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太虛大師年譜目次▪P36

  ..續本文上一頁人書”。于大師及其門下,指爲勾結日人,爲害國族。而墨禅則作“誡支那內學院”;談玄以“中國佛教調查團”名義,作“支那內學院之鬼蜮”。謂內院心存嫉忌,意圖染指庚款。佛教日報爲“披露關于中日佛教學會之論辯”,不作左右袒;一般報章,間有不滿大師者,大師因(二十二日)作“告日本佛教大衆”:“去年日本青年佛徒,聯合沿太平洋各國青年佛徒,開泛太平洋佛教青年會。自憑片面希望,于報紙宣傳,可邀中國太虛之友生出席,致太虛爲嫉害者乘間攻毀,全國報紙流言四起,竟令辯不勝辯。乃今年叁月初,申報轉載貴國報紙,又雲:“以日華佛教學會爲中心,于太虛所辦世界佛學苑,作有力之聲援”。雖貴國佛徒或原出于好意,然初未與太虛商洽而有所承認,遽作此片面之宣傳,又徒引起貪嫉者對于太虛爲挾嫌之诋謗。此非與中日兩國之佛教,有百損而無一益者耶?“于上海一二八時,太虛曾布“因遼滬事件爲中日策安危”一文,告日本佛教大衆:“雖中日兩民族,不應相扼以俱盡,當謀互助以共存”。然謂:“若非還我東北,恢複中國疆土政治之完整,則中國對于日本民族之感情,末由好轉,而盼日本之佛教徒力促日本國民之覺醒”。太虛持此宗旨,迄今猶昔。故特此再告日本佛教大衆:誠能力促日本朝野,入于回複中日民族感情之正軌,則中日佛教自可共圖發揚。設枝枝節節,作空言無實之引誘,必致徒勞無功。尤冀對于太虛,勿再播無據之空氣,以益深中日佛徒之障隔”!中日佛教學會,由墨禅、談玄等與日人聯合組織。時中日國交,內則已趨險惡,外則敦睦邦交。大師唯以適應與否爲是非,故于中日佛教學會,並不以爲是而起圖之;少數留日弟子之起而組織,亦未嘗以爲非而誡之使絕。內院與大師積不相能,一則以陰謀禍國爲口實,一則以嫉忌爲言,要皆意氣用事耳!然以內院之攻錯,泛太平洋會未出席,中日佛教學會未成立(于中國),則未始毀之而適以成之也。後以紛爭不已,五月九日,大師致書歐陽竟無,望其一察其門下所爲(文)。二十四日,大師往法租界第二特區監獄說法,講“人生苦痛之根本解除”,郁祖倫記(海十六、五“新聞”)。二十六日,龍華開戒,大師應請一往開示:“持戒與龍華道場”(海十六、五“新聞”)。五月七日,大師在雪窦。作“中日遼滬戰事雙方戰死者供養塔銘並序”。日本伊藤原宗爲塔,因蔣(作賓)公使來乞序,乃作此以應之。二十六日,大師于南京中國佛學會,講優婆塞戒經,羅普悟(曜青)記,成“優婆塞戒經講錄”。法會爲戴季陶、居覺生、王用賓、焦易堂、彭養光、褚民誼、謝健、仇鳌等發起者(佛教爲中國文化與智慧的宗教;海十六、六“新聞”;正信六、十一)。按:正信作“十月廿六”;“佛教爲中國文化及智慧的宗教”作“一月廿六”,並誤。發題日,大師論及“本人在佛法中之意趣”,爲一極有價值之自白:“甲、非研究佛書之學者……將佛法當學問來研究者,並世雖不乏其人,而本人則讀書每觀大略,不事記誦,不求甚解,但資爲自修化他之具。故在吾之志願趣向上,不在成爲學者。其所有著作,亦皆爲振興佛教,弘濟人群之方便耳!“乙、不爲專承一宗之徒裔:在佛法中,自古即有開承一宗者。…至今皆有專承之人,系統甚嚴,而各自弘揚其本宗之教義。至本人在佛法中之意趣,以爲由佛之無上遍正覺所證明之法界性相,爲度衆生應機設教,則法有多門;故法本一味而方便門則無量無邊。……所以本人觀察佛法之五乘共法、叁乘共法、及大乘不共法,原爲一貫。在教理解釋上,教法弘揚上,隨宜施設,不專承一宗以自拘礙。“丙、無求即時成佛之貪心:佛法原不拘限以現身此世爲立足點,乃普爲法界一切衆生而發心。……發心修行,應不爲空間時間所限,宜普遍平等,超出一切時空而涉及一切時空。于佛法如此理解信行,即能自悟悟他,精進無息,再無庸拘定要即此身成佛,蓋成佛亦不過自悟悟他而已!菩薩行滿,佛陀果成;但勤耕耘,自能收獲,何藉刻期企求!若有拘求,心量自狹,將不免爲虛榮心所驅使;爲滿足此虛榮心而去著相貪求,則反增煩悶,難得自在。佛法爲接引一類好誇大之衆生,亦嘗施設“立地成佛”、“即身成佛”等假名,而本人則不因此假名而引起希求即身成佛之貪心。

  “丁、爲學菩薩發心而修行者:……本人系以凡夫之人,得聞佛法,信受奉行者。……願以凡夫之身學菩薩發心修行,即是本人意趣之所在。蓋真發菩提心已,曆十信而登初住,由此經十住、十行、十回向修菩薩行,則爲集福智資糧之菩薩。今人每多稍具信行,便爾心高氣傲,不知尚未做到發菩提心之少分”。是月,大醒去日本考察佛教。六月十叁日,大師講“佛法的做人道理”于江蘇第一監獄,羅曜青記(文)。十五日,大師在中央廣播電臺,廣播“佛學爲世界和平要素”(佛教日報六月)。其後補充爲“提供談文化建設者幾條佛學”。時“文化建設”月刊編行,世人每以文化建設爲言,大師乃爲一論。雖所論簡略,實包含大師“現實論”、“自由論”等要義:“一、徹底的因果論與現實論:佛法的法,即指一切事事物物,莫非是因果性的。……宇宙現象,莫非因果,不索其因求其果于宇宙現象之外。其一一現象,莫非無始終無邊中,而爲因果鐵則之所範持,顯見爲莫非是曆史性和聯系性的;亦可謂是徹底的客觀論、唯物論、機械論、命定論、必然論的。然即其中任何一現實事物,莫不可爲未來事物的開始,亦莫不皆是過去事物的終結;莫不皆是現存事物之邊際,亦莫不可爲現存余事的中心。……只從現實存在事物而推闡因果,即可從現實存在事物而把握因果。在人言人,即可從即終即始即中即邊的吾人身心之活動,轉變無始終無邊中的宇宙一切事物因果,而爲現實活力之所支配,顯見爲莫非是刹那性和獨立性的;亦可謂是徹底的主觀論、唯心論、意志論、無定論、自由論的。由因果論故,法無自性,諸法無我;由現實論故,我爲法王,于法自在。“二、徹底的平等論與差別論:一切事事物物,……莫非是因果性的,同時又莫非現實性的。故隨拈一法,皆爲法界;隨一事物,皆全宇宙。絕無可爲獨待的、絕對的、最先的、最後的非果之因或非因之果──如一神教所謂的神,唯心哲學所謂的心,唯物哲學所謂的物。故爲最徹底的平等論,亦即是無神論、無元論,或一如無變異論。然就每一事物現實而望其余一一事物現實,彼此宛然,自他宛然,先後宛然,勝劣宛然;則其程度之累差與形性之別異,又不可以偻指計,則又爲無數之差別。……而人類身心世界,則爲最完具此差別諸法,而最能轉動此差別諸法者。由此,依人心于平等差別諸法之覺不覺,或不覺而創造諸退化業,因而受墮畜等諸劣果,集成苦世界;或覺而創造諸進化行,因而致升天與羅漢、辟支、菩薩、佛陀諸勝果,集成樂世界。而人生世界之意義和價值,即在能走上進化之階程而不再退墮流落。菩薩佛及其淨妙樂土,即爲人格及人世界進化之階段與最高成果。由此,故又爲人神論、心元論,或進化有階向論。“叁、徹底的社會論與個人論:佛陀證明一切法皆緣所成,任舉一事物,……就其轉輾能作關系之緣的,則無限極。……故隨一事物,皆是宇宙性的。就人切近言之,即可謂隨一個人皆是社會性的。……然此一事物是宇宙衆緣成的,而于一般的衆緣,別成要泛違順差異;且緣成此一事物而非其余事物,這由其在一切生緣中有其特殊因種故。再之,此一個人是社會衆緣成的,亦于一般的衆緣,別成親疏利害差異;且緣成此一個人而非其余個人,這由在生緣中各有其自然個人故。一切法緣生空義中,必明一一法種子因義,乃可全明一切法仗因托緣而生成的實相。人生本來是社會的義中,亦必明各是自然個人,乃可全明社會作成人而人亦作成社會之實相。……由此,資本主義文化核心之個人主義,雖有所偏執,不免今後之崩潰,亦未嘗不握得一分的真際,故能造成近代燦爛的文化。集産或共産主義文化核心之社會主義,雖亦能把握得一分的真際,可有造成將來文化的傾向。然亦以偏執,在進行中已窒礙難行。……要之,有見于孑無見于群,有見于群無見于孑,皆側傾一邊,致分爲兩個階段,鬥爭莫決。若應用佛說因緣生法,因故社會必生起于個人,緣故個人必長成于社會。複次,離緣則因不成因,個人是社會之個人;無社會以外之個人,則個人主義的

  資本文化可融解于社會。離因則緣不成緣,社會是個人之社會;無個人以外之社會,則社會主義之集産或共産文化可引生于個人。如是,乃能不破壞近代的文化而入將來的文化。“四、徹底的無常論與恒常論:佛說諸有爲法的無常,不但根身的活死與世界的成壞,尤在色心等一切皆刹那生滅而引續不斷,演化無盡。辯證法的以矛盾的“對立又統一,統一又對立”說明變化,……不如佛說有爲諸行種現無始而生滅不住,雖至佛果,不斷常與無盡常亦刹那生滅之徹底。然徹底無常又如何徹底恒如?則由有爲法因緣所生,起唯緣起,滅唯緣滅,一切皆無自性。……無自性實性遍一切無常法中常恒如是,所以當處無常而當處恒如,非由常如起無常複歸常如,乃于無常而即恒如。達無常性實性常如如故,……則于矛盾對立即見矛盾消解,不待階級鬥爭而階級俄已融化”。“五、……上所論,乃爲佛法建設現代文化之意義。而對于建設現代中國文化,更有何特殊之要點?一、因佛法傳存中國者最爲完備;二、因佛法在中國將二千年,與中國曆史文化禮俗習尚早皆滲透,而尤普遍深入多數庶民心理中,成爲國民的精神要素。但于佛教文獻,中國人民心理中所蘊藏的大乘精義,大多尚待人掘發闡揚出來,流貫到一般思想信仰行爲上去,乃能內之化合漢藏蒙滿諸族,外之聯合東南亞強弱小大諸族。以二千余年之佛教教化關系,成亞洲東南各民族大聯合,協力將大乘佛教文化,…

《太虛大師年譜目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