蹤監視。到家後就召集族人,向著皇宮叩首謝恩;並且放置兩大缸的水,打碎香梨放入水缸內,分給大家喝。太祖聽到後非常高興。後來有人揭發他家和權臣私通,太祖說:“鄭家不會做這種事,是被人誣陷罷了!”後來太祖又下令,從鄭家揀選卅歲以上的子弟到京城,並且授以官職。鄭家宗長鄭渶,前往京城謝恩,太祖親自到奉天門,親筆寫下“孝義家”叁個大字賜給他,而且還蓋上了玉玺。

  男不忠良。

  【解釋】男的不忠厚善良。

  【分析】忠,是竭盡自己的心力;良,是正直。萬物之中,只有人類最具有靈性;而人類之中,又以男子最爲尊貴。既然得到了這個尊貴的身體,卻是奸佞而不盡忠,險僻而不正直,那麼非但辜負自己的靈性,更是辜負了上蒼。

  【故事】宋朝的範文正公(範仲淹),兩歲時父親就過世了;年齡稍長之後就挺身自立,晝夜用功讀書,靜坐默思。經過六年時間就精通了六經,廿歲時考中進士,擔任河中的地方首長。他爲官公正廉明,治家有條不紊,善于恩威並用;對于布施濟貧救苦種種善事,更是不遺余力,因此不但能夠名震一時,而且爲百世所景仰。所以“男子”二字對于範先生而言,可說是當之無愧。

  女不柔順。

  【解釋】女的不溫柔和順。

  【分析】《禮記》中說:“男子率先女子,女子隨從男子。”又說:“女子年幼時要附從父兄,出嫁之後附從丈夫,丈夫死後要附從兒子。”《顔氏家訓》說:“婦女的主要工作,只是在于從事酒食衣服方面,如果具有聰明才智,只應當輔佐丈夫,以補他的不足;若是淩駕她的丈夫,幹預外面的事情,就像是早晨鳴叫的母雞,長舌多嘴的鸱鸮。家道不能振興,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故事】宋朝程□的夫人侯氏,極其謙和柔順,雖然是很小的事情,必定向丈夫禀告之後才做。她治理家庭很有方法,從不打罵奴婢;孩子們對奴婢有所苛責,她一定會告誡說:“人的貴賤雖然有所差別,但是人格卻是一樣尊貴。”程□發怒時,她一定會在旁好言相勸,讓丈夫能夠息怒、釋懷;惟有孩子犯錯,則不會替他們掩飾。她常說:“孩子之所以不肖,都是母親在袒護、掩飾,以至于孩子所犯的過失,父親都不知道。”後來兩個兒子都成爲有名的大儒,地位非常顯貴,而且死後還享有配祀孔廟的尊榮。

  不和其室。

  【解釋】夫妻不和。

  【分析】夫婦和睦,然後家道才會昌隆。婦女雖然不曾讀書明理,如果有不對的地方,丈夫就應該明白開導,固然不能放任,也不可以立刻産生嗔恨嫌棄之心。但是世間人一遇到強悍的婦女,就會受她欺淩;遇到軟弱純樸的婦女,就會加以欺淩虐待。這種欺善怕惡的行爲,哪裏是大丈夫所應有的。更有愚癡的人,寵愛小妾而欺侮正室,愛戀妓女而欺負妻子,甚至毆打辱罵、嗔恨責備,這類人更是不能得到善終。

  【故事】洛陽城的王八郎,性情凶悍,喜歡毆打妻子。他狎昵了一個妓女,家産都被他消耗殆盡。他的妻子已經饑寒交迫,他卻毆打得更凶;妻子不得已,拜托親戚鄰居主持公道。王八郎就讓妻子到別處居住,自己則和妓女住在一起。不知何故,他竟然身染疾病,財産都花光了,妓女也迅速離去。他又想去投靠妻子,妻子卻避著他。後來王八郎暴斃,妻子也死了,親鄰把他們的屍體放在一起;到了夜裏,忽然聽到打鬥辱罵聲,打開房門一看,兩具屍體竟然背對背地站著。

  不敬其夫。

  【解釋】妻子不尊敬丈夫。

  【分析】丈夫可說是妻子終身所要依靠的人,怎麼可以不敬重他呢?那些不敬重丈夫的女人,若不是悍婦就是蕩婦。有的用惡毒的話來抵觸他,有的出言咒詛或用巫術壓製;她不知道凡是出生爲女身的人,大都因爲前世造業所受到的責罰,如果還要欺侮丈夫,更會墮入惡道。至于丈夫過世之後屍骨未寒,便想再行改嫁,視所生的子女如同路人,丈夫死了不會感到哀傷,在世時怎麼會敬重他呢?

  【故事】杜企的爲人十分地懦弱,他的妻子張氏向來就很輕視他,晚年更是體弱多病,張氏看都不看他一眼。不知何故,張氏卻比杜企早死,入殓以後棺木突然破裂,屍體化爲一條蟒蛇,迳自奔向樹林裏面。

  每好矜誇。

  【解釋】每每喜歡驕傲自誇。

  【分析】老子說:“不自以爲是的人,他的思想、作爲才會顯著;不自我誇耀的人,他的功勞才會受到肯定;不自我驕傲的人,他的事業才能持續發展。”大禹不驕傲不自誇,他說:“縱然是愚夫愚婦,也都有一樣長處勝過我。”而他開鑿龍門,排除伊阙障礙,移平山地使成爲自然的流水,終能排除萬難,疏通江河,功德澤被萬世。周公不驕傲不吝啬,治國勤勞且能禮賢下士,東征平亂,終能安定周朝的基業。所以真正的大聖大賢,都是從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精神中,所成就出來的。像大禹和周公都是聖人,何曾對人誇耀自己的道德!然而現在的人卻隨意妄自尊大、誇耀自己,這是什麼用意呢?他只不過是不自量力而已。

  【故事】晉朝的石崇,和王恺較量財富。王恺作紫絲步障四十裏長,石崇就作錦步障五十裏來勝過他。王恺曾經拿出皇上所賜直徑一尺的珊瑚,來向石崇誇耀,石崇用鐵如意把它打碎。王恺勃然大怒,石崇就出示家中所珍藏的,都是長達二叁尺,拿一株賠償給他。其它的珍奇寶物,沒有不爭勝的。後來,石崇因罪被誅殺,他曾感歎地說:“你們這些人,爲的只是想得到我的財富罷了!”

  常行妒忌。

  【解釋】經常爭寵妒忌。

  【分析】妒忌的心態,這是男女都會有,男人看到他人擁有功名就會妒忌,看到他人富貴就會妒忌,他人的職位逼近自己就會妒忌,才能勝過自己就會妒忌。這些都是心胸狹窄所造成的。至于婦人因爭寵而結怨,往往會禍及家庭,甚至于絕嗣,這種罪過更是無法說得盡;在世時人人對她切齒痛恨,死後永墮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中,才能彌補她的罪業。要端正身心,以作爲世人的表率,這難道都是男人的責任嗎?

  【故事】晉朝賈充的妻子郭氏,性情喜歡妒忌,曾經生下一個兒子。當乳母抱著小孩時,賈充竟然乘機撫摸她,郭氏就鞭打乳母致死;兒子因爲想念乳母,竟然痛哭而死,賈充終于絕嗣。賈充是個誤國的大奸臣,所以上天讓他娶了善妒的妻子,來滅絕他的後代,這就是天理。

  無行于妻子。

  【解釋】對待妻兒不義不慈。

  【分析】對待妻子應該和氣敬愛,對待孩子應該嚴肅端正。如果不以禮節對待妻子,就失去夫唱婦隨的義理;如果不以道理教導孩子,就會傷害生育子女的恩德。不義不慈,都叫做無行。現代人對待妻子,不是刻薄寡恩,就是親熱得沒有節製;對待孩子,不是太過姑息,必定是過分苛責。自己實在是不義不慈,憑什麼來責怪妻子呢?

  【故事】史堂在身分還很微賤時就娶妻,等到考中科第,自恨不能娶得富家女爲妻,因而感到非常後悔,于是天天疏遠妻子,不再同床睡覺。他的妻子郁恨成疾,病了幾年,史堂連看都不看一下,妻子也因此懷恨在心。當她臨終之前,隔著一道牆呼叫史堂說:“我現在快要死了,你忍心不來看我一眼嗎?”史堂最後還是不去看她。等到妻子死了一年之後,陰府怪罪他的惡劣薄情、沒有天良,削去了他的壽命和官祿,忽然得病而亡。

  失禮于舅姑。

  【解釋】侍奉公公婆婆沒有禮節。

  【分析】媳婦侍奉公婆,就和兒子侍奉父母一樣,必須要低聲下氣,用愉快的臉色,柔和的音聲;更是要體察冷熱,關心疾病痛癢,出入相扶持。如果稍微有一點失禮,那就是不孝,這種罪惡滔天,會立即遭受雷火誅滅。媳婦與公婆的關系,是因爲人事上的結合;兒子和父母的關系,則是天性的結合。自古以來,兒子不孝父母,而媳婦還能獨自孝順公婆的,恐怕沒有這種道理吧!所以,凡是媳婦失禮于公婆,大都是兒子所造成的,神明的誅滅、鬼卒的責備,哪裏只會責罰媳婦呢?

  【故事】宋朝的賈耽擔任滑州節度使時,當時有一個民婦侍奉婆婆不孝,婆婆年老眼瞎,民婦就用汙穢的食物給婆婆吃,婆婆覺得有怪味。當兒子從外面回來時,婆婆就拿來問兒子,他的兒子看到之後仰天大哭。忽然雷聲大作,截斷了民婦的頭,而以狗頭接上。賈耽知道這件事…

《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