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禍賣惡。
【解釋】
把自己的災禍,轉嫁給別人;把自己的罪惡,推卸給別人。
【分析】
嫁禍給別人,就像嫁女兒給別人一樣,要別人願意娶才行;賣惡給別人,就像賣東西給別人一樣,要別人願意買才行;因此這種人的城府,實在是太深,心術也實在是太壞太歪邪了;所以他將來的果報,必定會很慘;到頭來所嫁的禍,卻是禍到自己的頭上來;所賣的惡,卻又回歸到自己的身上來;所以嫁禍賣惡,對自己根本就沒有好處啊!
故事一:
宋朝的郭黃中,在他負責掌理雲安軍務的時候,有一天他到棲霞宮拜訪進香,當天晚上,就夢到神明告訴他說:“郭公您對雲安地方的貢獻很大,雲安的百姓,每個人都受到了您的恩惠;然而有件壞事情,這個人做的非常隱密,所以我不敢不告訴您啊!明天會有人押解九個殺牛的嫌犯到您的處所,希望您除了這九個人之外,最好還要再仔細的察一察。”第二天早上,郭公就詢問巡檢司,有沒有受理案件;果然發現,有一位士兵押解了九個嫌犯到來,並且還自稱:“是我捕獲這些殺牛的嫌犯,特別押來這裏向長官請賞的。”事實上,牛是這位士兵所殺,他就把殺牛的過失,嫁禍給這九個人;並且還把這九個人抓起來,押到官府請賞。經過郭公這麼一質問,這位士兵也就伏首認罪了。
故事二:
浙江有位名叫程七的人,向來都耍無賴,只要鄉裏中發生了爭吵打鬥的事情,他就一定會向對方說:“你們誰能夠拿酒來,讓我喝醉了,拿錢來給我做報酬,我就會替他討回公道。”有人答應了他的條件,他就乘著酒醉之後,代那個人前往找對方算帳;而且辱罵毆打對方,無所不用其極。他又替人設計謀害仇家,只要是有利可圖,什麼壞事都敢做。有一天,他受人雇請,到衙門裏面代替別人接受責罰,結果被衙門打成重傷而死,並且屍首就停放在路旁;別人見到他這樣,都罵他笑他說:“程七啊!惡可以賣,難道命也可以賣掉嗎?”
沽買虛譽。
【解釋】
沽買虛假的名譽,使得別人贊揚自己。
【分析】
孟子說:“有諸內,必形諸外。”莊子說:“名者,實之賓也。”所以怎麼可以沽買名譽呢?沽買就是花錢去買,或是設計勾引,用手段去籠絡的意思。我們常常見到,自古以來的忠臣孝子,貞節的婦人,正直的君子,當他們享有光榮名聲的時候,就必定會遭受到困厄的逆境,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名也是福報的一種,而天地鬼神,不肯使一個人享有完全的福報,所以在某一方面豐足的,就會在某一方面有所缺陷,這也是一定的道理。況且事實上,沒有實際的行持,而去沽買名譽的人,那麼他所遭受到的挫折,就更不堪設想了。于鐵樵先生說:“現在有些讀書人,他們的文章能夠刻印成書流通于世,而他們每次赴考,卻是名落孫山;有些官員在民間享有很好的名聲,百姓都在歌頌他們的德政,然而他們擔任同一個職務,往往卻是十年都沒有升調,恐怕都是犯了這個沽買名譽的毛病啊!”
故事:
宋朝高士陳希夷,曾經提醒種放說:“名是古往今來人們所喜愛的美器,但是卻爲天地鬼神所深忌;所以天地間,沒有一個人能享有完美的名聲啊!而現在你的名聲將會起來,但是必定會有東西來破壞你,使你失敗,所以你要特別的小心謹慎啊!”後來種放的晚節不保,果然是因爲他乘座的車,裝飾的太過奢侈,于是因而喪失了他美好的聲譽。
【再析】
以種放的賢能,卻仍會因爲自己享有過譽的名聲而失敗,那麼今天那些假名士、假文章、假道學、假節義的人,彼此還在那裏互相的標榜,打知名度,那麼他們將來的失敗,露出的馬腳,就更是不堪想像了。我們常常可以見到,很有名的人得到的災禍,往往比起平常人要來得慘,所以徒鹜虛名的人,就更須要引以爲戒啊!因爲徒鹜虛名,不但是折福而已,更爲自己帶來嚴重的災禍;所以做善事,貴在不爲人知,才能積有陰功,那麼上天的回報,必定就會不一樣了。
包貯險心。
【解釋】
表面上裝出了一幅笑臉迎人和善的樣子,但是骨子裏,卻包藏著陰險害人的心。
【分析】
楞嚴經說:“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意思是說:要知道一切的現象,唯心所造;當我們的心地能夠做到真正平等的時候,就能感招這個世界的大地變爲平坦。因爲若是一個心地險惡、胸腔裏面包藏著害人之心、使人無法覺察到的人;他就會在和人談笑之間,暗地裏埋下了戈矛;與人大獻殷勤之際,乘機設下了陷阱;心地的巧詐陰險,連高山峻嶺深河急湍之險,都比不上啊!袁了凡先生說:“天地鬼神最討厭的,就是心地機詐陰險的人;所以上天報應那些心地極爲陰險的人,有時候往往會懲罰的特別嚴重,這是真的啊!”
故事:
唐朝的大臣李義甫,擔任參知政事,職務就像宰相一樣的崇高;他的容貌溫和而謙恭,和人說話的時候,臉上必定帶著微笑;而事實上,卻是十分的狡猾陰險,妒忌刻薄,善于陷害別人;當時的人,都稱他爲“笑中有刀”。又因爲他害人的手段,相當的巧妙而柔和;當時的人,又稱他爲“李貓”;後來李義甫出了事,被朝廷貶官,流放到隽州而死,子孫也都沒落了。
挫人所長。
【解釋】
挫折別人的長處,使他不能發揮所長。
【分析】
君子樂于稱道他人的善事,不願意掩蓋別人的長處。別人的長處,正應當要加以涵育熏陶,使他能夠更進一步發揮的淋漓盡致,以盡其才;若是挫折他壓抑他,使他垂頭喪氣、心灰意冷,不能夠再擴充發展他的長處,這乃是因爲自己的嫉妒心所造成的啊!
故事:
宋朝詩人穆修,詩作的非常好,又很出名;他常常到京城裏遊玩,有人就把他作的詩,題在皇宮的牆壁上,宋真宗見到穆修的詩,就大大的加以贊賞,並且還問道:“這是誰作的詩啊!這個人詩做的這麼好,朝中的大臣爲什麼不向我推薦他呢?”奸臣丁謂就向宋真宗說:“此人的品行比不上他的文章啊!”從此以後,皇上就不再問了。
【再析】
丁謂的居心,竟然如此的陰險,所以他後來不得好死。唉!挫折打壓別人的人,只知道要掩蓋他人的長處,卻不顧這麼做,會喪失自己的德行啊!
護己所短。
【解釋】
掩護自己的短處,不知道要悔改。
【分析】
小人甯願不顧天理,也要文飾自己的過失,掩護自己的短處;並且還以爲自己比別人高明,占到了便宜呢!他們那會曉得,天理難逃的道理。這個護短的護字,有用多方面來做掩飾,堅持不肯承認的意思;就像是人生了病,就必須要立刻的醫治;若是諱疾忌醫,而延誤了就醫的時機,那就會變成重病而遺害終身啊!朱在庵先生說:“護短不只是護自己的短而已,凡是子孫家人或門客,所作的過失罪惡,我若是不事先加以預防檢查,而養成了他們犯過失造罪惡,這些都算是護短啊!至于父親訓誨兒女過于嚴格,而母親則經常掩護兒女的過惡,不給父親知道,這也是護短的大毛病啊!”
故事一:
李叔卿擔任郡工曹的職務,操守十分的廉潔,言行非常的恭謹;他的同事孫容,則是陰險讒媚的小人。孫容恐怕李叔卿會揭發他的短處,反而嫉妒李叔卿,因此而先發製人,毀謗李叔卿;李叔卿不能爲自己澄清辯解,因而抑郁寡歡病死了,他的妻子十分的悲痛憤怒,而上吊自殺了;沒多久,孫容就被雷打死了,並且在他脅下肋骨的地方,有“護己之短,妄害善人”八個字。
故事二:
明朝的文貞公徐階,有一次奉命到浙江的中部督學;有一位秀才,在他文章的結語中,寫了“顔苦孔之卓”,徐公就把這五個字塗掉,並且還批了“杜撰”兩個字,把他的成績列爲四等,而且還要處罰他。秀才就向徐公禀告說:“顔苦孔卓這句話,是出自揚子法言這本書中,並不是我杜撰出來的啊!”徐公聽了之後,就站起來向秀才說:“我只是僥幸,比你早些時候取得功名,而實際上,我並沒有什麼學問,所以才幾乎犯下了責罰你的嚴重錯誤啊!”隨即就把秀才的成績,改列爲一等。當時的人,都很佩服徐公的雅量,後來徐公的官,做到了大學士。
【再析】
凡是有福德的人,心量一定很大,能夠含容一切,絕不會掩護自己的短處,看到這個故事,就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了。而學佛必須要先除去我相,論仁首先就說到,要有克己的功夫,這些都是在破除自己護短的毛病啊!
乘威迫脅。
【解釋】
利用威勢,逼迫脅製。
【分析】
前面講到的“逞志作威”,不過是任意的自作威勢而已;而迫脅則是實實在在的使用力量,來脅迫壓製別人。例如做官的嚴刑逼供,強迫百姓服工役,並且還限期完工;催討征收錢糧,則是急于星火;以及富貴人家,欺侮淩逼婦女,逼人賣掉田産,強行索債,催討租金等等,都是乘威迫脅,必定會招到天怒人怨,沒有不受到報應的啊!
故事一:
漢朝曆史記載,宣城郡的郡守邵封,貪心殘忍,暴虐無道;有一天,邵封忽然就變成了一只老虎,並且來到宣城郡內吃人;老百姓見到這只老虎,就呼它爲封使君;說也奇怪,老虎聽到有人喊它封使君,就乖乖的搖著尾巴離開了。于是當地就有了一個歌謠唱道:“莫學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意思是說:“做官千萬不要學邵封啊!他在生的時候,不好好的治理人民,死了以後,卻變成老虎來吃他的人民啊!”這個典故,可以作爲不體恤人民官吏的借鏡。
故事二:
明朝的時候,湖廣地區有一位鄉紳,做官之後,積存到千兩的黃金,就派人要贖回他的祖産;並且向兒子說道:“現在的時價,比起原先的價值,要高出了好幾倍;所以我用贖回的方式,這樣最便宜了。”當時他的兒子才十二歲,聽了之後,就沈默不語,沒有立刻回答父親的問話,最後才慢慢的開口問道:“爹!我們家的祖産,已經賣給人家幾年了?”父親說:“賣了已經卅年了。”又問:“有幾戶人家,向我們買下來的?”父親又說:“有二十幾家。”兒子就說:“我見到大…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