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叁)▪P15

  ..續本文上一頁明的法律規定,祖産賣出超過了五年,就不許再贖回來了,父親爲何不遵守王法呢?”他們家有一位門客就說:“贖回祖産,是種爭氣的事情啊!”兒子說:“你們只懂得一昧的阿谀,難道父親做了官,另外再買更好的資産,不也是爭氣嗎?何必一定要去贖回這些田呢?”父親說:“我若是一定要贖回祖産,鄉人敢不服從嗎?”兒子說:“我正是怕鄉人畏懼我們家的勢力,這樣勉強的贖回來,會有損陰德啊!”父親說:“小孩子曉得積陰德的道理很好,那麼我今天就多還給他們一些當時購買所花的雜費吧!”兒子說:“手續雜費是件小事,我們家要買田很容易,而那些小戶人家要買田,就困難多了;例如一家靠十畝地耕種度日子的,如今我們把田贖了回來,教他另外再買,他也只能買回五畝田了,我們怎麼能忍心教他們一家人一半在挨餓呢?”于是就勸父親,不要贖回祖産,積些陰德,留給子孫。父親很久才回答說:“兒子啊!你說的話很有道理;只是我們家祖先墳墓邊的十八畝田,必須要贖回來,作爲祭田用啊!”兒子又請求父親,要照時價立契約,公平的買賣,父親就聽了兒子的建議。鄉人感佩他的恩德,就在猛將祠爲他祝禱,乞求平安。後來兒子十八歲的時候,考試聯聯捷報,被朝廷擢拔擔任嚴州的太守。有一天,兒子騎著馬去迎接诏書,在過橋的時候,馬兒不慎跌倒,墜入了河裏;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忽然見到猛將,用手扶住了兒子,端坐在橋邊,才知道這是鄉人虔誠禱告祝福的感應啊!後來兒子活到了八十多歲。

  【再析】

  富貴之家,利用權勢威脅人的事情,可以說是不勝枚舉;他們怎麼可能會有這種的子弟,懂得推廣湖廣少年的慈悲之心;事事都勸說父母,不要乘威迫脅要積些陰德,才能爲家裏帶來福報,這實在是太難太難了啊!這位湖廣鄉紳,不知道是積了什麼陰德,才會生出這種的兒子啊!

  縱暴殺傷。

  【解釋】

  放縱暴行,殺傷人命。

  【分析】

  放縱暴行,無論是將軍、宰相、官吏、百姓,都會犯啊!但是最嚴重的,就是用軍隊來恣意的屠殺;其次則是審判,容易有濫及無辜的情形發生;而暴行已經是不可以了,況且還更放縱自己的心去做呢?這就是最顯著最大的惡行啊!然而擁有放縱暴行權力的人,不但不肯放縱暴行,卻反過來施行仁心,救活許多人的性命,這就是最大最顯著的仁心仁行啊!另外“殺傷”,也兼含了傷害物類的生命,這也是必須要知道的。

  故事:

  元朝的時候,廣州黃同知夫婦兩人都患了病,就在家中分床而臥,休息養病;他的妻子夢到陰間的官吏,拿著公文,帶領著幾位獄卒,手裏拿著杻械枷鎖,打開了她的蚊帳,正要抓她的時候,卻說:“咦!不是這位啊!”于是就到對面的床上,揭開蚊帳察看,說道:“對!就是這位了!”夫婦倆同時都驚醒了,黃同知就對妻子說:“我是必死無疑啊!因爲我在奉命招安的時候,多殺了許多無辜的人,他們今天都來了,要向我索命啊!”第二天,黃同知就死了。

  無故剪裁。

  【解釋】

  無緣無故的剪裁布帛,或是綢緞。

  【分析】

  古時候,紡織的機器尚未發明,布帛都是由婦女,萬縷千絲非常辛苦用手工織成的;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忍心剪裁的。至于绫羅綢緞,是犧牲了千萬條蠶命所做成的,更是應該加以珍惜;若是無故的剪裁,做成衣服穿,也是罪過啊!

  故事一:

  趙士周的夫人王氏,死了幾天之後,就附在她的婢女身上說:“我平生喜歡浪費使用绫羅布帛,以及洗頭洗腳的時候,用了過多的水;陰司就以此而定我的罪,每天都要處罰鞭打我;希望你把我的意思轉達給士周啊!”趙士周家人聽到之後,感到十分的難過。

  故事二:

  朱無繇的家中,非常的富有,他的妻妾都穿著非常名貴,而且有彩色花紋圖案的絲織品,就連襪子,也都是用绫羅綢緞做成的;他所蓄養的幾位姬妾,更是浪費的不得了;後來朱無繇死了之後,他的妻妾穿的都是破襪破鞋,向別人求一尺的布,都不可得啊!

  【再析】

  曆觀古今帝王,像晉文公,再冷的天,也不肯穿兩件皮衣;劉宋主則是經常穿著破棉襖,藏在外衣的裏面;漢文帝的妃子,所穿的衣服裙子不會拖到地上;明太祖的夫人馬皇後,一直都穿著布做的練裙;唐文宗曾經伸出衣袖給群臣看,並且說:“我穿的這件衣服,已經洗過了叁次。”宋藝祖因爲看到公主穿著彩色的短襖,而教戒她說:“富貴應當要知道惜福啊!”以上所講的帝王、皇後、妃子、公主,以他們的身分,尚且是如此的惜福,奈何今日一般百姓的家庭,卻是競相的在穿著上,爭奇鬥豔,任意的浪費奢靡;那麼開始既然造了浪費的惡業,將來必定會遭受到奢侈的災禍了;且看今日衣不蔽體挨餓受凍的人,何嘗不是當年穿著華美衣飾的富家子弟啊!

  非禮烹宰。

  【解釋】

  違背了禮法而烹宰牲畜。

  【分析】

  禮記上說:“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孟子說:“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因爲聖人有好生之德,不肯任意的宰殺生靈,就是有的時候,爲了祭祖、爲了待客、爲了養親,而烹宰雞鴨魚肉,也是萬不得已才去做的;並不是教導百姓,每天都去烹宰生靈,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欲,這便是非禮了。太上慈悲爲懷,早就已經說過“昆蟲草木,猶不可傷”的話,今乃爲世人說法,不得不降下一個層次,爲世人示出了“非禮”兩個字,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踰越了規矩,這也是聖人不得已的用心啊!

  楞伽經說:“若是所有的人都不吃肉的話,也就沒有人去殺害衆生了。”現在的人,若是無法做到全部斷除肉食的話,暫且可以用漸進的方法,除去自己的殺心;學習前人的四種肉不吃的禁戒;第一、是看見動物被殺,不吃;第二、是聽到動物被殺的聲音,不吃;第叁、是專門爲我殺的,不吃;第四、是自己養的,不吃;遵守這四種的禁戒,則平常的飲食,既可以不受到影響;而對于衆生,也可以算是沒有殺害它們的意思了。至于牛和狗,它們對人類有功勞,尤其是應該要戒吃它們的肉;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那麼非禮烹宰的情形,或許就可以減少一些了。

  故事一:

  江北地區有一個人,射下了一只雄雁,就把雄雁殺掉煮來吃;這時候雌雁就飛來觀看,不肯離去;而且還趁著鍋蓋打開的時候,飛身投入了鍋中,和雄雁一同被烹煮。江北地區的人,聽到了這件事,非常的感動,以後就不再吃雁了。當時的大詩人元好問,就將這兩只雁子埋葬在一起,而且埋葬的地方,就稱爲雁丘。而射雁的那個人,就在雁子埋葬之後,不久也就死了。

  故事二:

  唐朝的許俨,以賣魚爲業;忽然他的身體赤紅如火,痛的就好像在鍋子裏被煎炸一樣的難過;他說:“我看見火在燒我的身體,並且還有萬條的魚攢過來吃我的肉啊!”有人就勸他說:“你要立刻作些功德回向啊!”于是他就拿錢出來造了兩尊觀音像;並且還發誓改行,不再賣魚了,全家人也都不再吃肉喝酒,這樣病才好了。

  故事叁:

  江蘇、安徽一帶有一種風俗,在吃鳝魚的時候,都把鳝魚活活的放到滾沸的湯中去煮;過了一些時間,鳝魚才被煮死。在天寶年間,安徽當塗有位魚販,叫他的兒子拿鳝魚烹煮來吃,這條鳝魚忽然就變化成蛇,並且有好幾尺那麼長;兒子再回頭一看,其他的鳝魚,也全都變成蛇了;變成蛇之後,全都離開了。兒子因此而生病,病了一天就死了;而且在一個月之中,魚販一家七口人,都相繼的死去。

  故事四:

  泗洲人趙璧,有一次夢到死去的妻子托夢給他說:“相公啊!我在生前的時候,喜歡殺生,尤其特別喜歡吃醉蟹,因此而殺死了很多的螃蟹;我死了之後,閻王就命令鬼卒把我驅趕到蟹山;有許多的螃蟹就圍上來,用蟹鉗挖我的眼睛,我的全身都流著血,日夜不停的在那受罪啊!我乞求你爲我寫金剛經七卷,我就可以仗著金剛般若的功德,拔除地獄的痛苦了!”趙璧就答應了亡妻的請求,爲她寫了七卷金剛經;寫完之後,又夢見亡妻向他說:“相公,我已經承蒙你寫經的功德,超升到天界了!”

  故事五:

  新安有位讀書人,到黃山去讀書,他經常喜歡捕捉山中的猕猴來吃;後來他的妻子生産的時候,非常的困難痛苦;竟然生下了一只猕猴。

  故事六:

  滁州有位屠戶,每次殺牛的時候,都會叫他的兒子在旁邊看他用刀,學他殺牛的手法,希望兒子能夠繼承他的事業。有一天,屠戶在睡覺,他的兒子以爲熟睡中的父親是頭牛,于是就拿了刀,殺掉了這頭牛,而且還把頭給砍斷了;大家看到這種情形,十分的震驚,就問兒子爲什麼會這樣做?兒子回答說:“我看到的是牛,不是我爹啊!我爹常常教我殺牛,我今天看到牛在睡覺,所以才試一試,我爹教我殺牛的手法啊!”

  故事七:

  管師仁少年的時候,有一次在元旦那天的清晨,大約五更的時候,遇到了幾個鬼,就大聲的斥問他們:“你們是什麼鬼,在這裏做什麼?”這些鬼回答說:“我們是疫鬼,現在到人間來傳播瘟疫。”管師仁說:“我家會不會被傳播到瘟疫啊?”疫鬼回答說:“你們家因爲不吃牛肉,所以才能免除瘟疫啊!”

  【再析】

  人所犯的罪惡之中,殺生最爲嚴重了;而殺生的罪惡中,又以殺牛的罪最爲嚴重;而且吃牛肉的人,與殺牛人的罪是相等的。蕭東白先生說:“我奉勸世人,不要吃牛肉;因爲牛爲人耕田拉車,對世間很有功勞,反而卻遭到殺戮;要知道我們吃的食物是從何而來?那多半是牛的功勞啊!我們怎麼忍心把牛殺了煮來吃呢?”又說道:“牛被殺死之後,肢體被肢解了,而牛的兩只眼睛,仍然是張開的啊!牛它死後張開雙眼,豈是徒然地白白地張開而已,就是在看那些殺它吃它的人,能夠保住人身多久;這樣的殺業與仇恨,來生不變爲牛才怪呢?”至于狗對人類也有功勞,而且對主人非常的忠義,對人類也沒有害處,所以殺狗吃狗肉的罪過很大;不但販夫走卒貪吃狗肉,連上流社…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