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籌備之遊化歐美,至此乃告實現。先一日,王一亭、程演生、張君劢、李國傑、黃警頑、吳贻芳等,爲大師餞行于滄州別墅,與會士女六、七十。臨行,孫厚在、趙充和、黃警頑、黃忏華、謝鑄陳、大醒等來送別。爲大師介紹歐美友人者,英人克蘭柔、德使蔔爾熙外,蔡孑民、張君劢、胡適之、程演生、王正廷、金純儒等(自傳二十一;寰遊記;海九、七“法界通訊”;海九、八“佛教史料”)。十四日晨,舟過香港。登岸,訪老友潘達微及證道學會(寰遊記;由上海至西貢一瞥;從香港的感想說到香港的佛教)。十七日,舟抵西貢,留叁日。寓大觀園。南圻日報總編輯陳肇琪來訪,意致殷勤。邀往李卓人家午餐,參觀中法學校,晤校長羅珀(寰遊記;由上海至西貢一瞥)。按:“由上海至西貢一瞥”,以李立(卓人)爲校長,誤。十九日晚,船複行。同舟有英人翰密登,美人希爾筏,精研佛學,將往暹羅出家。大師乃約與深談(寰遊記)。二十二日,過星洲。中印兩佛教會代表胡治安、黃錫權等,及轉道、瑞于諸師來歡迎。赴中華佛教會演說,旋即登輪複行(寰遊記;海九、九“消息”)。約經五日,舟抵錫蘭哥侖布。大師登陸,參觀佛寺及佛教大學(寰遊記)。
九月經蘇彜士運河,泊南口。大師偕鄭趙二君登陸,遊埃及首都之開羅。渡尼羅河大橋,至古開羅,觀金字塔之雄勝(寰遊記)。十一日,船入地中海。先時,路式導、江鏡如、張作人等,發起中華國民同舟會,大師爲撰緣起。至是,正式開會。會後,編同舟錄,(十叁日)大師複爲作後序(寰遊記;阮毅成“彼岸”)。是行凡月余,大師不病風浪,日與同舟華人晤談。若路式導、阮毅成、何銳濱、孫世傑、張作人等。加爾各答大學教授達塔,信釋迦爲聖人,與談特多(寰遊記;阮毅成“彼岸”)。十四日晨,舟抵法之馬賽,東方文化學會趙冠五來迎。相偕乘車過裏昂,翌晨遂抵巴黎(寰遊記;海九、九“消息”)。按:“寰遊記”作十五日抵馬賽。“消息”作十四日抵馬賽;而大師“致海潮音社書”,則雲:“今已至巴黎二日矣。……九月十五日”書,則是十叁日抵馬賽;叁說互異。今謂十四日抵馬賽爲正。“至巴黎已二日”,殆即至法國二日之意。十六日,大師偕丁雄東,首訪中國駐法使館。余乃仁假法人俞休將軍第,設蔬歡宴大師。席間,大師發表“西來講佛學之意趣”(寰遊記;海九、九“佛教史料”)。“一、歐人所知之佛學之偏謬:僅知小乘上座部巴利文一派之偏狹;用歐人曆史眼光考證之謬誤;譯大乘經典一二麟爪之偏謬。“二、歐人未知真正佛學:梵文大乘淪沒不全,藏文亦偏蔽于混雜婆羅門行法之密教;真正佛學,今僅存于華文及華人之實證者;歐人鮮能暢達中國文語,精研佛學,及虛懷訪問于佛學有實證之華人。“叁、歐人今有聞真正佛學以實行修證之根基:以哲學之批評及科學之發明,已漸摧神教及空想之迷執,而接近佛學所顯示之宇宙人生實相;犧牲一切以專心試驗,求證真實,及向變化中前進,以期造成美善之果;習于有組織有規律之社會生活,能輕身家以爲國群民族人世之公益。
“四、對歐人信受佛學後之期望:以堅忍勤勇之精神,于佛學得成實行實證之效果;以哲學的科學的方法,洗除佛教流行各時代方土所附雜之僞習,而顯出佛學真相;以有組織有規律、輕身家重社會之品德,能闡揚佛學真理,以普及世界人類,造成正覺和樂之人世!“五、在歐講佛學之態度:當仁不讓,以攻破偏謬而顯示真正;及時無間,以應付機遇而實現期望;開誠布公,以待求真正佛學者之訪問。“歐洲今富聖人之才而缺聖人之道,吾人今有聖人之道而乏聖人之才。有道乏才,則不足以證其道;富才缺道,則不足以盡其才。得聖人之才以授聖人之道,是爲吾至歐講佛學之總意趣”。旬日間頗爲閑適,余乃仁、章冠五、昆侖、馬古烈輩,時導大師遊巴黎名勝,一一紀之以詩(寰遊記;詩存)。某日,東方語言學校校長馬古烈,爲大師約諸東方學者,設茶會于東方博物院(寰遊記)。
二十七日:東方文化學會,邀大師講學于巴黎哲人廳,題爲“佛學與科學哲學及宗教之異同”。胡詠麟譯語,周逸雲、徐公肅記。次偕胡詠麟、趙壽人,赴齊代辦駐法使館之歡宴。同席者,有劉文島、巴黎大學教授葛拉乃、東方語言學校校長蔔也(寰遊記)。二十八日,蔔也約往參觀東方語文學校。爲大師介紹與法國天主教大主教相晤見,論及中國之反宗教運動,及信仰自由問題(寰遊記)。是日,蔔麗都女士造寓相訪。以聽講發心學佛,乞受皈依,乃名以信源。日人友松圓谛、藤岡正隆、山口益、大谷馨、淺野研真、岡本貫瑩等亦相偕來訪(寰遊記)。二十九日,大師參觀東方博物院,院長阿甘導觀說明(寰遊記)。是月,國內佛教,仍一無起色。一日,佛學會常會,議決另設佛教會(致甯達蘊書)。蓋以南京會議時,圓映猶多和同。迨返滬,爲滬、杭名流居士所包圍,競主
佛會設上海覺園(便于控製),南京設辦事處。佛學會分子,乃主別設佛教會,保留佛學會以觀其變(聞黃忏華說)。王一亭致書鍾康侯,亦謂佛會應設首都,以設覺園爲不妥(海九、十一“佛教史料”)。前此本有江浙聯合會之設,是時居士全體辭職。一以常務辦事者多爲居士;二以浙江諸山別有興樹,爲江蘇方面所不滿(海九、十一“佛教史料”)。王一亭以維護佛法,面請于蔣總司令。蔣謂(海九、十“佛教史料”):“一、真正依佛教行持的僧徒,可以保存。二、藉教育以造就有知識的僧徒,可以保存。叁、寺院須清淨莊嚴,不可使非僧非俗的人住持。且對于社會,要辦有益的事業,可以保存”。政府于佛教,固予以新生之機,其如老上座、名居士之別有會心乎!十月,某日,胡詠麟爲設茶會于某旅社,因識中國法律顧問愛斯嘉拉,始談及發起世界佛學院事。愛氏以告葛拉乃,葛邀大師過其家商議(寰遊記)。九日,陳濟博自比利時來見大師(寰遊記)。
十日,國慶。中國駐法公使館招待外賓,大師被邀出席。晚,大師應國民黨駐歐總支部招,參觀慶祝(寰遊記)。十一日,法國信佛者馬格爾、裏維也等來訪。大師語以組織巴黎佛教會,以聯絡信佛同志(寰遊記)。十四日,應法國各界請,于東方博物院,講“佛學之源流及其新運動”,院長阿甘譯語(寰遊記)。講稿分“佛學的發源”,“佛學在印度的流行”,“佛學在中國的流行”,“現今佛教在世界上的叁個中心”,“余之佛學新運動”──五日。論“佛學在中國的流行”,揭露大師對于中國佛學之激賞:“從中國民族第一流人士,自尊獨創的民族特性,以達磨西來的啓發,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而直從釋迦未開口說法前的覺源心海,打開了自心徹天徹地的大光明藏,佛心自心,印合無間。與佛一般無二的圓明了體現了法界諸法實相,即身便成了與佛陀一般無二的真覺者。然後應用一切方言的俗言雅語,乃至全宇宙的事事物物,活潑潑以表現指示其悟境于世人,使世人各各直證佛陀的心境。此爲佛學之核心,爲中國佛學之骨髓。唯中國佛學握得此佛學之核心,故釋迦以來真正之佛學,現今唯在于中國”。論及“余之佛學新運動”,舉其特色爲:“人生的佛學”,“科學的佛學”,“實證的佛學”,“世界的佛學”。大師法音既播,報章多對之有好評(寰遊記)。十五日,訪法國有名印度學者(新自日本歸國)希爾筏勒肥,與談發起世院事(寰遊記)。其間,曾任駐華法館職德禮克之夫人,發心爲大師畫像,永留法蘭西畫苑爲紀念(寰遊記)。二十日,大師召集巴黎友人,于東方博物院,商世界佛學院事。宗旨爲:“昌明佛學,陶鑄文化,增進人生之福慧,達成世界之安樂”。發起人:太虛、(法國爲)希爾筏勒肥、阿甘、葛拉乃、胡雪、愛斯嘉拉、馬古烈、臘爾華、伯希和、馬格爾、龍舒貝勒等二十余人。商定設通訊處于東方博物院;大師先付五千法郎爲籌備費(寰遊記)。由大師擔任,中國南京毗盧寺,設中國通訊處,並邀集發起人(告海內佛學同志書)。大師乃發:“告國內佛學同志書”;“致蔣總司令書”,報道經過而希望奮起提倡。二十一日,大師講演于靈智(證道、通神)學會,講“有情與流轉之進化”,信源及胡詠麟(覺始)譯語(寰遊記;海十、一“佛教史料”)。大師在巴黎,更有靈智學會初講之“佛學一脔”;佛教美術講演會所講“佛法與美”,胡詠麟譯語(講稿今存);巴黎大學講演會所講“中國禅宗”,葛拉乃譯語(海十、一“佛教史料”);並遊記所未詳。大師之講演辭,由巴黎佛學會出版之“講演集”(英文),英人擺乃能爲之序。埃而剛書店編譯之“佛學”(法文),晦謬幾不可讀(記關于佛學之演說;覆巴黎佛學會書)。
二十二日,大師設茶會,答謝中外友人之盛意,致告別辭(寰遊記)。二十叁日,大師偕馬古烈、陳濟博,自巴黎抵英之倫敦(寰遊記)。按:陳濟博追記“與羅素先生之談話”,時日遲寰遊記一日,今依記。二十五日,大師訪中國駐英使館陳秩叁代辦(寰遊記)。二十六日,大師赴叁真社(印人)達斯果菩塔之約,略講“我之佛化新運動”,于焌譯語。別有講耶、回、印度教義者,有混融各民族各宗教之偉觀(寰遊記;海十、一“佛教史料”)。二十八日,應大英博物館東方文書部賈爾士之招,偕馬、陳同往參觀,“闳富堪稱第一”(寰遊記)!二十九日,賀雪夫人邀大師赴美以美會之紀念大會,晤大主教及內閣總理鮑爾溫。旋由賀雪夫人,牛津大學教授蘇息爾,陳秩叁代辦,偕赴東方文字學校,應中國學會講演之約。大師講“佛法之過去現在及將來”,于焌譯語(寰遊記;海十、一“佛教史料”)。
按:中國學會之講演,寰遊記作二十六日,又作二十八日。然依記推尋,應爲二十九。叁十日,魏士特敏士特寺長福克士立樂立,邀大師往寺參觀茶敘。寺爲英皇加冕處,曆代英後鹹葬于此…
《太虛大師年譜目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